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毒麦-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德志问:“这些刻好的字和正在刻的字都是那位老师写的吗?”
贾山说:“是啊!他念过私塾,小时候写字都用毛笔,写得好,我只会刻,不会写。若下笨力气,我还行;如果论做轻巧活儿,我就不行了。”
尹懋说:“习书法,也不轻巧,需要下功夫,不是一天两天就写得出来。”
德志说:“是啊!书法是个很难掌握的东西。”
贾山说:“我不知道书法是什么,我只知道那老师写的字,我刻出来,好认,漂亮,有些愿意买,就算成功了。”
德志也不懂书法,就不好说什么。如果余哥在,肯定要评头论足一番,他觉得他自己很懂书法。
交代完毕,他们正准备离开,贾山说:“你们先挑块石碑吧,我还画格子,准备写了。”
尹懋就挑了一块石材,贾山又问:“是准备竖着放还是横着放?”
尹懋说:“竖着放吧。”
贾山听了,摇摇头。
德志说:“竖着放,有点像传统的墓碑了,我们在茶店子和白泉寺村做的纪念碑都是横着的。”
尹懋听了,黑了脸,不说话,德志明显感到,他的呼吸短促,很明显,他生气了。但德志也顾不得那许多,如果石碑竖着放,老外不懂,可是捐款人,捐款人大部分都是华人,华人的风俗习惯,不是一代人两代人就能改变过来的,对于墓碑和纪念碑,他们还是能够区别。老外不懂,将照片发到网上,捐款人看了,肯定会提意见,自己做好事,怎么被人家立了墓碑,岂不贻笑大方吗?
德志不好跟尹懋细说,毕竟当着外人,越描越黑,越说越显得尹懋无知,干脆闭口,给尹懋些面子,免得村民认为尹懋啥都不懂,显得极为浅薄。还有现在石材准备好了,就是雕刻打磨碑文需要花些工夫,故他们打算过两天再来。
过了两天,尹懋和德志来到贾山家,来看看石碑的雕刻进度。
贾山正在忙,今天他戴了墨镜,看上去,比较酷。尹懋大声喊,他才听到,那打磨机和雕刻机的分贝太高,不发大声根本无法听到。贾山关掉电源,问:“两位先生有事吗?”
德志说:“来看看进度。”
贾山说:“诺,碑文已经写好,刻了一半,再过两天,即告完工。”
尹懋说:“好!完工之后,安装的时候,请通知我们。”
贾山说:“没问题。宫书记也来对我说了,你们是做好事的,我们都要向你们学习,占了巴掌大的地方的土地,不算什么,我也愿意奉献。”
德志心想,这个宫支书,嘴上刁钻,内心还算可以,还讲一下良心。但是,他的动机是什么?到底是机构领导心坏还是村里领导心恶?不得而知。如果宫支书被贾新意利用,被贾次山架空,那么宫支书就是无辜的,但这个可能几乎为零。贾新意没有宫支书的默许或者授权,他也不敢。贾新意没有贾次山的支持,他也不敢。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宫支书不是完美的,不是好人。
应用到机构领导身上,大姨妈齐老师从一开始,就没认为机构是慈善机构,而是一个可以赚钱或者给她提供方便的公司,至于说做慈善,那是一个美丽的借口,借这个美丽的光环来向捐款人募捐,好争取更多的钱,来达到自己私人的目的,这样做,名利双收,何乐而不为呢?
德志想到这些,总结一点,人,无所谓善恶,不是听其所说,而是观其所为;不是看其在人前表演,而是暗察其在人后所做所说,或者通过暗藏的摄像头来看看其独处时在做什么说什么。聪明人不仅仅听,还会看,智慧人不仅仅看,还会想。当然,这些都不是空穴来风。这个行为,预示下个行为,说出的话,暗示着未说出的话。
德志和尹懋离开贾山处,他太忙了,说了一些无关紧要的话之后,他们离开,贾山继续忙。
两天之后,贾山打电话给尹懋。因尹懋给他留了他的号码,没有留德志的。德志乐得少了一个号码,没有负担。
贾山说:“今天安装纪念碑,请来看看有没有错误的。”
德志听了尹懋所说,遂一同前往。
果然,饮水纪念碑已经完成,安装石碑的基础也已经挖好,基座正在浆砌。
尹懋看了看碑文,没有错误,他说:“可以了。”
德志看了,有些标点不对,但是,既然尹懋说可以,那就可以,懒得纠正。
再说,这石碑好比是演戏的道具,只要能应付验收,能保持到验收团到来那个时间,这石碑的使命即告完结,从白虎坡村撤项之后,这一辈子都可能不会再回去,那石碑看或不看,倒或不倒,都无关紧要。
还有自以为是的尹懋,在前头指手画脚的,喜欢当老大,那就让他当老大,免得气得像杀猪吹气的,何必自讨没趣呢?有什么过不去的火焰山呢?
德志很想得开,遂就闭口不言,只等他们将石碑抬到基座上,然后,糊上水泥砂浆,再在基座上粘贴上瓷砖,此饮水纪念碑即告完成。
//btxt520xs ……》
第047章 贾山建碑()
贾山不仅是石匠,还是泥匠,只见他手拿着瓦刀,上下翻飞,在砖缝之间石缝之见操作,动作娴熟,不做什么停留汉末超级书院。/
饮水纪念碑坐落在贾山门前靠近小路的松树底下,德志越看越别扭,青松、石碑、小路,青翠欲滴的古松,青石黑底红字的凹陷碑文,大路小路交叉点的位置,山区难得的一块平地,组成一幅风景画,可是,给人的感觉不是饮水纪念,反而是对故人的纪念。
德志不愿意多想,可是不得不想下去。
慈善机构走着走着,就类似了政府机构了。不要名利,走走就也要了。不追求社会效益,日子久了,也追求了;不要求别人纪念,经不起政府官员和作法的影响,到最后还是自己出钱,做了纪念碑,希望人家纪念。这个到底是谁的主意呢?
德志不清楚,既然有信仰,就应当不顾名利,手中所做的,上帝会纪念,何必在于石碑的文字雕刻?要知道,想不朽的东西会朽得更快。德志发现不少墓碑或功德碑一类的,后来都成了铺路架小桥的东西,被许多人践踏,在乡村,随处可见。也可以想见,当初碑上的人物,在当地,肯定是显赫一时,名声远播,可最后也是一堆黄土草没了,为引起后人注意和纪念,打了石碑,没想到,坟墓不知所踪,墓碑被人抬走铺路架桥。
乡村的沟渠,不算很大,一跨之距,那些石碑的长度刚刚合适。是最好的材料,当然,对山区里的人来说,石头不算什么,到处都有,对平地的人来说,石头就少见了,一件东西只要有人接触,有人付出劳动和时间,就有价值,石头也是,被抬来铺路更是升值。
许多人走过石碑铺就的路,可是几乎没有人会驻足细看碑文,即便偶尔看看,也不会有人去研究。即便研究,也不知文字记载的是谁,给人的印象就是文字,没有其他,那些姓名,只是符号而已,没有更多更深的意义在里面。
可以试想,那些当初立碑之人的想法,他们绝对不会让自己辛苦立的碑拿去铺就道路,想铺路架桥,可以另外找石材,但是,历史是不由人的想法来左右的。人,今天还在,明天就可能不在,今天的想法很好,到了明天,可能就变成坏事,或者不情愿地变为坏事。
世事的变迁往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有时候变得面目全非,连自己都不认识、不接受、不习惯,可是,事,还在那,就像自己的孩子,即便再丑,身上流淌的也是自己的血,这不是认不认的问题了。
德志看到工人们逐渐散去,饮水纪念碑肃穆地树立在路口,心情格外复杂。
第一年的项目,由小城县民委操刀,做得还行,比较有起色,结果投资方愿意继续援助和合作,将善款给我们使用。政府开了头,做了纪念碑,或者是慈善机构要求做了碑,有了这个先例,才有后面的效法,始作俑者不在政府,在我们自己。
我们是给政府善款的,政府当然愿意想我们继续投资,做纪念碑虽花费不多,可影响却大。碑文上罗列那些政府机构的名字,想必是为了讨好从省一级到县一级甚至村一级的领导干部,好为自己的升迁铺路。石头上的字,几乎可以存续千年,除非遇到地震或者大洪水,将石碑埋没或者断裂冲走,一般可以凭此碑文,就可以向上级要钱。
在弄完这一切之后,贾山点着一根烟,慢慢地吸着,宫支书过来,笑道:“不错哒,都搞好了!”
贾山见了村干,连忙送上一根烟,宫支书接了烟,蹲在地头上抽着。
尹懋说道:“等一下我们把手续办一下吧。”
大家都会意,办手续就是要给他工钱以及材料费了,贾山连忙答道:“好的,好的!”
做工的人,得工价,是理所当然的,可是,有些人就不这样认为,好像是老板开恩,做善事,发慈悲才去做的。不去想,这些是自己劳动所得,应该得的,不给就不行。
没有权利意识的人,太多了,特别是农民、农民工更是。
大家收工,进入贾山的家里,外面太阳的照射,让人感到烦躁不安,一进入土墙屋,看着地面铮亮的水泥地,有一层薄薄的水汽,就知道快要下雨了。屋里非常凉爽,加之电风扇的劲风吹拂,更感到凉快。
贾山买了电风扇,是超强力的,为的是要吹走石碑上的灰,我们一去,就受到了这劲风的力量。吹了一会儿,德志受不了,说:“这风足以把人吹上天,吹久了会感冒。”
贾山听了,就关了风扇,这样,又感觉到有些热。不知道如何是好。贾山给每人一把扇子,是棕树叶子做的,非常环保。虽然累一些,可不会把人吹上天。
德志将钱数了,递给贾山,贾山写了收据,字体怪异,实在不敢恭维,的确,如果让其在石碑上书写,估计连小学生都会笑话的。
办完手续,大家离去,德志和尹懋回到宿舍,整理一下工作笔记,这一段时间的工作就告一段落,准备回小城,然后再回家休假。
到了小城,德志见到了妻子儿子,自然拥抱在一起,从小跟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除了自己的女人,不能去抱别的女人,当然,母亲除外,自己的怀抱是圣洁的,是不容玷污的。不可以随便和别的女人有染,但是,即便德志这么说,这么想树立好的印象,可是做不到那么圣洁,内心总是被各种污秽占据,一不小心,一旦遇到引诱,就管不住自己,在这一点上,德志的意志还是脆弱的。
即便脆弱,德志仍然自以为是,可以战胜邪恶的念头,这个思想,一直居于统治地位,他不知道他自己在不知不觉之中,已经陷入危险的泥潭,不能自拔,也没有谁可以来拯救,依靠上帝,上帝看不见,似乎很遥远,依靠牧师,牧师的行为让人失望,依靠同事,同事的作法比世界上的俗人更不如,依靠朋友,朋友有酒肉,来得勤快,没有的话,就会疏远。
看来,祖先有言在先,“靠山山倒,靠人人倒”。谁都靠不住,只能靠自己,靠自己良心的律来支撑,靠自己来自圣灵的力量来支持,靠内心的强大,来应对外在力量,来战胜邪恶的奴役或者捆绑。
最近德志所犯的错误,罪大恶极,可是,他却自以为义,无所谓,不是自己的罪,不是自己的错,责任不应由自己来负,而是别人的不好,别人的不是,一切后果都要由别人来承担才行。自己身上的责任干干净净,没有一点问题。每每产生的烦恼,大概是自己的期望值高于现实的估计,所以总是愤懑,总是不满,总是埋怨,这个事情,总是在恶性循环,这个怪圈,总是缠绕在德志周围,不得解放。
德志对妻子说:“明天放假,我们是在小城度假还是回老家呢?”
妻子说:“太好了,我早就想回老家看看了。”
德志说:“回去后还来吗?”
妻子说:“看情况吧。可能过一段时间我和孩子再来,你先来,我快发疯了。小城这个地方,我很不习惯。”
德志说:“你还没去过我所工作的村子呢!”
她妻子说:“不去也知道一二三,山区,到处不是一样吗?不是山,就是谷,不是谷,就是梁,就是山路十八弯,李琼早就唱过的。”
德志说:“是啊!那李琼,据说就是土家族的,是宜昌人。”
他妻子说:“是啊!好像那个谁也是土家族的。”
德志问道:“谁?”
她说:“嗯,对了,叫宋祖英。”
德志说:“好像是,看报纸上说,她是湘西土家族妹子,偶然的机会出了名,现在据说唱到了维也纳,真是红得发紫了。”
她说:“女人,再红,再紫,也要结婚生孩子,才是完整的,否则,总是缺憾。”
德志说:“不见得,宋祖英是我梦中情人哦。”
她说:“和你想的一样的男人成千上万吧?你抢得过人家吗?”
德志被问住了,无话可说。
她又说:“女人,无论外表再风光,晚上睡觉时,一关灯,底下不都一样的吗?”
德志说:“你真是色死了!总要开灯的吧?总要天亮的吧?”
她说:“那当然了。不过,我想说的是,你不要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自己老老实实本分过日子,要好得多呢!”
德志听他老婆这么一说,那颗不安分的心还真是觉得有理,人活一辈子,短短几十年,哪有那么多时间去爱除了配偶之外的异性呢?当然,同志另当别论了。要珍惜自己的配偶,试着保持热恋的温度和激情,就很不容易,特别是有了孩子,杂事一多,容易移情别恋,难怪有七年之痒之说,把握不好,就可能陷入婚姻的困境而不能自拔。德志对未来实在没有把握,不知道自己是否会变,或者他妻子会变,这个谁说得好呢?
德志抱着孩子,逗他玩,小家伙要断奶了,德志帮着妻子,利用这段时间好好准备一下,应付断奶之后的不适期。
//btxt520xs ……》
第048章 慢过三峡()
德志的孩子对生活的要求不是很高,断奶应该不成问题全文阅游之天下无双。/问题是,德志和妻子为孩子担心得很,不知道小家伙能不能安全度过这个时期全文阅读校园全能高手。
德志逗了一会儿孩子,他妻子要给孩子喂奶,这个假期,比较长,大概有半个月,德志决定,二人同心协力,帮助孩子,学习吃奶粉,或者米粉。
德志拿出相机,给孩子留个纪念,就是最后一次吃母乳,这个决心是德志和妻子下的,并非是外在的因素所决定。
医学书上和家庭生活医学常识上说,孩子在6个月的时候就要断奶。德志清楚记得这个,可是,有些书又不这样说,弄得德志很迷茫,这些专家写书难道是骗稿费吗?真是文字害人,不知听谁的才好?
德志听父亲说,奶奶生他的时候疯了,没有奶可吃,只好由他姐姐,也就是德志的大姑妈抱着,到处找奶吃。村里的年轻的妈妈们还好,很慷慨大方,奶量丰富,在那个年代,条件很差,奇怪的是,孩子们都还比较健康,不像现在有这么多有毒食品。
现在的食品可以放心食用的少之又少,人们都没有良心,食品和药品都关系人们的身体需要和身体健康,这样做会让更多的人陷入不安全的境地。即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