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盛世明王-第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谑币话恪!比缭赣Φ溃骸笆牵富省!
朱棣踉踉跄跄走着,如愿在一旁扶着,朱棣喃喃自语:“都走了,母妃走了,奶娘走了,令仪走了,梦初走了,如今朕的玉竹也走了。朕再也看不到玉竹了。早知道如此,朕何不多来她的长乐宫,多看看她舞白纻。‘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吟完了这首思帝乡,朱棣已是泣不成声。
未央宫里,张清瑶得知玉竹殁了,卸下了贵妃的凤冠,冲着长乐宫的方向说道:“玉竹,本宫送一送你。”
王玉竹的殁逝让朱棣震悼不已,朱棣辍朝三日,并一连三月都独自宿在长乐宫,每日得空都在竹园前品茗赏竹,竹园前的石桌上,朱棣总是命郁离摆上两杯茶,一杯是他自己的,一杯是给过世的玉竹的。
这日,若兰与如愿来到长乐宫,远远看见朱棣又在竹园处品茗,若兰悄声问道:“马公公,父皇还是日日如此?”“回太子妃,陛下每日用过午膳之后都要来此陪‘贵妃’说上一会话。”若兰拉起如愿的手,“如愿,咱们过去看看。”
若兰、如愿行至竹园,只听朱棣说道:“玉竹,你在时,总盼着能与朕多说说话,可朕忙于政务,又顾及其他妃嫔,常冷落了你。你曾告诉朕,你想与朕说话的时候,便摆上两盏清茶,坐在这竹园前说话,就仿佛在与朕畅聊一般。如今,你走了,朕也摆上两杯清茶在这竹园前,朕听见你当初对朕说的话了,你能否听见朕今日对你说的话?”若兰与如愿听到此处,忍不住在一旁哭泣起来。朱棣听到哭泣之声回头看去,见是自己的两个儿媳,便说道:“过来坐,贵妃也想念你们两个了。”若兰与如愿坐在石椅上,若兰说道:“父皇思念贵妃,可也要保重龙体。”如愿也说道:“是啊父皇,父皇一连三月都是如此,过渡哀伤,恐怕。。。。。。”“你们放心,朕只是每日与贵妃说说话而已,只要在这长乐宫,朕便觉得玉竹她还在。”
九十三、永乐帝靖边征漠北 朱允炆皈依游四方()
自永乐八年,朱棣大败鞑靼之后,鞑靼太师阿鲁台便与大明修好,可多年过后,阿鲁台暗中养兵,恢复了鞑靼以往的势力。永乐二十年,鞑靼太师阿鲁台勾结兀良哈率兵南下,大举围攻兴和。
得知北虏来犯,朱棣自是又准备御驾亲征,可谁知朝堂上,却是反对之声一片。兵部尚书方宾说道:“陛下三思,下西洋、迁都、征战,多年来,国库花费了大量银两。如今粮储不足,不可兴师啊。”户部尚书夏元吉说道:“陛下,方尚书所言极是。频年师出无功,戎马资储,十丧八九。况且陛下圣躬少安,尚须调护,还是勿烦六师为宜。”刑部尚书吴中说道:“陛下,臣也以为不宜御驾亲征”朱棣大喊道:“都闭嘴,竟敢在此时动摇军心,把他们三个都关到掖庭狱。”
待方宾、夏元吉、吴中三人被抓到了掖庭狱。朱棣问道:“吕震,你说,朕能不能北征?”礼部尚书吕震战战兢兢站出朝班,“能,陛下,如此边患,怎能坐视?陛下应备齐兵马粮草,亲征鞑靼,扫除边患。”朱棣冷笑一声,“你若说的是真心话,那便去备兵马与粮草。”吕震赶忙答道:“臣遵旨。”
永乐二十年三月,朱棣第三次御驾亲征,朱棣来到朔漠之上,便派马煜前去打探阿鲁台的下落。不久,马煜回报:“陛下,阿鲁台率兵攻万全,诸将请分兵还击。”朱棣微微一笑,“若分兵去万全,便中了阿鲁台的奸计了。阿鲁台是惧怕我大明军队捣其巢穴,所以佯装攻万全,欲牵制咱们。放心,他绝不敢攻万全城。”果然不出朱棣所料,没过几日,万全城下果然不见了阿鲁台的踪影。
阿鲁台见朱棣没有上当,又不敢与朱棣正面交锋,便将大军辎重弃于阔滦海而向北逃窜。朱棣得知便率军奔至阔滦海尽收其辎重。杨荣说道:“陛下,阿鲁台向北逃了,现已不知其在何处,向北追寻,绝非易事。既然鞑靼辎重已尽归己有,咱们是否回师?”朱棣思索了一番说道:“阿鲁台敢悖逆,乃是仗着有兀良哈为羽翼。既然兀良哈勾结鞑靼骚扰大明,那便调转方向,征讨兀良哈。教训一下兀良哈,免得兀良哈与鞑靼一同生事。”于是,朱棣率军调转方向,征讨与鞑靼勾结的兀良哈,在屈裂儿河处与兀良哈军队大战,朱棣亲率骑兵冲入兀良哈阵营,大破兀良哈军队,兀良哈投降,朱棣得胜还朝。
永乐二十年八月,郑和率船队六次出使西洋归来,暹罗、苏门答刺和阿丹等国使节也随着宝船队而来。此时的朱棣成功骏烈,他一步步将大明王朝推向鼎盛。此时的郑和并不知道这是他在永乐朝的最后一次出使西洋。回航后的郑和还是盼望着再次航行在大海之上,可这一盼便是八年,在宣德五年之时,花甲之年的郑和还将第七次出使西洋,他到了竹布、幔八萨等国,当他再次到达古里的时候,郑和走过了他光辉而又传奇的一生。
向北逃窜的阿鲁台并没有安分守己,到了永乐二十一年,阿鲁台侵犯大同、开平。朱棣听闻此事,同年八月第四次御驾亲征。大明将士依旧斗志昂扬,阿鲁台得知朱棣又亲自来征讨他,又吓得跑到了大漠深处。朱棣下令暂时安营歇息。
夜里,朱棣毫无睡意,他躺在营帐当中回想着自己的这一生,他的挚爱之人,生母碽妃、奶娘冯月珍、皇后令仪、贤妃梦初、贵妃玉竹相继离他而去,心中甚为伤怀。他又想起了年幼时碽妃为拼得他的前程而泰然赴死,他为了自己的母妃与自己的前程忍辱负重,苦读诗书、苦练骑射,为的便是讨得太祖皇帝的欢心,可太祖皇帝还是将储君之位传与了允炆,后来他起兵靖难,多少次命悬一线,几乎用性命拼来了这皇位。登基之后,他开创内阁、亲征漠北、迁都北京、编修永乐大典,命郑和下西洋可谓建立了不世之功,亲手打造了永乐盛世。正如当年的燕王在太祖陵前所说:“总有一天老四要让父皇看到,若无皇四子燕王棣便无大明海清河晏之盛景,若无碽妃便无大明太平盛世之基业。”朱棣如今已是六十三岁高龄,还在为了大明北疆的稳定亲自率军亲征。朱棣想着想着,又想起了允炆,当年他从自己的侄儿手中夺下了江山,可允炆现在何处?他已寻找了允炆二十一年了。朱棣这位花甲老人实现了此生缔造永乐盛世的梦想,可此时还有一件心事,就是知道允炆的下落。他只想知道允炆是否还活着,允炆这些年过得好不好。朱棣想着想着,便睡着了。
深夜,突然马煜急匆匆闯入朱棣的帐中,朱棣惊问:“什么事情如此慌张?”马煜慌忙答道:“陛下,胡濙帐外求见。”朱棣听闻胡濙前来,惊坐而起,“快请。”
胡濙来到朱棣帐中,只见朱棣披衣而坐,胡濙赶忙跪倒在地,“陛下,听闻陛下龙体欠安,臣惶恐万分。”朱棣起身扶起胡濙,“快请起。”胡濙起身看着朱棣,“陛下,臣知道建文的下落了。”朱棣大喜,将胡濙拉倒卧榻前,二人便坐到卧榻之上长谈。朱棣问道:“允炆还活着?”胡濙点点头,“活着。”朱棣继续问道:“二十年一了,允炆还好?”“‘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二十年一来,虽无锦衣玉食,可日日诵经礼佛,却也逍遥自在。”朱棣有些不解,“诵经礼佛?”“当年陛下攻破南京,建文妆成僧人,与妙锦姑娘便在南京皇宫的涵洞逃出宫去,于秦淮河泛舟而去。马氏对建文一往情深,为了掩护建文出逃,马氏亡于奉天殿大火。建文出逃后,便做了真正的僧人,法号应文。那妙锦姑娘抚养建文长子朱文奎、次子朱文圭长大成人,待到文奎、文圭娶妻生子后,妙锦姑娘便病逝了。”朱棣赶忙问道:“允炆这些年都在哪里?”“滇粤巴蜀处处皆有应文足迹,这二十一年来,应文云游四方,几乎遍访中华名山大川,亲至大明东西南北。”朱棣叹了口气,“允炆定是恨透了朕。”“应文说当年出逃之后确是恨透了陛下,他自小宫中锦衣玉食,却要苦于生计奔波不说,还要日夜担心自己的性命。可是在这民间的二十一年的云游中,他才知道了普通百姓生活的艰辛。并且在这二十一年当中,应文亲眼见到陛下将这大明江山治理得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应文说左都督徐增寿说得对,‘燕王定是治国之君。’应文让臣转告陛下,二十一年过去了,请陛下安心做一个好皇帝。”“应文真的不恨朕了?”胡濙说道:“正续寺有一副对联,乃是应文所题。‘僧为帝,帝亦为僧,数十载衣钵相传,正觉依然黄觉旧;叔负侄,侄不负叔,八百里芒鞋徒步,狮山更比燕山高。’”朱棣沉默了许久,终于说道:“让他安心修行,也不要难为他的孩子。”胡濙站起身来,“陛下圣明。陛下静心修养,臣告退。”
胡濙离开了营帐,朱棣独自坐在卧榻之上,若有所思。二十一年前那场惊心动魄的叔侄夺位虽然以朱棣的胜利而告终,可奉天殿的那场大火,却给朱棣留下了二十一年的恐惧与不安。他寻找了朱允炆二十一年了,这二十一年,他无数次设想允炆的境况,最开始他希望允炆已然死去,如此,他便可以安心当他的皇帝。可后来,他希望允炆活着,他知道,允炆虽不适合做皇帝,但允炆如自己的长兄一样仁厚宽和,如今得知允炆真的还活着,二十一年的恐惧与疑虑,不安与等待,在这一夜都化为青烟随风而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缕欣慰与安心、一份欣喜与释然。朱棣闭上双目,一丝微笑绽放在朱棣的面庞,“二十一年了!二十一年了!允炆,好好活着,皇四叔希望你好好活着。”
虽然知道了允炆的下落,可是仍旧不知阿鲁台现在何处,这让朱棣心急如焚。正在朱棣耻于此次出师无功之时,蒙古王子也先土干与他的一股蒙古军队前来归附朱棣。原来这也先土干王子与阿鲁台心生嫌隙多时,又多年听闻永乐皇帝的威名,早便有归附之心。如今听闻朱棣御驾亲征,也先土干便带着妻儿部属前来投奔。朱棣见到也先土干王子前来投奔,喜出望外,在营帐中设宴款待,赐冠带织金袭衣,还为也先土干取了汉人的名字叫“金忠”,并封其为“忠勇王”。
随后,朱棣带着也忠勇王金忠班师回朝。待大军行至居庸关的时候,官民百姓夹道欢迎英武盖世的永乐皇帝。骑在战马上的金忠,只见旌旗漫天挥舞,“万岁”的呼声响彻寰宇,绵延万里而不绝,金忠见此情景,对朱棣钦佩不已。而对于朱棣而言,这一刻正是他戎马一生最光辉的写照。
九十四、永乐帝驾崩榆木川 杨勉仁秘奔报国丧()
永乐二十二年,阿鲁台再犯大同,朱棣立刻调集大军。准备亲征。可朱棣龙体欠安,大臣们一再劝慰:“陛下龙体欠安,还是不要亲征了。”可朱棣却说:“朕知道身体已大不如前,可朕定要亲征,为高炽扫除后患,留下个太平盛世与他。待边境无患,兵甲不用,朕便放心了。”于是朱棣仍命皇太子朱高炽监国,杨士奇留京辅佐太子。杨荣、金幼孜、张辅、马煜等随军北征。因朱棣龙体欠安,遂此次特命赵王妃柳如愿随行照料。四月,朱棣便开始了第五次亲征。阿鲁台听闻朱棣再次亲征,吓得再次率军而逃。朱棣病重几危,此刻的他已经不能骑马了,于是便坐在龙辇当中率军寻找着阿鲁台,柳如愿在龙辇中侍奉着。
茫茫大漠当中,找不到阿鲁台的踪迹。这日夜里,朱棣在营帐中歇息,突然张辅来报:“陛下,臣等已到答兰纳木儿河,放眼望去只见荒尘野草,车辙马迹也多漫灭,看来,阿鲁台早便逃了。”朱棣点了点头,“知道了,退下吧。”
疲倦的朱棣很快睡去了,梦中的朱棣迷迷糊糊看见了遍地的尸骸,朱棣突然从梦中惊醒。坐在一边守夜的如愿赶忙走上前来,“父皇,你怎么了?”“朕刚才梦见遍地的尸骸,无数明军的英魂留在了这里。朕几次出征,众多将士都丧了命,他们会不会怨恨朕?上天会不会怪罪朕?”如愿赶忙劝道:“父皇别这么想,父皇出征乃是为了大明安定,为了保护大明万千子民的性命。不过,父皇可知道,夏尚书他们劝阻父皇北征也是为了江山社稷的。这些年来,咱们修通运河、迁都北京,几次北征,赋税沉重,徭役不息。加之天灾连连,山东等地已然贫困,所以山东蒲台县才有唐赛儿之流以‘佛母’自居,对抗朝廷啊。”朱棣咳了几声,脸上现出一丝不安,“难道父皇错了?”如愿赶忙拍着朱棣的背,“父皇当然没错,修通运河、迁都北京,亲征朔漠,编修大典,哪一样不是功在千秋的大事?父皇心系百姓,要实现斯民小康的永乐盛世,是千古难得的好君王。如今这些功在万世的大事父皇都做了,就让百姓休养生息,父皇享安和之福,岂不更好?”朱棣脸上露出了一丝哀伤,“享安和之福,朕听见这句话,总会想起贤妃。朕一直让他等着这一天,如今这一天终于到了,可她已走了十四年了。对,享安和之福,朕这一生该做的都做了,对于做皇帝来讲,朕已没有遗憾了,可是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讲,朕有太多的遗憾。如愿啊,父皇好乏累,传令下去,明日,咱们便班师回朝。”如愿一边应着一边扶朱棣躺下,将裘被盖在朱棣的身上,看着已然睡去的朱棣,如愿心中骤然升起一丝怜惜,不由得自语道:“父皇这一生当真不易,父皇在位二十二年了,励精图治,勤政为民,这二十二年熬坏了龙体,熬白了头发。”
圣躬欠安的朱棣下令班师回朝,便命大军白日里行军,夜里驻军休息。朱棣此时已六十四岁高龄,且病情一天天加重,龙辇当中,朱棣不停地问如愿:“怎么还没到北京?咱们何时才能到北京?朕还能不能坚持到北京?”如愿安慰着朱棣:“父皇,大军极速行进,八月中旬便能到北京了。”朱棣自知快要撑不住了,便说道:“今日夜里,让杨荣、金幼孜、张辅都到朕的营帐中来。”说完,虚弱不堪的朱棣将头伏在了如愿的肩上。如愿用手臂揽着朱棣说道:“好,父皇放心,一会如愿便让马公公传旨。父皇为大明操劳一生,乏累至极。父皇便伏在如愿肩上睡会吧。如愿就在父皇身边。”
这日夜里,马煜传来张辅、杨荣、金幼孜。张辅、杨荣、金幼孜来到朱棣帐中,跪倒在朱棣塌前。朱棣缓缓说道:“太子经多年历练,政务已熟,待到朕还京之后,军国大事悉付之太子,朕便优游暮年,享安和之福。若是朕坚持不到北京,你等务必助太子登基。夏元吉他们也是为了朕好,还京后,放了夏元吉他们。”杨荣等人都齐声应着。马煜暗自思忖:“这英国公可是汉王的心腹,一会必要与杨次辅、金学士商议才好。”
待几人出得朱棣营帐,张辅便回了自己的营帐,马煜看着张辅的背影对杨荣、金幼孜说道:“二位先生,英国公乃汉王心腹。。。。。。”杨荣点点头,“马公公,告诉赵王妃,陛下病况切勿再让英国公知晓。陛下一旦驾崩,英国公必定传信汉王,汉王若起兵夺位,太子殿下登基便难了。”金幼孜也说道:“勉仁所言极是,马公公这几日切勿让他人接触陛下。”马煜说道:“二位先生放心。”
果然不出三人所料,张辅回了自己营帐,便将朱棣病危及欲传位太子的消息飞鸽传书至汉王朱高煦府邸。朱高煦得密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