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乱世权臣-第2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谢神策毫不犹豫的答应了。

    他作为缇骑司提督,参与地方政务本就是大忌。他可以清查,可以调查,可以做到心中有数,而且在晋都面前必须做到了如指掌随时能做出应对,但他就是不能在地方上发出任何声音,不能对地方政务干涉半分。

    所以当太子没有求助自己,江南郡势力的代表又请求自己装作没有看到的时候,他真的很乐意。

    隔岸观火,对与将要死的人施以极有限的援手,是谢神策在这场风暴中立身的准则。

    于是除了每天查看有没有关于二里人杀手的最新消息之外,谢神策不再关心其他任何事情,带着杨总司卓十四毛小三等人吃遍了无锡城,甚至有两次乌山也溜了出来跟着一起蹭口福。

    水师那边经过上一次谢神策与王逵的矛盾之后,似乎就安静了下来。谢神策自忖虽然自己的一道令牌让胡寅成打了王逵几十板子,但那胖。。。。。。王逵也不至于就能忍下这口气,这么多天不找自己的麻烦。何况自己还专门拜访过一趟赵寅成。

    就那一次王逵都没有露面。

    “天天吃这螃蟹,都有些腻了,你说这太湖楼年年都是这么些个菜色,那些傻不拉几送银子来的家伙都没有吃厌?”

    太湖楼的大管事不敢抬头,更不敢接话。心道您是大东家,先前那句傻不拉几可算是把无锡城里所有的有钱人都骂了进去,就算是刺史大人和都指挥使大人都在里面了。

    您可以骂,因为您就算是当着他们的面骂他们想不也不会更不敢动气,甚至还会配合您来两句傻笑,但是您让我们这些小民怎么回话。

    再说了,当初这些个菜色,还不是张三丰张三爷订下来的?我家大少爷因为觉得别致所以这两年都没想着要改,哪知道您才来太湖楼不过七八次就吃厌了?

    不过要让大管事说句良心话,要是让他一连多少天都吃着些瘟腥的虾蟹鱼螺,他也会吐。

    谢神策剔牙时随便嘟囔的一句话,让太湖楼的大厨总管们花费了一个冬天的时间研究新菜色。不过这都是谢神策走了之后的事情。

    又过了两天,太子终于忙完了一些事情,于是谢神策便成为了太子的向导,开始了真正的江南游。

    。。。

第三百六十五章 田间地头() 
秋天游江南郡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此时青山绿水都已远去。

    然而你若是以为这样就什么都看不到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不说清可见底的小溪,不说有山上的枫叶,就是微风卷起枯叶迎面飞来,都是一种享受。

    这么说有些矛盾,恰如此时太子的心情。因为毕竟是公差,此时却成了与谢神策两人的郊游,多少会有些良心不安。

    太子的仪仗按照既定路线行走,此时被远远的甩在了后面,谢神策与太子二人都快要到苏州城了。

    “太湖大泽灌溉了整个江南郡,而江南郡的粮食,则足以支持三个道的需要。今年天赐恩德,淮扬道丰收,我大晋的窘境该缓过来不少。”

    太子与谢神策已经出来两天了,路上的景色在谢神策的口述之下变得有意思很多,而最让人觉得欣喜的,则是金灿灿的已然成熟的稻子。

    谢神策微笑着应允道:“都是陛下洪福。”

    太子也笑了,然后说道:“真想亲自试试。”

    “那不妨试试?”

    试试,自然是试试割稻子。

    又行了十来里,两人来到一个村子,正好有人在秋收。

    谢神策谎称二人赶路腹中饥饿难当,愿意用半天功夫换一顿饭吃,一名老人打量了下二人,便点了头。

    太子五指不沾阳春水,自然也不知道该如何与这些毕生都在土地上谋生的人说话,搭话的任务自然就落在了谢神策肩头,于是趁着还有小半个时辰开饭的这段时间,谢神策与那名老人攀谈了起来。

    “老人家,这片田地都是村子的?”

    “哪里都是,大部分都是城里武大官人的。村子的田地只有那边一小块而已。”

    老人伸出干瘦糙黑的手,往着东北角指了一指。

    那片田里的稻子长势倒是不错,只是面积实在是小。

    “大多数就只有一两块田地,那些田地那里够吃?更不要说上交朝廷的赋税了。所以公子看到的这一大片,九成都是武大官人的。若非今年收成好,恐怕来年,这里都是武大官人的了。”

    谢神策听着这些话,自然明白其中的利害。

    地主将田地租给佃农,严格来说是不足以自足的自耕农,然后收取租子。农家一年所得,得去掉租子和赋税,最后到手的,才是自己的。

    而江南郡的租子,谢神策大致了解到了,是十取其四。加上赋税,农家到手最多不过三四。

    若是遇着丰年还好,一旦遇上了灾年,那可就惨了。为了上交租子与赋税,家破人亡、鬻儿卖女都是正常的。

    小农经济,从来都是靠天收。农民,都是用头发丝将自己掉在悬崖上生活。

    然而这里比起河北道来,已经是好上太多了。

    “原来这一片,都是村子的。。。。。。”话匣子打开了,老人也就慢慢讲开了,加上谢神策极有技巧的接腔,太子虽然插不上话,但也渐渐的明白了一些。

    “。。。。。。雨下不停。眼看已经要齐穗了,都急啊,村里的壮劳力们都齐齐出动,修堰开渠,想着即便下大雨也无妨了,怕就怕雨一直不停,不然穗子不就被浇死么。哪知道后来雨虽然停了,但是上游开堤。。。。。。全部淹没了。”

    “就没有找官府理论?”

    “找了!怎么没找?可是没用啊,武家开堤的文书就是官府批下的。再说了,他们说派了两个官差下来,预先通知过了,不接受赔偿。反而是告我等栽赃嫁祸,用心不纯讹人。”

    “那官差呢?”

    “哪里有什么官差,那两人都没出城,就是鬼混了一天,那告示也是让一个半大孩子贴在村口的。可是那时候雨还没停,谁知道告示什么时候就被吹走了污了,没人见着。”

    “那官司后来。。。。。。”

    “自然是输了。然后为了继续生活,不得已将田地贱卖,然后租来种粮食。两年下来就成了现在这样。”

    太子与谢神策毫无形象的坐在田埂上,一人捧着一大碗浑黄的苦茶,听着头发稀疏的老头儿讲眼前这片田的历史。

    老人说完,问道:“两位也是大户人家的公子吧?”

    谢神策微微一笑,说道:“表哥是晋阳人士,我就是淮扬道人。出来游历的。”

    老人干瘪的笑了笑,拱手说道:“那位公子不怎么说话,口音也听不出来,竟然是京都人士,失敬失敬了。”

    太子笑着拱了拱手,算是回礼。并没有把老人神情恭敬动作敷衍放在心上。

    “倒是公子你,说话是我淮扬道人,只怕是江北的吧?”

    “老人家好阅历!正是滁州人。”

    “哈哈,哪里有什么阅历,只不过是听着耳熟罢了。想来小老儿十几年前还去过一趟滁州城,那时候小老儿腿脚利索,是保甲,走五六十里山路不带喘气的。。。。。。”

    头发花白且稀疏的老头儿又说起了当年勇。

    “爷爷!饭菜要好了。”

    一名布衣女孩儿站在田埂那头往这边喊道。

    老头儿连忙答应,然后邀太子与谢神策准备入席。

    走过田间,谢神策看着女孩儿一路走着喊着,从西边喊道东边,那些人偶有抬头回应,大多数还是埋头,哎一声表示知道了,然后乘着太阳躲进云里的时候赶紧再多割一些,下午就轻松些。

    太子与谢神策走到凉棚,放下茶碗,然后到溪边净手。

    不少农人见两人在上面洗手,便自觉地走到下面,洗脸洗手洗脚。

    只看衣着还有两匹马,便知道两人定然是殷实人家,说不得还是大族子弟,天然的阶层差距使得他们在心生羡慕的同时,也不自觉地保持了敬畏。

    谢神策在身上擦了擦手,心里暗暗自嘲,什么走到田间地头,与农夫大婶畅谈“今年收成怎么怎么”,都是奢望。实际上,你若是骑着马在小道上走着,隔着多远,乡下的百姓看到你了,都会避得远远的。什么与百姓打成一片。。。。。。又不是一千多年后。

    而即便是那个时空,这样的场景,有时候敢上前说话的,说的话还是事先对着稿子训练了半个多月的。

    也就是见过“大世面”的老人才敢与两人说说笑笑。然而不仅是谢神策,就是太子也发现了,老头儿在说的时候,也尽量注意着两人的脸色,生怕说道什么忌讳。

    上了土坡,女孩儿站在两人面前,手里拿着一块白手绢,脸颊微红,犹豫着是不是要说出口。

    灰布衣,系着一块黑围裙,脚下是黑布鞋,头上是大辫子,包着块红手帕。

    太子与谢神策齐齐站住了,想着她肯定有什么要说的。

    “。。。。。。爷爷有些话唠,两位公子不要见怪,有什么说错了的,也请两位公子多多包涵,莫要笑话农家人见识浅薄。”

    太子问道:“你读过书?”

    女孩儿吃了一惊,心道这人口音真是好听,他是怎么看出来的?然后脸颊更红了,说道:“读了一年书塾,认得几个字。”

    太子点了点头,伸出手说道:“给本。。。。。。公子擦手的?”

    女孩儿吓了一跳,心道这人真是无礼。。。。。。直接。恼羞之余又有些高兴,想着这样的话自己是无论如何也说不出口的,还好他先说了。

    忙不迭的将手帕塞到太子手里,然后飞一般的跑了。

    谢神策笑了笑,太子将手擦干净,然后将手帕收好,朝着凉棚走去。

    农忙时节的饭菜总要丰盛一些,尤其是今年是大年,于是满是伤痕的餐桌上竟然有了鸡鸭鱼肉。

    太子与谢神策以及老人,还有一个壮年汉子坐了一桌,其余人分散开来。

    作为村长,老人自然是在吃饭前发表了一番感谢老天风神雨神,然后洒了一杯酒在田头,大伙儿严肃之后嘻哈一声,就忙着盛饭吃菜。

    一条葱花鲫鱼,一只肥鸭,一碗青菜豆腐,一碗加了两瓣大蒜的茄子,再一盘花生米,就是简单丰盛的午餐。

    朴实的庄稼汉子饭量不小,而且能看得出来,酒量也不小。

    因为下午还要继续收割,壮年汉子略显尴尬且意犹未尽的放下了酒杯,看着太子谢神策与老人继续举杯。

    然而三人没人也不过是喝了三杯。

    吃的很尽兴。

    女孩儿在灶台后面,与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扒拉着碗里的饭粒,看着这边的说笑。

    男孩儿碗里的几块肉明显满足不了胃口,委屈的扒一口饭,就要往谢神策这边看上三四眼。

    谢神策哪有没有发现的道理?就是太子也注意到了,往灶台后面看了两眼。

    女孩儿羞得脸要贴进碗里了,小男孩儿则是委屈的泪珠子在大眼眶里悠悠打转。

    壮年汉子本就有些尴尬,此时更显尴尬了。看了看孩子他娘那边,孩子他娘没注意这边的情况。

    老人则是没看见一样。

    “过来。”谢神策招了招手。

    小男孩倔强的偏过了头,然后一只小手将碗捧在怀里,用另一只小手的手背在脸上抹着。

    太子向女孩儿看了看,点了点头,女孩儿便推了推小男孩儿,又轻声说了些什么,小男孩儿才不情不愿的一步三回头、拖沓着过来了。

    “坐这儿。”

    谢神策拍了拍凳子,于是小男孩儿坐了上去,继续低头扒饭,偶尔小心翼翼的抬头,大眼珠在黑黑的额头下一闪即逝。

    谢神策微微一笑不做声,太子自顾自吃饭。

    小男孩最终还是吃上了梦寐以求的鸭腿,半张脸都是油。

    (ps:啊。。。。。。第一章!我果然还是写乡村爱情故事来的熟练。。。。。。)

    。。。

第三百六十六章 夕阳下的奔跑() 
吃过了自然是要帮忙干活的,太子本就想着要体验一下生活,谢神策只好奉陪。

    几名庄稼汉一开始是不同意的,老人也说留两人吃饭并不看重了两人的半天功夫,只是不想让客人挨饿而已。这样淳朴的言辞,让太子感动了一把——江南郡百姓真善良。

    然而越是这样,太子就越是要帮忙。最终老人拗不过,商量让没事儿的女孩儿带着太子与谢神策试试手。

    女孩儿很细心的拿过了两顶干净的大檐帽子,谢神策也取过了两条丝巾,将帽子包住,做成斗篷,然后就要给太子戴上。

    太子疑惑道:“这是为何?”

    谢神策说道:“稻灰落进衣服里,不仅痒,而且还辣,晚上会睡不着的。”

    太子问道:“那为何他们不需要?”

    谢神策愕然,心道他们是他们你是你,人家一年四季都吃苦,早就不忌这个了。但你不一样啊,你要是不遮下,晚上保准能红肿成火烧。

    女孩儿说道:“大公子,还是戴上吧,二公子说得对,稻灰。。。。。。你们世家子弟,会受不了的。”

    女孩儿不说还好,这么一说,太子就更不愿意戴了,愤然说道:“难道本。。。。。。公子就这么一点苦都舍不得吃么?今日非但不戴,还要帮你们把这稻田的稻子,都收了!”

    谢神策暗自惊讶,心道这么大一片,十来个壮劳力一上午连四分之一都没有收割完,我们两个难道还能顶二十个熟练庄稼汉不成?

    “不但我不戴,你也不许戴!莫要让人笑话了!”

    谢神策再次愕然,觉得当初答应太子试试手真是脑袋被烧坏了。不,当时就不应该带他来看稻田。

    然而太子一意孤行,谢神策也不便在说什么,只是将丝巾作为围巾,让太子老大不愿意的戴上了。当然,作为“师傅”的女孩儿也分得了一条。

    纠正蹲姿,然后教太子怎么拿镰刀,怎么一手薅稻杆一手挥刀,一一说过示范之后,太子与谢神策便开始动作了,只是速度远远跟不上女孩儿。

    毕竟是闹着玩儿,女孩儿也不好太快,只好慢下来。想着原本自己也能帮一把手,现在却陪两个富家公子闹着玩,爷娘的担子就重了,因此有些着急。

    太子不时起身舒缓一下酸腰,自然将这一切看在眼里,于是有意无意的开始和女孩儿攀谈。比如村子叫什么啦,多少户人家啦,家里还有哪些人之类的。

    这个时候谢神策刻意的离了远些。

    午后的太阳最是恶毒,不多时太子的后背就湿透了,才半个时辰,太子就撑不住了。

    谢神策也是浑身湿透,只是长年练武又经常上阵厮杀,体魄较之太子好太多,就是比有经验、知道怎么最省力的老农都不遑多让,因此倒也不算累。

    太子躺在地上,呼呼的喘着气,说道:“你怎么不累?”

    谢神策坐在一边,喝着苦茶说道:“小时候,师傅和大师兄教我练功,比这辛苦多啦。”

    “唔,回去路过的时候也让大先生传我一套功夫。”

    “自然可以,琅琊山的功夫,随殿下挑。”

    两人说话随意,声音轻微,女孩儿给乡亲送茶去了,也不虞被外人听到。

    过了一会儿,老人走了过来,看着躺在稻杆上的太子与坐着的谢神策,笑道:“大户人家的公子,何必受这个累。”

    又看向谢神策说道:“小公子倒还挺得住。”

    “自幼习武罢了。”

    老人道:“滁州城人是有不少好武的。我就曾经见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