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华苍穹-第1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东子的话音才落下。满殿的侍卫立刻行动了起来。大内侍卫们转就向午门外开去,皇家禁卫营也在四周环绕着三千学子,开始向午门开去。
“一排留下,其他人前进。”黄华明转头对杨东子说道:“营长。多保重了。”说完带着部队护着学子们就走了。
没有得到命令的数千甘军都让开了通道,看着眼中满是杀意的侍卫们心若寒蝉。看着前眼嚣张的侍卫,董福祥心里那个恨呀。今天如果就这么放皇上离开,将来一但皇上当政那他就只有死无葬身之地了。三千多甘军加上西山锐健营、丰台大营,总兵力是侍卫们的五倍还多。就算战力再不济,这压上去也压死了他们。可他不敢下令,就因为杨东子的枪从来都没有离开慈禧。
侍卫们离开了,学子们也都走了,殿前只有杨东子等不到百人的皇家禁卫营侍卫。突发变故而反应停顿的大臣们终于醒过神来,纷纷对着杨东子叫骂。尤其是贝勒载漪:“姓杨的,还不放下你的枪。敢拿枪指着圣母皇太后,你是不是活腻味了!”
可杨东子却一言不发,只是死死的盯着慈禧。
慈禧的怒气就没消过,被人用枪指着,他还敢朝着自己开枪。虽然只是打断了一根吊饰,那也是对他权威的亵渎。慈禧恶狠狠的盯着杨东子,一步步的走上前去咬牙切齿的说:“立刻给哀家跪下。不然哀家灭你九族。”
“砰”,枪口又是火花一闪。全场安静了下来,就连北风似乎也停了下来。慈禧头顶的旗头被一枪打成了二半,啪的一声跌落在地上。本已盘好的头发顿时散落,千万青丝披满了慈禧的双肩。大臣们惊呆了,杨东子还真敢开枪。慈禧愣住了,几米外枪口闪动的火光彻底震住了慈禧,他真的敢开枪。
“启禀太后,卑职真的胆小呀。卑职的枪法一向精准,今日被太后一吓这么近都给打歪了。不过卑职恳请太后还是不要再吓唬卑职了,卑职也不敢保证什么时候枪法又准了。卑职九族之命悬于太后之手,却是万万不敢伤及太后的。”面对处处怒火,杨东子却是不亢不卑。
就在这时。惇亲王爱新觉罗?奕誴的第三子爱新觉罗?载澜冲了出来。他相信,杨东子之举跟本就是光绪的意思,他也相信光绪不会真的枪杀太后,不然光绪用不着丢下龙冠脱下龙袍。所以,此时就是他向太后表忠心的最佳机会。 “太后,奴才为太后保驾。”他叫着从人群里冲了,打算站了太后的前面。
人呀,有时候还是傻点好。或者说他还不够聪明,眼下的局势是皇上和太后已成水火,太后更是出言要废了光绪。说实在的,就算是光绪干了点什么也在情理之中。你都要废了我这个皇帝,我临死前博上一博也是说的过去的。毕竟,为了皇位自古来就是杀戮不断。
杨东子手又是一抖,枪口火光再次闪动。这一枪很准。正中载澜的眉心。子弹巨大的冲击力将载澜上半身向后仰起,但他的脚却还在惯性向前奔跪。就在群臣的眼前。载澜就这样‘飞’了起来。然后重重的砸在地上。子弹在眉心间的一个小孔,在脑后形成了一个碗大的洞。红的、白的不仅溅了一地,溅在周边大臣们的身上,还溅在部分人的脸上。
文官不是不杀人,但他们只是动口不动手。对他们而言,死人不过只是一堆数字而已。看不到人死时的种种惨境。他们所知道的只是菜市口的那一刀。如今就在他们眼前,一个人的头颅就这样被打爆了。“哇”的一声,不少人当场就吐了。
慈禧当年下令屠杀肃顺等顾命八大臣之时,只是轻轻的说了一句话。现在眼睁睁的看着一个人死在她的面前时。慈禧失态了。她撕心裂肺的叫了起来:“啊――滚,滚,滚。都给哀家滚出去。”千万青丝舞动,此刻的慈禧显的如此狰狞。
杨东子带着那一排的士兵和帝党官员们走了,慈禧必竟是一个老谋深算的政治家,她很快的恢复过来。而此刻大殿内,慈禧坐在龙椅上看着殿内跪倒的大臣。皇上不是说她永远只能居于幕后吗?今日她就要坐在朝前。虽然不合礼制,没有清流一派的大臣们也不敢在此时激怒太后。
“启禀太后,刚刚回报。”世铎出班陈奏:“皇家禁卫营大部已经在火车站上了车,随同学子们去了天津。皇上及其它侍卫已经全部进了瀛台。请太后示下。”
“董福祥,立刻带兵包围瀛台,不容一人走脱。”慈禧站了起来,冷冷的下令:“荣禄,带领九门衙役将翁同龢、唐绍仪之流全部缉拿归案。待秋后问斩。”
在慈禧心中,老百姓再向着谁都没有,因为他们手上没权。只要将朝中向着皇上的官员全部杀了,这天下她就能稳稳的坐下去。
“太后不可呀。天下初定,当以安抚为先。”当年斩杀顾命八大臣也没有如此大的涉及面,真要如此那天下可就乱了套了。所以世铎立刻出班奏道:“唐仪绍之流自然杀之而后快。然,翁同龢乃是帝师又是清流之首。如果杀之恐寒天下士子之心。以奴才愚见,不如罢官革职遣返回乡,永不续用。请太后明鉴。”
冲昏了头脑的慈禧也反应了过来,只是冷冷的看了眼世铎:“准。”
而在宫中,一条条的旨意被写下后颁布出去。
“着,册封载漪之子溥儁为大阿哥(太子),即刻进宫。着,徐桐为文渊阁大学士、太子太保,入宫教导大阿哥。着”即便群臣齐谏,慈禧依然没有下旨废帝。她明白,此刻行废立之事,就是给皇上嫡系军队以开战的借口,她忍了。她要等到亲手支解皇上嫡系军队后再行废立,所以她连重开训政的旨意都没下。只是一大批官员被任命,用于填补帝党一派离开后的空缺。
“启禀太后,皇上从瀛台发来旨意。”寇连材手捧着圣旨来到太和殿前,恭谨的呈上。
旨意上写的是:大清皇家陆军在完成演习后立刻就地解散;废皇后及二妃,驱逐出宫。
慈禧看过旨意后便是全身一震,大臣们也是一片茫然。皇上已经数年未留宿后宫,经此大变而废后妃还可以说是为后妃留下活路,必竟皇上这一进去什么时候能出来就指不定了。此刻废后妃,太后总是要赏赐些的。
可皇上要解散嫡系军队就让人不明白了,这是太后不敢废帝的原因,也是皇上将来要重掌朝权的根本。难道皇上真的就这么认命了?
“启禀太后。” 寇连材说话了:“皇上说,与其将来被人赶出去,不同今日自己走出去还有些颜面。”
慈禧才压下的火气又冒了起来:“准。”
是日,公元 1897年年初,清光绪二十一年乙未(羊)年,腊月十五日。慈禧太后在甲午年还政不足一年后悍然发动政变,重新临朝训政。因为政变往往会大开杀戒,将政敌一次性处理干净。而此次慈禧太后除了将少数几个人杀头外,大部只是罢免革职。故,此次政变史载为:乙未宫变。(。。)
第一百九十六章 各方反应()
瀛台内,光绪长长的伸了个懒腰:“md,先好好睡上一觉再说。到这破地方就没睡好过。”
“请皇上赐罪。”杨东子跪在光绪身后,缓缓将皇上离开后太和殿发生的事情说了一遍:“卑职山擅杀王公,死罪难免。请皇上赐罪。”
光绪眉头一皱:“不过只是个贝子,杀了就杀了。只是朕说过,只有终身只参于对外战争的将士方有入烈士陵园。**前,那是自卫还击没有关系。而你,却是主动杀人呀”
光绪叹了口气走了。留下泪流满面的杨东子,他知道,他这辈子是进不了烈士陵园。这件事就成了他一辈子的心病,直到他在弥留之际依然念念不忘的就是想埋进烈士陵园。死后依然闭不上眼睛,直到年迈的光绪对他说:生身给朕看了一辈子的门,死后还是继续给朕看门吧。杨东子这才闭上眼睛。自此后,烈士陵园的门外肃立起一座坟茔。当然,这都是后话。
而远在天津的大沽码头上,老学究向学子们说明了铁路之事。不是皇上卖了铁路,而是我们自己建不了也没钱去建。只能让洋人来建,所以才会将经营权买给洋人以抵偿洋人建路之资。因此,皇上才要他们出国游学,就是为了能自己建铁路。并再三叮嘱要他们好好学习,将来回国后自力更生,使皇上不再受洋人欺凌。泪流满面的学子们宣誓学成之日就是回国报效之时,以尽忠君之名。三年半后。这批出国的2816人全部拒绝了国外提供的优厚的待遇,除八人因病故外,与其它外派学子一样没有一人滞留国外。这批几乎全部从事钢铁工业的学子成了未来中华钢铁的带头人。
北京。刚刚停下枪炮声的京城再一次迎来了杂乱的脚步声。以唐绍仪为首的皇帝亲信全部被逮捕,伍廷芳、蔡元培等人无一幸免。而翁同龢等清流一派,全部接到太后旨意:罢免全部官职,限当日离京返回乡里。翁同龢等就在衙役的监督下,只能匆匆收拾一二,入夜前登上马车黯然离京。至此,朝堂中所有皇上党羽不是入狱就是离京。因为京师大学堂驻守连队只是守卫大学堂安全,并未阻止其它人进出大学堂。也免了刀兵之祸。而军校虽然也只有一个连,但无论是甘军还是西山锐键营都打不下来。必竟是早有预料,机枪大炮样样不少。最后得到军校留守参谋张作霖的保证,只要能让他们出来买日用粮食,他们就决不离开军校半步。最后。整个军校被团团围住后也就安静了下来。至此。整个京城除了军校依然戒严外,再无光绪的势力。慈禧太后彻底全掌大权。
而此次突如期来的变故,不仅震动的是整个官场,就边洋人也觉的不妙。京城虽然乱成一团,但还没哪个衙役敢来东江米巷闹事。而等在大清外交部的英国公使欧格讷爵士却乱了神态,本欲与下朝后的唐绍仪谈沪湘铁路事宜的欧格讷,就看着眼前才下朝的唐绍仪被衙役给索走,顿时不知所措。他立刻返回使馆与美德法意等国公使进行紧急磋商。因为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只是再次重申要求各国保持对华一致。在得到各国的保证后,大家也只能等着清政府发表公文后再做打算。
然而至到入夜。各国公使依然没有听到清国朝廷对今日事件发表一个说明。但是一个个官员或是被索拿,或是被革职,加上今日响了一个上午的枪炮声。每个公使都明白,清国朝廷的发生了重大的政治变动。随后从各个渠道传来的消息都证明一个问题:清国的皇太后重新主政了,不仅全部废除了后宫的皇后妃子还重立了太子,并有可能做出废帝之事。
消息传来,欧格讷坐不住了。清国是哪个人来当皇帝其实不是他关心的内容,他关心的是大英帝的利益。自从与这位光绪皇帝在田庄台一番攀谈之后,清国表现出积极的外交政策让世界各国都很开心。各种商业合作广泛而深入,在政府之间的对话清国也放下了以往高傲的姿态。清国积极主动的进入国际事务,开始虚心求教于各国。从工业化建设到经济体制的改革,从法制体系到军队操练清国在光绪这位开明的皇帝的带领下,正在快速的追赶着世界文明的脚步。金本位的改制,造船工业的建设就在清国追赶世界的脚步中,英国自然也可以获取巨大的利益。不仅如此,对了对抗俄国在远东的扩展,而英国自身却无能为力的时候,扶持一个亲英的国家代替英国对抗俄国就成了大英帝国最佳的选择。而欧格讷的选择是清国。
俄国是野蛮的,同样也是强大的。广阔的土地和庞大的人口,就是沙皇扩展野心的基础。而清国,同样也有广阔的土地和更加庞大的人口。清国温暖的天气也比俄国更加有利于资源的开发和应用。甲午战争中清国皇帝的举动,更是表明了清国捍卫领土的决心。相比清国而言的日本,土地狭小,人口不多,资源也几乎为零。扶持日本这样一个国家所能获得的利益是完全不能和清国相比的。
更重要的是,欧格讷敏锐的看到了日本远远超过实力的野心。仅凭着几艘快速巡洋舰就敢挑战拥有战列舰的清国。日本是一个单一民族国家,国民的凝聚力很强。如果当日本这个岛国拥有能够抗衡俄国的力量的时候,日本人的野心必然会导致对外发动侵略。反观清国确不然,国内民族众多、国内矛盾尖锐。熟知中国历史的欧格讷也明白清楚的知道,中国人太喜欢内斗了。
当欧格讷的报告送到国内后,引发了议会激烈的讨论。议会认为。清国一但完成工业建设,其巨大的人口、土地和文化底蕴在未来将可能导致对大英帝国潜在的危险。而日本地小人少,其发展必然受到英国的控制。即使将来日本可能不听话,凭借大英帝国海军的实力,只要切断了日本资源的供给,日本就得乖乖的听话。
但欧格讷却坚持自己的选择,所以在对清国的谈判中也给于清国必要的让步。为此他获得了清国皇帝的私人友谊。可是议会的那帮蠢货却坚持要支持日本,将清国定购的两艘战列舰放慢了进度,并传出有可能转售日本的消息。他也曾为此特意进宫向清国皇帝说明。延期只是因为材料的生产不及时,必竟这个时候大英帝国有太多的军舰在建造。可换来的只是光绪表示遗憾并极为客气的送行。在中国,客气就是意味着不把你当自己人。那群愚蠢的议员做出的愚蠢的决定。最终会损害帝国的利益。
但不算怎么样,如果清国皇太后重新获得国家最高权利,以她保守的性格必然要将清国重新带回封闭的国度。那不符合英国利益同样也不符合其它各国的在华利益,当然也许俄国除外。所以。能让清国光绪皇帝继续掌权国家才是符合大英帝国的利益。
为此。欧格讷接连拜访各国公使。终于换来大家的一致同意,明日英、德、法、美、意等五国公使将集体面见清国皇太后,就清国已经签订的金本位改制备忘录和一系列的建设协议的后续部分的继续进行,明确清国的态度。
时间的脚步继续前进着,夜幕降临在这刚刚平静的北京城。
瀛台外,李莲英正指挥着太监们拆除瀛台通住外面的唯一一座桥梁。浑然不顾一旁哭的梨花带雨的一后二妃。瀛台那头,光绪久久站立:“去找一处没人认识你们,也没人能认出你们的地方去吧。去安静的过完自己的下半辈子。别跟着朕过这般今日不知明日事的提心吊胆的日子了。朕许你们改嫁。”说完,光绪转身走了。
自己必竟也是皇帝。她们到底也是皇帝的女人。自己的女人被人给上了,说一点没感觉是不可能的。好在这种事他已经经历过了,再说自己又没碰过她们,也就无所谓了。若不然,将来自己重新掌权之时。一整日面对令人纠结的朝局政务后,回来还要看到更令人纠结的长像,这还让不让人活了。将来自己定要选遍天下秀美女子以充自己后宫,让劳累一日的自己回宫后能看到令人舒心的长像也能提高工作效率不是。
桥拆了,没关系。电话电报线路也断了,没关系。但你狗日的竟敢切了朕的电路、拆了朕的暖气,那就没得商量了。如狼似虎的侍卫坐上小船就冲过岸去,把除了李莲英的太监全给揍到别人认不出来的地步。面对威胁的李莲英妥协了,他认为只有电路暖气的皇帝也是不能对外联系,而慈禧太后最终也认可保留了下来。
可他们都不知道的是,在瀛台内有一间改造过的、隔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