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我的南宋-第1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许峰很想给他讲一讲个人财产应该被尊重的道理,但十几个义军士兵挥着刀冲过来,也只得落荒而逃,面对强势的义军,他也仅仅只能发泄一下心中的愤懑。幸好义军的目标并不是他,追出不远就不在追赶了。
冯家的粮食被全部取了出来,满满的装了五辆大车,就算没有上万斤,也有七八千斤,但冯家的悲剧并没有完,家里的东西被洗劫一空,金银细软,牲口,衣服,被褥,凡是能用的上的都被拿走,连几个漂亮的女眷也不能幸免。
洗劫完了所有的一切,义军一把火烧了冯家的院子,载着满满的收获走了。
这并不是冯家的灾难。作为村里的富户,冯家的存在还有其他的作用,就是接济穷人,尽管附带着利息之类的条件。但却是衣食无着的穷人渡过难关的方法。于是,不少人跟着义军走了。
冯家的仆人们也都散了,冯老爷没有挨到天亮就死了,只剩下冯锦渊一人带着几个孩子还留在冯家的废墟上,但是他什么都不会做,除了哭。还是哭。
村里留下的人也仅仅只是表示了同情,虽然冯老爷活着的时候曾经接济过他们,但大家都没有多余的粮食来发善心。许峰把藏在山里的粮食全部拿了出来,收留了冯锦渊和几个孩子。
没过几天,抚琴者落魄的出现在了村头,山那边的宁家遭遇了同样的厄运,并且更加的悲惨,义军不仅抢走了宁家全部的粮食,还杀了宁家所有的人,抚琴者名叫宁钰。因为独居山中,得以幸免,但没了家里的照顾,他也无法在山中抚琴。
一下子多了这么多人,让许峰的存粮快速消耗,但他又不想赶走宁钰或者冯锦渊。如果有一个和平的环境,宁钰或许会谱写出流传千古的曲谱,如果这个环境在多一些宽容,冯锦渊或许真的可以让骆驼和牛交配成功,生出一个新的物种来。
可是整个山东都被战火覆盖,即使这个远离县城的村落也难以幸免,衙门横征暴敛,义军蛊惑人命,又要到哪里去寻找和平与宽容。还有如意,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把她接来团聚。
村里人没有了粮食。开始陆陆续续的投奔义军去了,他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但没有选择,他们也许生来就不具备反抗精神,或许连保护自我的意识都没有。只是麻木的活着,然后再麻木的死掉。
漫长的冬季就要结束了,但许峰的粮食已经耗尽。种地已经不可能了,没有和平宽容的环境,土地的收获只能带来灾难,因此,必须先建立一个和平宽容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把如意接过来。
宁钰明白眼前的困境,无奈的说道:“我还是走吧!留在这里只会给你带来麻烦。”
许峰说道:“外面这么乱,你又能到哪里去。”
宁钰将琴背在身上,说道:“走到哪里算哪里吧!”他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可是仍然带着那把琴,这是他唯一会的东西,只是在乱世,这项技能根本没用。
冯锦渊苦着脸说道:“许大哥,咱们没有吃的了,你要想个办法呀!”
很长的一段时间,许峰已经不在把自己幻想成这个时代的救世主了,可是现在,这个想法却不停的在他心里跳动。
许峰说道:“那咱们就去找吃的。”
冯锦渊说道:“许大哥,你要带我们去哪里?”
许峰说道:“去县城。”
冯锦渊吓了一跳,惊慌的说道:“许大哥,县城正在打仗呢?”
许峰说道:“我知道,但只有县城那里有粮食。”义军把村里的粮食全部抢走了,并在县城周围四处筹粮,又用这粮食招募百姓,因此只有到那里才能找到吃的,他的两匹马已经被抢走,粮食也吃完了,但还有一百两银子留在身边。
许峰把最后一点种粮拿出来,让大家吃饱,然后领着大家往县城走,冯锦渊虽然害怕,但也没有办法,毕竟留在这里没饭吃,只得随着许峰往县城走。
走到半路,只见一匹快马飞驰而来,马上的汉子看见冯锦渊,连忙翻身下马,喊道:“老三,你怎么在这里,家里出了什么事?”原来是冯锦声。
冯锦渊看见了亲人,眼泪立刻流了下来,哭着把家里的遭遇说了,几个孩子中就有冯锦声的孩子,这时候一起围过来,哭成一团。
义军在县城周围杀富劫财的事情,冯锦声并不意外,但却没想到自己的家人几乎全部死在义军的手里,恨的牙痒痒,却没有办法,对于许峰在艰难时候收留了冯锦渊和家里的几个孩子,冯锦声表示感谢,又说道:“壮士,你这是要到哪里去?”
许峰说道:“我们的粮食吃完了,想到县城去买些粮食。”他原本一直以为县城还在被义军围困,这时候看见冯锦声,知道义军已经退走了。
冯锦声本来准备回家躲避,得知家里的人已经死了,屋子也被义军焚毁,也就没有了回去的必要,只好先回到县城在做打算。
几个人一起往回走,路上,冯锦声给许峰说了义军攻打县城的事情。
自从去年秋天朝廷下诏征收赋税开始,百姓就怨声载道,可是各县为了高质量的完成朝廷的任务,只管横征暴敛,躲在磨旗山上的杨妙真看见机会来了,立刻领着义军残部从山上下来,鼓动百姓造反。
其他的地方一看有人造反,立刻也扯旗呼应,一些投降金兵的义军将领也跟着造反,彭和尚也鼓动了一帮穷汉子,杀了本地的乡绅和前来催税的差役,呼应杨妙真。十几天的功夫就聚起了三四千人,浩浩荡荡的来攻打县城。
义军虽然人多,但拖家带口的,加上军纪散漫,又缺乏攻城的器械以及远射武器,攻了一个多月也不能破城,后来,周围的百姓纷纷来投奔义军,人数竟然达到一万于众,靳璨见义军势大,准备开城投降,但都尉曲成誓死不从,拼死坚守。
以一千多金兵对阵一万多义军,连县令都怕了,这个曲成却不怕,许峰说道:“这个曲成倒是个汉子。”
冯锦声摇摇头,说道:“那也未必,即墨城里的人都可以投降,唯独他不能投降。”
许峰大为好奇,问道:“这是为何?”
冯锦声说道:“当初杨安儿兵败,引着残部败退至此,想出海暂避朝廷的锋芒,谁知道刚刚入海,就被军中的奸人杀害,这个杀害杨安儿的就是曲成,他和杨妙真有杀兄之仇,又怎么敢投降乱军。”
彭和尚久攻不克,便扬言军中缺粮,引军退走,靳璨与曲成立刻带了官库里的财物弃城而逃,不想却中了义军的埋伏,几乎全军覆没,靳璨死于义军之手,曲成拼死力战,才带着百十个人逃了回来。彭和尚重新围城,只是城中富商担心破城后家产受损,只得各出家资,招募百姓全力守城,义军终于粮食耗尽,只得远走。
天黑时,许峰一行终于来到县城外,寒风中,城外到处都是等死的百姓,足有上千人,但县城的大门却紧闭着,不放这些百姓进城。
许峰说道:“为什么不让这些百姓进城?”
冯锦声说道:“曲成说这些百姓是乱民,中间还混有义军的奸细,因此不让他们进城。”
许峰看那些百姓,这些人大多都是老弱妇孺,也有一些因为攻城而受伤的青壮年,义军用粮食裹挟人口,能跟上队伍的,自然都身体强健,跟不上队伍的,只好背着乱民的名声在这里等死,但他们心里所想的,也不过只是为了吃饱饭而已。
曲成手下的士兵虽然不多,但足以把守四门,冯锦声叫开城门,领着许峰进城,城里同样一片混乱,有钱人家的大门紧闭着,每当听到外面有什么风吹草动,立刻就会从门缝里,墙头上紧张的观望,世道弭乱如此,他们也不过是一头养肥的猪,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被人宰杀。
穷苦百姓则无所谓,家徒四壁,烂命一条,有什么好怕的,但县城被围困了好几个月,根本无法从事生产,现在义军虽然走了,但城门仍旧封锁,这就等于断了大家的活路,家里的粮食不多了,人总要吃饭呀!可是粮食都在有钱人手里。
09 该种地了()
县衙已经空无一人,大门随意的敞开着,就连门前的石狮子都失去了往日的威风,靳璨死了,主持县务的是县丞范汉舟,可是他根本就不敢坐在衙门里,也不敢管事,他心里明白,朝廷赋予他的权威没用了,他现在能够依靠的,只有曲成手下的那百十个士兵。
因此,他和曲成搬到了官仓居住,那里还有一些粮食,并将不多的士兵分成两队,一队负责把守四个城门,另一队负责保卫粮仓,只要有了这些粮食,就能够稳住军心。但这种局面能够维持多久,连他也不知道,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了。
这就是风雨飘摇中的即墨县城,秩序即将崩溃,不论是有钱人、有权人还是穷人,都已经走到了危险的边沿,也许不用义军围攻,时间就可以让人发疯。
冯锦声沉闷的向许峰解释着县城的处境,接着说道:“据说彭和尚正在攻打平度,那里城池残破,守军不多,也许不久就会被他们攻破,到时候必定又会来攻打即墨,县城也不可久留,还是早走的好。”
冯锦渊说道:“二哥,那咱们明天就走吧!”
冯锦声说道:“听曲成说,城外到处都是乱民,有的奉杨妙真号令,有的干脆自立为王,旱路是走不了的,海路上也不安全,前一阵子有几个城里的富商想要远避海岛,可是却被海盗抢了财物,还差点没了性命。”
冯锦渊立刻慌了,说道:“二哥,那可怎么办?”几个大一点的孩子听到了,也都呜呜的哭了起来。
冯锦声说道:“眼下只有躲到山里去暂避了,只是哎!范县丞守着官仓。不肯放一粒粮食出来,我这时向他借粮食,他一定不肯,城里的富户虽然家有余粮,但若是不出重金,只怕也难以得到,但我身边也没有多少钱了。”
许峰感激他父子对自己报信之情,拿出身上的银两交给他。说道:“这些钱你拿去吧!多少也能换些粮食。”
冯锦声大为意外,说道:“许壮士,你把这些钱给了我,那你怎么办?不如咱们一起走吧!”
当初他父子之所以对许峰高看一眼,并暗中相助,是觉的许峰的言行有异于常人。因此本着宁可雪中送炭,决不锦上添花的原则,寻求一种小付出大回报的投资。就像水浒传里的宋江、柴进等人,在英雄好汉穷困潦倒时,施舍恩惠,这其实是一种生存哲学,那就是结交有潜质的人,以图来日得到这些人的照顾或者帮助。
许峰说道:“我要让百姓安居乐业,免受战火涂炭。”
冯锦声惊讶的张大了嘴巴,说道:“壮士要做什么?”虽然他对许峰心存感激,但这仅仅是道义上的感激,此刻听他说出这样的话来。立刻对他刮目相看,但要想做到让百姓安居乐业。必须先让百姓免受战火涂炭,只是眼下的局势,摇摇头,说道:“许壮士,彭和尚虽然走了,但一定还会再来。到了那时,声势或许更加浩大,县城如何守得住。”
冯锦声的意思是,古往今来,那些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帝王将相,无一不是凭借着武力打下一块地盘,才让百姓获的安居乐业的机会,但许峰手里什么都没有,竟然也想让百姓安居乐业,免受战火涂炭,这不是痴人说梦吗?
许峰不说话,冯锦声说的这些他都懂,只是他不想这么做,他只是希望能让百姓通过劳动养活自己,并且勇敢的保护自己的劳动成果,就像他自己做的那样,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那么朝廷的横征暴敛在一开始就会被遏制,也就不会有义军的作乱,天下自然也就太平了,如果这个太平的社会在多一些宽容,容得下像宁钰、冯锦渊这样的人,也许就会在不经意间产生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还有如意,她可以在和平宽容的环境中长大,也许会成为一个科学家,也许会成为一个文学家,但就算她只是一个普通人,许峰也愿意她一辈子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
冯锦声看他不说话,也不在多问,既然许峰有异于常人,那么做事情也不能以常理推测,或许他真的另有妙招也说不定。
第二天,许峰一个人出来,走不多远,就见十几个十五六岁的男孩女孩围在一户有钱人的屋子外,其中一个男孩蹲在墙根下,另一个男孩站在他肩头,蹲着的孩子用力站起,将站在他肩上的孩子顶上墙头,送到了院子里。
没过一会,就听见屋里传来一阵吵闹声,大概是翻墙进去的男孩被主人发现了,但是却没有喊打声,等到大门开时,那男孩被主人客气的送了出来,手上却多了几张烙饼,其他的孩子立刻蜂拥过去,主人连忙关门,生怕这些孩子闯进家里。
拿着烙饼的男孩颇为得意,像首领一样说道:“别急,别急,咱们在到孙老爷家里去,他娘的,昨天明明闻到他家里有香味,就是寻不到东西,狗蛋,你鼻子好使,待会跟我一块进去,今天非要从他家弄些吃的出来不可。”
十五六岁的孩子正是饭量大的时候,可是在家里却吃不饱,没办法,只好想出这个办法,这也说明,城里的百姓已经快要到了揭不开锅的时候,等到了那个时候,不需要义军动手,只要有人煽动,城里的百姓就会变成乱民。
许峰从这群孩子身边走过,领头的孩子突然指着他喊道:“喂,你站住,我认识你,你就是那个把刀架在狗官头上,又杀死了好多金兵的孤胆英雄。”
那天许峰用刀逼着靳璨赔偿他的损失,县城里许多人都看到了,接着又传出他一个人击败一队金兵,还杀死了十几个的事迹,百姓对他更是敬如天人,孤胆英雄的名号传遍了方圆百十里,要不是义军突然作乱,他的事迹一定会传遍整个山东大地。
只可惜这些许峰并不知道,也不在意。
男孩走过来,脸上充满了敬佩,说道:“你是来领着我们造反的吗?”
许峰说道:“不是,我是来告诉大家,该种地了。”
封建时代,每到春天朝廷都会颁布劝农的诏书,有时候皇帝还会亲自示范,以表示对农桑的重视,只不过现在,这样的诏书就算有,也不会颁布到即墨来,范汉舟又躲在官仓里,紧紧看守着粮食,早就忘记了这些。
男孩吃惊的说道:“种地,城外到处都在杀人,谁还敢种地。”
许峰不说话,低着头往县衙走,那里是县城的中心,他要到那里去召集百姓,男孩好奇的领着手下的兄弟姐妹跟在他身后,竟然忘记了去孙老爷家里寻吃的,并且逢人就说,孤胆英雄来了!孤胆英雄来了!
县衙大门前的台阶上,许峰腰悬大刀,挺胸而立,这里曾经是县城的权力中枢,只可惜自从靳璨死后,就没了往日的气势,如今有一个汉子再次站起高阶之上,衬托的那两个石狮子都有了些威武之气。
有了那几个孩子的吆喝,不少百姓从家里走出来,好奇的看着这个传闻中的孤胆英雄,看看他能给大家带来什么?就连不远处的几个富户,也从院墙上探出脑袋来,想看看县城究竟将发生什么变化。
有没见过许峰的,好奇的问道:“这人是干什么的?”
有人说道:“你不知道吗?这汉子厉害着呢,一个人拿把刀子就把县令给抓住了,还逼着他认错,又是陪钱又是陪粮的,还赔了两匹马,金兵去抓他,又被他杀了十几个,却连他的毛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