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我的南宋-第1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种子播撒下去,要等到秋天才能够收获,好在春天已到,万物复苏,许峰可以挖野菜充饥,或者到山里去设下陷阱捕获猎物,日子过的虽然艰苦,但看着地里的庄稼吐露新芽,等待着收获希望的满足,许峰觉的十分的踏实,这种感觉是他从来没有过的。
有时候,许峰会花费近两个时辰爬到山上去,不是为了欣赏山间的美景。也不是为了感怀从高处俯瞰山河的壮阔,只是为了聆听一段琴声。
弹琴的人住在小楼里,外面筑起高大的围墙用来阻挡野兽的袭击,许峰从来没见过弹琴的人走出来,他每次来,那人总是坐在楼上的窗户边,对着林海波涛弹奏。
这不是那种靡靡之音,只为蛊惑、撩拨你心里的情愫,让你兴奋的想要去追逐,忘情的想要去发泄。身体里只有狂热和冲动想要宣泄。
这是真正的音乐。它从抚琴者的指尖流淌而出,每一个音符都是心灵震颤的回响,让你感觉到什么是割舍不断的情,愧疚一生的悔。无法释怀的恨。魂牵梦绕的爱。
琴声悠悠。里面有说不尽的凄凉孤独,好似孤独的音符回到魂牵梦绕的地方,但那地方已经是一片瓦砾。荒草丛生,熟悉的景象已经烟消云散,只剩下回忆萦绕心间,变成一座石化的人像,但音符仍旧不愿放弃,拼命的想要唤醒它,让它从回往日的青春,然而一切都是徒劳,往事已不可追,只剩下残酷的现实。
等待收获的日子有了希望是件好事,但这并不能抵消食物匮乏所带来的困扰,幸好冯老爷是个好人,时常会在村头的打谷场上开粥场,每逢这个时候,村里的人都会去吃,大家除了称赞冯老爷是个善人之外,许多人更是守在打谷场上,吃了上午吃下午,就连邻村的人知道了也会赶来,有些人吃完以后,还会打听冯老爷下一次什么时候开粥场,好提前饿一顿,节省些自家的粮食。
许峰了解这种心情,穷苦人家什么都缺,就连村外的粪球也会抢着去捡拾,以期望自家耕作的田地里能多一份肥力,所以他们不会放弃任何这样的机会。但许峰从来不去粥场上吃,他记的云中鹤的话,别人给的东西都是毒药,你一旦吃了,这条命就没有了。
冯老爷的年龄已经大了,他或许不会像梅守玉那样做出惊天动地的壮举,但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软,就算冯老爷不让你为他办事,可以后见了面,这腰板总是直不起来。
况且,冯老爷这样做,也有自己的盘算,杨安儿起义的时候,起义军攻占即墨县城,曾派一队士兵下乡筹粮,说是筹粮,其实跟抢也没有什么区别,冯老爷不肯交出全部的粮食,受到士兵的暴力威胁,多亏他笃信佛教,平日里与人为善,因此有许多百姓帮着他,才使他免遭起义军的毒手。
如今是乱世,谁也不知道明天会变成什么样子,就说杨安儿起义,虽说已经被朝廷镇压下去,可是杨安儿的妹妹杨妙真还领着义军的残部据守在磨旗山上,保不齐明天就会杀下山来,因此还是给自己留一条后路的好,平日里积德行善,落难时就会有人帮一把,至少不会落井下石吧!
当然,这些都是许峰自己猜测的,虽然有些诛心之论,但许峰宁可去向冯老爷借贷,也不愿去白吃那一碗稀汤寡水的粥,这是一种他可以接受的方式,让他觉的没有丢掉尊严。
夏天已经过半,地里的庄稼结出了果实,要不了多久就可以收获,许峰再一次去冯老爷家借粮,正好碰上冯老爷的儿子冯锦声在家,冯锦声是县衙的一个吏员,平时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县城,这几天是他爹六十岁寿辰,特意请了假回来。
打谷场上正在开粥场,为了庆祝冯老爷的六十岁寿辰,因此粥场连开三天,全村人都等在粥场上吃,可是许峰偏偏在这个时候来借粮,让冯锦声很是纳闷,说道:“你这汉子,打谷场上正开着粥场,你不去那里吃,怎么跑到这里来借粮。”
许峰说道:“施舍的食物里没有汗水,吃久了人就会变懒。”他说的这个懒,并非身体上的懒,而是指依赖性。
冯锦声一愣,想不到这个满裤腿泥土的穷汉子竟能说出这样的话来,好奇的打量着许峰,说道:“哦,打谷场上那么多人都在吃白食,按你的说法,这些人都是懒虫了。”
许峰摇摇头,说道:“我只是说我,并没有说别人。”
冯锦声大为奇怪,一个种地的泥腿子,不仅能说出这样有气节的话,还能表现的不卑不亢,不像村里其他的人,见到自己总是一副点头哈腰的样子,说道:“你读过书吗!看你的样子倒是和别人有些不同。”
许峰说道:“我读过几年书。”
冯锦声说道:“这样吧!我家里的管账先生年龄大了,你既然读过书,就到家里来帮帮忙,除了一日三餐之外,每月还会有些收入。”
许峰稽首一礼,说道:“多谢你的好意,我只是想来借些粮食,新粮一旦收获就归还。”客气的将他拒绝了。
正说着,冯管家走了过来,看了许峰一眼,喊道:“冯贵,你去领着他取些粮食。”拉着冯锦声就往后面走,说道:“大爷,村头的事情都安排好了,该去给老爷祝寿了。”
冯锦声看着许峰,说道:“这人倒是有些意思。”
冯管家说道:“能有个什么意思,还不是个穷鬼,不过老爷倒是对他高看一眼,说他一定是个落难的王孙公子,只要来借粮食,从来什么都不问,要多少给多少,我就是搞不明白,他要是王孙公子,犯的着自己从地里刨食吗?”
冯锦声回过头来看了一眼许峰,说道:“我爹说的对,这个汉子,绝不是寻常人物,能接济一下就接济一下吧。”
地里的庄稼终于收获了,看着堆放在家里的粮食,所有的人裂着嘴笑,前几年他们饱受战乱之苦,整日生活在颠沛流离中,现在终于不打仗了,家里又有了余粮,虽说今年天旱,地里的收获少了两三成,但相比起前几年的生活,仍然感到莫大的满足。
许峰把一小半的收获给了冯老爷,这是借贷时就说好的,留下来年的口粮,用剩余的收获换了一些农具和一头耕牛,准备在入冬前种下十亩地的冬小麦,等到收获了冬小麦在种一些经济作物,提高土地的产出,毕竟现在流行的一年一熟耕作制度太落后了。
当然,这个办法未必可行,种植庄稼受到无霜期和积温的影响,也和种子有很大的关系,如果这个方法不行的话,那就种植一些水稻,虽然也只能是一年一熟,但产量要比种植春小麦高些,况且,如意和夫人吃惯了大米,也应该给她们准备些喜爱的食物。
几顿饱饭吃下去,村里的年轻人立刻生出别的念想来,辛苦了一年,家里有了粮食,是不是该娶个婆娘搂着睡觉了。于是,村里有大姑娘的人家,就成了年轻人喜欢去的地方,有溜墙根的,有献殷勤的,也有厚着脸皮往上凑的,有的甚至趁机揩油,惹的大姑娘的家人一顿臭骂,一时间倒也热闹。
趁着天气还没有完全变冷,许峰驱赶着耕牛将土地深翻,将买来的冬小麦种子播撒下去,经过一年的锻炼,他对于农业生产已经很熟练了,村里的几个老头有些看不明白,问道:“后生,天就要凉了,你这是往地里种什么呢?”
许峰说道:“这是冬小麦,入冬前种下,来年入夏就可以收获,然后趁着节气在种些其他作物,能多收获些粮食。”
一个老头说道:“后生,你这法子是跟谁学的,能行吗?”
许峰说道:“江淮一带都这么种地,一年能多打一季粮食,至于行不行,还需要试试看才知道。”(。。)
02 糊涂蛋()
地里种的是冬小麦还是春小麦,几个老头并不关心,但他们对提高土地产量却十分的渴望,因为那意味着能吃饱肚子,能改善生活,能给自家的孩子取个媳妇,如果朝廷还按照一年一熟来征收税赋的话,那就可以奔小康了。不由的脸上都露出欣喜的表情,竟有些跃跃欲试的感觉,但是听说要试试才知道,脸上又生出几分失望来。
许峰说道:“不过我觉的肯定行,你们如果愿意的话,不妨也种一些试试看。”
试一试,这可是拿种子往地里扔呀,万一不成,还不得心疼死,几个老头纷纷摇头,说道:“后生,这地里种什么庄稼,那可是祖辈定好的规矩,轻易变不得,你这百十斤的种子撒下去,万一要是出不来,可就什么都没有了。”
许峰知道他们是既想提高土地的产量,但又不想摊本,毕竟从土里刨食过于辛苦,每一粒粮食都是用汗水换来的,说道:“不要紧,要是这个法子能行,大家明年就跟着种好了,要是不行,大家也就不用这样浪费种子了。”说着,心里突然莫名的悸动了一下,好像深埋在心里的一颗种子发出了新芽。
一年两熟,在山东这里一定是可行的,之所以现在还没有推广开来,那是缺乏有勇气的人去尝试,一旦有人获得了成功,百姓们必定群起效仿,这种耕种制度就会得到普及。
相比起从前用资本主义改变这个时代的伟大理想,一年两熟的耕作制度微不足道。但这是一种不同的方法,不以权力,威望,言辞作为诱导,而是默默的做出一个榜样来,让人们切实看到好处,并从心里接受,发自内心的愿意接受这种改变。
许峰自嘲的笑了,他经常告诫自己不要产生这种念头,因为自己觉的正确的事情。就想尽一切方法在这个时代推广。而毫不顾忌别人的感受,想不到现在,自己又生出这样的念头来,看来天师说的没错。终有一天。自己会实现心中的理想。达到人生的巅峰。但是这一次有些不同,就像是和风细雨,悄然滋润万物。
山村里没有什么娱乐活动。从晚饭后到吃饭前的这段时间,村里人大多会聚集在村头的大树下闲聊,说些家长里短的琐事打发时间。
这一天吃过晚饭,冯老爷在管家的陪同下,心事重重的来到了村头,在裸露的树根上坐下,低着头不说话。
冯管家清清嗓子,说道:“乡亲们,衙门里出了告示,今年的皇粮就要开征了,还是原来的路数,上等田每亩交粮四斗,中等田每亩交粮三斗五升,下等田每亩交粮三斗。”
村头的所有人都惊呆了,不是说减免两年的赋税吗?怎么又要交皇粮了。有人立刻说道:“冯老爷,是不是弄错了,年初不是说两年不交皇粮吗?怎么这会又变了。”
也有人说道:“冯老爷,今年天旱,粮食比往年打的少,就算是上等田都打不下一石的粮食,这四斗的皇粮谁交的起呀!”上等田每亩地四斗的皇粮是按照好年景的收入定下的,差不多占到收入的三成,可是今年天旱,粮食减产,每亩四斗的皇粮就要占到每亩收入的将近一半,的确让人难以承受。
还有人说道:“冯老爷,您是里正,这些事情您可要给我们做主呀!”和宋朝一样,金国的乡村一级也有地主乡绅治理。
冯管家撇撇嘴,说道:“喊什么,皇粮国税的事怎么会弄错,我告诉你们吧,衙门里的告示早几天就到了,老爷为了这事还专门跑了一趟县城,就是想给大家讨些好处,可这是皇上定下的规矩,那个敢不遵守,这不是想造反吗!”
“朝廷的旨意上写的明白,如今国事艰难,北边的蒙古人几次犯境,宋国和西夏国也跟着闹腾,因此朝廷要派大军去征讨,这粮食吗?自然要出在你们的身上。”
一听说是朝廷的旨意,还带着造反的罪名,村里的人立刻安静下来,这顶帽子可不是小民百姓能够承受的起的,轻则杀头掉脑袋,重则抄家株连九族,除非是活不下去,否则谁敢往这边想。
冯管家说道:“你们个人种着多少地心里都清楚,那也不用多说,这几日就赶紧准备粮食吧!县里的其他乡村早就开始征粮了,听说还抓了不少人,你们要是不想碰这霉头,就老老实实的把粮食交了。”
冯老爷站起来,说道:“我知道乡亲们不容易,可是衙门里也有难处,好在大伙种的地都不用交租子,就算是交出一半的粮食,这日子也还能过,山那边的宁家有些人交不起粮,结果被衙门里的人吊着打了一天,哎!”
许峰静静的听着,虽然他曾经做过知县,但还是第一次从一个百姓的角度来感受交粮纳税,想起自己当初在永嘉推行义仓粮,又是一阵感慨,当时他以为义仓粮是个惠民立国的举措,可在百姓眼里,和这样的举动又有什么区别。
冯老爷走了,村里的人仍旧议论纷纷,一些年龄大的人虽然满腹牢骚,抱怨朝廷反复无常,可是作为小民百姓,又怎么能跟朝廷作对,村里的几个年轻人到是激愤不已,大家都明白,一旦缴纳了皇粮,家里的粮食根本就吃不到明年秋后,又要像从前一样饥一顿饱一顿的过日子了,至于说娶媳妇搂着睡觉的好事,那就更不要想了。
一个后生说道:“娘的,简直是不让人活了,索性他娘的造反算了。”这后生名叫周虎,据说从前跟着杨安儿造过反,后来杨安儿失败后,就带着他娘在这里落了脚,旁边立刻有几个人跟着起哄,一时间群情激愤,好像立刻就要揭竿而起似的。
周虎走到许峰身边,说道:“许大哥,你怎么办?”
许峰看了他一眼,说道:“粮食是我辛辛苦苦从地里种出来的,别人要拿走,我自然不会答应。”
周虎说道:“好,那咱们一起造反。”
许峰摇摇头,说道:“不,应该先和衙门讲道理。”
周虎嘿嘿笑了,说道:“衙门里是讲道理的地方吗?平日里看着你还有些主见,想不到也是个糊涂蛋。”旁边的人立刻都跟着笑了。
许峰默默的站起来,回自己的屋子去了,他并不反对周虎用暴力的方法反抗朝廷征收税赋,甚至对他敢于保护自己的劳动成果有些赞赏,只是不喜欢他这种讥讽的方法,好像跟他一起就是英雄,否则就是个狗熊。
县城的皇粮征收工作早几天就开始了,有些地方已经将征收的粮食运到了县城,但冯家这边却毫无进展,县尊大人十分生气,亲自领着几十个差役来收缴粮食。
冯管家将村里人都集中在打谷场上,几十个腰悬大刀的差役站在知县身后,摆出一副恶狠狠的样子,让人不敢正视知县大人的威仪,冯老爷陪站在一脸怒色的知县身旁,小心的陪着说话,他是里正,催粮不力自然难免会受到一番训斥。
最先被叫到的是李二狗他家,他家一共六口人,种了五十亩地,按照每亩三斗五升的税率,需要缴纳十七石粮食,冯管家念完账册,一个差役喝道:“快去,把粮食交来。”
李二狗他爹弓着腰,苦着脸说道:“老爷,今年天旱地里的收成不好,一亩地就是打个六七斗粮食,家里实在没有这么多的粮食”这是穷苦人家常用的哭穷战术,其实好多人也知道不怎么管用,但要是不哭几声穷,就把粮食交出去,又不甘心,只好死马当做活马医了。
县尊大人正在喝茶,一听这话立刻瞪了眼睛,但却不发作,只是给旁边的书办使个眼色,他是县团级干部,犯不着和这些脏兮兮的泥腿子讨价还价。
书办大概早就想到会有这么一出,指着李二狗他爹喝道:“大胆刁民,竟敢抗粮不交,来人,把他给我抓起来。”
四五个差役蜂拥而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