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秦岭秘事-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船家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近百人,手持铁叉、大刀、木棍、锄头等,很快包围了林正等。林正等很吃惊,不知这些人来何事。带头的几人大声说:“这些人就是杀人凶手,快把他们抓起来。”近百人拿着武器向林正等攻击。林正一边手握宝剑阻挡,一边大声说:“乡亲们,别误会。谁是杀人凶手?我们没有杀人。请把话讲清楚。”一位满脸胡须的黑脸大汉说:“你们还挺会装。昨晚,周老爷一家被杀,就是你们所为。”张莲英说:“我们根本不认识什么周老爷,也没有杀人。”另一名黑脸大汉手舞着大刀说:“你们昨天到周老爷家救人,现在还不想承认了。”张莲英回答道:“原来是周天虎。我们昨晚在秦岭客栈休息,一直没有外出,怎么会杀人。”大家纷纷指责说:“你们这些男男女女外乡人,腰胯宝剑,举止怪异,周老爷一家就是你们杀的。你们休想抵赖。”众人吆喝着:“抓住她们,为周老爷一家报仇,纷纷动起手来。”这些人中有许多周天虎的徒弟,都会些拳术,胆大不怕事。山里的乡民一但把你当敌人,就会拼命和你战斗。
眼看一场厮杀在所难免,伤亡自然无法避免。在大家混战中,一队人马也赶到江边,一名男子高声喝到:“大家住手,诸葛先生有话要说。”众人回过头,果见诸葛青云来了,来的还有当地乡约和里正,秦岭客栈老板娘杨秋红也来了。大家见了诸葛青云、乡约和里正都停止了打斗,纷纷向他们施礼。
林正看到诸葛青云一身书生打扮,身高近六尺,年约三十几岁,皮肤较白,容貌俊秀,是个美男子。诸葛青云手拿鹅毛大扇,面色严肃。林正想:看来诸葛青云在这一带威信很高啊。
诸葛青云向众人拱手还礼后说:“周天虎一家被杀不是他们所为。昨晚他们一直在秦岭客栈休息,老板杨秋红可以作证。”杨秋红走上前对众人道:“我可以作证他们昨晚一直在客栈休息,无人外出。”人群中有人问:“那周天虎一家被谁所杀?”乡约说:“我昨晚和里正带人巡夜,刚好发现一帮人走出周家大院,都穿着黑衣。我们一路追击他们到这里。这帮黑衣人乘一条大船,逃走了。”里正也说:“确实如乡约所说。还有众乡勇参与追击。”几名船老大说:“昨晚有一条大船停泊时间不长,两个时辰前开走了。似有许多黑衣人上下。”
诸葛青云继续说:“这些朋友是好人,放他们走,周老爷一家的死,我们会查清楚的。”
诸葛青云发了话,其中部分人并不想放林正等离开,但也不好顶撞诸葛青云,只得让开一条路。林正和张莲英等谢过诸葛青云、乡约、里正、杨秋红后走上客船。船老大早等的不耐烦了,吆喝着划船离开水码头。看着岸上站着的一群人,林正心中出现许多疑问:周天虎因何事被什么人所杀?诸葛青云,自己并不认识,他为什么要帮助自己这些陌生人?杨秋红为什么不怕得罪当地人要为他们作证?
远了,船绕过几道弯,距离漫川关越来越远。张莲英和师妹们也在议论刚才发生的这些奇怪的事,感到谜雾重重。
第三十一章 风落汉江()
客船一路沿金线河而下到夹河关进入汉江。一路上,山峦叠嶂,风景秀丽,满眼碧连天。进入汉江,江面非常宽阔,景色又是另外一番奇秀。
在大王滩,客船改顺流而行为逆向行驶。张莲英和师妹们知道,汉中是汉江的发源地,是上游,要回汉中就得逆江而上。若顺大王滩顺流而下就到了湖北地界,一直行走就可以到长江。
有道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客船行驶的速度明显缓慢很多。八名船工一齐摇橹,喊着号子,好不容易行驶过大王滩。船老大是个喜欢热闹的人,见众客人默不作声,随唱起汉江调子给大家解闷。一曲《打鱼郎》,婉转悠长,声情并茂,很有滋味。众人齐鼓掌,要求船家再来一曲。船老大又唱一首《走汉江》,歌曲粗狂,道尽船夫的酸甜苦辣和汉江的美丽神秘,颇有乡土韵味。
船夫唱到:汉江弯弯,山连天,哥哥把妹妹记心间。今日离别,归何年,大家都住在汉江边。妹妹想哥岸边站,一站就是大半年,哪个望眼欲穿泪流干,不知哥哥在江哪边?在江哪边?汉江弯弯,水连天,妹妹给哥哥把棉衣穿。今日离别,走汉江,哥妹都住在汉江边。哥哥想妹在划船,一划就是一整年,哪个望眼欲穿肝肠断,不知妹妹日子酸?日子酸,泪流干,泪流干。
众人听完《走汉江》后有的感动地泪流满面,有的陷入沉思,回味起来。张莲英想:“我们如今也在走汉江啊。虽然自己是土生土长的秦岭山里中,但这次还是第一次坐船走汉江。汉江真是宽阔壮美,自己的感受真的很深。每个人走汉江的感受可能不一样,对汉江的认识也可能不同,但经历的旅程都是相同的,都要经过汉江的每一段河道和每一朵浪花。
“千峰映江水,落日留晚霞。百舸出深山,天涯只等闲。”人群中忽有一人有感而发吟诗一首。众人齐鼓掌。有人说:“先生诗作的好,先生是哪里人氏?”张莲英等把目光转向刚才作诗的人。作诗的人大约三十几岁,中等身材,浓眉大眼,方脸大耳,皮肤较白。他回答道:“我是漫川关龙山人。今天坐这条船的大多都是漫川关人。”发问的人说:“虽都是漫川关人,但都不认识。漫川关地方大了。我来自鹘岭。”另有一人说:“我是郧岭人。”
林正说:“先生诗作的很好,是否在学堂内教书?”龙山人答:“我水平一般,刚才岸边让你们上船的诸葛青云先生那才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诗写的顶呱呱。”林正说:“诸葛青云先生是哪里人?他从事何营生?”龙山人惊奇道:“你们不认识诸葛青云先生?”林正道:“真的不认识,在水码头也是初次相见。”龙山人感叹道:“也难怪,诸葛青云先生历来爱抱打不平,帮助穷人和江湖朋友,是大大的好人。你们真幸运,不是遇到诸葛先生,你们恐难离开漫川关。”林正说:“我们非常感谢诸葛青云先生,你能给我们讲讲他的事情吗?”龙山人目光中闪出一道光彩,慢慢说道:“说来话长,关于诸葛青云先生的故事太多了。我只能给你谈及一二。”林正致谢,开始认真听起来。
龙山人讲到:“诸葛青云是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后代。其祖上在晋武帝司马炎即位后即隐居云南山林中。在北宋年间,诸葛家族在巴山创立孤独剑派,自创孤独九剑闻名天下,孤独剑派成为天下武林重要力量。南宋抗金,诸葛家族携孤独剑派弟子百余人走出巴山,进入关中抗金,使金人闻风丧胆。后风波亭岳飞被害,诸葛家族又再次隐居巴山。南宋末年,在漫川关守卫战中,诸葛家族再次被漫川关守将邀请抗金,经过数次激烈战斗,金人被击退,漫川关保住了。从此漫川关百姓视诸葛家族为救命恩人。元世祖始,朝廷派官兵追杀诸葛家族,诸葛家族在百姓的掩护下在巴山隐居。元惠宗任用脱脱实行新政后,脱脱多次派人密访诸葛家族后人到朝廷任职,但都被谢绝。诸葛青云满腹经纶,饱读诗书,通晓天文地理,还练就一身武功绝学。从十五岁起,游历天下,抱打不平,扶弱救困,就名震江湖,尤其在巴山、秦岭一带声名远播。”龙山人讲到此,就不再讲下去了。刘落问:“先生这么清楚诸葛青云家事,想必与诸葛青云交厚?”龙山人哈哈大笑道:“我与诸葛青云乃是君子之交,知音之交。”林正问:“先生贵姓名谁?”龙山人道:“乡村陋夫,何谈贵子,你们就叫我云中月罢了。”林正和刘落恭敬地说:“有幸认识云中月先生,望成为朋友何如?”云中月答:“我很喜欢交朋友,认识你们也很高兴。”林正、刘落、王树一一报上姓名和云中月交谈,大家都很激动。
船上没有酒,酒是朋友之间交流的最好的东西。云中月说:“船上岸后,我请你们喝酒,大家一醉方休。”林正说:“还是我们三人请先生,希不要推辞。”
张莲英和师妹们听云中月和蜀剑三客谈话,颇觉有趣,尤其对诸葛青云的身世很感兴趣,怎奈云中月不再谈起,作为女子,也不好追问云中月,只能心里着急。
客船依然行走缓慢,近半日时间,经过观音滩、兰滩,来到第一险滩龙滩。只见龙滩里已停了两艘客船、三艘货船。客船和货船上的水手们都游到上游的沙滩上拉纤。张莲英们乘坐的客船也停止前进,船老大命令八名船工下河去拉纤,船老大自己一人留在船上掌柁。八名船工水性很好,在深不见底的深潭里很快游向上游的沙滩。两名船工拉住纤绳,其余六名船工去帮助前面的船只拉纤。时节已进入九月,初冬的河水开始冰冷。六只船上几十名衣着单薄、破烂的船工站在冰冷的江水中拼尽全力拉纤。喊着独有的号子,齐心协力拉啊拉,前面的第一艘船被拉出龙滩的巨大漩涡,拉上上游的平整江面,船工们又开始拉第二艘、第三艘船等。
林正、张莲英等还是第一次看到汉江上船工们拉纤,心里极度震憾。由于长期与江水斗争的结果,来往汉江的船家们明白:认识不认识,大家都要团结、互相帮助,只有互相帮助大家才能战胜险恶的暗礁、险滩,才能到达汉江沿线的每个地方。
船夫们拉着竹篾制成的纤绳艰难移动,汗水湿透了全身的衣服,肩膀被纤绳磨破,浑身已没有力气,但他们不能止步,他们要咬着牙度过这最后的难关。因为他们明白,稍一松懈,船跑滩或张头,那就是船毁人亡的惨剧。他们的伙伴中有部分就死在拉纤中。
重三十多斤的纤绳在船工们的号子中缓慢前移,那悲壮、低沉的行进号子扣人心弦,船工们的身后是需要他们养活的一大家人。
“向前走吆,莫回头,加把紧哎,嗷嗨、嗷嗨、嗷嗨;快用力吆,望后蹬,用把力哎,嗷嗨、嗷嗨、嗷嗨;齐向前吆,要加力,脚步稳哎,嗷嗨、嗷嗨、嗷嗨。”船工们喊着悲壮、沉稳的号子一步步前行。
第四艘船终于又被船工们拉出了险滩,船工们没有休息开始拉第五艘船。云中月看不下去了,坐不住了,他把随身行李交给林正看管,扑通一身跳进潭里,很快加入了拉纤的行列。林正、刘落、王树看到云中月帮助船工们拉纤也坐不住了,他们把行李交给张莲英们看管,也纷纷跳进江水里,加入拉纤的队伍。
浩浩荡荡的拉纤队伍很壮观,第五艘船在众人的帮助下也走出了深潭。大家开始拉张莲英们坐着的这艘客船。客船在船老大的控制下,在几十名船工和云中月、林正等的拉纤下也慢慢走出险滩,向上游移动。正在大家心里高兴时,一阵狂风吹来,一个大浪从上游打来,船开始倾斜,开始偏移。有船工慌张的喊船张头了,所有船工瞬间脸色变得煞白,船上的乘客也乱成一团。
船家和船工们明白,在汉江的险滩里,船张头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船工继续拉纤将命丧江水,放手纤绳将船毁客亡。
客船上还坐着几十号人,不能丢手,宁可自己丧失生命。几十号船工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这样想,他们没有一个人放弃纤绳。
船老大喝止住船上乱成一锅粥的旅客,极力控制船的方向。林正、刘落、王树、云中月和众船工拼命拽着纤绳。
船还是开始摆头,船头与上游流动的江水的夹角越来越大,在这危险关头,突然从船后涌出几十号白衣人,他们很有经验的在江水里推动船头。很快,船头修正了方向,开始平直,众拉纤的再次努力,船终于走出险滩,到达安全的上游。大家放开纤绳,大口的喘气,心里平静了许多。
这时,人们感激的看着站在沙滩上的几十号白衣人,他们个个年青、英俊、高大,原来他们都是美男子。船上的女乘客们开始惊呼,张莲英和师妹们也被这突然出现的如此多的白衣美男子们吸引。
船老大跳下船,向众白衣深施一礼,表示感谢。众白衣人答礼道:“理应如此,船家不必致谢。”其中一名白衣人说到:“这是我家主人安排,是我家主人救了大家。”在这名白衣人的指点下,队伍中间一名约十七八岁、皮肤白皙、身材挺拔、浓眉大眼、英姿勃勃的少年引起人们的关注。船老大向那少年深施礼,感谢道:“多谢少年救了我们全船人。”少年说:“都是举手之劳,船家不必客气。”船老大说:“恩公贵姓名谁?日后定不相忘。”少年说:“就叫我风吧。”白衣人中有人说:“他是我们家风少爷,人称正义风。”船老大说:“正义风果然名不虚传,风少爷日后有用的着我们的,请随时招呼。”
林正、云中月等一一感谢风少爷出手相助。大家又一起把风少爷乘坐的大船也拉出了险滩。
所有船只都出了险滩,一路向前方划去。风少爷乘坐的船大、船行驶速度快,众船自觉让开水道让风少爷船先行。
风少爷向众人告别,船飞速向前方驶去。几十名白衣青年男子立在船上,船绕过急弯,向前往的汉江某处飞去,离后面的客船越来越远,直到看不见。
张莲英和师妹们站在船头,看着白衣人们远去了,看着风少爷消失在茫茫的汉江中,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涌上心头,目光被深深吸引,心中有无数个疑问:“风少爷是干什么的,他的真名叫什么,他要去哪里等?”
第三十二章 血色残阳()
客船一路行驶,天黑码头停泊,天亮再次出发。不论是船家、船工,还是客船上的旅客都风餐露宿、忍饥挨饿,非常辛苦。这一日,船到焕古镇,天色逐渐变黑,乌云密布,大雨即将来临。船家告诉众旅客赶快上岸找客栈投宿,今夜恐有暴雨,船要码头停泊了。
船刚停稳,旅客刚走上焕古码头,一艘大船也慢慢停泊在码头上,从大船上下来近百号红衣人。这些红衣人头戴红色斗笠,手里都拿着一把红雨伞。张莲英马上被师妹们拉住,师妹们低声惊呼道:“原来和大都出现的红衣人一模一样。”从外表看这些红衣人,不能判断是男是女。
张莲英们这艘客船上数十位乘客走在前面,红衣人们的队伍与他们相距不足300多米。走进焕古镇街道,街道呈东西走向,在宽不过五米的街道两旁,几十家各种各样的店铺都在开门营业。看到一大批船客,店家和店小二纷纷走出店门招呼客人。有卖浆水面的,有卖两掺面,有卖铁锅米饭的,有招呼住店的,有吆喝卖当地土特产的,还有几家茶吧也在门口招客等。
张莲英和师妹们决定品赏当地特色名吃两掺面,就走进一家周记两掺面馆。林正等三人进了隔壁一家蒸面馆用餐。店老板看到这么多人进了自己的店,非常高兴,忙着招呼大家坐下,并给每位客人倒上一碗热乎乎的面汤。飞雪儿问:“店家,两掺面如何做成,有啥特色?”店老板操着阴阳顿挫的声音说:“两餐面是金州名吃,从唐朝时就流传下来,当然现在我们这里被称为散州了。两掺面是用本地产优质冬小麦在石磨上磨的面粉和本地产豌豆磨的粉,两者按比例搭配揉好,纯手工擀制而成,配合本地农家浆水菜、大蒜、韭菜、青椒等,吃起来爽口、滑溜、美味,很受当地人和南来北往的客商喜欢。”飞雪儿又问:“蒸面与这有何不同?”店老板笑着说:“你一定是外地人,蒸面和两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