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甲午后-第1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明白!”两名中华军士兵高声应诺,在战场上,声音小一点可就难让其他人听到你说什么了。
赵大牛扶了下头顶钢盔,接过一挺马克沁重机枪,大吼一声冲出去。手上的马克沁重机枪“突!突!”怒射,子弹在夜色下显得格外鲜艳,红得耀目。
在赵大牛的马克沁重机枪压制下,院墙上的旗人和护院登时吓了一大跳。纷纷弯腰伏在院墙背后,不敢探头了。
子弹打在院墙上绽放着火星,将院墙打得坑坑洼洼。
两名中华军士兵迅速跑到院墙附近。手一挥,两枚手榴弹就扔入院子里面去。
显然两名中华军士兵也是军中手榴弹高手,扔手榴弹的时机掌控的非常好。手榴弹才刚刚扔进去,就听到“轰!”的一声巨响,可能手榴弹还没有碰到地面就已经发生爆炸了。
紧接着是一声声凄厉的惨叫声,估计里面的旗人和护院没有少死伤。
“攻进去!鸡犬不留!”宋哲的脸在夜色中显得格外阴沉。
宋哲不喜欢屠杀。但他别无选择,中华军的展现铺得太大了。现在宋哲麾下攻打北京城的只有六千七百人左右。如果不用血腥手段,将旗人的反抗镇压下去,北京恐怕就是中华军,甚至是宋哲的葬身之地。
宋哲没有进去反抗的旗人府邸里面,但不妨碍他在外面听到一声声凄厉的惨叫声和哭喊声。
“继续前进!”看着脸露不忍的赵大牛,宋哲面无表情的命令道。
血腥屠杀效果非常显著,中华军一路上没有遭到多少反抗,当然路上少不了一些对慈禧愚忠的人。
宋哲依旧是一个办法,敢反抗的,鸡犬不留!
不仅仅是这样,宋哲还让士兵将一些旗人从府邸中逼出来。
“我宋哲今日来北京不是为了个人富贵,是为了大清千秋万代的基业!大清已经到了生死存亡之际了!必须要变革,但这个时候有的人不想变革,他们害怕变革后自己不能够继续贪污,不能够捞钱!于是他们愚弄了西太后,逼得陛下被禁锢在瀛台!”
“为了陛下!为了大清!为了天下人!我宋哲不才,冒天下之大不韪起兵清君侧!尔等乃陛下亲军,难道还躲在院子中坐看陛下受苦受难吗?都站起来,都拿起武器,为陛下而站!为大清而战!”
在宋哲的忽悠和威逼下,居住在附近的镶黄旗人和正白旗人不得不走出家门,组成一支约莫四千人的军队。为了加强镶黄旗人和正黄旗人的荣誉感,从而为宋哲卖命,宋哲还赐予了他们一个很威风的名字,八旗保皇军!
保皇军啊!这名字一听就感觉身负正统,为了皇帝卖命了。
即使如此,宋哲依旧对这些旗人大军可不信任,让他们自带武器,没有武器的也只是分发从缴获清兵手中缴获来的长枪、腰刀。至于想要清兵的步枪不好意思,这玩意保皇军(中华军)步枪不足,为了陛下。你就凑合一下吧。
古时候蒙古人和八旗军攻打中国的时候,通常都会将城池附近的中国百姓驱逐到城池附近,为他们打头阵。用中国人的血消耗守城士兵的箭矢,又打击守城中国人士气。
你不仁我不义,今日宋哲也叫满清尝尝自己人杀自己的滋味。
“攻城!”
皇城的城墙很高很坚固,而且还有一道从什刹海引入的护城河。
不过再坚固的城池也需要士兵防守。
城墙上的清兵稀稀拉拉的,不用宋哲出手。宋哲聚拢起来的八旗保皇军朝皇城开枪,就将城墙上的清兵吓得半死。纷纷躲在垛口后面,也不看敌人位置,上了子弹就胡乱朝城墙外开枪。
宋哲还看到好几名清兵直接朝天开枪,也不知道是不是看到天空有飞鸟。
八旗保皇军拆了附近的房屋。用房屋的横梁、砖石、泥土填了护城河,轻轻松松搭建了一条道路。
宋哲刚准备让八旗保皇军往城门那里放火药的时候,王士珍来禀报:“大总统,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带了朝廷钦差来求见。”
“聘卿,你说要不要见他们呢?”宋哲目光落不远处在八旗保皇军攻击下已经岌岌可危的皇城上,语气轻松的对王士珍问道。
王士珍说:“如果只是朝廷钦差一个人倒好说,都和朝廷撕破脸兵戎相见了,到现在已经分出胜负的情况下,不见也无妨。只是英国在中国势力强大。不好得罪。”
“那就叫他们过来吧!”宋哲随意的说道。
正如王士珍所言,现在中华军和慈禧已经分出胜负,宋哲有这样的底气随意对待所谓的“朝廷钦差”。如果不是这个朝廷钦差不知道怎么的。说动了朱尔典,宋哲也懒得和朝廷钦差见面,浪费时间。
没有多长时间,王士珍就领了几个人来,领头正是宋哲的老朋友,现在英国在华利益的代表人朱尔典。
“亲爱的宋。想不到你居然已经在这里了。”朱尔典半真半假的对宋哲张开双手。
宋哲微笑着同样张开双手,两人轻轻拥抱了下。旋即分开。“我可不是一个喜欢在城楼那里看着下属冲锋陷阵,自己琢磨着战败后第一时间溜之大吉的人。”
朱尔典轻轻一笑,说道:“大概是你这种性格,所以你总是出乎人意料。”
宋哲听明白朱尔典话里面的意思了,这个出乎人意料,可不仅仅是宋哲现在居然在前线,而是宋哲对满清的进攻。区区三天时间,宋哲已经攻到北京城。虽然这有宋哲打着光绪帝的旗号,清军抵抗意志不强的重要因素,但这也让不少列强重新审视中华军的战斗力。
而让朱尔典有些不满的是,中华民主国对清开战,居然没有和英国进行过任何沟通。要知道英国在中国可是有非常庞大的利益,万一宋哲占领了中国后翻脸不认人呢?
宋哲微笑道:“我们是朋友,所以你应该熟悉我,更明白,现在,未来,也是大清的天下。”
“也许吧!”朱尔典深深的看了宋哲一眼,明显没有完全相信宋哲的话。
特别是宋哲那一句“现在,未来,也是大清的天下。”朱尔典打心底的不相信,他认识的宋哲绝对不是那种能够久居人下的人。
不过朱尔典没有直接表示不信任,他岔开话题,或者说将话题转移到整体上,伸手对宋哲介绍,站在一旁已经有好一会儿不知道说什么的好的朝廷钦差。
“这是大清新任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启秀,这次担任大清全权外交特使。”
启秀刚想说话,宋哲已经一脸不耐烦的说道:“不用说客套话,你直接说老妖婆的条件吧!”
启秀的脸一阵白一阵青,过了半响,这才把心里面的负面情绪压下来,咳嗽于是,清了清嗓子说道:“陛下被禁锢一事,少师大人恐怕有所误会,请少师即日退兵。不过少师此举也是拳拳为国忠心,为不让忠臣寒心,太后决定赏赐八千万两白银,以表少师大人的忠诚之心。”
启秀的话说的虽然好听,但实际上意思就一个,你退兵,我给八千万两战争赔款给你。
宋哲笑了,右手一抬,指了一圈四周的千军万马,说道:“现在这个情况,你说我答应退兵,我麾下的儿郎愿意吗?他们手里面的步枪子弹愿意吗?”
启秀说:“银两的事情还可以继续谈谈,甚至甚至可以割福建予少师,封少师为藩王!”
宋哲微笑着,不过笑容很冷:“不必多言了,这已经不是钱不钱的问题。”
启秀有些怒了,直接开口问道:“不知道少师需要什么条件才愿意退兵呢!”
宋哲这次摇了摇头,说道:“你不明白事情,不过你既然问到我有什么条件,我也不妨说一说。第一,西太后到西安也好,还是到盛京也好,总而言之不能够继续留在北京!二,还政于陛下!第三,一亿五仟万两犒军费!第四,封我为南洋大臣,总督福建、浙江、江苏、江西、广东、广西六省军政!”
启秀一听就急了,别的还好说,让西太后离开京城这个权力中心,那岂不是代表他们这些后党的人要失势?
对于启秀这些官员而言,最恐怖的事情不是没有钱,没有妹子,甚至不是没有命,而是没有权力!没有钱,有权就可以捞钱了。没有妹子?掌握大权,还怕没有人送妹子上门吗?没有命?这个虽然可怕,但没有大权对于启秀而言,就等于生不如死,还不如死了好,一了百了。
启秀激动的吼道:“绝对不行!西太后怎么可以流放出京师,必须留在京师!”
宋哲没有说话,而是侧头看着朱尔典,那表情就仿佛在说:看,我就知道谈不拢了,你还带他过来干什么呢?浪费口舌?
朱尔典却突然间开口:“大英帝国,不希望以孝立国的大清,国君和国母相残,这不是一个文明国家应该出现的事情。”
启秀脸色狂喜,有了英国人支持就不一样了!
宋哲眼睛一眯,过了半响,笑了。
“中国不是一个喜欢被其他国家干涉内政的国家,特别是陛下,他绝对不会允许大清继续被其他国家干涉内政。为此哪怕付出战争的代价!”
宋哲的语调不快,但却透着一股斩钉截铁的味道。
朱尔典想不到宋哲如此强硬,一时间三人之间的气氛变得僵硬。朱尔典也好,启秀也好,一时间两个外交官,居然出奇的没有说话,他们更不知道该说什么,将气氛缓和过来。
第263章 京师【2】()
第263章京师2
紫禁城慈宁宫
此时慈宁宫外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到处是顶盔掼甲巡逻的清兵。
无数太监、宫娥都在紧张的收拾金银细软,他们有预感,太后会如同几十年一直以来的风格那般,准备溜之大吉。这不是慈禧第一次这样做,也许更不是最后一次。
慈宁宫内灯火辉煌,小儿手臂粗的蜡烛不要钱一般的点了上百支,将慈宁宫照的如同白昼。角落、茶几下放着火盘,洒着暖人的气息,驱散着十月的寒气。
慈禧端坐在主位上,此时的她还一副威严的模样,苍老上脸上,眼睛锐利,似乎能够砍头人心。她看着那桐,沉声说道:“外面战事现在怎么样了?”
那桐登时吞吞吐吐,半响都说不了一句意思完整的话。
慈禧有些怒了,重重一拍扶手,道:“是不是现在把哀家不当事情了?还是说你这个九门提督对北京城的事情都管不了?不明白了?”
那桐抬手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只好老实说道:“假洋鬼子已经打到正阳门了,宋庆在外面指挥兵马来救援,只是都近不了正阳门就被假洋鬼子麾下的台湾蛮兵击退了。”
慈禧哪怕城府再深,此时也禁不住脸上闪过一抹惧色,沉默了半响,问道:“启秀呢?有消息回来了吗?”
“尚未!”回答的是载漪。此时他一脸惊恐,浑然没有一点军机大臣的风范。
慈禧心中骂了一句朽木不可雕!
“太后,要北巡吗?”
说话的人有气无力。而且敢如此说话的人,大概也就只剩下已经病得快死的恭亲王奕?了。
此时恭亲王奕?已经不是坐在椅子上,而是躺在抬进来的软榻上。
慈禧眼中闪过一抹犹豫,北巡,说白了就是逃跑,这样的事情慈禧不是第一次干。第二次鸦片战争,慈禧就和咸丰帝一同到了热河避难。那一年咸丰帝病死在热河,最终没有活着返回。
慈禧不甘心再一次北巡。但现在这个情况,不北巡,自己留在紫禁城内,会怎么样?
“陛下怎么办!”慈禧最后还是动了逃跑的心思。只是她对于光绪帝的处置,却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办好。
载漪能够做到军机大臣,到底有几分狠辣:“陛下自幼多病,恐怕不能够长途跋涉。”
载漪这话,自然不是说将光绪帝留在北京城了。他的意思是,弄死皇帝吧,带着他逃跑,可不容易,万一惹来宋哲追加可就麻烦。
慈禧登时犹豫了。倒不是慈禧念及亲情。到了慈禧这般地位,早已经锻炼出了一颗铁石心肠。慈禧犹豫的是,弄死光绪帝简单。只是怕落人把柄,毕竟光绪帝恰恰好在这个关键时候死了,很容易掀起民间争议,乃至于让宋哲顺势扶上一个其他的皇族当傀儡皇帝。
即使慈禧和光绪帝再怎么争斗,不可否认的是,慈禧这一生都在竭尽全力的维持着满清在中国的统治地位。
比起一个不知道谁的傀儡皇帝。慈禧宁愿将光绪帝留给宋哲,至少光绪帝是一个成年人。还做了二十多年皇帝,宋哲想和光绪帝争夺权力,要比对付一个小孩子皇帝困难很多。
那桐不知道慈禧想什么,他还顺着载漪的思路在琢磨了好一会,说道:“陛下身体是不太好,是不是先立太子呢?”
那桐这话就有技巧了,他不提杀不杀光绪帝,就问要不要立太子,这世界上就是对慈禧的一个试探。老佛爷,你看要不要弄死皇帝啊?弄死后,让谁当太子啊?
慈禧更是纠结,没有开口。
载漪却误认为慈禧默认了,当即赤膊上阵,开口说道:“臣子爱新觉罗。溥儁颇具天资,且贵室血脉,可为延续天子血脉!”
那桐眼睛一亮,心里面说,这个载漪这一手厉害啊!
爱新觉罗。溥儁,端郡王爱新觉罗。载漪次子,道光帝的曾孙,光绪帝的堂侄子。其实要轮血脉亲近,爱新觉罗。溥儁还真算不上最靠近皇位的。光绪帝虽然还没有儿子,但别忘记光绪帝还有好几个弟弟在,五弟醇亲王载沣,六弟不入八分辅国公爱新觉罗。载洵,已经过继为钟郡王奕詥嗣子的七弟“镇国将军”爱新觉罗。载涛。
自古以来立太子或者皇帝基本上有三个惯例,立嫡不立贤,立贤不立嫡,兄终弟及。前面两个就是要么立嫡长子,要么从儿子中选最贤能的,如果没有儿子,惯例是哥哥死了,让弟弟即位。
按道理说怎么样也不会轮到载漪的儿子爱新觉罗。溥儁。
然而这只是表面的,重点是载漪刚才称赞自己儿子的那一个词——贵室!
爱新觉罗。溥儁母亲乃是慈禧的弟弟叶赫那拉。桂祥之女!换言之爱新觉罗。溥儁是慈禧太后的姨孙!
而当年光绪帝怎么登上皇位的?真的是靠血缘上靠近同治帝吗?
同治十三年,同治帝突然间驾崩,而且年幼的同治帝并没有留下子女。
并且同治帝是咸丰帝的独子,他去世后,咸丰一系也随之绝嗣。
当时朝廷重臣纷纷来到养心殿西暖阁按时召开了立嗣会议。
参加会议的有同治皇帝的五叔惇亲王奕誴、六叔恭亲王奕訢、七叔醇亲王奕譞、八叔钟郡王奕詥、九叔孚郡王奕譓,还有奕劻、景寿等大臣。
首先有人请为同治皇帝立嗣,并且提到了溥侃、溥伦两位人选。惇亲王奕誴就反对,他说了四个字:“疏属不可”。
慈禧不失时机地表示首肯说:“溥字辈无当立者。”'
军机大臣提议奕訢的儿子载澂争。但是慈禧没有答应,在选嗣君时,亲自指定醇亲王奕譞的次子。也是现在的光绪帝,过继于咸丰帝,登基为帝。
原因为何?光绪帝其母是慈禧太后的胞妹婚叶赫那拉。婉贞!光绪帝是慈禧的姨侄!
慈禧也有些心动了,刚想开口。
恭亲王奕?已经强撑着开口反对道:“不可!尚有醇亲王在!”
慈禧登时清醒过来了,没有错,今时不同往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