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曲尽星河-第2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苗保田在外头说:“小姐。你就说是谁吧。我去去就给办好,人杀光,火点起来给你看着亮儿。”
田婵连忙拍手,笑道:“就知道老苗肯听我的。”
她问田芝:“灭不灭吧?”
田芝心中震骇。
她不会觉得田婵怎么样坏的,哪怕田婵喜怒无常,出尔反尔,但这样一个小丫头,她坏能坏到哪去?无非自小就成长在这种环境中,耳濡目染,田芝虽听人说田启民素行不端,爷爷也通过观察,告诉说此人刚毅戾深,虎狼之心,自己还不大信,印象保留在对方与父亲莫逆的交往中。
李虎的话反倒成了有力的劝告。
只是这样手握兵权的大将,处在现在的朝局中,如果当真目无王法,却也是天高皇帝远,李虎得罪这样的人,那是埋下了极大的隐患,刹那间,田芝内心中充满后悔,后悔带田婵去见李虎。
也许和田婵在一起,会实现少女心中威风凛凛的一面,指谁打谁,指谁杀谁,但田芝更多的是觉着受累,毕竟自幼由祖父带在身边一字一句教读诗书,而且她还知道自己家里的奴仆不少都是高显人,父亲也在有意无意通过自己来打探朝廷的情报,与田婵相交,其实并没有表面上显得那么亲热。而李虎,那个长目,虎口,日角的少年,印象尤为可亲,接待也亲热,虽然因为田婵在冒充自己,与杨燕燕打架,但田婵还是有种直觉,李虎肯定是很近的亲族。
谁近谁远,自不消说。
而孰强孰弱,又一目了然。
田芝淡淡地说:“田婵。你非要把一点小事闹到焚室灭门吗?”田婵“哦”了一声说:“李虎与咱家有亲戚,留他条狗命,让他难过,其它的可以全杀完。”外头苗保田已经在信誓旦旦,追问是何人吃了熊心豹子胆。田婵受不了督促,大声告诉他:“那河边有个姓杨的村,叫李虎的你知道不知道?”
田芝勃然。
正要与田婵反目,外头苗保田却无声息了。
田婵以为他走了,连忙掀开帘子看他,见他还在,与手下交头接耳,问他:“老苗,我与你听到了没有?”
苗保田轻声说:“回禀小姐。李虎吧。暂时不一定能弄得住他。兵马没有调回来,手里不足百人他干石工的,场里都是精壮汉子。这个人,给我一段时间。我早就想办他了。一时办不了。”
田婵怒道:“我不信。你听不听我的吧?不足百人,一百个人,人还少吗?”
田芝心中冷笑。
她听到那苗保田说:“小姐你有所不知。这不是意气用事的时候。真把他逼急了,摁他不住,他必然反扑,就算把他一村人杀完,他反过来拿小姐来要挟呢?这个人武艺格外高强,有猛将之姿,可在马上左右开弓,力扛四五百斤的石头,据说也是心黑手辣的人,更难置信的是,他有个石场,几百人都听他的,又和东夏人走得近”
田婵蹬着两脚大叫:“我不管。我不管。我好生气,我被气死了。”
田芝露了一下头。
苗保田给她打了一声招呼,一头是汗,拜托她劝田婵,苦笑地说:“田文骏公家芝小姐是吧,快帮我劝小姐一番。这是不替她出气,这不是出气的时候,那个李虎,老子生生惹不起,真要动手,事情会闹很大。不过也快了。上头有令,要各军协助地方,出人去大名府修渠,也就这几天了。我找这个理由把他弄去修渠,让他死在半路,想必并不太难。”r1058
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一百七十五节 盯着他去()
纯文字本站域名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shumilou。
雨,像银色的亮线,交织成一片轻柔水幕,点亮了春花。桃李争妍斗艳,像是起舞的二八姑娘,手和脚一点、一点地伸展,鸟雀开始跳上枝头,房檐,墙头和午后草垛,吱吱喳喳呼唤个不停,虽然天地还没有换上新装,但枝头缀着的几个黄色金芽,透露出一点新生命萌动的希望。
春耕在即,往年这个时候,立春开始,就是迎春祈祷丰收的庆典,紧接着,就已经开始了农忙。官府,县上官衙,无论好官孬官,都要忙着出门劝耕农桑,东边乡里捉个锣鼓,西边乡邻讲些桑麻,见着闲田询问一二,督促乡里补更,见着青苗让人爱护。
农业为国家之本。
吃饭是天下第一要务。
有着数千年耕作传统的靖康,焚香祀奠皇天厚土,那是绝不可以不恭敬,不诚心,忘记播种,忘记松土,忘记施肥。
雨还没停,农忙就开始了。
春雨下,李虎带着个斗篷,站在田间,一名后生跟他一起试耕牛,两人将犁把拔住,由着牛往前拽,低头看犁痕拉出来的深浅。地长,来回几趟下来,眼看到了中午,雨停了,地头的人越来越多,一位请来的东夏农官站在一堆农民佃户面前,扎捣矛,看小雨沁下多深,嘴里传授着那一些普通农民不易总结的规律:“秋耕深,春耕浅”
为什么秋耕要深呢?秋耕要过寒冬,时日长。
李虎回来一趟,继续套着牛往前犁地,挂了一耳朵,自己也念念有词:“春耕如翻饼,秋耕如掘井。一饼厚,一饼厚,深了。”
这两年三熟和一年一熟的边界地带,春耕占了一小半,而北平原虽然更靠北,除了要种豆类和一些特定的作物,几乎都是秋耕,但凡误了秋耕的,来年春上播种,都称呼说是补种,一年一熟和两年三熟,产出自是大不相同,差距一下就拉大了。而且两边的麦,连种子都是不一样。
大麦就得春上种。
夏麦却可以秋天种。
大伙原本都觉得东夏是游牧人的国家,听东夏人反过来给他们讲耕作,都有一种针扎一样的感觉。
但机会难得,天地间都是农民,种地却是最低贱的活。
除了村头场面讨论几句,家里父子相传,很少有士大夫来到地头细细深究,有些人种了一辈子地,地种得好,却说不出来,传授不出来,人死了,儿孙就把地种得不像样子了。一说东家请了人来传授种地,雇农嘀咕着种地谁不会,但当众传授农学,对于农民来说,亦是来之不易的一个机会,个个都是屏息凝视。
东夏人也确实讲究多。
春耕如翻饼,靖康也有类似的歌谣。
但这个饼多厚,尺度不一,靖康多少年间,纯粹靠感觉,唯有东夏人,捣熵测温,非要定一个厚度。
他们要求植株密度,要求坡沟,会定期浇水,施肥,不靠老天爷,也不完全靠老农民的眼力劲。
李虎本来定好要去保郡的,却想参与春耕,硬磨蹭来磨蹭去,要蹭到春耕之后。
李多财捧着袖子,在田对面大路上看着。他看着,方海和李鸳鸯也看着。
方海和李鸳鸯现在以李多财马首是瞻,李虎耕田,他们也不能闲着,在田里扎了一上午,这会儿才得会空,闲下来,一个劲纳闷:“这种个地。他瘾咋这么大呢?不是团犁子就是团泥巴。好玩不成?”
李多财轻声说:“他爹打小教的。我就知道他爹带着他去自家农庄,父子就在那儿说,这土地上长出粮食,能养活众生,想想多神奇呀,知道为什么地上能够长出来粮食和草吗,知道为啥有的地啥都长不出来呢。阿虎去高显上学,那个叛贼熊老师年年给他爹说,说李虎不好好读书,慌着种地。”
杨燕燕挑着一个挑子来送茶,大老远晃来晃去。
李鸳鸯一扭脸看到,就忍不住了,压着声音,从牙缝里头挤出来话:“他俩非要来一出你耕地我送水。老叔公。你说这咋办呀?你说将来要是让人知道,那些敌国敌人不笑死?他爹那边儿都跟着脸面受损。”
李多财又是一句:“他爹让的。我敢劝?”
杨燕燕经过他身边,清脆脆喊了一声“叔”。
李多财应了一声,低声给李鸳鸯说:“给她好好找几个女先生。别说李虎,她家现在也不缺钱。”
李鸳鸯说:“还在找,那海塞尔不是在教她?”
李多财不满意,压低声音说:“那海赛尔祖上就是皮帽子,就她这一代才认识点字,她能教个啥?”
方海连忙说:“咱县是没办法找来人的。托个人去找一回,想想,东家不是要说服官府,一起开办学堂?就让他开学堂的时候也请女师。”
李多财冷笑说:“开个屁。官府要修渠,征召民夫,诏令早就发了。农忙季节都顾不上。还有余力开办学堂?”
他扭头看了一眼,像是看到县城去。
与田间地头的农忙截然不同。
县城,各乡各亭的人一片肃静。
乌县长只能坐在次席。
地方上的会议,苗保天却坐到最上头,虽然不怎么说话,却黑着一张脸,让一群乡绅们胆战心惊。
郡里征发丁口的劳役数量已经初步定了下来。
乌县令再把它分摊下去,每念一个乡亭的名字和人数,便有人脸黑下去,喘着,直勾勾往前看着。
念了半晌,快到结尾,有人喊道:“县尊大人。能不能四月再走?”
乌县令也知道这数量意味着什么,讷讷地说:“不能。上头让我签字画押,出不了人,出我的人头。”
一句说完,众人觉得不是玩笑,便猛地一静。
紧接着,又有人说:“要走也成。但不能把丁壮都抽走完。抽走完,家里地咋办?”乌县令苦笑说:“我知道咋办?咱这儿还是边塞,其它地方比咱严重去吧,都去吧。这次使役使得厉害,官府也知道,不是发钱嘛。”
苗保田大喝一声,横空打岔:“哪地方使役发钱?你们说说,自古到今,哪地方发钱?”
东夏这边的编领在。
他站起来,晃晃粗壮的肩膀,冷笑说:“还不是跟我们东夏官府学的?不过,我们东夏人不归你们管,发钱不发钱的,在大伙自愿,除非你们去找我们使总官。只要上头发话,我们不要钱。”
苗保田大怒,喝道:“别忘了这是谁的地界,你们自愿,都学你们自愿了呢?不去,有钢刀等着。”
那编领哈哈大笑道:“好像我们没有钢刀一样,我们东夏人无故死伤一个,我们大王就会回来。兵马铺天盖地,问你一个究竟,我想你们朝廷那儿,能毫不犹豫用你一颗人头退十万敌兵。”
他要求说:“弟兄们,我们走。”
几个箭长立刻站起来,跟随他往外走。
苗保田气得脸都在抽搐。
乌县令劝他说:“苗将军你与他们生气,犯不着,他们说得没错,去年他们丢了北平原,那还不等着寻借口杀回来?”
苗保田扭过脸说:“你自己软,可不怪我哈。上头说了,军队要全力帮助地方官员完成征夫。你自己不坚持的啊。”说到这儿,他又要求说:“他们,还能说得过。你一县父母,在场诸位面前要讲公平,那李虎的石场呢?听说他还在雇人。他都奔千数了,难道不出人吗?本将就盯着他,要他带着他的工去。”r1058
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一百七十六节 山里该有土匪了()
纯文字本站域名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shumilou。
苗保田上去给李虎分的人数。王亭长在,杨家村村长就是燕燕她大爷,也在会上,一走出来就让人给李虎捎信,让他去保郡躲躲,由家里出面出钱疏通,不管拿他年龄做借口也好,使重金也好,他都不能去,他这一大摊子,摊上劳役,自己被官兵押着走了,石场咋办,生意咋办?这不是开玩笑的。
更了两亩田,走在回家的路上,李虎兴高采烈,有人夸他耕地快了,东夏的农师查看了他耕的厚度和墒情,也恭维了好几句。他是格外有劲,觉得自己是种地的料,一到家,县城来的信在等着呢。杨凌刚去了沧郡,船在那儿,今年是好是坏,那都得过去,在那儿守着,除非把船卖掉。杨凌自已经在张罗卖船了,但杨凌刚却是把心血都铺在船上,万万不肯,正好这边东夏人多,带了几个一起去,到时候一起出海,看看能不能找到商途。
要是让李虎再走,燕燕她娘怎么都不干。
一等李虎进家,他就把情况说给李虎,要求说:“李虎。你赶紧去保郡。这边让你大爷通通关系,你到保郡,也让你那几个拜把子想想办法”
李多财更是震惊。
据他了解,中原大规模征夫,那不是东夏,官府照料得好,往往都会伴随着瘟伤疾病,客死他乡。
李多财年轻的时候去过一次,想想心有余悸,要求说:“李虎。听你大娘的。赶紧的,去保郡去。”
不等李虎问,他就把他见过的上役见闻给讲出来,苦笑说:“咱们东夏出役,医官跟着,好饭好菜备着,冬天发棉衣,夏天给祛热,分时分段,不靠鞭打,在中原,全是军队押着,死了裹裹一扔。”
李虎大吃一惊,扭头直勾勾看着他。
李多财觉得把李虎吓着了,叹气说:“谁甘愿背井离乡,自家的活不干,去给朝廷干活?朝廷上的人能不知道吗,又非让你干,那不就这样?到时候官府拨的粮饷,上下一贪,吃没吃的,喝没喝的,还招瘟生病。这世上,只有东夏王知道怎么使役不伤农你可不能当是在家,一好奇,给跑去。”
李虎却陷入沉思。
他反问:“数十万劳役凑在一起又是这么一个情景,会不会反抗呢?”
杨大娘苦笑说:“傻孩子。你当军队是干啥的。出多少役,出多少兵,就防着人多了,凑一起作乱。”
李虎却又有疑问,问她:“那官府为何不让军队干活呢?百姓干,军队也干,谁也不打谁,两倍的人一起干,岂不是快快就结束了?”
李多财问他:“在咱东夏是的。可是在靖康,那谁监工呢?没人监工,谁好好干呢?谁不偷跑回家。”
李虎想了一会儿说:“我想去看看。”
李多财就知道,连忙看向杨大娘,向她求助。
杨大娘就说:“这孩子傻呀。你去看啥?你大爷去过,他是村正,他要带着人去,等他回来你问一问,都咋去那杨拴他爹,二十来年了吧,那是一起去的,生生弄丢了,找不回来了。也没死,人太多,你大爷没看住,他混人堆里,生不见人,死不见尸,还不如病死累死,死在咱乡人的跟前呢。”
李虎想了一下说:“那他一定没读过书,不知地理,摸不回来了。我不会。”
杨大娘一看自己也不行,就又看向李多财,让他这个抛头露面,口才好的人劝。
李多财这就说:“没啥看的。你啥场面你没见过,去看看怎么修河?不是在家门前修,是过大名府了。那边咱的人少。”
说着、说着,他就知道不对劲,李虎的眼睛在放光。
李虎没有再继续说下去,要求说:“叔。晚上咱爷俩再凑一起说。”
到了晚上。
李虎、李多财凑到了一起,插好门窗,让小妾坐里屋门外,免得熟人往里闯,开始继续这个话题。
李多财说:“李虎。真的不是玩的。靖康一动劳役,不知要死多少人,你就信我一回。我要给家里说一声,家里不担心死呀。老爷又不在,对吧。你在这儿,那还算能进能出,你跑过大名府。都到哪了?咱的人又少,不定有没有瘟疫啥的。”
李虎没有吭声。
埋头在灯下看地图。
突然,他给李多财勾勾手,等李多财凑过来,问:“你说他们修河,修大名府之南的,这不像疏通水患,加固河堤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