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忠王远征史-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一,传湖南曾家后人提到曾国藩时叹曰:吾祖,毒夫民贼!
其二,曾的老乡,伟人原话:遇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这么一个口碑相当矛盾的人,当年在平定太平天国起义时做下了一桩也比较矛盾的事儿——在硝烟弥漫的战斗期间纳了一房小妾。
以曾国藩的正统面目纳妾就有损相象,何况是在军营里边纳妾!
小妾皮囊白净,性格温顺,据说不十分漂亮,但善解人意温婉可人。
曾国藩对外宣称的纳妾理由有二:一,部下孝敬的礼物,不好拒绝。二,他由于患严重的牛皮癣病,那时候又不比眼下满大街电杆上都贴着治疗小广告,于是需要有个人在他身边,病的时候替他抓痒
大家都明白,两条理由都十分牵强。
啊,部下孝敬什么东东你都收下?他要是献上一颗定时炸弹,你老曾头也睡觉时候紧紧抱住?
至于找个人替他抓痒就更不成立了!军中上百万人,随便找哪位不比那娇滴滴的小妾手劲大抓得爽?
我想,曾自己也知道上述理由缺乏说服力。他只是碍于面子,想给自己找个台阶下。
当时战争局势瞬息万变,曾国藩所面临的朝庭和内心的双重压力令他不堪承受,他两度兵败要寻短见就是很好的证明。
找个小妾搂住说说话,适当做些有益于身心的活动,舒筋活血,不失为调解紧张情绪的一种办法。
因此,我个人认为促使曾国藩军中纳妾的真正理由,除了个人身心方面的正常需要,还有朝廷上每天那里快马催促军报,以及天**队顽强不屈的抵抗
这两头逼迫曾国藩纳妾,他只好恭敬不如从命!
于是就纳了妾
咸丰帝的后宫三人行()
更新的一章了,照例跟大家讲讲历史。,尽在
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咸丰皇帝的后宫。
其主要机构设置是这样的:皇后一人,贵妃一到两人,妃子六七位,以下依次是嫔、贵人、答应、常在编制基本上不封顶,具体需要招聘多少人还得看咸丰皇帝本人的体能状况。
咸丰的皇后,也就是后来封为“慈安”的那位,出生于广西,人长得不怎么漂亮,用现在的话来说也就中等水平,但她为人宽厚平和,仁德大度,很适合在后宫争风吃醋的环境中担任主要领导。她能高居六宫之,除了性格优势,还因为她出身于满族大族钮牯禄氏,这个家族当皇后好象有优良传统,咸丰的生母孝全皇后、养母静皇贵妃均出自这一族,似乎对于伺候皇帝有丰富的从业经验。
慈安的性情颇为鲁钝,用当代的话来讲就是有些“拎不清”,个人也没什么主见,但她这人另有一个好处,就是能耐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到了“同治”年间两宫垂帘听政,慈安基本是个摆设,具体军国大事都由慈禧拿主意。咸丰对他这位皇后的感情,只怕是敬重多于情爱。
咸丰的懿妃兰儿,肚子争气生下男丁,即后来的“同治”,因此得以最终晋升贵妃,做了寡妇后由皇帝的生母而被尊为“西宫太后”。慈禧人聪明美丽,早年也曾深得咸丰宠爱,但她醋劲大,脾气不好,性格有点偏执,心肠狠,咸丰就慢慢疏远了她。最主要的是慈禧不安于现状,总想介入政治,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事业心很强,所以咸丰渐渐对她有了防范之意。他对她的感情,应当属于由浓变淡的一个过程,到后来是又厌烦又无奈,只好敬鬼神而远之,尽量躲的得远远的。咸丰临死前要肃顺领衔顾命时,曾表达了对于慈禧的戒惧,知妻莫若夫,看来咸丰对慈禧可能造成的危害是有一定认识的。当时肃顺建议他效法汉朝的做法杀母立子,先把慈禧干掉,可惜咸丰心软没能采纳。想想也是,作为一个男人,能狠下心来杀掉跟自己同床共枕多年、又为自己生了个儿子的小老婆,那得需要多大勇气和决心啊!
顺便提一句,我个人认为咸丰死后肃顺与西太后之争属于政治斗争和权力之争,同两个人彼此的好恶观感关系不大。
咸丰后宫还有一位不应忽略的女人,那便是被昵称为“莲莲”的丽妃。丽妃美丽迷人,温柔懂事,咸丰一直到死都对她恩宠有加,经常跟这个玉人儿做那种事,力不从心了就吃壮阳药(清朝的伟哥),结果加剧了健康状况的恶化小心眼的慈禧本来就对丽妃嫉妒,更怪她诱惑咸丰旦旦而伐搞垮了身体,因此慈禧掌权以后自然要对丽妃实施最令人指的残酷报复——有野史记载慈禧命人砍去丽妃的四肢,却不让她死得痛快,把她装到一个大坛子里慢慢折磨如果这件事属实,大致可以推断出慈禧的性格完全是扭曲变态的,她祸国殃民也有了旁证的理由。
总之,当皇帝老婆多了麻烦也多,说明还是一夫一妻比较简明扼要。
肃顺的两房小妾和林则徐的死()
先来说说肃顺的两房小妾。說閱讀,盡在
我在正文中提到的这两个肃顺的小妾实有其人,肃顺对她们宠爱有加,甚至连咸丰帝病死在热河后,他作为席顾命大臣与东西两宫(咸丰帝留下的两个主要的寡妇,其中东宫慈安是原皇后,西宫慈禧是新皇帝的生身母亲)对着干的时候,也把这两个小妾带在身边。——这很不应该,人家皇上那儿正办丧事,肃顺这里还贪图男欢女爱,非常不严肃!
后来的西太后慈禧借助于恭亲王奕诉的力量,干掉了她老公死前委任的、以肃顺为的顾命八大臣,抓肃顺时那两个小妾就和他睡在一起。肃顺被拉到北京闹市处死,全家被抄,关于两个小妾史料上再无下文。
按照大清的惯例,被抄人家的正妻后人得以自保已数幸运,两名小妾即使侥幸逃脱死神,估计很可能官卖为妓,总之这两名小妾的结局并不好。
肃顺好女色,咸丰帝也一样,野史传他在热河养病期间,还跟当地的一个叫曹寡妇的女人有染,导致病情加重。都说咸丰同肃顺这对君臣关系很好,原来有共同语言和爱好!
再有就是林则徐的死。
史书讲鸦片战争失败,林则徐成为道光皇帝的替罪羊,流放西北,广西事后朝廷又想起了这位能干的重臣,于是下诏让他赴任广西,病逝。
我在想,有时历史还是很懂人情道理的,否则民族英雄林则徐同时又是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刽子手,于情于理人们都难以接受!
摧残少女,谈李典元的变态()
先谈天不间断地连续上传近四十日,总计二十几万字,相信大家对本书已有一个初略的印象。它可能不是一部优秀的作品,但也并非象耐大所言是纯粹的种马小说。论坛里为了这本书“回马党”和“反回独立党”吵闹得不可开交,我认为无论哪一方作出判断都略显仓促,耐心往下看吧,当然实在看不下去也不勉强。
预告:接下来有万余字的篇幅将要写到圆明园里的咸丰、慈禧和湖南的曾国藩、左宗棠等历史人物。可能喜欢历史的读者会高兴,讨厌历史的人会厌烦,觉着烦您就跳过去别我要描绘晚清全景式的长卷,自然不能总围绕着李秀成一个人物来写,宫廷、市井、西方欧美工业革命都会涉及,我能做到的只是尽力写得有趣,读起来不那么枯燥。
废话少讲咱聊聊书中的一个重要人物李典元。
我用了些笔墨写了李典元古怪残忍的行为,结果招来怒骂,还有读者骂我本人变态这里郑重申明一下:本人的心理和生理指标一切正常,还没恶化到你说的那个程度。
有人反感证明我写得没毛病——李典元本来就是一个变态狂!这里我不得不提前透露他的一个隐秘,他是一名太监!大家都知道太监由于身体的某些缺憾,心理产生异化是较为普遍的现象,而因此对未成年少女做出种种变态行为,就是这个人物性格的必然表现了,我总不能把他描绘成雷锋式的五好青年吧?
我写了一个变态,你们看的时候也觉得他是一个变态,这不越证明我把这个人物描绘对了?当然作者并不认同他的变态,作者仅是在客观叙述,对他的残忍冷血行为是持批判和反感态度的。写太监的古怪行为或心理又不是我的明专利,文学大师老舍先生在传世经典戏剧茶馆里不也有这一类表述吗?谁敢说老舍先生也变态?
当然我在今后具体写作过程中会注意把握分寸,尽量不激起大家的反感和愤怒。
最后一个问题:李典元在真实历史上是否实有其人?
有原型,那就是在天国都城天京外城同李秀成苦战的都督李臣典,在曾家军面对坚固城防和李秀成的拼死反扑束手无策之际,这个李臣典一边用大炮跟李秀成部对轰,一边指挥手下人挖地道填充多袋火药,终于炸毁了天国都的坚厚城池当然历史上的李臣典并非太监,也没那么变态,这些都的虚构。
按大清律,太监别说领兵打仗了,私自出宫门就是杀头的罪过,慈禧的宠臣大太监安德海便因为这个罪名被处死了。我们可以设想,李典元做为一名太监将承受多么巨大的心理压力!
更何况作者在书里还赋予他另外一个秘密身份我不能讲太多,否则悬念没有了你们就更不看我的书了!
慈禧竟然是山西农村的汉家女?()
这回开讲历史个热门话题——慈禧的身世之迷
史学界一直存在一种观点,有人认为慈禧是个汉族出身的农村姑娘。这个话题我在qq和一位笔友潇湘醉客,以及其他读友曾有过议论,为了偷懒现摘录如下:
'潇湘醉客'
竟然还要泡慈禧的妹妹?!
'回马一腔'
我想把光绪皇帝处理成是李秀成的私生子,哈哈你肯定吓坏了吧?
'潇湘醉客'
晕佩服这种大胆的想象力
'回马一腔'
真实史料记载:同治皇帝死于梅毒(官方说是天花)后,当慈禧独断专行宣布破例由醇王之子载恬继承皇位,醇王——这个慈禧的亲妹夫当场激动得痛哭失声!我们可以设想醇王已经知道载恬并非自己的亲生儿子,但这私生子却要马上被立为皇帝,那他的哭声不是太有戏剧性了吗?
李秀成之所以迟迟不称帝,是不愿跟他自己的私生子争夺江山,如何?
,'*山不在高*'
妙极,妙极!只是不要流于清宫剧的俗套。最好能有一些出人预料的情节,期待着
'友谊第一'
这样会否有误导读者之嫌,历史毕竟是历史,太过恶搞似有不妥,拙见。不过,大作的语言我很喜欢,轻松诙谐又充满机智,佩服!!
'*山不在高*'
楼上的,你也太迂腐了吧。这不是历史,不过是消遣,谁会当真??想了解历史可以去翻教科¥#晕#
'回马一腔'
不可能么?野史还说乾隆皇帝出生在江南汉族家庭呢。另外我敢誓:等看完全书没人会指责我编造篡改历史!原因嘛这属大的悬念,请允许我暂时保密!史学界另有一种观点,认为其实慈禧也是汉人,生于山西长治县西坡村,父亲名叫王增昌,她自己本名王小+不出来!为什么过去人起名字都用那么生僻的字呢?)而根据宫廷膳食记录,这老太婆偏就喜欢吃山西小吃,爱听山西梆子;王氏家谱也明确记载着慈禧的大名!历史,谁又真能说得清呢?咱又不能象我写的李秀成钻进去看看
,'潇湘醉客'
说慈禧是汉人的资料我查过姑妄言之姑妄听之吧。
讨论到此暂告结束,我没想到周末去和朋友聚餐会有新的下文!
那个朋友就是山西太原人,席间无意中聊起慈禧这事,朋友说他的一位远房亲戚就是长治县那个村的人。朋友去那个村看过,一个偏僻的村子居然修了两道城墙,高度比太原城墙还高,墙上面宽阔得能跑驴车;而且王家人单独住内城据我这位朋友讲现在该村的城墙还剩下一半,我已经答应他抽空去亲自考察,对此感兴趣的读友若有机会不妨也实地去瞧瞧真伪。
知道吗?当时我听后一下子就傻了!本来我也和潇湘醉客一样,觉得慈禧是山西汉家女野史,甚至不排除有戏说的成分;但倘若我这朋友的话属实,我们就很难解释下列迷团了:
一,为什么一个偏僻村子会修两道城墙,并且修得比省会的规格还高?
二,为什么王家(也就是传说中慈禧的娘家)单独住在内城?他们又非豪门大户,哪来的胆子和钱财搞如此大的的排场?
坦白说我对清史和满清朝廷皇族没什么深入研究,只不过为了写忠王才突击成了一下。因此,慈禧这老太婆的身世之迷我也吃不准,也不打算用这段悬疑作文章,仍会按自己事先设计好的框架来描写我所理解及想象的慈禧。
至于她身世的迷团,留待史学家和有兴趣的朋友研究吧。
清朝最高级别的选美活动()
好久没给大家讲史了,今天周末,扯几句闲话凑字数。說閱讀盡在
本书提到李秀成曾冒充咸丰皇帝的正宫皇后(慈安)的哥哥,而这位皇后恰恰是通过“选秀女”进宫的。臭名昭著的西太后慈禧,也是通过应征秀女,这才一步一步接近了大清王朝的最高皇权。
那么这个“选秀女”究竟是怎么回事?它同现代的选美比赛有何区别?
先可供入选的条件苛刻。
清朝的选美虽然也是在全国范围挑选美女,但应征者的身份有严格的限制:必须是旗人,也就是满族人,祖辈必须担任一定级别的官职,这样才能保证被选之人血统方面的高贵与纯正;年龄十三到十七岁,再大就被视为大龄青年,失去了参选资格。当然有一条标准和如今相同,那便是被选之人长得要非常漂亮!个头没有记载,估计太高太矮都难胜出,适中最好。
其次是当选后的出路待遇不同。
眼下选美获胜者一般与经纪公司签约,或为某种产品做形象代言,出专集拍影视;清朝时没这些东东,入选的美女一般只有一条出嫁人。前几名优胜者留在皇宫,成为皇帝、皇子、皇孙们的婚姻侯选对象。次一等的嫁与亲王、郡王如果老大不小还没人要,那对不起,可能下场会很不妙,或者老死宫中,或者熬到皇恩大开时出宫,可能已是小老太婆了!
第三,选拔程序不同。
通常由各地方长官进行初选,报送京城,然后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政审”。通过后才能入京面试。
当时没有短信投票这回事,但也有评委,评委主要由皇太后、皇帝担任,三人一组走台步(穿满族高跟鞋),被看中了留下名牌(相当于现在的人事档案)可进入下一轮次的复试,看不中就算被pk掉了;复试需要做体检,身上有疤痕皮肤病的不要,估计体型比例太难看的也会被淘汰出局(那时的旗袍显不出体形)。
如果还能通过,那么恭喜,可以留在宫里试用,试用期间但凡被皇帝看上“那个”一下的,马上记录在案,并视被皇帝的喜欢程度,授予八个等级里较低级别的光荣称号及待遇。想获得皇后贵妃等高级职务,则要么生皇子,要么依仗美色让皇帝专宠(很难,因为几乎没有丑的),更重要的是要有靠山(比如说皇太后的支持),那属于宫廷政治斗争的范畴了
这种选美大赛从顺治年间开始,每三年举办一届。
慈禧参赛那年是清道光十五年,她当时才十七岁;她的妹妹参加选秀年纪更小,仅有十五岁!(最近现了这位mm参加选秀时的原始参赛资料)
按历史真实年龄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