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第15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量明显少于海岸线附近的主要原因之一。但谢天谢地,中央高原并不需要这么多的雨水,即便是在旱季(凉季)。

    以东岸人刚刚占领的塔纳纳利佛为例,这里一年365天里就已经有160天左右下雨了,年降雨量高达1300毫米以上,真的是太多了。即便是旱季的5…10月,月降雨量也在10…50毫米不等,配合人工修建的水库及灌溉系统,不但人畜饮水无虞,就连农业生产都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还要那么多的雨水作甚!

    塔纳纳利佛现在已经被改名为大安,以示东岸人占领这里后长治久安之意。大安的海拔高度是1433米,气候非常凉爽,年平均气温在17…18度之间,与很多温带地区差不多,根本不像是一个位于南纬18。5度的热带城市。以至于新近从河西地区行署专员任上升过来的王大壮已经打算将新华夏的首府迁过来了,新华港实在是太闷热潮湿了,虽然经济相对发达,人口较多,但真的让自小出生在温带地区东岸本土官员难以适应,一直想寻找一个气候更加温和凉爽的新首府,新夺下来的大安城似乎是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

    王大壮甚至以荷兰人控制下的巴达维亚为例子,指出这座城市虽然填平了许多水塘(但不可能完全填平,市区内仍然有大量水面),但因为气候炎热,细菌孳生,来自北欧的殖民者极其不适应气候,死亡率居高不下。新华港虽然在市政管理建设上强了不少,医疗卫生水平也高于巴达维亚,但死亡率也不低。毕竟,那些生活在有冰雪环境、一年四季分明的东岸殖民者初来乍到时同样很不适应,每个工作了多年的东岸人即便没有死去,但一定是慢性病缠身,与世世代代生活在那里的土著完全没法比。因此,王大壮坚持将首府搬到中央高原上去,并已将计划上报本土,请求批准。

    当然在等待本土批准之前(批准问题不大),王大壮也没闲着,他一年中几乎有半年待在大安城,督促诸多项目的落地以及城市周边地区的建设。

    新华夏岛是富饶的,每年出口大量胡椒、剑麻、椰干、棕榈油、香草、咖啡、可可、橡胶、蔗糖、药材、干果、黄金、高级海产品等非常赚钱的商品至本土,给本岛带来了滚滚的现金,创造了无数的富翁。而由于新华夏岛殖民地的政治属性,开拓队政府的权力极大,可以不受限制(当然不是完全不受限制)地征收重税,因此政府的财政状况也非常良好,除去固定运回本土的税款、支援义成地区的建设款、行军移民的补助款、海军第二舰队赞助款外,政府每年可用于建设本岛的资金仍然十分庞大,几达三百万圆之巨,相当于五十多万居民(如果你忽略数量同样庞大的原住民或奴隶的话)每人缴纳了十几块钱,税负是本土的两倍以上。

    但不管税负如何,新华夏开拓队政府有钱已是事实。在被本土进一步薅羊毛之前——有传言,中央政府打算在1699…1700财年中,把从新华夏岛征收到的税款正式列入财政预算中,不再是目前的计划外收入,这几乎就肯定意味着压榨的程度进一步加深——王大壮打算搞几个大项目,先把大安城及周边数十公里的范围内建设出来,搞出一个工农业并举的模范试验区,然后再以此为原点,辐射周边地区,最终发展成本岛经济的另一个发动机。

    首先就是重修麦利那人遗留下来的城市宫殿群及其他建筑。目前的城市格局,充当落后的麦利那人王国首都是够了,但对见多识广、雄心勃勃的东岸人来说,则远远未够。王大壮打算重金聘请多个知名设计团队,帮助设计包括开拓队总部(被一些人戏称为“总督府”)在内的数十座建筑。鉴于本土有实力的设计团队多已在洛阳府做项目,再加上王某人的个人喜好,这次他聘请了许多来自清国、顺国的建筑设计人员,将“总督府”、长春宫、大安火车站、银行大楼、人民大剧院、大安纪念医院、保安司令部等核心建筑设计了出来。

    在这些建筑中,毫无疑问凝聚了极强的王氏个人色彩,体现了他的审美倾向。比如,“总督府”几乎就全盘照搬从故纸堆里找出来的原山东衡王府设计图纸,修得那叫一个气度森严、富丽堂皇,预计全部完工时花费将超过五十万圆以上(目前已经投资二十余万圆)。承揽“总督府”建设合同的是来自本土的交建一局,但诸多分包单位却多来自本岛,这也是王大壮的特别要求。他曾经算过,仅此一项,就可为新华夏岛创造至少两千个工作岗位,有力拉动了本岛建筑产业的繁荣及技术进步。

    长春宫的投资也不小,不过道教总会将承担一半以上的开支。这座新华夏岛五十多万国民的精神圣地的设计灵感来自江西龙虎山的天师府,但东岸人依据教义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修改,占地面积将达到数千平方米,气派无比,一点不输本土的许多核心道观。与“总督府”的要求一样,长春宫的建设要尽可能在本岛采购材料、雇佣人员,以减少资金的流出——只要钱还留在新华夏岛,哪怕是从政府手里到了商人手里,都问题不大,日后想回收还不是一句话的事情,毕竟这里是殖民地,很多还是军管区,可不兴本土的法律。

    其他建筑,如火车站、剧院、保安司令部等是中国传统风格,飞檐画栋,巧夺天工,预计将各花费10…20万圆不等。至于银行大楼、电报局、医院等建筑,则是东式现代风格,以尽可能利用空间,发挥效率。

    总而言之,王大壮是铁了心要在大安城大兴土木了,以为将来的“迁都”做好准备。他预计五年内将粗粗建出一个雏形,并完工部分建筑,花费将控制在150万圆之内。五年之后,即便自己离任了,那么问题也不大了,接任的主官不可能放着半拉子工程不去管,只能继续往里面砸钱。随后,社会资金也将慢慢跟上,大安城内的商店、住宅、市场等也会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最终使其成为一座繁荣的城市,新华夏岛名副其实的首府。

    而在除了建设城市之外,重新整修麦利那人建设了数百年之久的农田水利设施,也是重中之重。作为在河西地区主政多年,非常熟悉农林牧渔事业的王大壮,就曾经对麦利那人建设的水库、灌溉水渠赞叹不已,但他认为这还不够!麦利那人是数百年前离开东南亚的,虽然文明水平比非洲高一大截,但到底还是落后。如今东岸人占领了这里,自然要加以改进,甚至是重新建设。比如,麦利那人的水库淤塞严重,他们的灌溉水渠大部分都不是石质的,他们缺乏提水站(这意味着很多高地上的农田无法得到有效灌溉)等等,都要花资金来建设。

    王大壮的计划是,在五年内分批投入150万圆资金,先将首府及周边地区的设施改善一下,并迁移大批东岸人过来。他觉得新华夏岛五十多万国民还是少了,最好能在自己的第一个任期内将人口迅速增长到八十万以上,且新增人口大部分安置到中央高原上,以期尽快形成一个核心的农业模范区。

    新华夏岛现在还在从河中地区、印度西北部进口谷物,这简直就是耻辱!王大壮绝对不能接受这种事情继续发生。以前没条件也就罢了,新华夏开拓队占领的海岸线降水多、气温高,适宜经济作物的种植,但现在有了相对凉爽的中央高原,不搞粮食种植岂不是白瞎了?未来塔东铁路要进一步延伸到大安城,把中央高原粮食产区(包括金沙湖水稻种植区)与消费能力较强的沿海地区联结起来,形成互补的经济格局。

    此外,依托这个农业区的相关轻工业体系也可以建立起来了。像酿酒厂、奶制品厂、碾米厂、磨面厂、榨油厂、罐头厂、硝皮厂、卷烟厂等企业不发展起来等着过年呢?后世马达加斯加首都塔纳纳利佛及周边就存在大量此类企业,其面积不到全岛的十分之一,但拥有总人口的24%,创造了全国35%的工农业产值,发展成这样,都是有原因的。

    至于重工业,塔东铁路沿线的铬铁矿、南部的大煤田(萨库阿煤田,储量超过10亿吨,即便在21世纪,都不算是小煤田)、西部的镍矿都很有开采价值。另外,中部高原的大量水力资源也必须利用,这些水从高原上倾泻而下,河道落差极大,如果本土许可技术输出的话,那么发展水电的条件十分优越。

    总之,在占领了中央高原之后,新华夏岛的建设将进入一个新时期。首先蓬勃发展的将是建筑业,然后农业及农产品深加工会迅速跟上,期间可能还有一些采矿、交通方面的投资,预计五年投资总额会在五百万圆上下。这笔钱,如果本土不突然提高新华夏岛的缴税额度(目前每年拿走三百万圆,主要用于本土的防洪水利及半干旱地区的引水工程)的话,新华夏开拓队政府还是可以承担的。

    东岸人经营世界第四大岛六十年,依托其独特的气候、特殊的地理位置(意味着转口贸易非常兴盛)及丰富的资源,终于结出了累累的硕果。其对东岸本土的重要性,甚至比富饶的宁绍还要高上许多——有意思的是,几年前宁绍地区第一次往本土运银,金额同样是三百万圆——相信等东岸人全盘控制整座岛屿,人口数量大幅度增长,经济也快速繁荣的时候,这座岛屿的价值还要更上一层楼。

    世界第四大岛,未来即便真的独立出去,也必将是华夏文明圈内一个独特的存在。人民富裕、商业发达、旅游资源丰富,一旦交通条件大幅度改善(比如发明了大型游轮或喷气式客机),那么这个大型岛屿就是华夏文明圈十多亿甚至是二十多亿人民共有的后花园,前途必然不可限量!

第五百九十七章 拉杰普特的谋划(九)() 
天空有些阴沉,海燕在低低翱翔,似有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

    “第乌商人”号蒸汽轮船航行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时不时迎头一个大浪打来,溅得满船满甲板都是海水。水手长吹着铜哨,连踢带打地将几个磨磨蹭蹭的水手推到抽水机边,让他们赶紧抽水。船舱里此时堆放着大量来自本土的机械零部件、武器军资、罐头食品、烈酒药物,若是被海水浸泡了,第乌管委会拒收,那他们可就惨了。公司固然要赔一大笔钱,他们个人的奖金福利也要少掉不少,毕竟,这批货可没上保险……

    “第乌商人”号是一艘两千吨级的全蒸汽动力船,铁木混合结构,没有风帆,正是如今国营航运企业的新贵:蒸汽轮船。该船隶属于东非运输公司,由新华造船厂建造,服役不过一年时间,新得不能再新了。

    新华造船厂本来是没这个实力造蒸汽轮船的。不过在缴纳了一笔不菲的专利授权费用后,大鱼河海军造船厂给他们派来了不少技术骨干,同时帮他们在本土采购了相应的核心部件(如蒸汽机),在新华造船厂成功建造了一艘。

    按照双方签订的协议,大鱼河海军造船厂还会帮助新华造船厂生产两艘同样规格的船只。核心零部件已经运抵新华港,新华造船厂只需严格按照图纸建造一个船壳,然后把这些设备一一安装上去并调试妥当。在这三艘船只之外,新华造船厂如果还想建造更多的船只,则每造一艘都需向大鱼河厂支付专利授权费用。当然他们也可以选择不与大鱼河厂合作,但镇海造船厂、现代造船厂等潜在合作对象同样也会收取专利费,且价格都差不多。没办法,谁叫你是殖民地企业内,即便有本土造船厂持有部分股权,但该给的钱还是得给。

    技术落后,本就该如此,么得办法。

    与新华造船厂相比,东非运输公司的“血统”就要高贵得多了。经过多年来的股权调整,本土的交通部、工商部、三大造船厂都在里面持有股份,总和加起来已经超过了45%。如果再算上一些来自本土的私人投资者的话,来自本土的资本在东非运输公司里的股份已经超过了60%,是绝对控股。故这家企业的注册地虽然在新华港,但实际上是一家不折不扣的本土企业。不然的话,你以为凭什么东非运输公司可以在印度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又可以在转口贸易中分得最大一份利益?

    根据新华县工商局的内部资料,东非运输公司的经营范围大得吓人。除了正常的航运业务之外,该企业还可以经营机械设备、日用百货、食品药物、五金交电、通讯设备、化学品甚至是武器弹药等特殊商品的贸易,资质比一般的贸易企业要宽泛得多,着实吓人。

    其他的个人或贸易公司,要么专营某一类或几类商品,要么没有特殊管制商品的贸易权,总之经营范围都受到了或多或少的限制。除了南铁公司、加航公司、南海运输公司等寥寥无几的企业外,还真没有一家可以做到东非运输公司这种地步,更别提印度贸易还是特许贸易,需要贸易部颁发的牌照了。私人船主或贸易公司,想涉足这个领域,除了选择成为东非运输公司旗下的一级或二级代理人之外,基本没有别的方法。

    “第乌商人”号运输的货物中就有差不多三分之一来自代理人。尤其是相对低利润的日用百货、食品药物、染料皮革等等,甚至就连印度人擅长的棉布都有一些,不过是高级印花布。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其实也很简单。东岸与印度的贸易额日渐增大,单靠东非公司一家是不可能包打天下的。而发展代理商,利用代理商的资金扩大贸易额(代理商需要给东非公司缴纳“管理费”),获取更大利润的同时,也可以掌握庞大的现金流(许多代理商的销售收入需要和东非运输公司结算),这其中的好处是非常巨大的后世某宝发家的资本,靠的不就是延期支付给商家的货款所沉淀下来的天量资金么?

    第乌管委会对这种情况也乐见其成。他们甚至与东非运输公司结成了战略同盟,帮助这家公司在当地更好地开展业务,包括但不限于打击外国竞争对手、严查走私,与银行(青岛商业清算银行)合作提供更便捷的服务等等。为此,他们在获取巨额关税收入的同时,每年也会收到来自东非运输公司的大笔赞助,可谓是互利共赢。

    东非运输公司如今在印度西北地区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阿拉伯商人了。这是一个有着千年航海贸易传统的群体,熟悉印度洋的一切,在印度的人脉关系也非常不错,尤其是在绿教徒入主德里,获得大半个印度的统治权之后。不过现在印度局势大乱,德里中央政府在德干高原上连连损兵折将,权威大损,以至于地方上的总督、将军们蠢蠢欲动,来自世界各地的殖民者们自然也就不那么束手束脚了。他们在印度沿海建立了一个又一个堡垒,或通过拉拢收买,或通过军事征服,或通过欺诈,控制影响了越来越多的土地和人口,甚至有的势力公然建立起了殖民地。但所有这些外来殖民者没有一个有东岸人这么狠,他们直接出动海军第二舰队的部分船只巡逻坎贝湾一带的西北印度海岸线,打击异己,垄断贸易,而阿拉伯商人似乎是其重点打击对象。

    其实早在五到十年前的时候,东岸海军对阿拉伯商人到西北印度进行贸易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当时很多阿拉伯商船满载战马等商品抵达拉杰普特人的地盘进行贸易,获利颇丰。可在印度局势出现变化,马拉地人愈战愈勇,奥朗则布束手无策之后,东岸人的心思一下子就活络了起来,他们开始收紧对西北印度沿海贸易的控制,同时培养自己的陆上代理人,第乌、浅岛两块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