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第13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东岸人自然也看到了这一微妙的变化。因此,在与葡萄牙人商议后,他们打算正式接触一下北方的拉杰普特地区的实权官员、将军们,看看其中有没有机会。姚上尉觉得还是有一些机会的,未来等葡萄牙人的一千陆军抵达果阿后,双方可以在这片轻易集结起超过两千名机动士兵,这在拉杰普特地区地方军阀的争霸战中还是比较重要的,这便是机会了!
。
第三百六十九章 拉杰普特的谋划(二)()
1690年12月27日,周河生跨过了北界河,见到了修建于河岸边不远处的青羊观,心情顿时放松了下来。可算是回到东岸境内了,这一趟拉杰普特之行,当真是一言难尽啊!
跟随他返回的还有一支隶属于第乌商站的商队、一支为了护送他们而临时抽调的部队,规模相当不小。之所以如此,主要还是因为如今对面的拉杰普特人地区局势混乱,盗匪横生,生意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因此东岸人不得不主动出击,到拉杰普特人的地界上收购货物,顺便打击一下啸聚在主要商道边上的盗匪。
打击盗匪的部队大概有两百来人的样子,主要是骑兵。他们来自正在重组中的第乌守备队,这个守备队自从剔除了拉杰普特人士兵后,人员锐减一半,就只剩下了大约两百名来自新华夏岛的预备役民兵和三百名印葡人士兵。
去年的时候,姚同上尉奉命重建第乌守备队。他想尽一切办法从登莱那边弄来了数百军户,然后又托人在日本、朝鲜、越南、吕宋等地招募了两三百人,总算将守备队的员额再度恢复到了一千,以取代那些前往阿曼的拉杰普特人士兵以及返回新华夏岛的民兵。
此番跟随周河生前往对面的便是两百名来自登莱的军户士兵。他们在登莱也不是没有上过阵的菜鸟,虽然战事不是很频繁,但到底也是见过几仗的。再加上这伙人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战斗力在这印度次大陆上当真可以赞一声“精锐”。
两百名骑兵在对岸大陆上逗留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期间他们进行了总计三次战斗,前面两次都是滋扰地方的小毛贼,规模不大,他么随手便剿灭了。第三次比较令人无语,一位名叫巴吉的盗匪居然带人袭击东岸商队,结果被东岸骑兵一冲就垮,光俘虏就抓了几百人。
几百人的盗匪,说实话有心惊人,同时也从侧面说明如今印度局势的崩坏!周河生也隐约听说,如今莫卧儿帝国皇帝奥朗则布在德干高原上与马拉塔人连番大战,各类物资、兵员消耗极大,因此下诏全国各地搜集物资、钱粮及输送兵员到前线,这无疑激起了很多地方实力派的不满。
在拉杰普特人生活的地方,帝国的命令遭受到了极大的抵制。原本这些拉杰普特人对莫卧儿官方的忠诚就是有限度的,历史上莫卧儿王朝对他们的征服也很不彻底,以至于为了获得他们的忠诚,不但给予了他们极大的自由度,同时也拉拢了不少头人到德里担任高官,这才勉强获得了拉杰普特人的臣服。
但这次为了弥补前线的亏空,奥朗则布也不得不对拉杰普特地区下手了,要求他们捐出更多的钱粮,派遣更多的士兵到前线帮助他与马拉塔人作战,这自然激起了拉杰普特人的反对。地方上的总督、将军们没有办法,只能去镇压不服从命令的部族、城市,这反而激起了更大的反抗。
据说在内陆地区,双方之间已经爆发了一点小规模的冲突了。拉杰普特人对中央的愤怒已经达到了顶峰,莫卧儿王朝的地方政府疲于奔命,没有任何办法。而那些拥有相当权力甚至军事力量的拉杰普特贵人们,则作壁上观,一点也没有帮助王朝政府稳定地方局势的意思。相反,他们可能还是很多叛乱武装、盗匪势力的幕后黑手,让人很是担忧这个地区未来究竟会走向何方。
当然了,地方局势陷入混乱可能对短期内的商业贸易不利,让周河生这种商贸老手们非常痛恨。但对于姚同姚上尉这种军人和野心家来说,却是一个再好不过的机会了。之前就有地方军阀前来洽谈采购武器的事情,果阿的葡萄牙人也告诉东岸人,有来自德干高原的商人向他们订购了两千枝步枪,这一切的种种都让姚同敏锐的感觉到了印度次大陆局势的风云变幻。他估摸着,如今莫卧儿王朝中央政府正在逐步失去对地方上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各地总督、将军们的军阀化已经在所难免。另外,原本未彻底军事征服的地区(靠拉拢完成统治)的贵人、头领、酋长们也会慢慢起了心思,开始转变对中央政府的态度,变得不再那么恭顺,甚至未来反戈一击也不无可能。
总之,莫卧儿帝国皇帝奥朗则布在德干高原战事的久拖不决,已经严重动摇到了帝国的根基。地方上原本被武力强行压下的杂音要再度响起,如果奥朗则布一个处理不好,大概就要面对处处烽烟的艰难局面了。这种局面以往可能没什么,但在大量海外殖民者观望觊觎的当下,未来印度次大陆会走向何方,可就很难说了。
“周站长,这次一跑两个月,收获如何啊?”甫一进商站大门,周河生便看到了东葡联合舰队司令黄建东上尉正对着他笑。
“黄司令啊,好久不见了。”将外套交给仆人之后,周河生坐到了黄建东对面,看着正指挥人点验海军军需物资的他,说道:“做了几笔生意,抓了一群盗匪,没什么可说的。唯一有意思的,大概就是那个盗匪还是个著名商人,酒商巴吉,化名库特普,指挥着我们附近最大一股盗匪,当然现在已经覆灭了。”
话说酒商巴吉确实是第乌岛这边熟知的一个拉杰普特商人,常年向东岸人这边贩卖棕榈酒,生意不大不小。说实话,周河生是真没想到这个家伙还会是一个比较大的盗匪集团的首领,记得当初难以置信的他当场审问巴吉时,那个已成阶下囚的男人振振有词地说道:“当酒商提取棕榈树汁时,他有卖酒的人制造棕榈酒,有编篮子的人编刀篮,做罐子的人做瓦罐,难道这样的人不知道怎么做一个头目?”
值得一提的是,这段话是巴吉用歌谣的曲调唱出来的,让人很是无语。当然他说的这些也有一定的道理,酿酒的、编篮子的、做瓦罐的等等,这些人分属于不同的阶层和种姓,要与他们打交道并将所有事情都安排妥当,确实需要一定的威望和协调能力。巴吉自夸自己适合当领导或掌握大权,倒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虽然这在周河生看来仍然儿戏了一些。
“巴吉这个人我知道。我们的船曾经在底舱里放满了他运来的棕榈酒,运到塞拉莱去出售给当地的拉杰普特人,印度人非常喜欢这个,是大众消费。”黄建东上尉点了点头,说道:“只是我也没想到这个人竟然胆大包天,做起了劫匪。嗯,做劫匪本来也没什么,可居然抢到了我们东岸人头上,那就是找死了。我估计,过两天他就会被姚司令送上绞刑架了?”
“未必。”周河生想了想后,说道:“我怎么觉得,按照姚司令最近的意图,这个巴吉很可能不会死呢?最大的可能,大概是他被我们控制住,然后再送回到对岸的印度大陆上,让他在地方上搞风搞雨,伺机扩大力量和影响力,为我们将触角延伸进去打好基础。”
“这个还真有可能啊!”黄建东吸了一口气,觉得以姚同那厮的性格,还真有可能干出这种事来。这可真是不把莫卧儿帝国放眼里了啊,为什么那么多人觉得奥朗则布大势已去,很难恢复对地方的强力控制了呢?
“介入印度大陆的内部事务,这是一步好棋,同时也是一步险棋。我们在第乌和浅岛的力量,足够支撑这样大的谋划了吗?会不会有点冒险?”黄建东摇了摇头,对这个决定微微觉得有点不靠谱:“莫卧儿这个老大帝国,还没到分食的最佳时候啊。”
“走一步看一步。”周河生说道:“仅仅是拉杰普特地区的部分对外贸易,就已经让我们赚得盆满钵满,获得了巨额利润。印度这么富饶的市场,没有谁会不动心。因此,即便是这会采取一些相对激进和冒险的行动,上层还是有很多人支持的。”
黄建东闻言顿时陷入了沉默。扶持代理人搅乱局势,浑水摸鱼,果然是陆军一贯的做法,同时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但问题在于,真这样搞了的话,和他们海军有什么关系?将来叙功的时候,更是不会让他们海军捞到一毛钱的好处。当初被姚同抢了第乌管委会主任的职务就已经闹得自己很不愉快了,现在如果在印度渗透的事情上又被陆军抢了先这几乎是必然的那是何等的卧草啊!
“迁移登莱军户充实第乌、浅岛两地的计划执行得怎么样了?没有足够的自己人,这样大手笔的干涉行动是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这些登莱军户的质量说实话都是很不错的,敢打敢拼,不惧艰险,应该多弄一些过来。”想了想后,黄建东转移了话题,问道。
“正在进行中,但不是很乐观。那些登莱军户太抢手了,很多地方都在伸手用。莱、帝力、拉包尔、大溪地,还有我们,都需要人啊!”周河生回答道:“不过登莱那么多要裁撤的军户,多少也能给我们分一些。就是第乌和浅岛的面积太小了,可能无法容纳太多的人口。我听说姚司令还在想办法给第乌、浅岛两地展界,不知道能不能成功,需要付出什么代价。总之先把人弄来,人多了力量才大,未来展拓新界时也能更有底气不是?北界河对面的那片比较荒凉,森林众多,定居的拉杰普特人也不算太多,阻力应该不会太大。”
第三百七十章 南北新政(一)()
1690年12月底,山东莱州府,胡志刚刚刚结束了一次疲惫的旅程。
这趟旅程的起点是海州港,终点则是东岸重要商港胶州港。这趟旅程表面上看起来无甚出奇之处,毕竟现在东国与清国已经开放边境,展开互市贸易,一个清国人前往东岸境内也没什么,只要有路引就行。但如果这个人此番前往东岸境内并不是为了做生意,而是为了考察世情,并顺带带回一些受控的书籍呢?那样事情可就有点意思了哦。
胡志刚是胡庸的堂侄,跟在他身边很多年了,一贯精明伶俐。因此这次冯瑜起意要派人到登莱,胡庸便推荐了他的这个堂侄,让他带了两个人,携了一些银两,乘坐一艘经海州前往胶州的荷兰商船,最终抵达了东岸境内。
“胡爷,您要的书都在这里了。放心,这些书报都是东国公开出版,可以随意看,不会有人来干涉。至于您要的那批**,小人也已经准备好了,就在码头那边,只待您离开时取走了。”胡志刚坐在软塌上,刚刚喝完一杯茶,略略解了些疲乏,闻言立刻嘉许道:“老陈,辛苦了。胡某回去后定然会禀明师爷,不会薄了你的功劳的。”
“那小人谢谢胡爷了。”一位贼眉鼠眼的中年人听后立刻笑着说道:“小的就不打搅您了,码头那边还有一批货要清点下,您慢慢看,小人先告辞了。”
胡志刚含笑将此人送出去后,便伸手拿过了一些书报,翻看了起来。他是读过书的,而且还读过不少年,只不过因为无法取得功名,不得不离开老家投奔族叔混口饭吃。这些年他跟在胡庸身边东奔西跑,京里待过,地方上也去过,人情世故磨炼得比较出色,对万事万物也有自己的看法,因此这会在拿到下面人提供的书报后,立刻津津有味的翻看了起来。
“唔,这段有些意思。‘旧制度就像保存在密闭古墓里的腐朽尸体,一旦接触外界新鲜空气,就必然要解体……’”胡志刚一边喝茶,一边对这些书报上的内容评头论足:“这话怎么越读越像是在影射我大清国呢。旧制度的消亡,唉,很多东国书籍里都在谈这东西啊。不过,咱大清国不也是在改么?不合适的,改一改,总会合适的。”
“清国之茶厂管理不善,产量低下。各厂之官方督办与私人股东之间矛盾甚深,时常争斗,此谓旧体制不适应新生产力关系……”读到这里,胡志刚一下子精神了起来,待读完后,他又显得很是泄气。
作为胡庸胡师爷的得力干将,胡志刚也参与过一些经济事务,对邻近州县的一些事情也有所耳闻。这篇报道应该说的是响水茶叶公所利用官督商办模式,搞茶叶生茶、包装、运输、销售,与东国茶叶展开竞争的事情。
这大概是好几年前的事了。当时一度搞得红红火火,与东国茶叶展开了声势浩大的商战,吸引了很多荷兰商人跑过来拿货,很是挤占了不少东国茶叶的市场份额。只是好景不长,在看到这些厂子红红火火,企业日进斗金之后,一些人就眼红了,然后开始了激烈的内部倾轧,如同历史上上演过无数遍的同类曲目一样。
另外,遭到了重击的东国人迅速调整了过来,他们一方面加强企业管理,改进生产技术,用更好的产品质量以及更稳定的交货能力赢得了客户的青睐;另一方面,他们也通过与荷兰东印度公司利益交换的方式,重新签订了稳定的商业合同,甚至于,他们还拉拢了一些英格兰商业到宁波去看货,一下子就将市场主导权再度抢了过去。
就这样,外部需求降低,内部人事撕逼不断,清国茶叶公所的官员也换了一整茬,曾经商站的豪言壮语成了一个笑柄。现在响水的茶叶加工厂们,基本上是低调了很多。新上任的茶叶公所官员们频繁拜访几个大商人,与他们一同商讨对策,看看该怎样才能重振声势,毕竟现在大清国非常需要白银啊。
“管理不善、技术落后、品质参差不齐,唉,怪不得斗不过东国人,这差距确实不可以道里计。”看到东国人的报纸上洋洋自得地数落清国茶产业的不是后,胡志刚的心里顿时有些不是滋味了,但却也觉得人家说得有道理。如此看来,冯大人在海州大力推行并以身作则的新的工作作风是很有必要的,很多事情,就是管理不行,就是给那些庸官劣吏给坏掉的。
“襄阳堤路长,草碧柳枝黄。谁家女儿临夜妆,红罗帐里有灯光。雀钗翠羽动明珰,欲出不出脂粉香。同居女伴正衣裳,中庭寒月白如霜。贾生十八称才子,空得门前一断肠。嗯,好词,好字,词意境美丽,字也是难得一见的佳作。李大哥,这幅《襄阳曲》可务必要送给我,好回家裱起来,细细赏玩。”武昌黄鹤楼上,活跃在顺国湖广地区的两位大买办李难先、张绍宗二人又相聚了,只听张绍宗又说道:“浪漫、率真、纯情,如诗如画,荡漾着一股青春的美丽。李大哥写这首词,是很欣赏湖北的民气喽?”
“嗯。”李难先丢下了手里的毛笔,点了点头,道:“湖北民智直好义,不事夸张。人好鬼神,尚劲悍,知耻负气。户尚诗书,士安诵读。衣冠薮泽,琵琶多余饭甑,名士多余鲫鱼。此等上好天府之地,我等若不抓住机会,做出一番事业,岂不可惜了?”
说实话,李难先刚才那番话对湖北的评价那是相当之高了。他赞扬湖北人民聪明、直爽,急公好义,知耻后勇,同时也坚韧能战。而在文化方面,作为继承楚文化核心的湖北又书香遍地,文化繁荣,名人雅士甚多。这话当然有夸张的成分,但同时也清晰地体现了已经在湖北投入巨资的李难先对这方水土和人民的看好,他觉得以湖北的基础,未来如果能够好好经营发展的话,那么是可能成为大顺的经济重镇的。
东国人强于技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