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第13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斯临死前一年达到了顶峰。

    也就是说,即便老门德斯不死,这家公司其实也经营不下去了,除非它如同戈什金建筑公司那样转型,开始慢慢雇佣本地工人从事建筑行业。但说实话蒙豪不是有这种魄力和本事的人,因此在尝试不果之后,最终也只能黯然收场。

    门德斯公司清盘关门之前,东岸有关部门的官员也找蒙豪谈过话,最终确认这家公司可能真的无法起死回生了。想想也是,欧洲人现在有很多地方可以去,北美、加勒比海、西非甚至东印度群岛,实在没必要上赶着来宗教政策异常严酷的东岸。就连大名鼎鼎的戈什金公司都很难弄到移民了,更别说失去了爱尔兰移民来源的门德斯公司,确实不太可能。

    蒙豪当时向东岸官员坦诚了自己的想法。他认为自己不是经商的料子,也不适合经营复杂的人际关系,因此打算处理掉欧洲那边的资产,全家移民东岸,以后就在这里生活定居了。而为了取信于东岸人,蒙豪斥巨资在赛波乡这里购买了一块面积颇大的荒地,并请人设计,然后花费重金采购材料,延聘人员,建起了这么一处乡间宅院。

    蒙豪家族一共十余口人,除了他们夫妻二人及几个刚刚成年的孩子之外,还有弟弟妹妹及几位跟随多年的仆人。他们已经决定,就在这赛波乡里定居垦荒,经营农业。反正这里的居民都是新来的,谁也不比谁高贵多少,大家一起发展吧。一代人后,他们家族说不定就是扎根于此的大家族了,那样就彻底融入东岸了。

    当然蒙豪也知道,东岸政府肯定不希望一个原本经营人口生意的家族跑去种地,因为这是极大的浪费。不过蒙豪实在志不在此,而且确实很多下线也断了,捞不着人,坚持下去只会平白亏损,最终耗尽父亲替在攒下的家产,却什么也得不到。因此,他现在只能选择结束这门生意,然后在东岸觅址定居下来,重新开始新的生活,而赛波乡就是他选的这么一个好地方。

    赛波乡(后世因蒂亚科小镇附近)位于巴拉那河以西的查科—潘帕平原之上,因为附近遍布漂亮的鸡冠刺桐树(在当地语言中这种树名为赛波树)而得名,目前有大概一千多越境垦殖的移民,以粮食种植、伐木、狩猎、放牧为生。

    与赛波乡一同设立的,还有其他多个定居点,分别是位于后世贝拉小镇附近沙沟乡、位于玛格丽塔小镇附近的柴沟乡、位于圣哈维尔小镇附近的后水乡、位于后世洛斯阿莫雷斯小镇附近的富盛乡、位于后世查拉代小镇附近的繁盛乡、位于后世埃利萨移民镇附近的德盛乡、位于后世圣马丁将军镇附近的山甫乡、位于后世圣弗朗西斯科小镇附近的盛水乡,以及位于后世贝尔梅霍港附近的后泊乡。

    这些定居点加上赛波乡,一共十个乡镇,正好在原来早期设立的九个定居点外围了一圈,体现了东岸人对越境垦殖的热衷以及对外扩张的迫切心情。蒙豪选择在赛波乡定居,其实也是挺有眼光的,因为这里地处南北交通要道,东西方向上的交通也很是便利,未来的经济发展应该不会差。搞不好的话,这里还可能会成为某个县的县治,那样其发展前景就更不可限量了。

    赛波乡这里原本有两个西班牙殖民庄园,经营着农牧业,其实不怎么赚钱,这从庄园主那一身土兮兮的装扮就能看得出来。东岸垦殖者纷涌而至后,受他们“引诱”,原本在庄园里工作的许多来自欧洲的债务奴隶、契约奴们纷纷逃走,隐姓埋名前往东岸国土,通过给人打工的方式积累工作年限,以便到时候可以转正申请国籍。

    而在奴隶们纷纷出逃后,这庄园显然也开不下去了。房舍和土地脱手也比较困难,根本没人接盘,因此两家庄园主一合计,干脆关门搬走了,到布宜诺斯艾利斯去生活。至于留在这里的财产,房舍就暂时租给东岸人,土地是真的没人买,以后再说吧,估计还得和东岸人协商解决。

    其实这种“我进敌退”的现象并不仅仅存在于赛波乡这里。事实上在东岸人越境垦殖的各个地区,只要有西班牙殖民者存在的,基本上都被挤兑走了。东岸人有各种手段让其走人,即便真的强硬不走的也会遭到“土匪”的威胁,基本上很难有人可以坚持下去。

    西班牙殖民政府对此自然也是知晓的,但他们毫无办法。即便最近两位往返于亚松森和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使者在东岸越境垦殖区被杀——天可怜见,这次真是被匪徒给杀了,东岸人真没动手——让检审法院的很多人认识到了自己的南北交通线已经被越境的东岸人给截断,但他们依然拿不出一个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巴拉圭是经营多年的最富饶的领地,布宜诺斯艾利斯是政治中心,两者之间无法安全地进行沟通了,我们也很绝望啊!我们能有什么办法?难道派军队去清除那些非法定居点吗?现在水路(巴拉圭河—巴拉那河)被东岸人控制着,陆路也受到了他们新设立的非法定居点的严重威胁,可以说巴拉圭已经成了一个孤悬于外的飞地,这无疑让很多人感到难受。

    所有人都清楚,当年西班牙人第一次来到拉普拉塔时,建立起来的稳固居民据点就在巴拉圭。后来一百多年间,西班牙人持续不断地对巴拉圭进行投资、移民,同时传教士们也不辞辛苦,踏遍全区,归化了无数的瓜拉尼部落,使其成为西班牙王国的臣民。

    可以说,巴拉圭是整个布宜诺斯艾利斯检审法院区人口最稠密、经济发展最好、民众最富裕的地区,是全地区的精华,是最有价值的区域。不然的话,你以为后世南美解放独立之后多年,巴拉圭为何是南美唯一没有外债的国家?同时还是铁路、电报、电力等建成完整网络的区域?实在是殖民时代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民间的财富、技术都比其他地区高一截,甚至还超过了秘鲁等地,白人殖民者与印第安人的融合度也较高,因此发展极为迅速也就很自然了。

    现在可恶的东岸人在查科平原上四处占地,水面上也时不时出现他们的内河炮艇,这巴拉圭已经成为事实上的飞地。他们现在除了通过几个羊肠小道与上秘鲁地区联系外,就只能冒险穿过东岸控制区,与布宜诺斯艾利斯进行沟通了,未来前途十分微妙。搞不好的话,在查科平原、潘帕平原被东岸人买走后,巴拉圭也要步其后尘,被马德里宫廷拿去换钱,这都是很难说的事情。

    要怪,就怪你自己的位置不好吧!

第三百二十六章 狩猎之国(十四)() 
1689年9月29日,晴。

    又是月底了,河西乡再度迎来了为期两天的赶集日。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东家,这字写得不错啊,精气神更是上佳,令人钦佩。”集市东头一处刚刚开业的三层酒楼内,一名着长衫的清客看着徐浩放下手里的毛笔,由衷赞叹道。

    酒楼名叫粤东菜馆,是徐浩在东岸境内开的第八家粤餐厅。与此同时,他还开设了十一家蓬莱餐馆和三家淮扬餐厅,在全国境内拥有二十二家餐饮企业,活脱脱的餐饮大亨了。这次他来到河西乡投资餐饮业,到不是为了赚钱,至少现在不是。他徐某人主要是看中了河西乡关键的地理位置,以及河西乡在未来河西地区的核心城市地位,因此提前布局卡位,为以后做好准备。

    酒楼所在的位置原本是一片盐碱地,种不了什么庄稼,因此被拿来作为住宅、仓库或其他商业设施用地。东岸虽然地广人稀,但对优质土地非常重视,拿来做建筑的土地一般都是盐碱地、沙地、乱石滩或比较贫瘠的荒地,尽量不占用上好肥地。而这,无疑需要从初始就开始规划,旧大陆没这条件,东岸却可以!

    徐浩同时也是一个旅游爱好者,爬过安第斯山,去智利钓过鱼,在巴塔哥尼亚感受过纵马驰骋的快感。这次他从河西乡出发,向西深入查科平原腹地打猎,最终猎获了三头美洲狮,可谓满载而归。

    而在打猎游玩的同时,徐浩也接受了陆军的委托,帮着绘制了部分区域的简略地图,为以后的挺进及开发打下了基础。因此,这大大延长他的旅程,使得他在野外多逗留了至少十五天时间,生活也变得艰苦了不少,故出现了开头写那两句诗的情景。

    “狩猎之国,果然名不虚传。我这一去月余,见识到了太多壮丽的景色,这令我心胸为之开阔一新,确实不虚此行,不虚此行啊。”徐浩放下了手里的毛笔,到旁边的脸盆内洗了洗手,然后才笑着说道:“西班牙人当年在草原上遗失的马儿已经成了野马,并适应了当地的环境,我路上遇到了一个野马群,那万马奔腾的场面,可真是壮观哪。”

    “此等壮美景色,吾亦向往之。”清客一边说着,一边跟在徐浩身后,慢慢走到了临街的窗边,看着楼下渐渐密集起来的人流,说道。

    这些前来赶集的人多是附近十里八村的农民。虽然河西地区不是东岸法理上的领土,但换了个名目存在的管理机构事实上依然按照本土的惯例,给所有正常越境垦殖的拓荒者们进行了授田,并登记在册,存档管理。

    东岸的三十亩授田政策,从执行至今已经五十余年了。它从制度上保障了每个农民可以拥有一块土地,有一份收入,进而成为国家稳定的基石。虽然近二十年来随着工商业的快速发展,以及食品生产的过剩——严格来说,谷物过剩并不怎么严重,主要是几乎取之不尽的廉价牛肉及海产品供应过剩,极大减少了民众对谷物的摄入需求——农民们的收入下行压力比较大,导致这个曾经全国最庞大的中产阶级群体开始逐渐式微、瓦解。但说到底,他们的生活也只是比以前差了那么一点而已,只要家里人身体健康没残疾,夫妻两人经营个六十亩农田,如果加入了农业合作社的话(这几乎是必然的),那么其收入下限是可以保障的,即就算不能大富大贵,至少也能维持个下层中产阶级的生活水平,这已经相当不错了。

    当然我们也应注意到,随着近几年国家为了减少巨大的财政消耗而取消了粮食最低收购价,东岸共和国数量众多的以粮食种植为主的农民们的收入又遭到重挫,他们的收入普遍下降了10%…20%不等,很多人几乎都维持不住下层中产阶级的收入水平,滑入到了低收入阶层中去。

    向来把农民们视作自己基本盘的陆军大为光火。他们一边向执委会申诉,要求他们出台措施保障农民们的利益,一边通过在乡军人会等组织,想尽一切办法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提高劳动效率,以此提高农民们的收入水平。

    不过他们的这种努力有点收效甚微的感觉。农民阶层的整体衰败不是他们自身的问题,而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现象。工商业的利润远远超过以食品生产为主要代表的农业,其从业者的收入自然也要比传统农业的从业者高了。

    真正能够解决这一现象的,还是在于减少农业的从业人数,提高农业的人均生产效率,再对外来粮食征收巨额进口关税,如此多管齐下,才有可能真正提高农民们的收入,舍此别无他法。

    但难题在于,这样是与东岸政府制定的开疆拓土的政策相背的,阻力很大。你从租地经营大农场的难度就可以看出来了,地方农业部门会严格审核你的资质,确保你拥有一定的技术、资金,同时还有管理水平,基本上批准的难度是很大的,且每年的牌照都是有数的。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农业的人均工作效率是很难大幅度提升的,因为国家需要把大量的人口投入到农业方面,需要将小农生产阶级维持在一个相对体面的生活状态之上。虽然这种状态在这些年来被冲击得摇摇欲坠,但不管怎样,至少短期内我们仍然看不到政府会转变政策的可能性,政府仍然需要大量的农民冲向渺无人烟的祖国边疆,然后用自己辛勤的汗水一点一滴改变当地的环境,使其变得适合人类居住及开展各类生产经营活动。

    地方政府在这种边疆开拓活动中也是直接受益人之一。他们通过中央政府额外增拨的大量公地开发指标,在全国范围内吸引拓荒者前来购买,以此获得巨额财政收入。也就是说,他们的“土地财政”的立足点就是有大量的移民拓荒种地,而不是别的什么。这样的话,你就可以很好地理解,为何从中央到地方,依然非常钟情于小农阶级,倾向于维持一个数量庞大的农民中产阶级了。

    河西地区的拓荒移民主要还是来自本土移民。尤其是内陆地区县份出生的年轻人,因为本地没有足够的公地开发指标,工商业也无法吸纳足够多的人口,因此只能背上行囊前来河西,做这第一代的拓荒者,为子孙后代打好基础。

    前来赶集的人有很多都是妇人,这在其他地方较为少见。东岸共和国的社会,毫无疑问是一个男权社会,社会文化就非常重视父权在社会及家庭管理中的作用。

    不过,由于实际生活的复杂性,以及一些后世理念所带来的冲击,东岸的社会文化比起旧大陆其他国家来说,多多少少还是要更倾向于女性一些的。比如,在家庭生活中,父亲家长其实并不是事必躬亲的,他们更侧重于对家庭宏观经济的把握,即在如何经营产业、房产置办、婚丧嫁娶等事关家庭重大收支项目之类的事情上做出决定,其他的日常性的经济支出基本上都由妇女管理。

    这些妇女平时掌管着家里的钥匙,甚至是保险柜钥匙(如果有的话),各种日用品的采买及副业经营所需的各类物品都由她们一力负责,社会经济的参与度非常之高。无论是家庭饲养、手工编织,还是协助家长安排家庭财物的用度,女性特有的精打细算和细致管理发挥出了极大的作用,这体现了东岸的妇女生活有别于传统文化中妇女角色的地方。

    甚至于,听说最近政府有意进一步提高妇女社会地位,允许妇女成为农业户口的户主,并以户主身份订立契约、买卖房屋、投资金融市场等等。在这以往是很难想象的,因为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东岸社会,其妇女基本只能以私人身份处理私人财产,而不能以户主身份处理家庭财产。这次的改革可以说是一次巨大的进步,对社会层面的冲击不可小视。

    手工编织、买卖房屋、贷款借粮、典当质押、购买股票、签订合同等等,可以想见,在不远的将来,东岸社会的妇女对经济活动的介入会非常之深,与中国古代传统社会妇女较少出户及更少的介入经济活动形成鲜明的对比。这其中既有穿越者带来的后世观念的影响因素,同时也有东岸地广人稀,开荒工作极为艰苦,需要妇女重度参与的因素,两者共同作用,形成了东岸独特的文化。

    河西乡的集市一个月才开两天,一般集中在月底。在这两天内,不仅本地人带着各种货物前来交易,同样有许多外来商人前来进行交易。他们往往是从河对岸的东岸控制区过来的,而货物则要更远一些,多半是来自河间以东的东岸大草原上,那里是全国工商业最大发达的区域,生产着各式各样的商品。而在从那儿进口而来的各类商品中,最受河西当地百姓欢迎的,无疑是种类繁多的农具了。

    河西的农民们对于扩大生产面积普遍持怀疑和审慎的态度,这是由他们朴素的经济思想及传统的生活习惯所决定的,正如“多种不如少种好,又省力气又省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