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幼麟传-第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姜武应了一声,正要离去,忽回身问道:“少主可要回家用膳吗?”

    姜维稍一思索,心道此番除了要向朝廷报丧之外,自己毕竟是关兴的结义兄弟,无论如何要要先去义兄府上探望一番,便摇头道:

    “还有许多大事要做,你只管去报平安,此间事了,我自当回家。”

    姜武应了一声,当即离去。

    姜维深深吸了口气,再次策马往汉中王府飞奔而去。

    就在同时,汉中王府内亦正发生着一件大事。

    ******

    都说时间是最好的大夫,因伤心关羽之死,终日以泪洗面,以致于卧床不起的汉中王刘备,在经过一个多月的静养调理后,身体终于稍安,可以下塌视事。

    毕竟,他不仅是义薄云天的兄长,也是益州百万军民的君主。

    在他患病、法正在外的这些时日,朝政全部由诸葛亮一肩挑去。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

    盖因汉代农作物多一年一熟,春耕播种关系到全年收成的好坏。

    对于以耕战为立国之本的蜀汉而言,此时再没有什么比筹备各地春耕事宜更为紧要。

    今年的情况却有些不一样。

    因为东吴背盟袭取荆州,蜀汉原本如日中天之势,顿时戛然而止。

    而且,大汉在益州及汉中的统治尚未完全稳定,但与曹魏、孙吴之间的对抗已经日益尖锐,局势十分紧张。

    蜀中有许多荆州籍贯的官员思念家乡心切,此时殊不平静,嚷嚷着再打回去;而许多原本准备认命归心的世家大族,也再一次选择观望。

    更有野心勃勃者,趁着荆州新失、刘备卧床不起之机,大肆散布留言,叛乱亦零星出现,尤以南中边陲之地为盛。

    用一句“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来形容此时的局面,却是再贴切不过。

    如此一来,安抚蜀中将吏百姓,便成为执政的诸葛亮面临的第一道难题。

    也亏得他声望之隆,在荆州派系官员中可以说是一言九鼎,又兼他的几名学生蒋琬、费祎、董允、郭攸之皆出力奔走,好不容易终于安抚下荆州籍贯官员的焦躁情绪。

    他又改镇为抚,休书一封至时任庲降都督的邓方处,嘱托他以好生安抚南中豪强夷越之心。

    邓方治理南中多年,安远强志,轻财果壮,当地夷汉皆敬其威信,刻意笼络之下,足以暂时稳住局面。

    至于蜀中的世家大族,诸葛亮倒不是特别在意。

    益州本地世家一直有一种天赋,即非常善于处理同外来统治者的关系。

    只要他们不趁势添乱,至于其他旁枝末节,诸葛亮都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在他多方努力之下,短短一个多月内,四方咸服,益州重归宁静。

    其实,这一段时间确实难为了诸葛亮。

    他既要处置朝堂大事,每日又要到汉中王府探视问安,还要负责太子刘禅的教导——毕竟他还背负着太子太傅一职。

    刘禅的教育虽然有专人负责,但他也要总揽其事,定期视验。

    这些事情若是换了他人,要么无以为继,要么叫苦不迭。但诸葛亮立志报效,不仅将这些事情处置得井井有条,并且甘之如饴。

    不过,他也自有分寸,知道有些政务可以代为处理,但有些事情必须由汉中王亲自拍板。

    比如月前刚刚结束的夷陵猇亭之战,大批的将士和荆州百姓即将抵达,对于有功将士之封赏,以及对于新附百姓之安置,已是刻不容缓。

    ******

    此时,身体稍安的刘备粗粗浏览最近的军政大事后,旋即召诸葛亮入汉中王府议事。

    他自感身体逐渐不如往日,便把刘禅也待在身边旁听,这是存了培养的意思。

    诸葛亮入内,与刘备、刘禅相互一番见礼。

    他对汉中王的康复感到十分之欣慰,而刘备对诸葛亮这段时间的辛劳也看在眼里,免不了温言宽慰。

    一番寒暄后,各自落座。

    诸葛亮呈上厚厚一册竹简,恭谨道:

    “荆州大战的将士不日即归,对于本次有功将士的封赏,臣根据军功簿上的记录,大致已经拟好,请主公过目。”

    竹简中所列的大多是中下层的将领名字,因为一些高阶将领的人事安排,向来由刘备自己乾纲独断,诸葛亮不愿置喙。

    刘备接过细细看了一遍,按照诸葛亮拟定的条陈,大抵将军各有升赏,士卒则以厚币布帛赐之。

    他缓缓颔首,将竹简闭上交还,缓缓道:“有功的将士,便按照此册来嘉奖吧。”

    诸葛亮又问道:“关于对翼德、张苞之封赏,还请主公示下。”

    刘备叹了口气,道:“云长身陨,翼德他伤心难过,一个人跑回阆中去了,此时定然不愿领受功劳的。”

    稍顿片刻,又道:“关家的几个小辈正在服丧,封赏也且缓一缓,等他们尽完孝道再做打算不迟。”

    诸葛亮点头记下,又问道:“按照所呈战报,姜维此次力挽狂澜,说是头功也不为过;他举荐的句扶、王平、向宠三将也功勋卓著,不知主公对这几人有何打算?”

    君臣二人对答期间,刘禅始终安静地坐在一旁,模样甚是端庄。

    但他在听到“姜维”二字后,乌黑的眼珠子蓦地一动,侧耳来听,竟是十分关注的模样。

第一百九十五章 封赏() 
刘备注意到儿子刘禅的动静,冲他笑了笑,问道:

    “阿斗,你常念叨姜维,若为父将他调入东宫随侍,你可愿意么?”

    刘禅尚未作答,边上的诸葛亮却品出一丝意味来。

    姜维经过荆州之战前前后后一连串的表现,统兵治军的才具已经一览无余。

    在他看来,应当将此子从羽林卫中抽调出来,下放到中军虎步营,至少做一营主将,如此才能充分发挥其才能。

    不想主公居然想把他调到太子身边服侍。

    诸葛亮素来多智,略一思索,当即明白过来,姜维年纪尚幼,比太子刘禅也大不了几岁,主公这是在将姜维当做未来的肱骨之臣在培养,这是为太子刘禅在储备潜邸之臣了,。

    这时,刘禅发声道:“姜将军若愿意来,孩儿自然极为开心。但孩儿也听说了姜将军在荆州立下大功,若待在孩儿身边,只恐委屈了他,还怕耽误他的前程。”

    诸葛亮闻罢,心中甚是欣慰,太子能够设身处地为臣下考虑,果慧有仁心。

    刘备拍了拍刘禅的后背,缓缓道:“只要你愿意,凡事自有为父安排。”

    顿了顿,又嘱咐道:“还有,他终救过你一命。等他哪一天回来后,于情于理,你都该亲自登门道谢,明白了么?”

    刘禅点头称是。

    诸葛亮知道太子属官就那么几个,姜维的任命大致可以判断出来,想到自己身上还担着太子太傅一职,只怕未来少不了要和此子打交道了。

    刘备轻抚胡须,又道:“至于伯约推荐的句扶、王平、向宠几人,确实颇具才能。唔,伯约既然要来服侍阿斗,那么迁句扶为偏将军,掌羽林左丞;王平同迁为偏将军,将上庸将士编入中军,新设一营虎步前营,以平为督;至于向宠——”

    刘备顿了顿,缓缓道:“夷陵之战我军伤亡少了许多,可见伯约创出的救护营确实极好。可迁向宠为牙门将,仍领救护营,着其先于中军推广此制。”

    诸葛亮默默记在心上,躬身道:“臣领命。”

    刘备说了半日,微微有些口干舌燥,便举起案前的茶杯喝了口水,随口问道:“这几日蜀中可有什么异样么?”

    诸葛亮道:“其他倒还好,只是不知为何,最近物价陡然飞涨,民间颇有怨言。”

    刘备放下茶杯,皱眉问道:“这是何为?”

    诸葛亮摇头道:“臣也尚在调查之中,尚未发现端倪。”

    刘备叹道:“这些日子忙里忙外,着实辛苦你了。哎,其实论及理财货殖之道,满朝上下当数刘巴最为擅长,他若愿意出手,倒是能将此事接去。”

    说到这儿,他忽脸上现出一丝恼怒,语气不善道:

    “只是这个臭老头的脾气又臭又怪,素来瞧不上孤。自那日他与翼德闹翻后,便一直称病在家,不愿出来理事,着实令人愤恨。”

    诸葛亮宽慰道:“马季常再有几日便可到锦官城了。他与刘子初(刘巴字)有交情,臣到时请他出面劝说一二,当能收效。”

    刘备又恨恨唠叨两句,这才作罢。

    君臣二人又说了一会儿话,刘备忽又问起糜竺的情况。

    糜竺是原南郡太守糜芳的兄长,羽林中郎将糜威的父亲,当他得知因其弟弟糜芳献城投导致关羽兵败之后,旋即向刘备面缚请罪。

    刘备为人宽厚,不曾因为其弟的缘故责罚他,反而不住劝慰他,对他待遇如初。

    后来他急着筹备东征,东征结束后更是连自己都病倒了,直到此时身体稍复,这才有闲暇想起这位患难之交。

    诸葛亮回到:“正要禀告主公知道,糜子仲深感愧疚,携其子糜威闭门谢客,如今却是生了重病,卧床难起了。”

    刘备大惊道:“当年孤穷困潦倒,蒙子仲不弃,散尽家财投效,使孤得以重新振作。孤对他只有感激不尽,从不曾怪罪于他,他。。。他何至于此!”

    他起身踱步两圈,旋即道:“孔明你且安排一下,这几日孤要去探望子仲。”

    诸葛亮躬身应是,宽慰了两句,刘备这才稍稍平复下来。

    说着这许多话,内外大事大抵沟通完毕,诸葛亮正待告退,殿外快步跑进一员侍卫,躬身抱拳道:

    “启禀殿下,副军将军求见!”副军将军是刘封的官职。

    刘备、诸葛亮对视一眼,脸上俱露出惊讶表情。

    汉吴夷陵大战期间,曹操北取上庸三郡,征北太守、上庸太守申耽,西城太守申仪以及孟达皆投降曹魏,独独刘封消息全无,这让刘备一度十分担忧,还以为刘封命丧曹操之手。

    不想过了一个多月后,刘封竟然回归蜀中,登门求见了。

    刘备不假思索,正要召见,忽闻诸葛亮打断道:“主公且慢!”

    刘备转过脸面对诸葛亮,露出询问神色。

    诸葛亮面无表情,沉声道:“臣有要事禀报,烦请太子先稍事休息。”

    刘备与他共事日久,见他这副模样,便知他有隐秘之事要奏,当下令刘禅先行退下,随后道:

    “如今此间只你我二人,孔明有何言,但说无妨。”

    诸葛亮缓缓问道:“不知主公欲置少将军于何地?”

    刘备闻罢,一时语凝。

    他明白诸葛亮所言何指。

    孟达投降前,曾经派人捎来一封《辞别汉中王表》,表中先狠狠夸赞一番汉中王的伟业和志向,然后言之凿凿举了一大堆历代先人的例子,表明自己志大才疏,无法跟上汉中王的大志和步伐,恳请汉中王放归他自由之身;末了,还喷击刘封欺凌侵攻,用以粉饰他自己投敌之举。

    总之,这封信大抵的意思是: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刘备读完这封信后,立即看破孟达虚伪之性格:曹操来了,他坐拥四千精兵,一仗未打便投降做了魏之孟达,可见其人心中丝毫不存忠义廉耻。

    面对曹操如此,只怕换了吴军来,这厮也会毫不犹豫改换门庭,做了吴之孟达。

    但这封信让他在愤恨孟达的同时,也获悉了刘封欺凌同僚的事实。

    再者,关羽北伐后期,刘封迟迟未能驰援关羽,最后还是靠姜维夺了他的兵权,才保得关羽从东吴的围剿中逃出升天。

    所以,刘封在镇守上庸期间,是犯了大错误的。

    此时的刘备虽然气愤刘封短视,但到底是十余年的父子关系,陡然听闻刘封还活着,他的第一时间的反应还是欢喜多过愤怒。

    但诸葛一句“欲置少将军于何地”,顿如一盆冷水,令他彻底冷静下来。

    刘备轻捻舒朗的胡须,思索了好一会儿,依旧没有思路,只能问道:

    “依孔明之见,当如何处置?”

    诸葛亮低首躬身道:“太子个性和顺,而刘封性情刚猛,骄奢强悍,名为太子之兄,易世之后终难制御,惟望主公察之。”

    刘备闻罢,当即醒悟过来。

    虽然此时刘禅储君之名分已定,但等他百年后,按照刘禅、刘封两个儿子的性情,或许还真有可能在继承事件上造成危机。

    诸葛亮的意思十分明白,与其将有些隐患留给后人去解决,还不如趁早作出决断。

    毕竟舐犊情深,养子再亲,哪有亲儿子要紧?刘备又想到自己的年纪毕竟大了,也不知还能照看几年。

    他皱眉沉思半晌,面上渐渐现出坚决的神色。

第一百九十六章 刘封的决断() 
刘封此刻正端坐偏厅,等候召见。

    等候间隙,这些日子那段不堪的经历不住在他脑中回荡。

    两个月前,魏将徐晃进攻上庸,申氏兄弟旋即起兵响应。他两人原本就是魏国旧僚,对于这个结果,刘封也早有预判。

    他的大军被姜维夺走,所能依仗的只有孟达麾下的四千东州兵。但可恶的是,孟达这厮居然也选择投降了,还试图劝诱他一道投降!

    刘封向来以汉室忠臣、汉中王义子自居,哪里愿意就此屈服?当即断然拒绝,后在亲卫的拼死护卫下,杀出重围。

    而后一行百来人向北遁走,一路翻山越岭,风餐露宿,徒步走完数百里秦岭山道后,终于抵达蜀境汉中。

    突围期间,他们一度面临围剿、迷路、断粮、野兽侵袭,个中艰辛实不足为外人道也。

    一百余人中最终仅有十余人活着逃出生天,这一趟逃亡经历当真可谓九死一生。

    刘封想到这儿,对带走自己兵力的姜维,和屈膝投降的孟达二人恨得益发刻骨铭心,心想一会儿见到父亲后,定要狠狠告上一状。

    一想到父亲刘备,刘封忽又想起随行的寇勋之言。

    寇勋是他的家人心腹,逃亡路上不离不弃,誓死追随。

    但凡有一口吃的,必定会让他先吃;但凡有一匹马儿,必定让他骑乘。正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寇勋此人可以说是一个大大的忠臣。

    但就是这样一个忠臣,却在脱离险境后一直劝说他认祖归宗。

    刘封知道,眼下他的身份十分尴尬,认祖归宗不失为洗脱染指储位嫌疑的良法。

    他本姓寇,祖上为荆州长沙郡罗县寇氏。寇氏在当地也是高门大户,认祖归宗本也不辱没他的名声。

    但他更希望先在兴复汉室之大业中立下泼天大功,向天下人证明自己才能,然后再堂堂正正地向汉中王提出这个要求,也好狠狠打一打看轻他的人的脸。

    只是来时路上,他也知晓了夷陵之战一事,大汉终究没能夺回荆州,反而失了关羽和上庸三郡。

    这几件事都与他有莫大的关系,刘封念及此处,心中不免有些惴惴不安。

    但他转念一想,是姜维夺兵权在先,孟达投降在后,他自己也是受害之人。

    “父亲向来明辨是非,定能识得自己的苦衷。”

    正自我安慰间,走进一员宦官,言奉汉中王旨意传他觐见。

    刘封当即收敛心神,振奋起精神,随那宦官一道入殿。

    进得殿中,乍一见刘备的身影,他心中涌起一阵孺慕之情,“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以膝当步,膝行至刘备身前,泪如涌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