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幼麟传-第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须知十万大军与十万百姓出行的难度是不一样的,百姓毕竟不像军队一样组织分明,可以做到令行禁止。

    若要单独沟通传达,期间要付出的时间和人力更是难以斗量。

    诸人一时半刻没有良法,尽皆陷入沉思。

    而就在这时,姜维再次出列道:“末将建议行保甲。”

    法正疑问道:“何谓保甲?”

    姜维答道:

    “朝廷治理一县之民,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百家为‘里’;但此番十万百姓来自不同的郡、县,没有所属的‘伍’、‘什’、‘里’。不如以户为单位,设户长;十户为甲,设甲长;十甲为保,设保长。如此,以五人为一户,则一甲为五十人,一保则为五百人,十万之众,则有保长二百人。”

    “可让百姓自行推选身边德高望重者为保长、甲长,如此我军只需统辖好这二百名保长,便可使得政令层层下达,畅通无阻。”

    其实,保甲制度的根源,是秦国时期的以“告奸”为目的的“户籍相伍”制度。后来北宋王安石变法时曾将之改良实行,民国亦对该法寄予厚望。

    该法为历代封建王朝所采用,以“户”为社会基本单位,并通过联保连坐法将全国变成一座大囚笼,借此建立起了封建皇朝对全国的严密控制。

    但事物皆有两面,若将“连坐之法”从此法中脱离开来,此法亦不失为保持官府政令畅通、有效沟通官民的一道良法。

    果然法正拍案而起,高呼道:“此计大妙!”

    他的心情豁然开朗,忽笑道:“伯约不做武将,改当文臣也定能有所作为。”

    姜维躬身拱了拱了,以示谦虚。

    经过彻夜商讨,众人逐一提出问题,终归是集思广益,将各种问题大致解决。

    ******

    汉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二月十五日晨,在前期事宜全部筹备完毕后,百姓大队终于开拔。

    望着眼前延绵不绝的人群缓缓西进,姜维忽想到唐代杜甫的名篇《兵车行》。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只是不同与唐皇开边意未已,此番汉军筹备充分,马良、王甫等人又是荆州籍贯的官员,当真将这批移民当做手足兄弟对待,一路上呵护备至,终于没有出现《兵车行》中“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的凄凉场景。

    因为有老人、妇女、孩童的缘故,故而大队行进的速度并不快,天气晴好时每日能走上三、五十里路光景,若是遇到下雨,那么能赶上二十里路便算是谢天谢地了。

    好在益州经过诸葛亮等人精心治理,吏治极为清明高效,赵累手持法正公文,一路要求沿途官府提前筹备十万百姓衣食住行之资,沿途官府皆能尽心筹备,没有丝毫怨言。

    向宠带领的护理营亦尽心尽力,每日都熬上几大锅青蒿汤,供百姓饮用;他又学以致用,每到一个新的居住点,便将姜维教他的挖掘厕道之术用于该处。

    故而一路行来,虽然不断有人病倒,但也并未发生大规模的疫疾。

    对于病倒之人,马良旋即以户为单位,安排就近的郡县官府接收安置,并关照当地官府至少妥善照顾半年;并向百姓保证,待身体康复后,不管是留在当地还是继续前行,朝廷都会予以妥善安置。

    每日晚,他还会召集新设的保长,传达最新的政令,并亲自带队走访百姓,对百姓的情绪加以安抚。

    各项措施得力,马良又十分尽心,又兼刘备和诸葛亮的威望崇高,故而路途辛苦,百姓总算还能心怀期望,乐观应对。

    姜维则是亲自羽林卫和马忠的五千郡兵护卫在侧。

    比起百姓们缓慢的行程,他更担心的还是法正的身子。

第一百九十三章 麒麟儿之觉醒(本卷终)() 
十万百姓且行且走,如是一个月之后,终于走出天梯石栈相勾连的茫茫蜀道,进而迈入天府平原之上。

    自此以后,路途将变得一马平川,而且却此处距离蜀郡只剩数百里路,再加把劲,十日之内便可抵达。

    时近三月,天气转暖,连带着百姓们的心情都热情洋溢起来,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抵达江州县城的当日,法正终于发起高烧病倒了。

    姜维服侍他休息时所见,他几乎无法平躺着呼吸,只能侧着身子休息,虚汗流满全身,好几次都能听到他发自喉咙的喘鸣音。

    有句话叫病来如山倒。

    姜维大概也知道,历史上的法正差不多就是在这个时候辞世的。

    自他来到蜀中之后,法正一直对他青眼有加,平时也多有指点,可谓良师益友一辈。

    但事到临头,他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法正逐渐虚弱,除了提醒他吃饱穿暖早些歇息,似乎再帮不上任何忙了,心情不免有些低落。

    法正不愿打断百姓迁移的行程,强忍病痛到安营扎寨时分,方才将马良召到跟前,嘱托道:

    “余身染沉疴,需逗留此地将养几日,再不能与君同行。只是这数万百姓关乎大汉元气,万不能有所闪失。”

    他一边说着,一边极其吃力地从榻侧取出一枚方印,郑重交于马良手上。

    “季常之治才,余本就有所耳闻,这些日得见,果然贞良勤实,素有令计。这枚尚书令印,今日便交托季常。接下来之行程,便有劳了你多加担待了。”

    马良情知法正的状况,知他不能再操劳任事,必须好生静养。他也非虚伪之人,当下双手接过,恭敬道:

    “还请尚书令安养身子。良必竭尽全力,护送百姓安然抵达蜀郡。”

    法正了了一桩心事,微微颔首,脸上露出疲乏之色。

    马良正要告辞而出,法正忽睁眼道:“请将伯约唤来此处。”

    待正在巡营的姜维接到消息赶到时,法正已经面色潮红,狂咳不止。

    他急忙上前轻抚他的背脊,好半晌,方才令法正稍稍有些恢复。

    “伯约,你来了。”

    “尚书令身子干系重大,千万要保重!”

    法正摇了摇头,道:“自己的身子,自己最是知道。不必多说。”

    他一指榻前的小扎,示意姜维入座后,方道:

    “唤你前来,是因为余有话对你说。”

    姜维抱拳道:“末将洗耳恭听。”

    法正半倚于榻上,缓缓道:

    “这几日余一直在回顾伯约你入蜀后的行为举止……你不争功,不爱得罪他人,有时候还会生出妇人之仁……”

    姜维听到这儿,心道,尚书令莫不是因为我阻止周仓加害陆逊一事,而心生芥蒂了么?

    正要辩解一二,法正却摆摆手,继续道:

    “尽管如此,你才华横溢,令人惊叹。你早知东吴定然背盟,所以才会想方设法谋取宣慰荆州的差事;你也早知上庸三郡必定不保,所以胆敢夺取刘封兵权,借以解困麦城之围。这些都是你判断局势的眼光才能,实非常人所能及也,便是余也要甘拜下风。”

    法正说到这,顿了一顿,话锋陡然一转:

    “既有这样的才能,但余隐约觉得,你总是一副置身事外的超然态度,可是在惧怕些什么么?”

    姜维闻言,顿时一惊。

    他两世为人,知道历史最终之走向;于他而言,这既是天赋才能,更是容易被视为异端的负担。

    为了掩饰这一层关系,他一直努力假装契合旁人眼中二十岁的少年应有的模样,有时候确实是在刻意藏拙,平时更是低调行事,不愿过分展现才华。

    不料法正慧眼如炬,竟然被他瞧了出端倪来。

    此时,他脑中千回百转,也不知道该如何接话,只能沉默不语。

    法正却笑了出来,似乎早就料到他的反应。

    忽又急咳了一阵,等好不容易停下来,法正目光却已经开始渐渐迷离。

    他强忍住一口气不愿咽下,只死死盯住眼前这名沉默的少年,缓缓道:

    “这个世道,有些人仅仅为了存活下去便已经十分不易……”

    “如果你还想实现志向和抱负,又岂能不竭尽全力?”

    “如此,岂非太小觑天下…天下英雄了么……”

    法正气力消散,这番话讲的断断续续;但在姜维听来,这一番话却如晨钟暮鼓,震耳发聩,悠忽竟令他生出醍醐灌顶之感。

    姜维记起,当日他还劝马钧“惟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之言,怎么轮到自己面对本身的天性才华,反倒变得唯唯诺诺、患得患失起来了?

    他蓦地觉悟到,倘若自己再主动些,结果本能做得更好一些的……

    两世为人根本不应该是负担,这种烦恼,实庸人自扰耳!

    便如后世的佛偈: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念及此处,他竟然涌出一身大汗;长长吐出一口气后,只觉得浑身通透,畅快莫名。

    侧目去望法正,但见法正静静地躺于塌上,双目紧闭,嘴角竟然微微上扬。

    姜维顿时明白过来,这正是法正临终之前对他的启迪。

    正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汉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三月十二日,审时度势,辅佐刘备一举攻克汉中、被诸葛亮誉为“汉之辅翼”、甚至连曹操都要感叹“吾收奸雄略尽,独不得正邪”的法正法孝直,病逝于江州。

    其时距离锦官城不过数百里,快马三日可至。

    ******

    姜维缓缓走出营帐,面上无悲无喜,心中平静如水。

    账外百姓早已安歇,帐区内外寂静无声;天上只留一轮明月,亘古不灭,万世轮回。

    他负手仰望月夜,思绪飞扬。

    自建安二十四年七月起,至建安二十五年二月,轰轰烈烈、绵延半年有余的襄樊战事终于拉下帷幕。

    这一战,关羽在北伐之初可谓有声有色,在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之后,蜀汉的声势达到鼎峰;但这一次十分抵近曹魏命脉的北伐,终因为孙权的背盟,而宣告失败。

    随后便是刘备东来,孙刘决战;曹操隔岸观火,大获渔利。

    这一战,表面上最大的赢家是魏国。

    曹操兵不血刃,重新占据上庸、房陵、西城三郡,并与孙权平分南郡,还成功从孙权手中讨回于禁和三万降卒;甚至差一点成功偷袭蜀汉咽喉重地。

    与此同时,东吴的收获也是颇丰。

    孙权在一系列战役中,虽然丧失了甘宁、蒋钦、周泰、潘璋、孙皎等将领,丧兵数万,还付出了十万荆州百姓的代价,元气可谓大伤。

    但无论如何,终取得了荆州半壁江山,鲁肃当年的《榻上策》之战略目的,几乎已经达成。

    从表面上看,最惨烈的似乎当属蜀汉。

    除了秭归、巫县两地,以及部分归五溪蛮自治的武陵郡,其势力几乎完全退出荆州;还损失了名将关羽,谋主法正。

    对于蜀汉而言,这一连串的打击是巨大的,几乎宣告了诸葛亮隆中对策略的破产。

    但两世为人的姜维知道,眼下这样的结果,比起历史本位来讲,已经好上太多。

    因为夷陵之战提前到来,关羽、法正二人终于赶上了这一场大战,并凭借自身的才能,帮助蜀汉打败孙权,避免了原本历史上,益州精华被陆逊一把大火烧得干干净净,刘备灰心丧志白帝托孤的结局。

    三国在荆州的角逐虽然暂时告一段落,但未来十年,整个天下根本不会太平。

    历史上,在曹**后,其继承人曹丕即将称帝,随后接连三次发动对东吴的全面战争。

    在姜维看来,上述每一个节点,都是诸葛亮隆中对中提到的“天下有变”之机,也正是蜀汉趁势发动北伐之战的绝佳时机。

    这一番奔波,益州的元气终于还是保留下来了,这至少帮蜀汉节省下来五年的时间——毫无疑问,这是此行最大的收获。

    其次,马良、关平、王甫、赵累等荆州旧员终于保全了性命;关羽在荆州所练的两万精兵并其家属合计十余万人,终于还是移入益州。这亦将极大补充蜀汉的力量,实乃不幸中的万幸。

    至于关羽之死,可叹,但更加可敬。

    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关羽之死,显然属于前者。

    关羽死于曹操之手,刘备、张飞必然将怒火烧向曹魏,这也意味着数年内,刘备北伐的意愿将彻底压倒重返荆州的呼声,成为蜀汉的国策。

    而且,在历史上,关羽失荆州一事,引起荆州籍贯官员的公愤,他们将怒火悄然发作到了关氏后人身上。

    长子关平随父战死且不说;少有令闻的次子关兴,尽管后来在蜀中官居侍中,但年纪轻轻就早早身亡,想来跟身边的冷言冷语不无关系;小女银屏,宁可远嫁偏僻的南中,也不愿在蜀中多待一日。

    甚至,在钟会、邓艾伐蜀时,庞德之子庞会为报父仇,尽诛关氏满门,满朝文武居然无人置喙!

    历史上关家后代的处境其实十分艰难。

    但这一次,关羽用他骄人的战绩,洗刷了失地的屈辱;并用自己的牺牲,保卫了大军的后路。

    他欠别人的债,他已在龙门吼还了;别人欠他的情,却再也没无报答的机会了。

    只凭这一点,关家的后代必将得到应有的尊重。

    而且,就夷陵之战这样十万人级的大国战而言,通常每隔十年才会发生一场,并不是谁都有机会见识到的。

    上一场国战是十年余前的赤壁之战,那之后,当时声名不显的吕蒙、蒋钦、甘宁开始独当一面;再上一场,是二十年前的官渡之战,那一场大战成就了后来的关羽、张辽、徐晃,甚至张郃。

    这一年,经此夷陵大战,关平、张苞、关兴、句扶、王平、向宠等新一辈的将领开始崭露头角,其全局意识、统帅技巧都将得到升华,他们也将慢慢走到对抗魏吴的第一线。

    姜维此刻满脑子都是法正心心念念的北伐,他信步闲庭,渐渐变得壮怀激烈。

    “挖掘人才,和戎抚夷,整军备战……北伐之前,还有太多事情要做了。。。。。。”

    “也罢,既然时不我待,何必再行韬晦,轰轰烈烈干上一场才是正途!”

    他心中既有定计,当即转身返回,准备收拾法正后事。

    当时明月在天,照得七彩祥彩云而归。

    少年月下独行,行进间,早已不复彷徨,多了一番发自心底的自信从容。

    (荆襄风云卷终。)

第一百九十四章 诸葛之才() 
汉建安二十五年三月十二。

    法正病逝,停灵于江州县城

    按制,通常长辈死后,子女应当立即通知朝廷、亲戚、朋友,如朝廷、长辈一类,需要孝子亲自前往,一般朋友则发书讣告,谓之告丧,极少有秘不发丧者。

    法正有一子,名叫法邈,但此时身在蜀中,尚不知情。

    法正生前只有姜维一人随侍在侧,他既是法正属下晚辈,又是半个同乡,这告丧一事自然义不容辞。

    兹事体大,姜维经与马良协商后,将羽林卫托付给句扶,将巴西郡兵托付给马忠,自己领着姜武连夜出发奔赴蜀郡报丧。

    两人一路快马加鞭,日夜不停,堪堪花了三日时光,终于三月十五下午未时抵达锦官城东门。

    一连几个月不曾和家里通信,姜维也不知道家中担心成什么样了。故而一俟入城后,他便吩咐姜咐回家通报一声。

    姜武应了一声,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