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幼麟传-第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曹操看来,七星宝刀便如同大汉的诸侯重臣,朝廷赐给他们尊荣厚恩,但他们回报朝廷的却只有偷奸耍滑、从中渔利。

    “这些诸侯、太守、军阀,文不成,武不就,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罢了。只靠他们,又能成什么事!”

    曹操将宝刀放置回匣中,关上盖子,踱步来到下一处。

    这一处武器架上静静立着一支一丈二长的戟,戟杆一端装有金属枪尖,一侧有月牙形利刃通过两枚小枝与枪尖相连。

    此戟可刺可砍,是飞将吕布成名的兵器——方天画戟。

    当年吕布纵横中原、天下无双,号称人中吕布,曹操着实在他手中吃了不少苦头。

    但他却从心底里瞧不起此人。

    吕布一辈子首鼠两端,浑浑噩噩,可能到死也没能明白,他自己到底意欲何为。

    他本有机会辅佐董卓篡汉,也有机会协助王允兴汉;他可能是想夺兖州以取中原,也可能只是想占徐州以行割据;他选择不来到底是收服张邈、张杨自成一霸,还是安居袁氏兄弟麾下做个名将。

    他忽而是忠臣,忽而是逆臣,忽而是名将,忽而又是军阀,他空有一身武艺,西凉铁骑,到头来却身败名裂,一事无成!

    曹操从侍从手中接过酒爵,轻轻抿了一口,哂笑道:“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这等英雄之事,一个没什么大志的匹夫,也来凑什么热闹!”

    继续前行,但见下一处剑架上横置着一把通体金黄的宝剑。

    这把剑长四尺,剑鞘为木质,覆盖着皮革与鎏金铁片,剑把为黄金所铸,远远望去,当真雍容华贵,气象万千。

    这把剑是河北袁绍之剑,盟主之剑。

    袁绍是司空袁逢之子,出身名门望族,自曾祖父起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他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称,至袁绍时便成了“五世三公”,可谓空前绝后。

    在曹操看来,袁绍是大汉世家子弟中的佼佼者,他有他的优点,这些优点确实可圈可点。

    他能宁死不屈,面对公孙瓒骑兵的冲击时,他亲临一线绝不肯躲避,才有了反败为胜,霸绝河北。

    他也能折节下士,只要是顺从他的人,他都待之甚厚,所以在他死后,尽管袁家之势大不如前,但誓死效忠的人依旧不少。

    然而,经过少年时代偷新娘子那件事,曹操就已看破这位老朋友的虚实。

    袁绍的命运太过于顺遂了,他的信心从来都是建立在优势之上,一旦优势不显,他便会开始惊慌,并将这股情绪传递到身边每一个人。

    镇定的将军,会让慌乱的人群宁静下来听从指挥;而一个慌乱的领袖,会让原本决定孤注一掷、殊死一搏的队伍顷刻间自行崩溃。

    在曹操眼中,袁绍代表的是大汉的名门世家。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一个家族安享富贵太久,吹捧的人太多,就会导致自我感觉过于良好,所有缺陷都被掩盖,变得只能接受成功,再也不能接受任何哪怕是一点点挫折了。

    一群不能脚踏实地之人,可以改变这个世道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曹操端详宝剑良久,终叹道:“本初兄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你输在我曹孟德手上,并不冤。”

    “不过,无论如何,本初兄终是我曹孟德前半生最好的朋友,亦是最强劲之对手,这一杯,敬你!”

    说罢,示意侍从将酒爵斟满,满满饮了一杯。

    饮毕继续往下,武器架上陈列的乃是袁术、刘表之剑。

    曹操只匆匆一瞥,几乎不做停留,旋即转到下一个角落。

    此处安置着两个武器架,一为刀架,二为剑格,眼下空无一物。

    这是为江东孙家的古锭刀,和刘备的双股剑准备的,可惜他穷尽一生,终没能将这两把武器收入囊中。

    曹操先走到刀架左近,自顾自饮了一杯。

    “文台,你走得虽早,但生了一个难与争锋的狮儿,一个生子当如是的虎儿,果然虎父无犬子。这一杯,孤敬你!”

    举袖擦了擦嘴角的酒渍,蓦地又笑道:“不过,你这位虎子,非是天下人之格局器量。这个天下,恐怕与你孙家无缘喽。”

    笑了笑,他便举步转到那座空着的剑格前。

    凝神观望了一会儿,昔日“青梅煮酒”之事倏忽涌上心头。

    “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刘玄德啊刘玄德,当日我以言相试,不想一语成谶,竟叫你后来者追上……”

    “也罢,这一世棋逢对手,孤便在天上仔细看着,看看自诩仁德的你,到底能奋斗到何种地步……”

    曹操在刘备剑格之前端立良久,再次命侍从斟满酒爵。

    一连几杯下肚,酒壶中几乎已经空了一半,他的面色驼红,脚步踉跄。

    边上抗刀的侍从问道:“敢问魏王,是否将关将军的大刀放置于此呢?“

    曹操默然不语,好半晌,方道:“既属忠义之士,便置于内室之中罢。“

    说完,跌跌撞撞,又推开一重门,进入到漆黑一片的内室。

    侍从忙点上油灯。

    随着灯光亮起,但见偌大一个内室,只有一个武器架,空荡荡的甚是孤寂。

    武器架上挂着一双大戟,上面蛛网密布,锈迹斑斑。

    曹操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这双大戟,只觉全身的力气正在缓缓消散,他知道自己的大限即将到来。

    “差不多,也该去和典韦,道一声歉了。”

    汉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二月二十二深夜,一生南征北战,先后讨平中原、河北、关陇的战略家,魏国的缔造者,一代超世之杰曹操,就在追忆往昔之中,溘然离世,终年六十六岁。

    他临死前留下遗令,由太子曹丕继承魏王之位,并示意群臣将他安葬于邺城西郊的高陵。

    这一年,豪杰名将陆续凋零,传奇的时代正缓缓拉上帷幕。

第一百九十一章 白眉最良() 
就在魏、吴双方签订城下之盟之际,汉军大队携着十万荆州百姓,已经缓缓撤至秭归城。

    刘备、张飞二人因为关羽之死而悲痛欲绝,尤其是刘备,终究上了年纪,屡屡因为哭恸而晕厥,很快就病倒了。

    张飞领着本部军马,在陡峭蜿蜒的神农山道上追出近百里,终一无所获;又因关心兄长刘备的身体,万般无奈之下只得悻悻而回。

    张苞于是依照赵云之令,统领虎贲卫和虎骑营,率先将两位主将护送至鱼复县修养几日,等病情有所稳定后,再行送人蜀中。

    关平、关兴、关银屏兄妹三人接到消息后,当场如遭雷殛,痛不欲生,几乎是夜不能寐,日不能食。后在廖化的宽慰照顾下,马不停蹄离开秭归这个伤心地,一来向朝廷奔丧,二来回蜀中筹办丧事。

    赵云留陈到及三千白毦卫镇守秭归后,亲自领着中军大队缓缓撤退。

    诸将各部在数日时间后先后走脱,秭归城内仅存姜维所领的羽林卫,和马忠所领的五千巴西郡兵,以及交割回来的十万百姓。

    对于留在此地主持大局的法正而言,当务之急是如何把这些人口安全送入益州。

    秭归至蜀中,凡一千八百余里。

    其实,三国时期大举迁移人口的案例并不算少。稍远一些的,有董卓迁洛阳人口充实关中;新近发生的,还有去年曹操于汉中之战结束后,尽迁汉中、武都、阴平的人口至关中、陇西一带。

    不过曹操此举,是为了防止刘备得到这些人口而做大,故而他对迁移过程中的百姓死活并不关心。那一次迁移十数万百姓,最终有多少能够活着到达目的地,可就不好说了。

    但这次迁移不一样,

    刘备平定益州后,诸葛亮曾统计过人口籍贯。结果显示,朝廷可以确切掌握的编户齐民约莫十余万户,约莫百万人口。

    正常说来,以百万人口繁衍出新的十万人口,没有二十年之功是做不到的。

    所以眼下这十万百姓对于增强朝廷实力而言,可谓至关重要。

    兹事体大,在送走最后一波人马后,法正旋即召集马良、王甫、赵累、姜维、马忠五人商议此事。

    见人已到齐,官位最高的法正先开了个话茬:

    “余对于治理百姓一事,素不擅长……只可惜诸葛孔明不在此地。”

    马良亦道:“若得杨威公在此,也定有妙法。”

    他口中的“杨威公”,指得是杨仪。此人是荆州襄阳人,初为魏国荆州刺史傅群的主簿,后投奔关羽,任为功曹,为关羽不喜,被遣至蜀中,后一直跟随诸葛亮办事。

    此人的才干姜维是见识过的,当初他领命出发荆州宣慰,一并犒赏军资便是由诸葛亮委托他一手操办。

    其人也不负诸葛亮的嘱托,短短几个时辰就将一应物资、人员筹备妥当。

    历史上,诸葛亮开丞相幕府后,多次领军出征。杨仪总是帮他制订规划,筹措粮草,做事不用过多的考虑,很快就利索地处理完毕;军中礼节制度,也都由他安排和检查。

    诸葛亮深为爱惜杨仪的才干,在历史上的北伐时期,迅速将他提拔为丞相长史,加绥军将军,隐隐为丞相幕僚中的第一文臣。

    但此刻诸葛亮和杨仪皆身处蜀中,众人也只能徒呼奈何。

    而场中诸人接不善于统筹,商量了半天,也没讨论出个什么结果来

    姜维作为武将,本一直沉默,见此情状,便建议道:

    “不如我等先将此行困难之处指出,再逐一设法加以解决,集思广益之下,指不定便能找到办法。”

    他这个是后世通行的分解法,对于一筹莫展的诸人来说,确实有震耳发聩之感。

    王甫在关羽北伐时,当得是督粮官,首先发言道: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十万人人吃口嚼,每日消耗粮草无数。东吴虽然首拨送来十万石,但刨除要支应大军部分,恐怕仍有缺口,不知该如何筹措?”

    古代出行,不过“衣、食、住、行”四个关键,此番西徙,“衣”字百姓皆能自给自足,这个“食”字才是摆在第一位的难处。

    但见马良沉思片刻后,便道:

    “百姓十万口,其中男女、壮弱、老幼各半。料难从紧,便以每人每口消耗四斤口粮计算,每日需筹备四十万斤,约合三千石。”

    “此行自秭归出发至锦官城,沿途需经鱼复、朐忍、临江、平都、积县、江州、德阳、广汉、郪县诸县,全程一千八百里,至少需备足一个半月的口粮,唔,约莫十三万石粮草,减去大军留下的五万,还需要筹集八万石。”

    王甫面有难色,道:“八千石还好说,毕竟是八万石,无论哪个县都拿不出来这许多的。”

    马良又道:

    “以良之见,乍看八万石虽多,单独一郡一县之地不可得,但可分散向沿途郡县借贷一二。譬如,自江州至德阳的行程约莫三日,我等便提前请江州守将筹备九千石,供路上支用;自江州出发之前,提前派人赴德阳,请他准备下一程的粮草。”

    “如此一来,分摊到每郡每县,其实也就几千石之数,并非难以承受。”

    马良这个点子一出,此行最大的困难顿时迎刃而解,这让在场诸人顿感精神大振。

    尤其是姜维,那日在诸葛亮府中,他就见识过马良其弟马谡才思敏捷,对数字尤为敏感;不料马良列举数字之时更是头头是道,恐怕是家学之故。

    法正闻言后,不禁缓缓颔首,道:“季常所言甚是,余便派人先行一步,逐个通知沿途各郡县予以关照。等朝廷行有余力之时,再行拨付归还。”

    这时,马良又建议道:“不必这么麻烦。按照与东吴的合约,待主公入川后,其还需分批拨付我军粮草五十万石。以良之见,等到东吴粮草拨付入蜀时,朝廷可先行用于偿付沿途郡县欠粮,剩余的再行押解入川,如此也可免去中枢反向运粮之苦”

    “其次,若朝廷急着用粮,也可将对各郡县之欠粮计入来年赋税,按照等量予以减免,亦可免去一来一去运输之苦,不知尚书令以为便否?”

    法正闻言大喜,道:“季常此言大善!”

    尚书令亲自拍板,此事就此定下了。

    而边上的姜维再一次震惊了,马良精通算术倒也罢了,关键此人居然懂还对借贷一道颇有了解。

    如此一来,仅仅通过账务方面的折算,的确能够免去朝廷一来一回运输之费,节省无数人力物力损耗。

    他不由心道,民间有闻,“马氏五常,白眉最良”。马良之才,可见一斑!

第一百九十二章 兵车行() 
原关羽麾下的前部督赵累提了第二个问题:“十万百姓携老扶幼,又兼蜀道艰难,只恐其速缓慢。”

    这便是“行”之难处了。

    益州号称有“浮水转漕之便”,可以充分利用长江及其支流,用于人口、货物的周转。

    但在这个行船仅靠摇桨风帆的时代,船只顺流而下易,逆流而上难;而且此时主要刮得是西北风,自还不到借助风力的季节。

    十万百姓必须要双脚,徒步走至蜀中;又因蜀道艰难,这一千八百里确实是艰险重重。

    马良稍加思索,旋即道:

    “良举荐赵累赵将军。赵将军对于督造经验极为熟稔,可令他领一部人马先行,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沿途设立供百姓居住的营帐,如此可保百姓大队畅通无阻。”

    法正转向赵累,问道:“余拨付五百人于赵将军,另赋予你临时动用沿途郡县劳役之权,命你提前修整沿途道路,修筑营帐,供百姓通行、落脚,将军可愿否?”

    赵累想了想,这本就是他的原来的本职工作,而且修建百姓营帐又不比修建军用营帐那么繁复,于是起身抱拳道:“末将责无旁贷!”

    法正当即签发了一道命令,赵累接过信令出帐挑选军士。

    如此一来,衣食住行基本都得到解决,法正不由长长嘘了一口气。

    这时,他忽又想到一事,便转向姜维,捻须问道:

    “如今已是二月,春冬之交,容易滋生疫病,人群聚集,更是容易传播。伯约此前曾著伤病杂护论,不知对于防止疫疾一事,可有建言?”

    姜维抱拳道:

    “民间流传着神医华佗所传的歌谣,说是‘三月青蒿能治病,五月六月当柴烧’。末将以为,当每日早晚以青蒿为药,烧制药汤,令百姓早晚各服一碗,定能强身避病。”

    “此外,向宠及三百救护兵尚在城中,末将将命此部与百姓同行,沿途妥善照料。”

    “若真有病重不能行者,末将建议将病人全家留在当地郡县救治,并入当地民籍。”

    法正闻言,颔首不止。

    主要的困难既然解决了,各人又畅所欲言一阵,终是将此行的行程、路线、沿途给养、疫情防治等事宜皆商定下来。

    正待解散分头实行之际,马良忽皱眉道:

    “倒是忘了,毕竟有十万百姓,若要让他们尽知这许多政令,只怕极为费时费力。”

    他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

    须知十万大军与十万百姓出行的难度是不一样的,百姓毕竟不像军队一样组织分明,可以做到令行禁止。

    若要单独沟通传达,期间要付出的时间和人力更是难以斗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