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幼麟传-第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魏国派系复杂,骑墙观望的臣民向来很多,曹操的一举一动必须很小心,避免给这些骑墙观望之人带去错误的引导,因为这样会给他后面的行动带来很大的障碍。

    论起玩政治手段,孙权从来都是举一反三,一点就透,一透就通,立时明白过来此计的妙处,由是大喜过望,当即下令道:

    “就依子山之言。令梁寓上供许昌朝廷,并把朱光遣返!”

    朱光是曹操任命的庐江太守,于建安中年屯皖,大开稻田,又令间人招诱鄱阳贼帅,使作内应。

    建安十九年,吕蒙荐甘宁为升城督,甘宁攻在前,蒙以精锐继之。侵晨进攻,吕蒙手执枹鼓,士卒皆腾踊自升,食时破之,抓获朱光及男女数万口。

    朱光从那时起一直被软禁于吴地。

    此番为了取信曹操,孙权这次算把家底都翻出来了。

第一百八十八章 若天命在孤() 
主意既定,步骘拟好公文,孙权旋即派部下校尉梁寓,连夜出使曹营。随梁寓一起的,还有孙权的称臣劝进的文书。

    文书上表达了孙权希望曹操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取代汉天子,登基为帝。

    ******

    江陵城下,魏营。

    曹操看罢梁寓送来的孙权亲笔书信,视于帐下诸人,笑道:“孙权小儿此举,是要将孤置于火炉上烤啊!”

    孙权的文书在帐下诸臣手中传递,人人神色各异。

    曹操冷眼旁观,将帐下众臣的反应一一看在眼里。

    文书从曹仁开始传阅,陆续传到徐晃、满宠、蒋济、桓阶诸臣僚手上。

    等传到司马懿手上时,忽见司马懿跪拜在地,恭敬道:

    “汉运垂微,天下十分而魏王有其九。今孙权称臣,正是天人之意,还请魏王克成大统,早登大宝!”言罢,以额触地,深拜不起。

    司马懿很清楚,眼前的魏王已经油尽灯枯了,在这青黄交接的关键时刻,他绝对不能有一丝的大意和马虎,必须小心谨慎地送好魏王这最后一段路程。

    直到这时,帐中诸人终于明白归来,这可是劝进之表,开国从龙之功啊!

    由是一干人等争先恐后纷纷跪拜在地,恭请魏王登基。

    曹操也不说话,只眯着眼继续看着帐下臣僚,仿佛在看一群猴子耍把戏一般。

    恭请登基的声音从帐中传到帐外,帐外皆是跟随曹操南征北战的将士,闻言皆朝主帐方向跪拜,一时“魏王万岁”之呼唤如山呼海啸般响起,响遏白云。

    曹操这才心满意足地像个孩童一般大笑起来:

    “若天命在孤,孤为周文王!”

    若天命在孤,孤为周文王?这个回答是什么意思?

    周文王姬昌以演化周易出名,不过他在世时并非叫周文王,而是叫西伯侯。

    其子武王伐纣成功后,建立周朝,将已过世的乃父姬昌追封为文王,姬昌可以说是周朝之开国太祖。

    但周文王之贤名,不在于生了一个叫做姬发的儿子,而是因为,他得天下三分之二,犹能以臣事商,此为千古传颂的臣德。

    所以在帐中诸臣听来,魏王的这个回答其实很是模棱两可。

    他到底要当什么?汉朝的忠臣,还是新朝的太祖?

    就在帐中诸人都陷入沉思之际,司马懿脑中早已一片通明:

    “魏王自己不想登基,但实则心中早已默许太子曹丕在他身后开辟新朝了……”

    念及此处,心中暗自嘘了一口气:

    “魏王总算没有老糊涂,若他当真在暮年拼死过上一把皇帝瘾,那么自己可就没有拥立开国皇帝的元勋之功了……”

    顿了顿,他又想起首先劝进的孙权,不由暗生警惕:

    “如此一来,魏王为了确保太子能够顺利登基,退兵却是势在必行了。孙权此人的权谋当真非同小可,这般绵里藏针的计策,怎被他想出来的?”

    这时,吴使梁寓又躬身奏道:“我主为表诚实,特将贵军于禁将军、故庐江太守朱光,以及部分将领遣返;至于寓居我境的数万大军,亦将不日遣送回境。”

    梁寓这话说得暗藏机锋,将“囚禁江陵”四字改成了“寓居我境”,一来免了彼此间的尴尬;

    二来,曹操若是就此接受了第一波将领,那么也就意味承认着南郡江陵是属于东吴的领土。

    这点小心思如何瞒得过曹操的法眼?但他只笑了笑,并不准备点破。

    这一次他挟势而来,逼得孙权彻底俯首称臣,又将于禁和三万降卒拱手奉上,可谓已竟全功。

    至于南郡,他趁孙刘大战之际已经取了一半。所谓贪多嚼不烂,而今的大魏内忧外患,再经不起一点损失了。

    待听到于禁将被第一批遣返后,曹操面无表情,侧身对曹仁道:

    “世上本无百战百胜的将军,于禁恰逢霖雨,败于关羽,本不为耻也。但他身为名将,深受国恩,竟贪生投降。太也教孤失望了。孤不愿再见他。子孝(曹仁字),此间降卒交接一事,便交于你全权处置。”

    曹仁当即躬身领命。

    曹操睥睨左右,沉声道:“其余诸将,明日随孤还镇许都!”

    ******

    翌日一早,孙权迎风孤立于江陵城头,望着不远处的魏军如流水般而来,又如流水般退却,酸甜苦辣诸般滋味,一并涌上心头。

    这一战,东吴看似拓地千里,但大军先惨败于刘备之手,为求脱身,被生生剜了一块肉去;又被曹操两线牵制,再被刨去一口肥肉。

    而今元气大伤,没有几年功夫,只怕缓不过劲来。

    曹魏倒还好说,毕竟他已经俯首称臣,而且吕蒙主持了沔水南岸水军大营的建设,一旦投入使用,曹操未免腹心受到威胁,定然不敢轻易南下。

    可惧者,还属刘备。

    夷陵一战,他终于见识到了蜀军的战力,当真不比魏军稍弱上半筹。

    时汉军退却之际,封锁了关羽战死、刘备昏迷的消息,故在孙权看来,蜀汉方面依旧将东吴视作最大的仇敌,一想到未来可能还要与刘备交战,不免一阵心悸。

    就在他意乱神迷之际,身后传来一阵脚步声,孙权侧身望去,却是步骘衣决飘飘,大步而来。

    步骘此次主持议和,又献策使曹操退兵,孙权十分感激他,亲自上前相迎。

    但见步骘深深鞠了一躬,抱拳道:“臣此来,是向主公辞行的。有消息传来,南海军情不稳,臣既蒙主公委以督交州诸事之重任,如今此间事了,自当回镇。”

    孙权握住步骘双手,叹道:“孤六神无主,幸得子山襄助。”

    步骘又躬身道:“临行前,臣有两计,可颓刘备之势,疲益州之兵,愿献于主公!”

    孙权闻言,双目一亮,忙问道:“愿闻其详。”

    步骘道:“主公可知刘备定蜀后,铸直百五铢一事乎?”

    孙权仔细思索一阵,皱眉道:“未知也。”

    步骘解释道:“刘备入蜀前,与麾下将士约定,蜀中金银分赐将士,谷帛归于朝廷。后来益州初定,士卒竞相争夺刘璋府库中的宝货,导致军用不足,刘备甚为担忧。”

第一百八十九章 益州风起() 
“时零陵刘巴献策铸直百钱,平诸物价,令吏为官市,由是数月之间,府库充实。”

    孙权皱眉道:“铸直百钱,便能在数月之间,使府库充实,真有这等好事?”

    步骘笑道:“主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也。直百五铢钱,乃是刘备按刘巴之策所铸的大钱,约是原蜀地五铢钱的三倍重,却要当一百枚蜀地五铢用,不接受直百五铢者,杀无赦。铸造发行此钱币,实为掠夺民间财富矣。”

    “枉笑刘备以仁义自居,而今却借用滥铸大钱一道,大肆搜刮,此举与董卓铸小钱又有何区别?”

    孙权听进了铸造大钱能有掠夺民富、充实府库之用,当下微微颔首。

    但他不知道刘备铸大钱之事,跟疲益州之兵又有什么关系,脸上不免又露出疑问的表情。

    步骘见状,又道:“主公初来江陵之时,带了铜钱万亿枚,以臣之见,不妨将这些铜钱回炉铸成蜀地直百五铢钱,只需三枚五铢钱之铜,便可铸成一枚蜀地直百钱,再将这批铜钱私运到蜀地使用,如此一来,我方三钱便可当一百钱来用。”

    “益州名产,无过蜀锦,一匹上好的蜀锦可抵两万钱,中等得值万钱,便是下等的也值五千钱。主公不妨派人以市价上浮两成,赴蜀中大肆收购。实则对于我方而言,我方只耗市价一二成之铜钱,便可尽得其利!”

    “更何况,我吴地铜山广布,可源源不断铸此钱币。一日刘备不察其中虚实,一日我便可因粮于敌,假以时日,便是彼竭我盈之势!”

    孙权闻罢,重重一拍城垛,大喜道:“此计大妙!此计大妙!”

    这厢,步骘又道:“臣还有一策献上。”

    孙权只道私铸蜀地直百五铢钱已经是极高明的计策了,不想步骘竟然还有一策献上。

    他仿佛一下子被挠到了痒处,忙追问道:“子山,子山,莫要吊孤胃口,还请速速说来!”

    步骘微微一笑,道:“昔日诸葛亮在隆中曾对刘备道:攻取巴蜀,开创大业,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主公可知其事乎?”

    孙权道:“诸葛亮的隆中对大名鼎鼎,孤自然是知道的。”

    步骘缓缓颔首,继续道;“诸戎乃是指西北地界的羌人、氐人;而夷越则是指世代居住在益州南中的叟、焚、濮人是也。”

    孙权道:“子山倒是博闻多识。”

    步骘躬身道:“实是因为交州有路可通益州南中一带,两地偶有商旅往来。故臣于交州之时,对南中诸事多有耳闻。”

    顿了顿,又道:“据臣所知,益州南中势力错综复杂,大抵有大姓、官府、夷人三方势力。”

    “大姓是前汉时期的汉人移民,他们在南中不仅拥有屯田,而且拥有屯田户。屯田户能耕能战,平时耕种,战时为兵,是为依附大姓之‘部曲’。大姓依靠占有部曲,累世居住南中,其势力足以呼风唤雨,称王称霸。”

    “代表朝廷镇守南中各郡之人,是为太守。大姓领兵,为太守属吏。太守与大姓既相互依存,相互利用,亦时常相互冲突。当朝廷势力强大时,大姓依靠太守;当朝廷势力式微时,大姓就领兵自豪。”

    “此外,南中夷人遍布。其首领称‘夷帅’。太守通过夷帅统治当地夷人。夷帅同太守之间的关系,就好比大姓之于太守。当朝廷势大时,夷帅乖乖臣服;当朝廷势微时,夷帅便桀骜不驯。”

    步骘说到这儿,忽然顿住,打量一下孙权,见他正听得津津有味,便继续说道:

    “臣尝听人言道,刘备平蜀后,即着手经营南中,先派邓方为朱提太守兼任庲降都督,企图将南中纳入版图之中,但遇到当地大姓、夷帅不小之抵制。而今刘备失了荆州,其威望更减,只怕南中诸人蠢蠢欲动矣。”

    “臣以为,南中乃益州腹心之地,我方可用金银财帛劝诱南中大姓、夷帅造反,如此一来,刘备在平定南中之前,势必再难东顾。”

    “真妙计也!”

    孙权满脸笑意,越想越觉兴奋,竟然连连搓手,转身快速踱了两步后,忽拉住步骘双手,感叹道:“子山真乃肱骨之士,宰相之才也!”

    正当他胸中郁闷一扫而空,欲要放声大笑之际,城墙下闪出一名传令小兵,面带悲凄,哭道:

    “启禀主公!今晨,吕将军他……他去世了!”

    ******

    汉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二月二十二,曹操轻装简行,还镇许都。

    许都,一个他出生于斯,成长于斯,发迹于斯的地方。

    戎马倥偬三十余年,曹操奔波于五湖四海,杀遍黄河上下,铁骑踏过西北边陲,东海之滨,长江之畔。

    一路行来,伴随他征战一生的,是口里的蒿里行,是眼中的观沧海,是心间的龟虽寿。

    兜兜转转一大圈,这一日,曹操重又回到了他人生的起点。

    这一日,他的头疾又犯了,喝了一碗热粥后,早早便上榻休息。

    孤夜半而醒,一碗热粥入肚,全然化作一身虚汗。

    但此时醒来,曹操只觉自己头也不疼了,眼也不花了,精神竟然十分矍铄。

    他知道人死前有回光返照一说,他知道属于自己的那一刻,即将来临了。

    端坐于榻,曹操细细思索,对于王位的传承,对于后事的安排,已经全部安排妥当,不需要他再耗费心神了。

    放下所有牵挂后,他忽然很想到“剑冢”走一走。

    世人皆传言,曹操爱好收集战败者的女人,此言确实不虚;但还有一样,却少为人知——他也同样爱好收集战败者的武器。

    这些武器都安置在一处叫做“剑冢”的地方。

    夜深人静,明月如钩,兴之既起。

    曹操当即命侍从抬起关羽的青龙偃月刀,置好美酒,颤颤巍巍地来到府邸深处、一处极隐秘的屋舍房门前。

    透过灯笼幽暗的光亮所照,但见屋舍门上用篆体刻了“剑冢”两字。

    曹操脚步不停,推门进入。

    随着侍从逐一将屋内油灯点亮,屋内一时光亮如昼。

    目之所及,墙壁四周皆是武器架,上面或卧或立,陈列着各式或耀眼,或威武的兵器。

第一百九十章 曹操之死() 
曹操缓步走到左手边一排架子前,双手从中抽握起一根陈旧的木棍。

    这条棍子长约七尺,因年岁实在过于久远,上面的漆色早已分辨不清。

    很少有人知道,这条棍子唤作五色棍,是他在洛阳任北部尉时派人所造。

    曹操持棍在手,忽回想到年少轻狂的自己隔三差五就领着一帮人,精神抖擞地在街上晃荡的情景,不禁笑了出来。

    当时的他不过二十岁,仗着年轻气盛,严格执行宵禁,甚至用此无色棒杖杀了当时洛阳城里最有权势的大太监——上军校尉蹇硕之叔父。

    后来,他被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流放到地方为官,当了区区一员小官顿丘县令。

    那是曹操第一次看到,这大汉朝的法纪,大汉朝的命数,早已从根子里就腐烂透了。

    纵然他空怀五色棒之威,又能济得什么事?

    曹操微微摇头,心道:

    “救不得了……唯一能够改变这个世道的,便是先破去这一切陈规陋习,再创建一套新的法则。”

    放下手中棍子,又往前走了两步,映入眼帘的是一只装饰精美的楠木匣子。

    他缓缓打开匣子,小心翼翼地从中取出一把华美的短刀,捧于手中,细细摩挲。

    此刀唤作七星宝刀,七宝嵌饰,雍容华贵,长不过半尺,是前司徒王允府中镇宅之刀,也是一把刺客之刀。

    当日董卓入洛阳为虐,曹操一身是胆,想以献刀为名,刺杀董卓,终以失败逃亡告终;此后,他遁入陈留,开始扬旗组建属于自己的军队。

    再后来,便是各路诸侯结盟,共讨国贼;紧接着,西凉军阀内讧,董卓身死。

    随后宝刀先后易主,几经辗转,终又回到他的手上。

    卓暴虐已甚,杀主残臣,国之大贼,天地所不祐,人神所同疾。

    然而,各地群雄打出讨董的旗号起兵造势,但只驻军却不加援助,最终出兵者敢战者,唯有他和孙坚两人。

    在曹操看来,七星宝刀便如同大汉的诸侯重臣,朝廷赐给他们尊荣厚恩,但他们回报朝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