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幼麟传-第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是,万般无奈之下,法正便正式提议退兵。

    关羽是知兵之人,情知若是吴军打定主意坚守,按照已方目前的实力,完全不可能打破眼前的局面,由是默然,再不吭声。

    但张飞脾气火爆,半是无奈,半是发作,竟然将火气发作到提议退兵的法正身上。

    就在两人吵得不可开交之际,营帐帘子忽被打开,张苞手握信箭,快步而入,在众人好奇的眼神光,将绢帛奉于刘备手上。

    刘备皱着眉头,展开布帛一看,忽双目圆睁,霍然起身,惊呼道:

    “孙权约我军两日后决战!”

    姜维恰好立于刘备身后,他目力甚佳,看得真切,但见绢帛上只写了短短一行字:

    “久未谋面,甚为挂念。闻玄德公东来,孤意于后日卯时奉酒于阵前,公敢晤否?”

第一百五十一章 法正之谋() 
战书!这是十足的战书!

    姜维顿时惊呆了:

    “孙权这是得了失心疯么?居然主动下战书请求决战!须知吴军只消稳稳守上一月半载的,我军必退无疑啊!等我军退却后,吴军尽可从容布置,消化战果,这岂非更加万无一失之策吗?这……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就在他兀自震惊之际,孙权的战书亦经众人之手,逐一传递下去。

    待传到关羽手上,忽见这位沉寂多时的名将猛然坐直了背,目中精芒爆闪,浑身骨骼竟作噼里啪啦爆响。

    边上的张飞大笑着对法正道:

    “说孙权,孙权就到,他既要一心求死,你再无话好说了罢!”

    法正面无表情,但心中已是电光疾闪盘算了一遍:

    此战若是胜了,东吴割地求和不在话下;纵然不胜,关张皆宿将,也不至于大败……

    只是…只是东吴的兵马实在太多了一些……

    他兀自未决,抬头环视一圈,只见关羽眉头紧皱,死死盯住自己,目中似要喷出火来;张飞喜笑颜开;关平咬牙切齿;便是主公刘备脸上也是一脸期待,一副跃跃欲试的表情

    法正见此情状,便知此战不能避免了。

    他本就有些赌徒的天性,只要彩头足够大,便值得为止冒险一次。

    都说得陇望蜀易,得蜀望陇难,他法孝直还不是孤注一掷,为大汉赢来汉中这龙兴之地吗?

    经过沉思半晌,法正终于缓缓颔首:

    “既然孙权敢战,余又岂会拒绝!”

    顿了一顿,忽盯着关羽,沉声道:

    “只是此战凶险,容不得一丝失误,主公及各位将军须听从余之建言,万不可自行其是!”

    张飞心情大好,自是满口答应:“你自说来,俺洗耳恭听便是。”

    他边上的关羽却是默不作声。

    刘备见状,情知关羽为人自矜,因为那日法正当面顶撞于他,心中仍怀有芥蒂,当下宽劝道:

    “运筹帷幄看孝直;临阵对敌须仗云长。你二人一文一武,乃是孤左右双臂,彼此通力合作,方能击败孙权小儿。而今大敌当前,岂能意气用事,因私废公?”

    听到兄长如此缓颊,关羽终于拱了拱手,缓缓道:“尚书令只管吩咐便是。”

    刘备闻言,暗自吁了口气。他深知关羽是个说一不二的性子,既然开口应承了,自然会遵照执行,绝对不会阳奉阴违。

    法正得了两位大爷的首肯,忽然阴桀一笑,道:

    “接下来,还请主公修书一封回复吴侯,只说蜀中事务繁杂,不便在此久留,不日即归。”

    张飞收敛了笑容,皱眉道:“刚说要战,就要修书回绝,你这是何意?莫非诳俺兄弟三人不成?”

    法正并不作答,只环视四周,但见刘备、关羽、关平、张苞诸人皆一脸茫然,唯有姜维笑而不语,遂作邀道:

    “伯约若是懂了,烦劳你代为解答三将军之疑惑。”

    姜维躬身行了一礼,抱拳道:

    “兵法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吴侯来势汹汹,求战之心迫切,可谓气势正盛。末将以为,尚书令欲此举乃是以退为进之计,拖延决战之日,暂避其锋芒,正好泄吴军之气,骄吴侯之志!”

    法正抚掌赞道:“孺子可教矣!”

    张飞这才恍然大悟,大笑道:

    “妙极!如此一来,孙权小儿以为我军要撤,定会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坐立不安吶!妙极!此计当真妙极!”

    法正又道:“此外,待吊足孙权胃口,主公只消稍稍透露决战之意,孙权自然千肯万肯,对于决战地点之选择,岂非任凭我方说了算么?”

    关羽闻罢,暗自抚须颔首,想来对法正此计十分赞同。

    而刘备、张飞、关平、张苞,尽皆点头不止。

    便连姜维亦露出沉思神色,这一层到是他不曾考虑到的。史载法正洞察人心,就这看来,所言非虚。

    这时,刘备开口问道:“依孝直之见,以何日决战为佳?可否同我等交个底?”

    法正只是拱了拱手,并不作答,反而转向关平,问道:“沙摩柯还有几日回转?”

    军中情报由关平统管,闻言答道:

    “昨日刚收到蛮军信报,说已经成功接应到习珍、习宏兄弟,已在回程路途,再过五日便可回转。”

    法正深吸一口气,缓缓道:“如此,余以为决战之日,便在五日之后!”

    他意气风发,加速语势道:

    “着各部即刻停止打造攻城器械,将半成的器物置于营寨显眼处,同时谨守营寨,不得擅自出战!”

    “主公,修书一事,可迟不可早,日落之前送去便是,也好让吴侯尝一尝患得患失的滋味。”

    “伯约,你识地理,一会儿借送信之机,探勘四周地形,务必找一处狭长的平地作为决战之地。该地边上须有密林,平地足够我方展开阵型,但于吴军而言稍窄即可。”

    “定下决战之地后,主公可遣文布去追沙摩柯,教他不必回来复命,而是率领所部藏身于密林之中,待决战之日,听我发放信号,共击孙权!”

    ……

    眼见法正条理清晰,将一并事务安排得面面俱到,帐内诸人自是信心大增,万分振奋。

    末了,他又走到关羽跟前,径直道:

    “主公言运筹帷幄在余,临阵对敌在君侯。只是君侯久在荆州,多不熟悉此间将士。至于决战之排兵布将、临阵对敌,君侯若无把握,余倒是不介意拔刀相助。”

    关羽缓缓起身,目光湛湛,正色道:

    “尚书令何必以言相激?尚有五日可以熟悉军情,制定战阵之术,于某而言,只多不少!”

    法正闻言,微微颔首,忽目露精光,缓慢而又坚定道:

    “决战之时、决战之地皆取决于我,此谓天时地利在我;而五日后,东吴将士求战不得,必定心浮气躁,人和亦将不存!反观我军,只消暗中蓄力,静候伏兵,则此战必胜矣!”

    刘备终于起身,展开双手,分别握住关羽和法正之手,大笑道:

    “此番我等和衷共济,力可断金!孙权若来,必教他追悔莫及!”

    一时,自他以降,关羽、张飞、法正、关平、张苞、姜维尽皆躬身应答。

    由是法正一番参赞,刘备几乎言听计从,命令顿如流水般,从中军大帐发往前后左右各部军营。

第一百五十二章 决战前夕() 
此时的孙权已经领大军移驾猇亭军营。

    他对刘备会同意己方提出的决战请求,可谓信心满满。

    他太了解刘备、关羽之为人了,两人皆是刚烈之士,盛怒之下,一定会不假思索,立即同意。

    只是左等右等,直等了整整一个白天,蜀军方向始终不曾传来任何回信。这让他感到万分诧异。

    当日傍晚,营门一支响箭射至,守卫终于送来刘备的回信。

    当孙权满怀希望拆开信封、仔细阅读后,忽有些傻眼。

    刘备竟然对决战一事只字不提,字里行间还隐约透露出退兵的意思!

    这让他顿时感到,像是一拳重击打到棉花上一样,这般有劲无处使的感觉,直令人难受莫名。

    陆逊见既然无法劝消吴侯决战之心,便一心一意当起参谋角色,他指出,此乃刘备以退为进之策。

    孙权将信将疑,派出斥候到蜀军阵地打探。

    随着斥候四散而出,竟然打探到蜀军兵力开始收缩,皆固守营寨不出,还将新造了七八成的攻城器械丢弃得到处都是。

    此时,孙权终于相信,刘备是真的准备退兵了。

    随他新来的诸将闻知后,尽皆叫嚣蜀军孬种,不堪一击。

    更有甚者,居然自告奋勇,请命攻打蜀军营寨。

    于是乎,吴蜀攻守形势互易。几日内,天天有吴军士卒跑到汉军营前叫阵。

    汉军将士得了法正吩咐,将陆逊此前的做派尽数学了去:隔墙和你对骂,若是想诱我出战,那是门都没有。

    期间,刘备又派人送来信件,信中言辞激烈,斥责孙权背弃盟约,擅启战端。

    但越是如此,孙权越觉得刘备外强中干。

    骂归骂,有种出来打我啊!偏偏刘备谨守营寨,丝毫没有迎战的意思。

    几日间发生的一切,令孙权又是自豪,又是着急。

    自豪得是,在自家大军面前,刘备居然认怂了!

    在他印象中,刘备是一个屡败屡战,永不言弃的人杰,当年赤壁之战,面对曹操十数万大军,尽管实力悬殊,但依旧一副奋战到底的姿态,从未见他服过谁的软。

    但这次,他确实服软了!

    孙权由此再无怀疑,蜀军兵微将寡,确实不是自己对手。

    如果说此前的他还能谨慎对待决战一事的话,那么此时的他已经深信吴军战力远胜于蜀军。

    另一方面,这也使得他十分着急。蜀地易守难攻,一旦让刘备走脱入蜀,以后再想抓他,就是千难万难了!

    随着时间流逝,孙权焦虑求战之心,一日更胜一日,整个人似乎完全沉浸在自负与暴躁之中。

    主将的情绪很快传递到军中,使得东吴将士日益骄纵,军中上下充斥着一种论调:

    只要能够决战,蜀军必败!

    营中并非没有清醒之士,譬如陆逊,但他已经没有法子劝谏了。

    吴侯此刻再也听不进逆耳忠言,甚至有时候,连他的求见都会置之不理。

    ******

    汉军大营。

    这几日,关羽日夜不歇,走访联络各部军营,面授机宜;并且根据决战地点的地形,推演排兵布阵,制定兵法战阵。

    兵法云: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关羽戎马一生,见多识广,知道世上没有一劳永逸之战阵,

    身为主将者,必须根据根据地理、敌我双方特点,摆出适合之阵。

    恰到好处的军阵,可以帮助弱小一方,战胜凶悍的敌军。

    因为决战地形是姜维先行挑选、再呈交军中商讨通过的,故而他被命令跟在关羽身边参赞咨议。

    关羽浸淫此道多年,胸有沟壑,内藏锦绣,论及正面用兵之道,说是当世第一家,也绝非过誉。

    姜维自然深知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因此打起十二分精神,半是备咨,半是讨教,如饥似渴学习堂堂正正的战阵兵法。

    关羽感念他千里驰远之恩,又见他聪明好学,自然愿意倾囊相授;有时遇到难处,还会多花费些时光,细细点拨。

    姜维的指挥之道,由是在短短数日内,勇猛精进,竟有一日千里之势。

    为师者的关羽越接触下来,越觉此子天赋异禀,许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道理,往往一点即透,一透就通,有时还能由表及里、举一反三,不由暗自赞叹不已。

    如是,时间一日日流淌。

    二十四日傍晚,刘备终于等来前来复命的沙摩柯的使者。

    使者直言五溪蛮五千大军已经进驻距此二十里外的马鞍山,只要接到信号,一个时辰内可奔袭至决战地点。

    这意味着决战之机已至!

    随着刘备一声令下,汉军所有战将齐聚中军大帐。

    法正仔细询问了各部备战情况;并指示水军于江上加强皆备,谨防东吴水军偷袭;又着重询问了江北魏军动向。

    在得知魏军当阳大营并无异动后,法正终于向刘备建言,修书接受孙权决战之议!

    目送信使连夜出发后,汉军诸将摩拳擦掌,相互激励,各自回营做决战前最后的准备。

    ******

    正月二十五,丑寅之交,大雾,吴军大营。

    自昨日晚间收到刘备确认决战的回复后,孙权已经整整兴奋了一日一夜,晚上竟是一刻都不曾合眼。

    这感觉,仿佛一夜回到赤壁之战前夕。

    好不容易挨到寅时一刻,天色尚黑得伸手不见五指,他便在侍从的服侍下,开始穿戴甲胄兜鍪。

    他身为东吴之主,为自己打造了一副威武异常的盔甲,其穿戴得流程也十分繁复。

    最贴身的一面是一袭绸衣,衬一具用幼年犀牛皮制作的软甲,软甲外再罩一层绸衣,最后再套一领鱼鳞甲,肩上罩狮吞肩甲,腰系兽吞,手臂用笼手包裹,双腿覆腿甲,足踏犀牛皮履,头戴兜鍪。

    这一身铠甲,但凡金属之面,皆用金箔漂过,烛光照耀下,熠熠生辉,华丽非凡。

    花了好半晌,孙权这才穿戴完毕,随后将长约四尺的佩剑“白虹”,斜斜扣于腰带之上。

    彩虹有七色,白虹为其中之一,这一柄百炼宝剑的剑身也是光洁如白虹,闪闪寒光,令人不敢逼视。

    孙权得后,爱不释手,出入皆要带在身边。

    再过两个时辰便是今日决战之时,营中伙夫早早就起来生火造饭。

第一百五十三章 不祥之兆() 
朱然今日要随着吴侯出阵。

    他是将领之身,自有侍从将饭食送到手中,免了挤来挤去之苦。匆匆用罢,他想着去找陆逊告个别。

    这几日来,陆逊屡次三番劝谏,为吴侯所不喜;昨夜,刘备书信中擅自定下决战之地。

    陆逊再一次指出此乃蜀军的阴谋,劝吴候另择决战的时间和地点。

    孙权此前患得患失,忽闻刘备愿战,大喜过望,但他总还算存了一份理智,连夜派人打探决战之地形。

    探马回报,决战之地地势平坦,北依长江,南接群山密林,略显狭窄,但勉强够十万大军摆开阵仗。

    孙权担心蜀军会伏兵于密林,但探马又云,山势陡峭,非是伏兵之地。

    孙权犹不放心,再派斥候连夜搜索位于决战之地南侧山林,在确定方圆十里并无动静后,终于下定决心。

    大抵人的天性便是如此——倘若刘备彼时立刻答应决战,按照孙权狐疑之性格,可能还会细致掂量一番;但刘备一番欲拒还迎,反令他生出失而复得之感。

    孙权心潮起伏之下,再听不进任何劝谏。

    陆逊直觉不妥,还待再劝,但这一次终于彻底将孙权激怒。

    孙权竟然当着诸将的面,直斥他“畏敌如虎”、“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还勒令他领本部万余人马守护营寨。

    陆逊资历尚浅,甘宁、韩当等旧臣不怎么卖他面子,少有将领愿意为他规劝盛怒中的孙权。

    于是乎,堂堂新任的一代大都督,就此错过这一场吴蜀之间的大决战。

    朱然与陆逊向来交好,知道他此时必定满腹委屈,便想在临行前去找他告个别,顺道宽慰几句。

    走到陆逊帐前,却被告知大都督正在营前处置工事。

    赶到营门,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