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幼麟传-第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飞修生养性的功夫比不上其他三位,他心急火燎之下,每日皆要鞭打身边士卒出气。

    好在刘备、关羽还算沉得住气,在他们二人弹压之下,张飞只得收敛脾气,不敢做得过分。

    唯独法正,依旧气定神闲,丝毫不以为意。

    姜维知道,刘备、张飞义气深重,一心要为关羽报仇,故而针对陆逊的坚守不出,能够急关羽之所急。

    然而法正只考虑大汉的根本利益,能战则战,不能战便退。几人立场不同,心态也截然不同。

    如是,汉吴双方在此一对峙便过了一旬之久。

    这十日内,汉军强攻接连受挫,士气不免有些低落。但忽有消息传来,文布带着诏书礼物走访佷山,成功请得五溪蛮五千大军助阵。

    这日一早,文布便领着一员蛮人模样的将领前来面见刘备。

    刚好轮到姜维在帐前护卫,打量望去,只见此人生得面如噀血,碧眼突出,使一个铁蒺藜骨朵,腰带两张弓,威风抖擞,想来必是蛮王沙摩柯无疑。

    帐内,关羽、张飞正侍立刘备身后。按理说,有两位当世万人敌护卫,当能保刘备安然无恙。

    但职责所在,姜维还是伸手将来人拦住,正色道:“主公当前,还请取下兵器弓箭。”

    沙摩柯还未有所反应,刘备先笑道:“沙卿既是自己人,随意便是,无需如此。”沙摩柯既然受了册封,又愿意引军前来,便也可以算蜀汉一员,刘备叫一声沙卿也属平常。

    沙摩柯瞥了姜维一眼,自顾除下弓箭武器,丢掷于地,随后推金山倒玉柱,大礼参拜道:

    “边荒小民沙摩柯拜见大王!”

第一百四十七章 用人之道() 
帐内众人对沙摩柯的恭敬十分惊讶。

    须知关羽治理荆州时,大汉与武陵蛮人并无十分多的接触,大抵秉持着河水不犯井水的态度。

    众人皆以为,蛮人愿意襄助,不过是看在金珠馈赠的份上而已。

    若他表现的桀骜不逊一些,反倒容易令人接受;不想沙摩柯竟然表现得这般恭敬,显然是真心臣服。

    刘备是个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性格,一时吃不住准,面上隐约露出一丝狐疑之色。

    沙摩柯虽是蛮人,但既然能够当上各部首领,又岂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之辈?见状忙解释道:

    “吴人残忍阴险,臣是真心服从大王……”

    姜维在边上听了好久,终于明白过来。

    原来武陵蛮举族来投,溯本追源,还是由于东吴对待边民的政策造成的。

    长江以南、扬州、荆州、交州一带,汉人以外的边民大致分“山越”、“武陵蛮”、“南越”三类。

    因为江南人口稀少,恐难以对抗人口稠密的北方,孙权统事之后,主要是征服深险地带的山越以扩大人口部伍,采取“强者为兵,羸者补户”的政策,即身体强壮着为兵,身体羸弱者为民。

    征讨山越最出名的便是陆逊,他曾明确指出讨伐山越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充军队。仅他一人即从山越获得精兵数万人。

    如与其他将领贺齐、韩当、蒋钦、凌统、朱桓等所获兵数合计,至少超过十余万;至于用以补户的羸者自然更多。

    这就是孙吴所以能在江南立国、却越发强势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在历史上,越人、蛮人时战时合,关系错综复杂,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均非汉人。两族人在面对汉人的侵扰时,立场态度便会趋向于一致。

    武陵蛮眼见越人被灭国灭族者不计其数,不免产生物伤其类的感觉,对东吴的掠夺政策益发厌恶。

    而关羽镇荆州时,一心对付北方曹魏,对蛮越的态度大抵是井水不犯河水。

    此时,东吴的兵峰已经抵近武陵郡,若是蜀汉势力彻底退出,那么本族岂非也要面临山越那般悲惨厄运?

    两相一比较,孰好孰坏自然一目了然,选择投靠哪一方,自然也是显而易见。

    沙摩柯虽然不是特别精通汉语,好在有文布在边上翻译解释,一番比划下来,刘备这才疑心尽去。

    他大喜之下,亲自起身将沙摩柯扶起,笑道:“难得沙卿有这一份心。这一番你我两方同仇敌忾,定能叫孙权好好吃些苦头去!”

    这时,法正从帷幕之下走出,缓缓问道:“敢问沙将军,贵军集合还需多少时日?”

    见提到正事,沙摩柯精神一震,朗声答道:“三五日内便可聚拢。”

    “五溪大军装备战力,比之我军如何?”

    沙摩柯闻言,眉头微微有些一皱。来时沿路,他已经见识过汉军的装甲器械,精光耀眼,冷气森然,汉人锻造武器盔甲的手艺,自然不是蛮人可以企及的。

    但他也不愿弱了气势,略一思忖,便拍着胸脯道:“装备虽不及贵军精良,但我族勇士翻山越岭,如履平地,人人皆可以一当百,悍不畏死!”

    法正微微点头,朝着刘备道:“主公,如今陆逊龟缩不出,正面战场难以突破。臣以为,大军一边抓紧督造攻城器,一边可以遣一部五溪蛮军为先锋,翻山绕至荆南诸郡,先行接应当地誓死不降的忠勇将士。”

    关羽接道:“不错,有消息传来,零陵北部都尉习珍、习宏兄弟,原本伪降吴贼,闻得主公大军到来,即刻举七县之众反吴。虽履受吴贼侵攻,但兄弟二人率领所部数百人登山自守,誓死不降,似这等忠勇义士,我等不可不救!”

    刘备颔首道:“不错,云长言之有理。”

    他顿了顿,转向沙摩柯,问道:“沙卿,孤命你领本部人马,接应习珍、习宏兄弟,你可愿意?”

    沙摩柯抱拳朗声道:“这有何难?十日之内,必将他们安全带到主公帐前!”

    面对沙摩柯的信心满满,刘备大大地夸赞了一番,又对法正道:“这几日便让将士们稍事歇息,待到十日后大军齐备,攻城器械准备周祥后,再与陆逊一决胜负!”

    ******

    同一日,荆州江陵城,原关羽前将军府,吴候的临时行辕。

    孙权身着华服,腰悬宝剑,高坐正堂,睥睨傲视,志得意满。

    自那日他与吕蒙二人在建业定计袭取荆州后,孙权便对荆州的局势格外上心。

    吕蒙出征后,他便亲自坐镇长江中游的武昌城。

    得到吕蒙袭取江陵的消息传来,他便再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亲领三万中军,并召集沿路将领,集合水陆大军七万,浩浩汤汤,踏江而上,直奔江陵城。

    孙权到达江陵城已经有十余日。初到的头几日,他几乎只做了一件事情——劝降原荆州治中从事潘濬。

    吕蒙夺取荆州不久,大部分原属蜀汉的将吏纷纷归顺投降,唯有治中从事潘濬称病不见,不肯归降。

    潘濬是荆州名士,素有才智,与领內各方势力的关系都称得上良好。

    关羽北伐,马良随军参赞,荆州后方的事务实际上是由他负责掌管的。

    此人若肯归降,对于稳定新得的荆州局势可谓十分有用;并可利用他之前的身份,迅速建立起新的东吴治下的荆州政权。故而孙权很想用潘濬这个人。

    只是刘备、关羽待潘濬不薄,潘濬称病不见,显然也存了忠臣不事二主之心。

    孙权于是派人到他家中,用床把他抬了回来。

    潘濬朝着床躺着不愿起来,泪流满面,悲哀哽咽不能自己。

    孙权举了古时楚文王、楚武王手下,两位名叫观丁父、彭仲爽俘虏出身的楚地先贤为例安慰他,并让左右亲随拿毛巾为他擦去脸颊上的泪水。

    在孙权的一再劝慰之下,潘濬终于下地拜谢,俯首称臣。

    潘濬一不做,二不休,不仅将荆州军事、人事部署毫无保留地告诉孙权,还献上了足以稳定局势的第一策——联络荆州大地上的世家豪族,以为吴候驱用。

    据其言曰:“襄阳至宜城间数十里被称为‘冠盖里’,有两千石以上官员者数十家定居于此,其中最有名者七家:庞、黄、蔡、蒯、马、习、杨。”

    根据潘濬的介绍,赤壁之战前后,这七家势力已经被曹操、刘备分刮干净,大抵庞、马、习、杨投靠刘备;蔡、蒯归了曹操;黄家保持中立;而黄氏正是吴候最先应当着力争取之豪门世家。

    除此之外,他还罗列七大世家之外、当地一些中等规模的豪族,并指出这也是吴候应当积极争取的目标。

    孙权仔细听罢,疑问道:“关羽治理荆州日久,势力根深蒂固,世家豪族只怕难以遽服于孤。”

    潘濬回道:“孟子曰: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巨室之所慕,一国慕之;一国之所慕,天下慕之,故沛然德教溢乎四海。”

    “而罪臣观君侯之治,重小人,轻君子,可谓背道而驰矣。但凡赋税之征,大户居其重;而民间但有诉讼纠纷,其判决多偏向小民。经年累月,荆州世家豪族对君侯多有怨言。”

    “主公只需向诸世家卖恩示好,罪臣愿居间游走,如此,半月之内,南郡之地可传檄而定矣!”

    孙权抚掌大笑:“孤闻承明(潘濬字)之言,如拨云见日耳!”

    算是投桃报李,孙权立即任命潘濬为治中,将荆州一切事物全部交由他处理,以示完全的信服。

    潘濬也不负孙权所望,出力奔走,数日之后,吴候行辕门庭若市,皆是拜访孙权的世家豪门。

    南郡除定,但稍远的武陵、零陵依旧叛乱跌出。

    蜀汉的武陵从事樊伷响应汉中王号召,鼓动当地人在武陵起事,声势颇大。

    孙权部下建议至少要一万人马才足够征讨。孙权当场未决,而是前去询问潘濬。

    潘濬却道:“樊伷本南阳人,昔尝为州人设宴,及至日中,食尚未准备周全。故臣观此人颇能弄唇吻,而实无辩论之才。请以五千兵擒之!”

    孙权大笑而纳其言,拜其为辅军中郎将,并领兵五千。

    结果果如潘濬所言,五千大军日夜兼程,克日果斩平之。

    孙权坐镇江陵的十余日内,在带路党潘濬的尽心协助下,世家豪族归心,荆州南郡、武陵、零陵三郡日渐平定,除了零星叛乱之外,再无任何势力可以动摇东吴在当地的统治。

    内患基本已经消除。

    由是,孙权的目光开始转移到刘备,曹操身上。

    此时,他的案上正静静放着陆逊自猇亭所传来的战报。

    陆逊信中所言,蜀军开始督造重型攻城器械,恐本部万余兵马难敌,请吴候派遣一万援军,以备后用。

第一百四十八章 二分天下之计() 
在收到陆逊求援急信后的两日内,孙权又专心做了一件大事——大肆封赏此次荆州之战的有功之臣。

    活着的战将自不必说,譬如偏将军、右部督陆逊破敌有功,进右护军、镇西将军,进封为娄侯;

    诸葛瑾、朱然、孙桓跟从吕蒙讨关羽有功,诸葛瑾迁绥南将军,封宣城侯;

    朱然迁昭武将军,封西安乡侯;

    孙桓进安东中郎将……

    即便连战死将士的封赏也足够丰厚:

    蒋钦死,以芜湖民二百户、田二百顷,赐于其妻儿,荫其子蒋壹为宣城候;

    孙皎死,荫其长子胤为丹杨侯,统领原属军队,田地佃户继承如故;

    潘璋死,赐其妻儿田地房屋和免除赋役的佃户五十家……

    甚至连蜀汉降将亦以予以破格重赏:

    拜蜀汉原荆州治中从事潘浚辅军中郎将,授以兵权;

    拜蜀汉原南郡太守糜芳、公安太守士仁为将军;

    其余一众投降的将吏官复原职,并多赐以金银财帛。

    这一番做作,使得江陵城阖城上下皆是感恩戴德之声。

    ******

    这一日,孙权召集诸将,升帐议事。

    今天是他入驻江陵城的第十五日,也是他筹备了近三日、对群臣最后一次、也是最规模最盛大的一次封赏仪式——对吕蒙之封赏。

    环视堂下,名臣勇将环列。

    包括此前就参与荆州之战的诸葛瑾、朱然、周胤等诸位将军;还有他沿路召集新带来的韩当、甘宁、步骘、骆统、周泰、宋谦、徐盛、鲜于丹、周循、太史享、蒋壹,等十数位将领。

    此时此刻,东吴半数菁华共聚一堂,当真称得上人才济济,群贤毕至。

    一员宦官手捧诏令,正在台阶上抑扬顿挫地吟念:

    “鸷鸟累百,不如一鹗;筹略奇至,可次公瑾,图取荆州,胜于子敬!此次东吴拓地千里,尽驱关羽,吕蒙可谓居功至伟!着即以蒙为南郡太守,封孱陵候,赐钱一亿,黄金五百斤!”

    堂中群臣闻言,俱是惊叹不已。

    自孙策草创下江东基业至今,还从未有人受过如此厚赏!

    便是当日大都督周瑜大破曹操于赤壁,也不过官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

    自今日起,吕蒙可称为东吴第一臣矣。

    此前跟随吕蒙攻伐荆州有功、业已受赏的将士便也罢了,新随而来的将军们见状不免有些眼红。

    吕蒙躬身伏于堂前,仔细聆听,瞧不出喜怒哀乐。

    宦官面带笑意,催促道:“吴侯厚赏,孱陵候还不谢恩领受吗?”

    吕蒙长叹一口气,恭敬道:“主公简拔臣于行伍之间,又折节劝学,臣方有今日微末之成就。如此厚赐,请恕臣实不敢受,还请主公收回成命!”

    孙权知道吕蒙一贯谦逊,调笑道:“人长而进益,如子明者,盖不可及也。富贵荣显,更能折节好学,耽悦书传,轻财尚义,所行可迹,并作国士,不亦休乎!子明可是嫌弃孤之封赏不足以酬卿之功乎?”

    诸将也以为吕蒙谦虚,纷纷劝他笑纳,不要伤却吴候一片心意。

    吕蒙却摇了摇头,再一次推辞道:“去年入冬以来,蒙时常感觉头晕目眩,怕是身染沉疴,只恐再难为主公固守国门了。这南郡太守一职,还请主公另择贤能。”

    孙权以为这次又是吕蒙的推辞,故作叹息道:“孤本欲亲讨刘备,只是北方曹操虎视眈眈,非子明不足以拒之。莫非子明要让孤孤身一人对付这两头猛虎,而不加以襄助乎?”

    他这话看似对吕蒙说,实则也是说给堂中诸人听。

    果见堂下诸将,或疑或喜,表情不一。

    吕蒙大吃一惊,抬头惊问道:“什么?主公欲要亲征刘备?”

    他略一沉思,沉声劝道:“万望主公三思。陆逊上书,刘备粮少,主公只需遣一员大将,领万余援军固守猇亭便是,我军只消坚守山道数月,刘备必粮尽而退,实不必犯险亲征!”

    诸葛瑾也忙出列劝谏道:“臣附议,主公坐镇江陵静观其变,方为上策。”

    孙权知道这两位虽然不赞同,但确是出自一片公心,故笑而不答,他还想要看看其余诸将对亲征一事的反应。

    忽闻一阵铃铛声响起,只见列于左手排位第二的一员锦衣武将大步而出。

    来人露出爽朗笑容,对着诸葛瑾抱拳道:

    “当年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南下,刘备惶惶如丧家之犬,宁观其所率,唯关羽一部尚有一战之力,其余皆碌碌,不堪一击耳。而今关羽麾下精兵业已散尽,刘备仓皇东来,此时不击,更待何时?”

    诸葛瑾认出此人是折冲将军甘宁。

    此人武艺高超,少年时携弓带箭,头插鸟羽,身佩铃铛,四处游来荡去,时人以“锦帆贼”呼之。

    甘宁轻侠杀人,藏舍亡命,大有名声,他一出一入,威风炫赫,步行则陈列车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