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幼麟传-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马岱久在边关,朝中文官多不认得,迟疑道:“某家正是左将军麾下裨将马岱。不知足下怎么称呼?”

    那人答道:“本官乃汉中王府太子洗马董允。”又一指身边那位书卷气甚浓的官员,道:“这位是益州劝学从事尹默。我等奉汉中王命,特来迎接马将军和姜义士一家,在此恭候多时。却不知哪位是天水义士姜维?”

    姜维上前见礼道:“在下正是天水姜伯约,有劳两位大人在此等候。”他口答心道:“原来是他俩!”

    董允,字休昭,南郡枝江人。历史上乃是与诸葛亮、蒋琬、费祎并称的蜀汉四相之一,可谓大名鼎鼎。其父董和,官任掌军中郎将,是大司马府中仅次于诸葛亮的实权人物。他眼下正作刘禅的太子洗马,在汉中王府内任事,此刻前来,当是属于宫中派来的代表。

    而那位书卷气甚重的尹默,其字思潜,梓潼涪人。因益州多贵今文而不崇章句,故年少时远游至荆州,跟从司马徽、宋忠学习古文经学,尤其精于《春秋左氏传》。刘备入主蜀中后,仰其学名,聘其为益州劝学从事,作为益州学官。刘备进位汉中王时,也多借其学识,制定礼仪典故。如今可谓是蜀汉当朝的一代学士,此时作为府中的代表前来迎候。

    姜维知道两人均是蜀中名闻遐迩的名士,又身居要职,此番来迎,可见朝廷对自己此行十分重视,心中不由定了几分。

    姜母、马钧、姜文、姜武此时都来与董允、尹默见礼。

    双方寒暄了几句,董允便道:“旅途艰辛,汉中王已是吩咐驿馆备下美酒佳肴款待,诸位请随我来吧。”

    众人正要动身间,马岱却转身道:“伯约,某家须先带兄弟们去北大营翊军将军处报到。咱们今日就此别过了。”

    姜母问道:“马将军不与我等同行了吗?”

    马岱笑道:“夫人有所不知,外军未得准许,不可擅入都城。岱只是例行公事罢了。”

    姜维忽问道:“翊军将军可是赵云赵子龙吗?”

    马岱颔首道:“不错。正是赵将军。”

    这句话刚说完,与马岱随行的三十名骑士已是调转马头,集结完毕,他遂朝众人拱了拱手,道:“送君千里,终须一别,诸位,就此告辞了。”

    姜维情知朝廷规矩如此,只得拱手道:“一路多承马兄照顾,大恩不言谢,万望保重!”

    其余诸人也都上前道别,大家一路同行,彼此间颇有了感情,都是十分不舍。

    马岱策马徐徐经过姜维身边,忽小声道:“说不定几日后,你我二人还能同殿面君呢。”言罢,爽朗一笑,旋即领着众骑拍马离去。

    目送马岱离去后,董允当下领着众人进入城中。

    进得城来,但见街道宽敞整洁,各式商铺林立,行人错落有序,端的是一派繁华景象。此城占地极广,众人足足行了一炷香功夫,这才抵达驿馆。

    这座驿馆乃是刘璋当年旧观,经其父子两代修葺,层台累榭,轮焉奂焉。众人从来都不曾见过这般华丽的房屋,心中不由暗叹蜀中富庶,比之天水一带,无异于天壤之别。姜文、姜武两兄弟毕竟年轻,忍不住四处观望,啧啧称奇。

    早有驿馆令和侍从在门口恭候,将一行人引入一进独立的院子。此处除了有多间屋舍外,还自带一个花园。繁花茂草,风景宜人,又兼远离市井,十分幽静,倒是个难得的好住处。驿馆令指使侍从将行李一一卸下安置好,又为众人准备热水新衣,以供沐浴更衣之用。

    姜维一路上风尘仆仆,眼下得了这般周到服侍,终于放下心事,痛快洗漱一番。

    浴桶边上放着驿馆令送来的新衣,是一袭宝蓝色的飞云流彩蜀锦直裾,散发着柔和的光泽,瞧着华贵异常。但他只是匆匆一瞥,并不取用,只从行李中取出一件浆洗得泛白的青色麻布长袍,披于身上。此前在武都,行李大多丢失,这件衣服是当日穿在身上的,故而得以保留。

    他情知董允、尹默仍在堂中等候,不忍其久侯,粗粗一扎仍微湿的头发,即向堂中行去。

    董允此刻正与尹默一道于驿馆堂中奉茶闲谈,遥遥就见姜维行来。走到近处,只觉眼前这名少年长身玉立,英武俊朗,虽只着了一袭泛白的青衫,却丝毫不减其潇洒闲雅之态。他上下打量一番,心中暗赞:“传闻此人号幼麟,若只以外表而论,当真煌煌如麒麟之表也!”

    及至姜维行至堂中,两人上前相迎。董允的目光落在姜维袍服之间,忽问道:“姜义士如何不穿驿馆令所赠新衣?”

    姜维闻言便是一愣。

    古人重丝轻麻,后世之人却截然相反。麻布衣服凉爽透湿、风格复古,反倒得了后世国人的欢心。他上一世也是穿惯了麻布所制的衣服,眼下暑热尚未消尽,故而取了更为适用的旧衣。

    他不知道董允所闻何意,只得如实答道:“旧衣服舒适,故而取用。倒是辜负了驿馆令的一片心意。”

    董允闻言微微颔首,原本十分严肃的面容顿时缓和了几分。

    说话间,姜母、马钧、姜文、姜武也已洗漱完毕,相携来到堂中。几人都是穿着自己的旧衣,并无一人穿了蜀锦新衣。

    董允见后,脸上忽然现出笑容,赞道:“伯约居无余服,有华衣却不为所动。更难能可贵的是,你之家人也如同你一般,可见伯约治家严谨,乃是品行高洁之士啊。”

    他此言一出,姜维便明白了董允态度骤变和善的原因。

    荀子有句名言,曰:“论德使能而官施之者,圣王之道也,儒之所谨守也。”后世儒者受其影响,观人时先观其德行,再看其才能。

    诸葛亮十分重视自己德行的修炼,无论是躬耕南阳还是治理蜀中时,皆勤俭修身,以身作则。

    受其影响,荆州系的少壮官员大多也是如此。董允为官半生,正是两袖清风。虽有些惜爱羽毛,但对利之一道却是视如浮云。眼下亲见姜维一家安贫乐道,心中大起同道之心,这才有了态度上的转变,还将对姜维的称呼从“姜义士”转变到了更可更为亲近的表字。

    这厢,驿馆令已是备好酒水筵席。

    董允当即请了姜维、马钧入席宽坐。杨氏扶着姜母到隔间用膳。而姜文、姜武因是下人的缘故,自然不得不主人同席,有侍从将他们引到后间用餐。

    这是代表蜀汉朝廷的接风宴,菜色十分丰盛。四人相互敬饮了几杯,又随意寒暄了几句,气氛可谓不浓不淡。

    董允冷眼旁观,只觉这位马钧绷直身子,停著不食,十分拘谨。而姜维却是浑然自若,该饮则饮,当食就食,气度一如平时,丝毫没有拘束之感。他方才对姜维已是大为改观,眼下见他如此,自然更是高看了一眼。

    他表面上是受命迎接姜维一行人,实际上刘备、诸葛亮还给了他另外一个使命,便是要好好观察一下姜维其人。毕竟此前所有消息均由马超表述,所谓耳听为虚,眼见方为实也。经过这短短一个时辰的相处,他对姜维已是有了个粗判。

    此行目的既然已经达到,酒过三旬后,董允便起身道:“伯约,你与家人且在此好好将养几日。但有所需,只管和驿馆令提来便是。本官与尹从事每日都会前来探望。眼下时辰不早,我等还需回宫府复命,就此告辞。”当下领着一直沉默不语的尹默飘然离去。

第三十九章 礼仪之大() 
姜维、马钧起身相送,一直送到驿馆外,方才分开。

    回到席中,马钧面有忧色,道:“伯约,董…董大人片语不提面君之事,莫非汉中王是不准备召见你了么。”

    姜维将马钧推到席案后安坐,笑道:“德衡,方才我见你正襟危坐,必是没吃几口。来来来,坐下再用一些,眼前珍馐玉碟,皆为川中名产,可不要辜负汉中王的一片心意啊。”

    他顿了顿,又道:“你可曾注意到方才那位尹从事了么?董大人介绍时,言其精通朝廷礼仪典故。你道他今日不发一言,只是来做个陪衬吗?面见汉中王兹事体大,我乃一介边野乡民,若不识礼仪,落得个君前失仪,大家面上须不好看。以我之见,教导面君礼节的通儒,就是这位尹从事了。今日只是来认个脸熟,正事还在明后日。

    再者说,我看此地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既来之,则安之。你我就在此好生将养几日罢。”

    马钧闻言,心中稍定。他低头望向案几上的菜色,方才浑然不觉丰盛,眼下却觉芳香四溢、胃口大开,便坐下大快朵颐起来。

    果然不错所料,翌日一早,董允、尹默二人再度携手来驿馆探视。董允稍坐片刻后即行告辞,留下尹默为姜维讲解面君礼仪。

    两人在堂中相对而坐,寒暄几句之后,尹默当即开宗明义道:“礼,体也。言得事之体也。《礼运》曰:夫礼,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是故礼必本于天,肴于地,列于鬼神,达于丧祭射御,冠昏朝聘。圣人以礼示之,天下国家可得而正也。

    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我等自当尚礼也。姜义士这些日子当好好学习礼仪,倘若哪日大王召见,也免得君前失仪。”

    这位尹默唇鼻间留了两撇八字胡,态度上并不亲近,但也不疏远,神色也是不紧不慢,絮絮叨叨发表了一通关于礼之重要性的言论,颇有后世大学教授正式授课前,先来一堂理论课的样子。

    姜维面露庄重之色,拱手道:“如此有劳尹先生教导了。”

    汉朝时注重礼仪,刘备又自称汉室后裔、华夏正溯,对礼仪一道更是注重,故而程序极繁。据尹默介绍,单就一个“立”,就有“经”、“共”、“肃”、“卑”四种站法。

    姜维觐见刘备,属于下位者参见上位之人,应该使用“卑立”。

    尹默重点介绍了“卑立”。他道立时须平肩正背,臂如抱鼓,足闲二寸,端面摄缨,端股整足,体不摇肘,状如垂佩。

    这位学官,传授起来,倒是尽心尽力。姜维压下心思,专心学习。好在他上一世也看多了古装正剧,对于宫廷礼仪,多少有些了解。

    他悟性既高,又极其专注,故而进展极快。只一个上午就把“坐”、“立”、“行”、“拜”等各式礼仪学了个周全。

    尹默点点头,起身亲自从趋走、下拜,再到起身站立连贯起来作了一番示范,只见他神态见落落大方、文质彬彬,确有一代通儒的气派。做完后,请姜维依样重复。

    姜维依样画葫芦,不仅动作学了个周全,竟连神态气度也是分毫不差。

    尹默见状甚是讶异,问道:“伯约之前可是学过汉礼吗?”方才他见姜维口称先生,执得是弟子之礼,遂也开始以表字称呼他。古人含蓄,虽然是称呼上的细小变化,却是关系趋于亲近的表现。

    姜维笑道:“尹先生说笑了,在下世居西北边陲,平日所见最尊者,不过一郡太守,如何得窥礼仪之正统?”

    尹默叹道:“汉中王上封号后,得我传授教导礼仪者不下百人,众人之中,当属伯约你的天资最高。能与你比肩者,惟有我那好友杜伯瑜的弟子谯周一人而已。”

    姜维口中谦虚了几句,问道:“敢问先生,你口中这位杜伯瑜和谯周又是何人?”

    尹默回道:“伯瑜是蜀中的大儒杜琼的表字,他精通谶纬术艺,熟知天文占验,眼下正在朝中任议曹从事。不过伯瑜他为人沉默寡言,很少人往来罢了。”

    喝了口茶水,尹默又道:“能入得伯瑜法眼者寥寥,而那谯周正是其一。此人年岁与你差不多,出身世家,博闻强识,乃是我蜀中年轻一辈中的佼佼者。”

    说起这位谯周,姜维倒是想起来了,此人乃是《三国志》作者陈寿的师傅,历史上记载此人发迹于诸葛亮去世之后,是蜀中本土世家的代表人物,也是蜀汉后期朝廷投降派的意见领袖,与历史上主战的自己倒是颇有一些纠葛。

    姜维心道:“我已是‘两世为人’,自然是‘生而知之’,想那谯周,今年不过十八九年岁,竟然能与‘两世为人’的我相提并论,不愧为三国末期蜀中儒道宗师。”

    他对蜀中世家的好奇之心一时大起,便借着杜琼和谯周的由头,与尹默闲聊起来。

    传授礼仪已是完毕,时辰又是尚早,尹默闲来也是无事,便安坐与眼前少年闲谈起来。他方才见眼前少年天资聪颖,又有心了解蜀中名儒和学派,恰如被搔到了痒处,一时来了谈兴。但有所问,他便知无不答,言无不尽。

    姜维年少时也曾研究过当世大儒郑玄的学问,故而交谈间也会讲些郑氏学问,并一些西北旧事。他比当时之人多了两千年见识,又兼口齿清楚,条理清晰,两人竟颇能聊到一块儿去。

    一晌闲谈,几番旁敲侧击,收获颇丰。

    姜维已是察觉到蜀中本地一派以豪门大族为基,以名士大儒为望,自成体系,等闲不与刘备从北方带来的元老派或者以诸葛亮为首的荆州派往来,在朝堂上也是三缄其口。

    此番若不是看在自己是北方降将的份上,尹默只怕在礼仪教导完毕后,就要拍拍屁股走人了,那会有这般闲情逸致谈笑风生。

    不知不觉已是晌午时分,姜维请尹默留饭,尹默露出难得一见的笑容,道:“伯约好意,我已心领。只是驿馆所用皆为官出,昨日接风筵席乃是国体,今日我若再此糜耗公帑,只怕有招物议。”姜维不知诸葛亮治蜀严格至此,只得远远送他出门。

    两人走到驿馆门口,等候车马之际,尹默低声道:“后日就是九月十五。汉中王每隔五日就会召集群臣,商议国事。或许会在那时召见,伯约即已熟记面君礼仪,闲暇之时当多多练习。”

第四十章 汉中王召见() 
两日后的秋九月十五,汉中王朝会之日,董允再次造访驿馆,带来的还有刘备传召的命令。

    姜维起了个大早,在家人的帮助下,沐浴更衣,还打扮了一番仪容。此乃事关全家人的大事,谁也不敢有丝毫怠慢。待一切收拾妥当,便在全家人的注视下,由董允作陪,一路向汉中王府行去。

    董允经过那日穿衣一事,对他颇为欣赏,故而一路上一改平日严肃,和颜悦色地向他介绍此间风土人情。姜维也是饶有兴趣得观望应和。

    说话间,一片巍峨的屋舍建筑逐渐出现在眼前。正是城中最大建筑——汉中王府。

    汉中王府原为益州牧官署。经过刘焉、刘璋父子两代人二十余年不断增筑,占地益广,终于扩建成为一个正殿为中心、亭台楼阁依次镶嵌其中的庞大建筑集群,内中遍藏金银财报,十分富丽堂皇。

    刘备入主此地后,将府中财报丝帛全部赏赐给了群臣和三军,裁撤宫女侍从放入民间,故而眼下少了三分奢靡,倒是多了七分庄重。

    王府左右卫兵林立,守备十分森严。两人在王府大门前下车,姜维随着董允穿过仪门,一路畅行无阻来到位于正殿左侧的廊庑。

    董允驻足道:“伯约,眼下汉中王正与群臣商议国事,等到诸事谈毕,自有人传你进殿面君。你且在此屋中等候片刻。我此时应去交差了。”

    姜维抱拳躬身道:“维自当在此等候,今日有劳董大人引路了。”

    董允笑道:“你乃少年英才,汉中王见了你,心中必定欢喜。你一会儿面君时,只消从容应对便是,无需紧张。”

    姜维知道董允这是在指点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