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幼麟传-第1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苞见状,劝道:“为兄还撑得住,伯约你一路辛苦,还是回去早些歇息。”

    姜维却径直走到他跟前,附耳轻声道:“还请兄长好生保重,因为……北伐在即了!”

    张苞目中蓦然生机大盛,哑着嗓子喝道:“好!好!如此盛事,怎少得了俺张某人!”

    姜维笑了笑,这才起身告辞。

    “星彩,替俺送送。”

    姜维、张星彩一前一后,信步闲聊于右将军府庭院之中,一如去年秋天时模样。

    仅仅时隔一年,张星彩便觉眼前这名男子之谈吐气质,已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恍如隔世一般。

    去年时候的他,青衫磊落,隐隐还有些冒失;但今日的他,淡定沉着,挥洒自如,一举一动之间莫不包含极大自信,待在他的身边,竟教人平白生出安定之感来。

    从小到大,父亲时常酗酒闹事,长兄嗜武如命,余者一概不论,幼弟张绍资质平平,反倒要她一介女子来照顾满满一大家子人。

    而眼前之人散发出的这种安定、恬淡之感,她此前从来不曾感受过,此时乍得体验,只觉得绵绵汩汩,溶溶淡淡,却是受用至极。。。

    也不知是路短还是话长,一程路很快就走完,堪堪已至分别时刻。

    姜维转身行礼,张星彩挤出一丝笑容,隐隐有些不舍。

    不料姜维一拍脑袋,似乎想起什么事,忽匆伸手往怀中一掏,取出一块巴掌大小的璞玉,塞到张星彩手中,笑道:

    “这是我从胡人小王子手中赢来的昆仑玉,说是十分贵重,但我堂堂八尺男儿留着也没什么用处,特将它送你,望你喜欢。”

    顿了顿,又宽慰道:“万事有我,你只管宽心,且好生安歇……告辞!”

    说罢,展颜一笑,转身离去。

    张星彩半倚门框,嘴角微微挂起。

    怀中宝玉价值千金,她却连看也不去看上一眼,只默默注视姜维高大清瘦的身影渐行渐远,慢慢消失于巷口,不过一会儿的功夫,便是连脚步声也全然消失不见。

    她却兀自伫立,毫无离去的意思。

    时值冬春之交,繁花落尽,草叶枯黄。但若仔细观察,不难注意到枯叶之下,隐隐约约已有新绿正在悄然萌发。

    ******

    姜维回到家中,全家上下热烈欢迎自是题中应有之意。

    是夜,他在姜文姜武伺候下,舒舒服服洗了个热水澡。

    他已经有一个月未曾沐浴了,这一回搓下来的老泥怕不得有一斤重,一连换了三桶热水,这才洗得全身清爽。

    一夜酣睡不提。

第三百零九章 社稷之器() 
这一觉睡得全身通透,疲乏尽消。

    等姜维醒来起床时,母亲早已备好满满一桌子早点,都是平日里最爱的吃食。

    他阔别家人多时,终日与刀光剑影、阴谋诡计为伴,此刻终于感受到家的温暖,由是彻底放松下来,一连吃了十个饼子,这才作罢。

    刘备体恤他奔波辛苦,已经许了他一个月假期,但他并不敢怠慢,饭毕,领着马承直奔太子府邸,准备拜见太子刘禅。

    等赶到时,正见刘禅尚在用膳,黄皓随侍在侧。

    对于姜维的突然到访,刘禅自然惊喜万分,舍了碗碟围将过来。

    暌违半年,只见刘禅身量高了不少,肚子亦圆润了许多,想来这段时间时常偷懒,没有好好锻炼武艺。。。

    其实想想也是,以霍弋之年纪威望,又怎能弹压得住刘禅骨子里的好逸恶劳呢?

    这一番相见,刘禅的嘴巴恍如连珠箭般不住发问关于西羌之趣事,直到饭食几乎凉透,也不见他有停顿的意思,姜维无奈,只得苦笑着一一做出解答。

    已经快到上课的时辰,黄皓本有心提醒,但他感受到姜维身上杀伐之气益烈,却是根本不敢上前规劝。

    如是好半晌,刘禅意犹未尽,突然注意到缩在姜维身后的马承,便停下问题问道:“这是……”

    姜维回道:“殿下,这位便是左将军马超之子马承,自今日起,他将以太子舍人的身份服侍殿下了。”

    他又将马承推倒中间,介绍道:“这位便是太子殿下,承儿速速拜见。”

    马承依言大礼参拜道:“马…马承拜见太子殿下。”

    他第一次离开父亲翼护,突然见到这许多生人,明显有些胆怯,说话时嗓音有些发颤。

    刘禅见状大喜。

    时任太子属官的董允、姜维、费祎三人年纪都不小了,多少有些威严;霍弋年纪虽然接近,但为人沉稳,失了活泼。

    除了两位弟弟外,刘禅第一次见到比他年纪还小、外表怯弱的属官,平白让人生出甚好揉捏之感——在他潜意识中,这才是伴当应该有的样子。

    他心中欢喜,便拉着马承不住说话。

    马承不时将目光飘向姜维;姜维含笑点头,以资鼓励。

    过得片刻,诸葛乔、陈袛二人联袂来请太子读书。

    姜维与他们相互见礼后,又替马承做了一番介绍,随后吩咐道:

    “承儿,你自今日起,便跟着太子殿下与两位兄长一起念书,下午也莫要忘了习武,为师晚些时候再来看你。”

    马承乖巧应道:“是,师父。”

    这一声“师父”听得刘禅两眼直瞪,奇道:“将军是他师父?”

    姜维笑道:“左将军担心爱子荒废武艺,吩咐臣代为教导而已。”

    刘禅顿时嚷嚷道:“我也要将军当师父!”

    姜维大惊,忙摆手正色道:“殿下休要胡言,殿下的师傅乃是太子太师之属的朝廷重臣,臣何德何能?”

    刘禅不依,这时,陈袛忽得出面催促道:“还是快去上课吧,就怕杜先生等得急了要发火。”

    他口中的“杜先生”乃是蜀中大儒杜琼,为人古板,爱发脾气。

    刘禅闻言,脖子一缩,顾不得再说话,匆匆挥了挥手,旋即跟着诸葛乔、陈袛二人离去。

    马承转身回望,见姜维露出鼓励的眼神,这才轻轻点了点头,转身追上。

    姜维轻轻叹了口气,太子仁慈,马承当能在太子府找到立足之地。

    送别诸人后,出于礼貌,他径直走到值房,与当值的董允、费祎、陈曶、郑绰四人打了个招呼,诸人久未谋面,自然好一场攀谈。

    此后,天色渐亮,边上大司马府公署上值的钟声清晰传来。

    姜维今日还要向诸葛亮讨教编练一军的法子,正要告辞。

    费祎大笑着起身,道:“伯约你在西羌浴血,公琰(蒋琬)在汉中运筹,你二人也良久未曾见面了吧?今日难得,我们便一道去找蒋公琰讨杯茶喝,走!”

    说罢,笑着揽过姜维右臂,直往外间行去。

    说起来,两人在武都时,曾因为“激进”与“保守”路线之争,闹得破有些不愉快。总算姜维深思熟虑,化腐朽为神奇,不仅未伤诸葛亮大计,还一举歼灭雅顿大军,竞得全功。

    无形之中,也算狠狠打了费祎一巴掌。

    但他今日见费祎恍若没事人一般,主动示好,神态上更是丝毫扭捏也无,不由暗叹道,传闻费文伟素有雅量,果然盛名之下无虚士啊。

    ******

    大司马府公署就在汉中王府边上,两人安步当车,半盏茶功夫即至。

    姜维一路行来,只觉大司马府属内还是原先的样子,但也颇有些变化。

    譬如,往来小吏手中捧的多是黄白相间的纸张,而非往昔常见的竹简。

    及至来到尚书台,得了消息的蒋琬身着公服,满脸笑意,早已在门口等候。

    “倒是哪阵风,把文伟和伯约两位稀客请来了呀!”

    费祎笑着回应道:“可不就是公琰你房中古丈芽茶的香味么?”

    两人皆是大笑。

    时姜维与蒋琬二人一武一文,一个西行平羌,功勋卓著;一个经略汉中,亦立下汗马功劳,皆被诸葛亮点为头功。

    两人心中对彼此自也敬佩,行到近处,重新施礼见过。

    随后,蒋琬将两人请入屋中,又命侍从奉上茶汤,房中一时茶香四溢。

    三人原本就都认识,蒋、费二人更是相交甚密,故而且品且聊,气氛十分融洽。

    只是用茶期间,不住有小吏取来文书请蒋琬处置。

    蒋琬每每匆匆一瞥,即能有所判断,继而很快做出决定。

    费祎放下茶盏,调笑道:“公琰任尚书的诏令还不曾下,却已先行案牍劳神了呀。”

    蒋琬苦笑道:“尚书令(刘巴)因上书冒犯汉中王,眼下正待罪在家,无暇处置政务。但尚书台事务众多,一刻也不得耽误,先生(诸葛亮)便教琬代为处置,这实在也是无奈之举。”

    姜维看在眼里,暗暗颔首不止。

    当年诸葛亮尝言,蒋公琰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今日观止,果如其言啊。

    这时,一直沉默的他忽得出声,由衷赞道:“公琰兄正是能者多劳啊。”

第三百一十章 诸葛兵法() 
三人品茶的功夫,又来了两位小吏向蒋琬请求批示。姜维注意到他们手上拿的案卷材质都是纸张,便疑问道

    “敢问公琰兄,为何如今公署中多用纸张,而少用竹简呢?”

    蒋琬笑道“还不是因你之故。”

    “因我?”

    “不错!”蒋琬颔首道“伯约可还记得,昔日你曾向尚书令建言,各县主事之人按旬、按月将县中粮食、大宗货物之产出、行情及时归整,并通过驿站向郡中上报,郡府官员收拢汇整后再上报州中,州中再报朝廷之法?”

    “确有此事!”

    蒋琬笑了笑,道“此法施行第一个月,尚书台中便堆满竹简,穷尽一众尚书郎半月之功,这才将情报梳理完毕,如此案牍劳形,你说不是你的功劳么?”

    费祎闻言笑了起来。

    蒋琬又道“这倒也算了,须知一册竹简轻则半斤,重则一斤有余,各郡县汇总后,数量何其多也?驿站须耗费大量人马往来运输,更是哀声载道。琬便向尚书令建言,以轻便之纸张,取代沉重之竹简,尚书令纳之。经过半年多调整适应,终于形成纸多简少的局面,各衙署公务亦为止一轻。”

    姜维从未在这时代见过纸张,以为造纸术是个很偏门的技术,便奇道“蜀中亦知造纸之术?”

    蒋琬轻笑道“造纸术又非什么高深技术。元兴年间,蔡侯即有造纸术传世,只是纸张粗糙易破,这才未能普及。蔡侯以后,后世不断改进此术,左伯尤得其妙,传闻其用更为绵软的树皮、麻头、碎布等为原料,造出的纸张光亮整洁,适于书写。而今我蜀中盛产丝绸,以上等蚕茧抽丝织绸,剩下的恶茧、病茧等正可用作原料。经得数次调整配方,我蜀中所产纸张,比之左伯所造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也!”

    说话间,他已从案几上抽出一张崭新的纸张,奉于姜维手上。

    姜维细细打量,只见此纸光洁亮丽,厚度均匀,已经十分适用于书写、保存了。

    他的心情更是为止一振,这般喜悦震撼,竟比之西凉之行有过之而无不及。

    秦汉以来,豪强世家益强,除了因为占据土地,更是因为书籍数量稀少,知识基本处于被垄断的状态。

    有了富足土地的供养,世家弟子有时间、有条件学习书籍上的知识;有知识者就有机会当官,当官了定然照拂宗族,使得强者益强,终使得社会阶级固化,寒门子弟再无出头之日。

    历史上的华夏,直到造纸术与印刷术开始慢慢普及,书籍才变得相对廉价,知识亦变得容易传播,这才有了宋明时期,寒门子弟鲤鱼跃龙门之事。

    因为当初一个小小的提案,便使得蜀中造纸技术大进,虽是巧合,也是需求产生技术改良的典型案例了。

    虽然现在纸张大抵还是官用,但有心的话,过得十年、数十年,普及已是必然。

    届时,若再将雕版印刷术适时推出,朝廷再加以引导,假以时日,必有无数资质优良的寒门子弟脱颖而出。

    普罗大众改变命运的方式有很多种,而掌握知识是其中最为廉价的一种。后世有一句话,谓之“知识改变命运”绝非一句口号。

    蝴蝶挥舞小小的翅膀,终将引发一连串的变化。

    “只要志向高远,奋发向上,谁都将有机会改变命运,岂不比眼下死气沉沉、一潭死水的局面好上万分?这便是社会公平之相对进步!”

    姜维轻轻摩挲手中的纸张,面上慢慢浮现出意味深长的笑来。

    从蒋琬处出来,他辞别费祎,只身来到诸葛亮的值房。

    诸葛亮正在处置公文,见他到来,便放下手中毛笔,笑问道“主公赐假,伯约不在家中歇着,来此何事?”

    恭行一礼后,姜维正身跪坐,皱眉道“主公命维编练一军,维自当粉骨碎身,报答君恩。只可惜维虽有一身血勇,但编练一事,从未经历,昨夜空想一宿,至今毫无头绪,今日前来,正要向军师请教一二。”

    自那一日赠《管子》后,两人几乎已有师生之谊,诸葛亮也不客套,回道

    “夫为将者,必有腹心、耳目、爪牙。无腹心者,如人夜行,无所措手足;无手足者,如冥然而居,不知运动;无爪牙者,如饥人食毒物,无不死矣。故善将者,必有博闻多智者为腹心,沉审谨密者为耳目,勇悍善敌者为爪牙……伯约你既然没有头绪,何不从此处先行着手?”

    姜维打起精神聆听,生恐漏掉一字。

    他番话的意思,凡一军之主将,应该有自己的左右亲信可以咨商事情,有给自己侦察消息通风报信的耳目,有坚决贯彻自己的命令辅佐自己的羽翼。

    这番话也在暗示,士兵可以慢慢挑选,但军中副将、参谋、行军司马等人员须得先行配置起来,即先把军队的骨架搭起,随后再慢慢充盈血肉。

    他听在耳中,细细品味,眉头亦舒展不少。

    “军师之言,真如拨云见日,维受教矣。”

    诸葛亮摇了摇扇子,悄然自案几下方取出几册竹简,轻轻推倒姜维身前,笑道

    “吾遍观古今名将练兵之法,略有心得,新著兵法数篇,伯约若是有暇,不妨取去一观。”

    姜维捧过竹简,心道,历史上的诸葛亮在临终前曾将兵法和造用“连弩”之法等毕生所学倾囊相授,莫非这几册竹简便是传说中的兵法二十四篇?

    他心中有疑,口中问道“可是兵法二十四篇乎?”

    诸葛亮闻言先是一愣,旋即失笑道“吾倒是想著成二十四篇,只是如今只得三篇。”

    “三篇……”

    姜维稍作思考,旋即明白过来。

    诸葛亮一生可以分作两个阶段,前半生主要辅佐刘备,实现天下三分之计。

    在这个阶段,他主要的身份为军师、大管家一类,都是二把手的角色,几乎没有独立行军打仗的机会。

    但此时的他能利用古人智慧,整理出兵法三篇,可谓博古通今,远超同时代绝大部分杰出人才了。

    。

第三百一十一章 八阵图() 
正沉思间,诸葛亮一敛笑容,忽叹道:“古今战阵之术、练兵之法皆可推演,唯独上古八阵图,吾只闻其名,未识其真也。”

    他见姜维露出震惊神色,侧首问道:“伯约可知八阵图忽?”

    唐朝诗圣杜甫曾数度作诗感慨诸葛亮平生,其中有一首诗名为《八阵图》,曰: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诗如其人,创作八阵图与天下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