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幼麟传-第1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田老汉躬身应了声“是”,继续道:“垄耕就是将庄稼成排种植在垄上,垄与垄之间要保持距离,垄于垄之间的空隙叫做沟,沟是用来走路和灌溉的。”

    张裔接过话头,道:“地力有强有弱,但哪怕再肥的土地,种上一年粮食后,第二年只能种些蔬菜,以便恢复地力,此谓之轮休。“

    姜维闻言,点头心道,这个时代没有化肥,种植一季后,土地的肥力确实下降,需要花费时间加以恢复,这也是时代的局限性,暂时无解。

    但见张裔顿了一顿,语气忽变得激动起来:

    “张鲁所行垄耕之术,其绝妙之处在于,垄和沟在两季种植之间是互换的,每季庄稼收获完毕,农夫将田重新耕一遍,这时垄就变成了沟,沟就变成了垄,这样田地虽然每季都在种庄稼,但每一垄土地实际上是轮流修耕,可以保证地力,来年亦可继续耕种,如此,益州若能推广种植术,一顷土地便可当两顷用!朝廷平白将多得一倍之地,岂非妙哉?仅凭老田说的这一策,老夫便迫不及待想要将他举荐给军师啦。”

    却说田老汉说起旧事,拘束之情尽去:

    “因垄耕极费人力,天师便将羌人、胡人放养的牛统统买下,在平地上行铁犁牛耕,还给我们老百姓分发耒耜,锄,耙等工具。嘿,还真别说,天师来之前,小人家中一亩地只能出粮二、三石;天师来了之后,四石五斗那是常有的,丰年时,还能收到五石……”

    “天师还在汉中兴修了很多堰坝,规制大一些的有山河堰,沔阳这儿也有几处小的。。。。。。”

    姜维耳中听着田老汉侃侃而谈,心中委实感叹不已。

    诚然,华夏农事经过前后两汉四百余年发展,一些先进的农耕技术、工具已经出现。

    但古时因为人口流动的关系,农耕技术传播不快,充其量也就在北方推广而已,江南的广大地区连牛耕都没普及,就更遑论这些更为先进、投资更大的技术了。

    甚至他在蜀中还见过有很多地方尚处于刀耕火种的阶段。

    而张鲁所为,就是整合当世最先进的技术、工具,从种、肥、耕、具、水利五方面着手,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种植体系,并将之普及到汉中的经营之中来,事实也证明此举卓有成效。

    可惜曹刘汉中一战,他好不容易创下的乐土就此被打了稀巴烂,汉中百姓也被曹操尽数迁到关中,如此大郡,竟然落得个荒无人烟的结局。

    这也意味着蜀汉虽然占据汉中之地,却无法完整继承张鲁留下的耕作体系。

    但天可怜见,田老汉年纪太大,魏军便将他弃之不顾,这反倒便宜了蜀汉朝廷。

    毕竟,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姜维自感欣慰,抱拳道:“军师得遇如此人才,定然欣喜若狂,必会感谢张中郎目光如炬啊!“

    张裔忙摆手笑道:“军师赏不遗远,罚不阿近,能为其效力,正是老夫之幸啊。”

    如今的张裔,正是诸葛亮行政之左膀右臂,也是蜀中当地人士迎合刘备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今年五十六岁,但依旧谈笑自若,言语间尽是对诸葛亮的推崇。

    这顿时引起姜维的深思——

    都说蜀中有一荆州派系,而诸葛亮正是这一派系的首脑。

    但他接触诸葛亮日久,从他平日观察所得,结合他人评论,才发现此论实在缪也。

    诸葛亮器重的固然有马良、马谡、杨仪、蒋琬等荆州旧人;但他对杨洪、张裔、何袛、蒲元、秦宓、费诗等蜀中士人也是重用有加,至少这几人的权位便不在荆州旧人之下;甚至他对东州旧人也十分克制,从不主动招惹。

    所有与他有过接触的人都对他十分佩服。

    敬佩到即便是被他贬黜的同僚,不仅对他没有丝毫怨言,甚至在他死后,尽皆伤心失意。

    历史上,李严如此,廖立亦如此。

    故而,若真要严格说起来,诸葛亮用人其实并无地域派系之分,只要下级官员品德端正、才华出众,必能得到他的重用。

    远的不说,便是他一介降人——姜维姜伯约,不也得到诸葛亮青眼有加吗?只怕过几日田老汉见了他,也当受到重用。

    “张裔说得没错,‘赏不遗远,罚不阿近,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免’,这才是诸葛亮大公无私的人格魅力所在,也是他能在刘备死后紧紧团结诸臣僚的法宝。”

    直到此时,姜维第一次对荆州派系这一说法产生怀疑。

    不过大战在即,思考这些也是无用。

    此间事了,接下了张裔、蒲元自然会承接起重设官铁的职责。

    十万荆州百姓的劳动力,亦将在汉中这片热土上开花结果。

    他的心思由是渐渐转回。明日便是约定之期,他将抽身赶赴阳平关,进而挥师西近武都了。

第二百四十章 兵发东狼谷() 
夏六月二十八日,马超按照约定,领麾下两千铁骑移防阳平关。他是此间官位最高者,以固守国境为大任,不到紧急时刻不会轻易出马。

    二十九日,姜维见一切已经筹备妥当,便汇合马岱等诸将,领一彪人马悄然自阳平关出发。

    这一彪军马不过千人,其中马岱亲帅麾下八百羌人突骑营,作为此行的主力。

    柳隐领本部百名救护兵作为后卫,他们内着皮甲,外套羌人服饰,也不虞被人撞见。

    此外,马超为保此行安全,特别拨付一百名身经百战的西凉铁骑作为姜维的亲卫随行,眼下归由杨千万统领。

    而同来的诸小将,都留在姜维身边参赞军事。

    华夏地势呈梯级状,自东往西,地势渐高。关中西面是陇山高地,陇山以西,史称陇右,自陇西由渭水河谷下关中、由西汉水河谷下汉中,由白龙江谷地下四川,都呈高屋建瓴之势。

    东狼谷位于阳平关以北百五十里之外,后世北魏郦道元著《水经注》,载沔水出东狼谷迳沮县入汉水。

    所以这个地方并不难找,马岱麾下羌将柯十三熟悉地形,姜维便着他为前哨,先行一步打探路况;他自己则引着全军迤逦北上。

    人马出了汉中,进入武都地界之后,脚下便是山川。初时,汉人只觉崎岖难行,但突骑营的羌人依旧如履平地,速度不减。

    原是这群羌兵在汉中将养了好些日子,颇受拘束,此番出征,尽皆意气风发,大有虎入深山之势。

    姜维见状,不觉暗忖道:“羌人素来悍勇,羌骑亦有山岳骑之称,此番得见,果然名不虚传。”

    总算一千将士人手一匹坐骑,又是轻装奔袭,故而行进到还算顺遂,到了入暮时分,已经行出百二十里。

    时西方日头开始落下,斜斜插入一眼望不到尽头的青灰色群山之中,把山边的晚霞照得通红一片,恍若火烧。

    见天色已晚,未免夜间行军出了什么差池,姜维便下令就地安营扎寨。

    羌兵走山路可以不喘一口气,但碰上按营寨扎这等任务却是傻了眼了,不得已之下,这个活只能落到柳隐麾下汉兵肩上。

    等到简易营地粗粗落成,正开伙造饭之际,前哨游骑陆陆续续返回营地,随之而来的还有大量敌军情报。

    柯十三却是第一个回转之人,他大步踏入大帐,将右手置于胸前,禀道:

    “禀报将军,沔水尽头在二十里之外,那儿有一处约莫十里方圆的谷地,小人登到左近高山观望,探到谷中有数百人聚居,想来就是雅拉索那伙人!只是……”

    时主账内,诸将正围着篝火喝水用膳,乍见柯十三带回情报,纷纷向他靠拢。

    姜维将自己的水囊递于他手,安抚道:“先喝口水,慢慢说。”

    柯十三也不客气,咕噜咕噜将清水尽数灌入口中,而后用袖子一抹嘴巴,继续道:“只是小人留心查看一番后,发现谷尽然只有百五十只羊,马匹也只有不到五十骑……“

    这时,但见马岱豁然起身,神色复杂,追问道:“此话当真?”

    “小人亲眼所见,不敢欺瞒将军!”

    马岱又问道:“他们可曾搭建寨子?还是住在帐篷里?”

    “有几件木屋,想来是几位贵人的住处,大部分族人在草地上铺块毡子,就这么躺着歇息。”

    马岱闻罢,又惊又喜道:“不想雅拉索那伙人居然混得如此凄惨,这么说来,简直是不堪一击啊。”

    姜维缓缓颔首,又问了柯十三几个更为细致的问题,譬如羌人牛羊养在什么方位,东狼谷四周是否还有出口云云。

    总算柯十三是猎人出身,眼力倒也不俗,都能一一应答。

    姜维仔细聆听,渐渐地对敌情有了大致判断。

    以他今时今日之武艺和统帅,对付这么一群羸弱的羌人,自然可以想出一百种办法,但他也想考教考教同来的伙伴。

    意之所动,忽捡起一根树枝,在地上粗粗画了一个地图。地图以沔水为线索,以己方大营为中心,而雅拉索驻扎的寨子就在大营前方二十里,中间只隔了一座小丘。

    他用树枝一指敌方寨子,抬眼扫了一圈,问道:

    “我方一千骑兵,攻破这么个小部落自然是不成问题的,但怎么才能以尽量小的损失,获取尽量大的战果呢?你们都说一说罢。”

    诸小将情知他在考教,纷纷打起精神,围着地图张望思考起来。

    不多时,魏荣第一个起身,拍着胸脯道:“明日请让我为先锋,我只领三百骑兵,一轮冲锋就能把他们杀光灭尽!”

    庞宏摇头道:“伯约却是要抓活的,你不分青红皂白把人都杀了,将来谁当大汉的傀儡?谁来统领武都诸羌?”

    魏荣一时正语塞,边上的赵统抱拳道:“我军可堵住东狼谷出口,截断其水流,挨不过三五日,雅拉索定然举重投降。”

    马岱先是点了点头,笑道:“这倒是极稳健的法子。但某家却要提醒赵兄弟一句,我军轻装上阵,携带辎重不多,速战速决方是正途。”

    赵统沉思片刻,抱拳道:“谨受教。”

    众人得了马岱指点,便围绕着速战速决、减少损失、扩大战果三个要点七嘴八舌讨论起来,帐中气氛格外热烈。

    姜维将诸人话语一一听在耳中,颇感欣慰。新的将领在出战之前,能有老将指点一番,无疑是颇有启发的。

    更何况,后世还有一句“三个臭裨将,顶个诸葛亮”的名言。

    正讨论间,一直沉默不语的柳隐忽出声道:“末将有一计,不知当不当讲。”

    姜维收起神思,面有期待,道:“休然只管说来。”

    柳隐起身走到地图之前,一指东狼谷方向,凝神道:

    “末将以为,兵贵神速,我军可趁夜发动偷袭,同时兵分三路:第一路直取牛羊马栏,断敌脚力;第二路占据谷地入口,断敌退路;第三路暴起发难,于羌人帐间纵横驱驰,绝其反抗之心。如此一来,敌人进退失据,群龙无首之下亦无法组织起抵抗,除了跪地请降,别无他途!”

    “好计策!”还在苦思的魏荣闻罢,一拍大腿,跳了起来。

    姜维望着侃侃而谈的柳隐,情不自禁地与马岱对视一眼,俱可见彼此眼中的诧异。

    说拉起,他二人久经沙场,心里作得正是这般打算。

    这条一计策,身为名将之后的魏荣、赵统说不出来,反倒是发自一员未经战事的蜀中屯将之口。

    惊讶之余,他亦十分高兴,有胆识,有手段,柳隐身为良将的资质已经初步呈现。

    “此人做事兢兢业业,思路亦十分活泛,难怪历史上可以成为我北伐之左膀右臂。”

    他缓缓起身,面有激赏之意,赞道:“休然此计极妙,深得我心!就以此为定计!”

    此言一出,帐中顿时骚动起来,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姜维这时面色倏忽一凛,正色道:“传令下去,明日二更时分起,埋灶做饭,饱餐一顿后,全军出击,直取东狼谷!”

    众人轰然应允,纷纷出帐,一时,大帐内只剩姜维与马岱二人。此时,姜维正低头瞧着视地上的地图不语。

    马岱上前道:“虏获雅拉索只是第一步,伯约你可是在考虑下一步行动了吗?”

    姜维缓缓颔首:“我等凭借手中一千精兵在武都境内野战无敌,雅拉索部只是个不设防的小姑娘,取下这一部没有丝毫难度。”

    他忽用树枝在东狼谷西北、西南方向各点了一点,又道:

    “但略阳和下辩两地毕竟有坚城为凭,若要快速取下,还须费些思量才是。”

第二百四十一章 狮子搏兔() 
次日二更时分,汉军阵营不分羌汉,皆如约起床造饭备战。

    在姜维的印象中,羌人战士是出了名的不服管教,但此番再见,这些羌兵的纪律已经好上不少,想来马岱必定花了不少心血调教。

    吃了七八分饱,大军火速集结开拔,骑队队列齐整,快速向前推进。一时,长枪耀目,杀气冲天。

    就在大军正中,姜维胯下神骏小白,手持绿沉枪,背负养由基弓,腰系神刀“麟嘉“,瞧着威风凛凛。

    他自练成绿沉枪法之后,浑身充斥着极大的自信,心境较之以往亦截然不同。如今在他看来,哪怕独自一人面对数百敌兵,他也自信可凭借胯下马、掌中枪,一人一马将之击破。

    “莫非这就是一流武将之心境么……大抵这就是关羽敢于突袭白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斩杀颜良于万马军中的缘由罢。”

    不同于姜维的淡定,昨日还慷慨激昂的魏荣今日只觉紧张异常,手心不断发汗,一路上像只闷驴一般不发一言。

    毕竟与他而言,今日是初次上阵。其实何止是魏荣,便是庞宏、赵统又何尝不是微出冷汗,表情肃穆?

    姜维见状只得摇头苦笑,这也是人之常情,战士只有经历过第一次见红,才能算是老兵,才能真正适应人间炼狱的惨烈气氛,一句话,习惯就好。

    这时,马岱亦察觉到诸小将的异样,便笑道:

    “诸位兄弟勿虑,某家麾下突骑本就是参狼羌中最壮勇的勇士,此番内着皮甲,手持环首钢刀,又经某家半年调教,休说雅拉索帐下只有区区几百杂兵,便是再多十倍,某家也有信心将之一冲击溃。”

    姜维亦调笑魏荣道:“前几日急救之术可学会了么?休要书到用时方恨少。”

    经两人这么一打岔,诸小将紧张之情这才稍定,精神复振。

    ******

    东狼谷四周群山环绕,当中是一片方圆十里的盆地,地势平坦。因是沔水发源之地,故而水流充沛,草木繁盛,是大好的放牧之地。

    前任羌王雅木吉的长孙雅拉索,正领着他的族人栖息于此。

    深夜与凌晨之交,正是人最缺乏警惕的时候。

    雅拉索却是做梦也没想到,有一彪约莫千人的兵马已经悄然杀到谷口。

    谷口,姜维身骑白马,全身披挂,跑到高处亲自勘测地形,做到心中有数后,方才回来分配任务。

    只因他十分明白狮子搏兔,亦出全力的道理。

    “赵统,你领两百人马守住此地,不可教贼人走脱一人!”

    “得令!”

    “柳隐、柯十三,你二人领两百人马护住牛羊马圈,但凡有一人敢于接近,格杀勿论!”

    “末将得令!”

    “马将军,你与魏荣二人领本部四百精骑直取羌人营地,切勿让他们结阵自保,尽快消弭其反抗之心。”

    “得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