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幼麟传-第1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以求探查到底是谁在大肆采购。

    不料这一伙贼人十分狡猾,交割货物时皆通过代理介入,不露半点蛛丝马迹,朝廷追查的线索一度中断。

    在这种情况下,精通货殖的刘巴只能下令开放朝廷府库,补充市场上的蜀锦供应,并严令每一笔大宗的交易都要到市吏处登记。

    未免这些不法之徒将目光投向其他货物,他还根据姜维所献之策,率先在蜀郡实行市易督察法,令各县、各市令每十日上报大宗交易行情。

    如此一来,朝廷双管齐下,市场与官府手段齐出,不法之徒的气焰为之一熄,市场上的蜀锦价格应声而跌,也渐渐缓解了其余货物价格上扬的趋势。

    虽然那伙贼人一直不露踪迹,但民生困顿的问题已经慢慢得到缓解。

    由是,在汉中王刘备亲镇,诸葛亮、刘巴、马良三位主事之人同心同德、联袂主持下,各项措施皆得妥善执行,益州的情况亦慢慢安定下来。

    蜀中日月长,五月的锦官城正是花团锦簇,骄阳似火。

    这一日,姜维终于抽出空来,召集齐河洛社的小伙伴,以讨教为名,共同拜访后将军黄忠黄汉升府邸。

    马上就是汉中之行,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他想趁走之前,将赵云交托的事情办好。

    他隐约也知道,留给黄忠的时间也不多了。

    ******

    锦官城西,后将军府,靶场。

    黄忠今年已经七十岁了,尚能挥舞五十斤大刀,开两张三石强弓,说起老当益壮,他若认第二,只怕没人敢认第一。

    自追随刘备后,他虽然高龄,但依旧作为先登死士冲锋陷阵,因攻无不克,被赞誉为“勇毅冠三军”。

    去年征战汉中时,他乘夏侯渊分兵援救张颌而亲自维护鹿角之机,率军突入敌阵,斩杀夏侯渊,达到一生功业的巅峰。

    战后,刘备钦定其为后将军,黄忠功成名就,当即念了两句汉赋:

    “苟季汉生死兮,岂后将军避兮。”

    此时的黄忠须发皆白,立于众人身后,望着眼前济济一堂的少年英杰手持弓箭,吵吵嚷嚷,势要分出个胜负来的模样,止不住抚须大笑。

    说起来,自爱子黄叙英年早逝后,家中好久都没有这么热闹了。

    这是他一生之中最大的遗憾。

    想到早逝的爱子,黄忠忍不住轻轻叹了口气,但转念又一想,人生七十古来稀,事到如今了,还有什么看不开的?

    能以一生所学侍奉明主,能在迟暮之年建立功勋,名垂青史,自也不枉了。

    他现在最牵挂的是,这一身所学会不会随他一同入土。

    ******

    后将军府的靶场占地颇广,屋檐下设有一个武器架,上悬大小不一数把长弓;屋檐之外的百步、百二十步、百五十步处各立有一个靶子,正是黄忠练习武艺之用。

    他是蜀中首席神射,有百步穿杨的美誉。

    但汉中之战后,他因为身体的缘故,平日里深居简出,很少再到军中走动。

    来拜访的诸小辈中,唯有张苞、赵氏兄弟与他相熟,姜维在羽林卫大比之日也曾与他有过一面之缘;除此四人外,其余诸人皆与老将军不太熟悉。

    此番为了得他首肯,诸小将皆卯足了劲,誓要在他前面好好表现一番。

    尤其是大咧咧的魏荣,争着要第一个献艺。

    但见他选了一把二石的长弓,拉弓望月,细细瞄准一番后,倏忽松弦,箭矢直奔百步外的靶子,正中红心!

    这一手顿时引来一阵欢呼。魏荣嘿嘿一笑,面有得色。

    接下来关兴、赵氏兄弟、句扶、王平、霍弋诸人吵吵嚷嚷,轮番献艺。

    黄忠叉腰而站,将诸人表现一一看在眼中。他面上挂着笑,看似平平淡淡,实则异常留心。

    看到关兴、赵氏兄弟射击时,他忍不住轻轻摇头,显然对他们的射艺不置可否;一圈下来,除了不曾出手的姜维外,唯有王平、霍弋三人的射艺能得他微微点头,勉强也算入得他的法眼。

    魏荣虽然颇有准头,但其人太过飞扬跳脱,不是适合学习精深箭术的性子。

    众人逐一射罢,终于轮到老大哥张苞压轴登场。

第二百二十五章 老将黄忠() 
但见张苞踌躇满志,径直在武器架顶格取了一把通身黝黑、隐隐泛着金属光泽的巨大长弓,伸手去拉。

    不料这把弓劲道奇大,他仓促发力之下,竟然只能只拉开一半。

    黄忠劝阻道:“这一把乃是跟随老夫多年的铜胎铁背弓,以精铁为背,力达五石,非一般人所能拉动。是老夫壮年时用来练习气力的,用于射击却是不佳,你还是另选一把吧。”

    却说张苞以力道见长,诸人从没见过他吃瘪的模样,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

    他面上有些挂不住,冷哼道:“俺便是要使这把弓。”说罢,深吸一口气,力贯双臂,再次奋力一拽。

    这一次因着准备充足,一下子将这把大弓拉得状如满月。

    诸人见状,皆喝彩道:“好气力!”

    张苞哈哈一笑,抽出一支箭,钢牙紧咬,搭弓便射,松手之际,弓弦上传来“崩”得一声巨响。

    只以动作论,他这一下可谓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就在众人期待的注视中,箭矢如奔雷闪电,直扑百步外的靶子。

    这一幕看得姜维心头一跳,心道:“兄长箭术大有长进啊!看来平日没少下功夫。”

    继续去望,哪知箭矢飞到一半,倏忽掉头向下激射,“啪”得一声,入地半尺,只剩半尾羽毛兀自在地面上抖动。

    张苞面有苦恼之意,挠了挠头,气氛一时有些尴尬。

    黄忠见状哈哈大笑道:“哪有人平射百步外的靶子?你虽有怪力,但不善射箭,就不必献丑了。”

    在场诸人皆知道张苞的箭法臭得可以,这一番表现确实配得上黄忠口中的“献丑”,当下皆捧腹大笑起来。

    姜维旋即想起去年秋狩时,他射向老虎的那几箭,亦忍俊不禁,跟着笑了起来。

    这一阵哄笑,激得张苞恼羞成怒,老脸涨得通红。

    他冷哼一声,举着铜胎铁背弓忿忿道:“笑个甚!俺准头虽不佳,总算能拉开这把铁弓,你们哪个倒来试试!”

    魏荣闻言,登时露出不服气的表情,上前接过,一边捋起袖子,嘴上还嘟囔道:“试试便试试!”

    有了张苞前车之鉴,他这一下奋起十二分力道去拽,哪知即使如此,这张弓也只被拉开七、八分满。

    他大惊之下,又接连尝试三回,竟是一回不如一回,面红耳涨之下,只得讪讪退下。倒引来张苞好一阵讥笑。

    关兴冷笑一声,跃跃欲试。

    关家家传刀法势大力沉,他自诩连八十二斤的大刀都能舞动如飞,拉动区区五石强弓还不易如反掌?

    只是当他入手去试时,才知道自己错得厉害。

    普通的强弓,说几石便是几石的力道;汉制,一石有一百二十斤,五石便是六百斤力道。

    但铜胎铁背弓因为材质迥异,说是五石强弓,但想要彻底拉开,所需力道却是远不只五石。

    关兴卯足全身气力,倒也能勉强拉开,只是这种圆满的状态维持不了一息功夫,他便已力尽不支。

    众人见气力仅次于张苞的关兴、魏荣都如此不堪,皆心生惧意,再无人敢于尝试。

    张苞找回场子,顿觉扬眉吐气,忍不住纵声大笑:“若要比气力,你们更无一人是俺对手!”

    场中诸人虽闻他如此狂言,但也只得捏着鼻子忍受。

    “张家小子休得猖狂!”

    但闻黄忠一声厉喝,跨步上前,作势要来接弓。

    此弓的力道张苞可是心知肚明,见状吓了一跳,忙阻拦道:“使不得,使不得,老将军都七十岁了,闪了腰可怎生是好!”

    他此言一出,姜维暗叹一口气,心道:“兄长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这下算了捅了马蜂窝了。”

    正所谓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张苞这番话本来倒是出自关心,但听在黄忠耳中却是无比刺耳。

    他二话不说,大步下场,径直从关兴手中接过长弓拿在手中,轻轻一拽,看着毫不费力,便拉了个状如月满。

    诸小将见他面不更色,气不涌出,显是游刃有余,换上满是敬佩的表情,不时发出阵阵赞叹。

    黄忠情绪愈发激昂,从箭袋中抽出三支箭矢,执于握弓的左手,哈哈大笑道:“小子们,看好了!”

    诸小将见状,顿时响起一阵喧嚣。

    “同时持三支箭矢在手,这是要做什么?”

    “不知道啊,闻所未闻!”

    场上议论纷纷,黄忠却是充耳不闻,凝神觑目,面庞重归平静。

    姜维有种感觉,此时的黄忠不再是方才那个不服老、要强行开弓示人的老头子,而是一只随时准备出击的猛虎。

    只见他脚踏弓步,背部挺得笔直,倏忽捻起一支弓箭搭于弓弦之上,弓弦震动,弓箭脱弦而出。

    说时迟,那时快,第一支箭矢离弦不过一眨眼的功夫,第二支、第三支紧接着射出。

    姜维双目蓦然圆睁——

    连珠箭!

    接连三声“咻”、“咻”、“咻”的锐物破空之声,三支箭矢追风逐月,一箭快似一箭,一息后,竟然同时钉在一百步、一百二十步、一百五十步外的箭靶红心之上!

    这一刻,周围鸦雀无声。

    诸小将张大嘴巴,眼中满是不可思议。

    一息功夫连发三箭,每一箭都正中百步之外的目标,这绝非百步穿杨一词可以形容。

    更重要的是,三支箭矢力道不一,后发先至,同一时间命中不同距离的目标,这等神技,耀古烁今,只怕养由基复生,也不外如是!

    黄忠瞧了一眼张苞,又甩了甩肩膀,露出一丝得意的笑来:

    “真是老了,才射三箭便觉得手臂酸软,若是换了以前,哼哼,便是连射五箭也不在话下。”

    诸小将这才回过神来,情不自禁向他靠拢,满脸皆是崇拜。

    “老将军神射啊!”

    “原来这天下真的有如此箭术!”

    “今日算了大开眼界了!”

    黄忠被诸小将众星拱月般围在中间,耳边尽是动听悦耳的赞美之词,不觉咧嘴大笑起来。

    他十分喜欢跟这群少年英杰在一起的感觉,仿佛连带着他自己也年轻了十岁。

第二百二十六章 薪火相传(二合一)() 
黄忠负手立于廊下,凝神看着惊叹不已、表情不一的少年英杰。

    他知道在场这些小将,要么是勋贵之后,要么是军中现役的少壮将领,毫无疑问,在第一代将领陆续凋零后,眼前这些人将慢慢脱颖而出,成长为支撑大汉基业的中流砥柱。

    而这些人来前来讨教绝招,他又岂能不知?

    黄忠年过七十,早已看破生死,也看淡了爱子黄叙早逝、没有留下半点骨血的事实。

    此时他唯一想到的是,与其让这一身的本事跟着他一起入了土,倒还不如传授给眼前这群朝气蓬勃的少年人。

    如此一来,薪火相传,终不教一项绝技失传于世。

    黄忠想到这里,心中没有丝毫悲伤,脸上慢慢露出笑容。

    他的目光投到句扶身上,上下打量了一番,发问道:“你是去岁羽林卫大比时夺魁的那个小子吧?”

    句扶抱拳躬身道:“正是羽林卫句扶!”

    黄忠点了点头,缓缓道:“身为骑将,当将骑射练至炉火纯青,如此便能在交锋之前,先夺敌军胆气。说起来,老夫这儿倒是有一些练习骑射的心得……”

    诸人知道老将军这是要传授经验了,当下尽皆闭嘴不语,齐齐站定,只拿一双双热切的目光盯着眼前这个须发皆白,但精神矍铄的老将军。

    只见黄忠找来一把胡凳,跨坐其上,一拍大腿,目光从诸小将身上一一扫过,正色道:

    “小子们可听好喽,骑射骑射,骑在首,射在次;骑射之要点,不在手,而在腿!只有稳坐马背,才有机会射击,才有机会伤敌!”

    他清了清嗓子,继续道:

    “骑射不比步射,骑手可以借助马势发箭,须知马上一石弓,可抵地上一石半,所以骑射时讲究准头多过力道。那么怎样才能射得准呢?无他,唯‘腰马合一’四字……”

    黄忠以先登陷阵的身份纵横战场多年,早已淬炼出一身惊人的武技和经验,此番兴致高涨,从看似枯燥的骑射开始讲起,逐个动作分解演示,渐渐整理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练习方式。

    诸人中有不少都是马上战将,此时都围在老将军身前,竖耳倾听,生怕漏掉一句,一边听,一边不住点头,显然各有所得。

    ******

    堪堪讲完骑射,魏荣嘟嚷道:“老将军太也藏私,只教骑射,不教步射!”

    黄忠闻言大笑,问道:“你倒说说,我藏什么私?”

    魏荣双目放光,一脸热切道:“老将军放着连珠箭那么厉害的箭法不教,还不是藏私!”

    黄忠上前捏了捏他的胳膊,拍了拍他的背脊,缓缓颔首道:“身子骨倒是壮实,性子却不够沉稳些。”

    顿了顿,忽又笑道:“不过,你们既然来了,老头子也不便藏私,平白被说小气。这便教于你们,但能不能练成,就看你们够不够天赋,下不下苦功了!”

    当下,在众人一片欢呼声中,开始细细指点连珠箭的要点和技巧。

    ******

    一番教学,足足花了一个多时辰,诸小将各有领悟,皆下场比划,想要抓住这一丝感觉,将之彻底化为自己的本领。

    黄忠游弋于场中,不时指点一番。

    诸小将中,霍弋反应敏捷,心思沉稳,深得老将军欢心,他花了好大功夫,作了细细指点。

    终究上了年纪,不一会便讲得口干舌燥。黄忠便悄然回到廊下,正要寻一口水喝,忽见姜维独自一人立于阴影之中,似作沉思。

    他心中好奇,便踱步回转,问道:“姜维,你不想学个一招半式么?”

    姜维回过神来,赧然道:“说来惭愧,老将军方才指点诸位兄弟时,晚辈一直在边上旁听,连珠箭、骑射的技巧囫囵也听了个大概。”

    黄忠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倒也诚实。”

    其实,姜维方才一直在回想夷陵大战时,甘宁那如天外飞仙的一箭,略一沉思后,便抱拳问道:“老将军可知江东甘宁否?”

    黄忠缓缓颔首,道:“昔日他与老夫都在刘荆州(刘表)麾下做事,彼此倒也见过几次,却是个有本事的家伙……不过,听说年初时,他战死于夷陵……咦,你提起此人,却是为何?”

    姜维精神一震,忙将甘宁射向关兴的一箭细细描述了一番,又道:

    “老将军的连珠箭固然精妙无双,但甘宁之箭法亦称得上势不可挡。这一箭到底如何才能射出,晚辈百思不得其解。”

    黄忠凝神倾听,缓缓道:“听你这么一说,甘宁这厮的箭法大有长进啊,可惜,当真可惜……”

    他这话说得没头没脑,也不知在可惜甘宁身处敌营,还是在可惜甘宁身陨沙场。

    还不等姜维反应过来,他忽又问道:“可知小子可知李广射虎之典故乎?”

    姜维恭敬道:“常闻当年李广将军出猎,见草中有一块巨石,以为是虎而射之,箭矢中石没镞,视之才知是石头。”

    黄忠颔首道:“总算有些见识。你且记住了,这种箭法就是源自李广射石,没有一丝花哨,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