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幼麟传-第1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苞销假,重新主持虎贲卫诸事宜。

    关兴被任命为羽林中郎将,接替糜威执掌羽林卫;句扶升任羽林左丞,开始辅佐新任主将。

    ******

    这一日,姜维亦早早起床,在姜文姜武的服侍下,细细梳洗一番,随后头戴进贤冠,身着一袭赞新黑色官服,正式走马上任太子率更令一职。

    王太子刘禅的居所位于汉中王府东侧,姜维轻车熟路,半柱香功夫即到。

    等他到时,正见老熟人董允笑语盈盈,领着费祎、霍弋两位太子属官同僚在门口等候相迎。

    对姜维而言,这三位同僚算是老相识了,相互见礼后,谈笑寒暄一阵,很是自然就融入进去,竟然没有丝毫不适应。

    一番见礼后,董允当仁不让,亲自领着他参观太子居所各处,一边向他介绍平日的职责。

    蜀汉于去年刚刚开国,立国的时日尚短,因此官制度并不健全,有很多官位都空置着。

    朝廷连正经的官员尚且捉襟见肘,更没有多余人手派给太子了,故而到此时为止,常驻的太子属官不过寥寥数人。

    除了诸葛亮身为太子太傅,总揽其事外,还有太子洗马董允,太子舍人费祎、霍弋三人。

    至今日起,姜维亦将加入其中,成为第五位太子属官。

    太子府占地数十亩,主要分大殿、寝室、书房、练武场、值房、侍卫兵营几个区域。

    按照刘备和诸葛亮的划分的权责,大抵董允主要负责安排刘禅的教育、饮食、作息等事宜;而姜维则将肩负起执掌太子所属的二百宿卫亲兵一事,并负责教导太子骑术、射艺等技艺。

    这些对于姜维而言自然如吃饭喝水一般容易,当即应承下来。

    来到兵营时,董允招来两员身姿矫健的年轻武将,向他们介绍道:

    “这位是新来的太子率更令姜维,尔等速来参见。”

    两员将领满脸惊喜敬仰,忙朝着姜维单膝下跪,齐声道:

    “末将陈曶,参见率更令!”

    “末将郑绰,参见率更令!”

    董允又对姜维介绍道:“陈曶、郑绰二人为太子卫队的左右队率,此后便归到伯约麾下了。”

    姜维打量了一番,亲将二人扶起。

    高瘦一些的陈曶激动地满脸通红,兴奋道:

    “末将早听闻在率更令在荆州大发神威,还想着什么时候能够有缘见上一面,不想竟然来做咱们的头儿了!这真是…真是……何等幸运啊!”

    矮壮些的郑绰连连点头,恭恭敬敬道:“率更令,日后还得多多指点!”

    姜维笑着拍了拍两人肩膀,随口勉励了两句,竟然引得二人露出受宠若惊的表情来。

    姜维见状,莞尔一笑,不禁联想起初到羽林卫时的情景。

    那时,羽林郎对初来乍到的他摆出一副不置可否的态度,甚至还有一众刺头企图挑战上司权威。

    但前后不过几个月时间,羽林郎被他收拾得服服帖帖,两员新属下亦显得恭敬无比,此间天差地别,真是此一时彼一时也。

    他深知这是因为荆州大战战报通传全军的缘故。

    大战中,他率羽林卫屡屡以少击众,又有阵斩潘璋、击败周泰、战平甘宁的战绩,这一波足够他傲视同僚,可以吹上好一阵子。

    大抵身为武人便是如此,不看你来头背景,就看你曾做过什么大事。

    ******

    从兵营出来,天几乎快要全亮了,姜维想到还没拜见此间的正主王太子刘禅,便问起太子何在。

    董允道:“王太子刘禅早就已在书房跟随先生诵读了。”

    姜维奇道:“怎得这么早?”

    董允笑道:“主公极重视太子的课业,允便请太子寅时二刻便要梳洗着衣,到书房复习前一日的功课,等候师傅来上课;卯时至巳时,便是先生们教导太子念书的时候了;午时进完午膳后,歇息半个时辰,太子须背诵上午的课文,由师傅检验,通过后用些点心,最后练习书法至晚膳时分方休。”

    姜维闻罢,乍舌不已。

    在他心中,刘禅一直是个无甚长性的少年,不想一天之中居然要花六、七个时辰在学习上,期间只有用午膳的时候,和下午用点心的时候才能休息一会。

    他对如此严格的作息并不认同,心想,这种强度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来说,实在是很沉重的负担。

    而且,即便是在这样高强度的教育下,历史上的刘禅也没终究没能成为一位雄主。

    如此看来,这六、七个时辰的课程对他而言,煎熬实在多过收获吧。

    不过,他刚刚加入东宫,对于这些事情自然无法置喙,只得违心得夸赞了几句“太子果真勤勉”之类的话语。

    董允看出他的言不由衷,便停下脚步,正色道:

    “荀子曰:学不可以已,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伯约岂能等闲视之?”

    姜维这才发现他有些不高兴,略一沉思,忽然明白过来。

    董允本身便是这样一个严于律己,义形于色之人,更可况太子平日的日程安排是由他一手负责掌定的,将太子教育成一个规规矩矩的仁德之君,更是他为官一声最大的期望。

    而自己无意间的一句敷衍之言,只怕拂逆到了他心中最引以为傲之事。

    姜维有心弥补,当即抱拳恭敬道:“维受教了,太子勤勉好学,确是我大汉之幸也。”

    董允闻言,神色稍缓,颔首道:

    “不过汉中王亦希望太子能勤加练习武艺骑术,以增胆气见识。这也是汉中王将伯约调到太子身边服侍的缘由。”

    两人边走便聊,一路行来,姜维发现宦官都很怕董允,见到他时,都会把腰弯得极低,以示恭敬。

    不由心道:“董允其人果然严厉,难怪在历史上可以弹压宫中十数年,令刘禅规规矩矩,不敢沉迷于女色。一直到他死后,刘禅才开始荒淫起来。”

    两人慢慢转回值房,见费祎正在伏案疾书,霍弋正捧着一册竹简看得入神。

    董允一指一处的案几,道:“从此以后哪儿便是伯约的值位了。”

    姜维顺着望去,见这一处值位位于整个值房的左上角,又见董允径直朝位于右上角的值位行去。

    稍一思忖,他便大概知道他在东宫的地位了。

    太子属官中,太子太傅诸葛亮主要在大司马衙署办公,东宫虽然设有一处独立的值房,但大多是时候是空置的。

    除诸葛亮之外,诸属官中以太子洗马董允的年纪官位最高。

    不过,因他在荆州立下赫赫功劳而被封率更令,率更令的俸禄官位还在董允之上。

    汉时以左为尊,故而董允请他坐了左首位,以示尊敬。

    入座没多久,费祎捧着一些竹简上前,笑道:

    “率更令新来,对此间情况可能还不了解。祎特意备下一些东宫相关的文牍,率更令这几日若是得闲,不妨一观。”

    费祎此举,顿时让姜维产生如沐春风之感,当即起身道谢,又道:“我等既是旧识,以官职相称,太也生分。不如改以表字相称?”

    费祎大笑道:“如此,祎便托大唤你一声伯约。”

    姜维见他神情潇洒大方,丝毫没有下属面对上官的局促紧张,不由大生好感。

    重新入座后,董允与费祎开始处置公事。

    他二人除了太子属官这一层身份之外,还是军师诸葛亮的智囊幕僚,经常帮助诸葛亮处置公文,因此十分忙碌。

    而霍弋却清闲至极。

    他是因为其父亲霍峻生前的功劳,而被刘备养在府上,虽然封了个太子舍人的身份,但平时只能算是刘禅的伴当,更兼年纪尚小,此时尚未大用。

    自那日凤凰台一叙后,霍弋便以兄事姜维,怕姜维第一人上值无聊,便径直过来与他奉茶闲聊。

    聊得内容大抵还是太子身边的人和事,间或夹杂武艺、兵法,有时讲到高兴处,两人会忍不住轻笑起来。

    董允目不转睛,专心致志对付眼前的文牍;费祎有时却会侧身注目,微笑着应和两句。

第二百二十章 另有重用() 
辰时时分,一员宦官来报,说汉中王今日得闲,特来检查王太子刘禅的功课。

    董允闻罢,旋即带着诸人奔赴书房见驾。

    等众人赶到时,刘备、诸葛亮二人已经在书房中与负责教导的先生说话。

    书房内的除了刘禅外,还有另外两个学生,三人皆正襟危坐,恭聆教诲。

    霍弋指着其中一位年纪约莫十七八岁、瞧着颇为文弱俊秀的少年,低声介绍道:“那位是军师之子诸葛乔。”

    又指着另一位与刘禅差不多年纪,却有一副老成模样的少年,道:

    “那位是汉中王傅许靖的侄外孙陈袛,两人都是陪太子读书的同伴。”

    姜维闻言后,目光缓缓飘向两位少年。

    据他所知,诸葛乔本是诸葛亮的兄长诸葛瑾之次子,大名鼎鼎的诸葛恪之弟。

    时诸葛亮与黄月英成亲后一直没有亲生子嗣,诸葛瑾便将次子过继给诸葛亮为嗣,诸葛乔由是进入蜀中。

    刘备爱屋及乌,便将他留在王太子刘禅身边作为伴读,彼此也算有个照应。

    而许靖的侄外孙陈袛陈自小便是孤儿,一直养在许靖家中。因他年纪与刘禅差不多,平时又十分聪慧,亦被刘备选作为刘禅的伴读。

    历史上的诸葛乔早亡,倒也罢了;但这个陈袛却是个厉害角色。

    他与刘禅的关系十分亲厚,在董允死后,接任侍中一职,开始与黄皓结成同盟,干预政事,甚至连当时执政的费祎都不能制他。

    姜维到此时才知道,原来陈袛和刘禅是同学关系,难怪他可以深得刘禅信任,甚至对他的信任程度远在蒋琬、费祎、以及历史上的自己之上。

    复观房中,今日授课的先生是议曹从事杜琼,此人学识渊博,既是蜀中名士,也是刘禅的首席教习。

    刘备与他聊过几句后,便开始考教三位学生。

    其中,刘禅支支吾吾,显然所藏不丰。

    与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诸葛乔,他不仅对答如流,态度更是从容,两相比较之下,高下立判。

    而陈袛的水平介于两人之间,他虽然勉强还能答出个大概,但断断续续,并不能像诸葛乔那么流利。

    但姜维隐约觉得陈袛有些藏着掖着,仿佛是为了掩盖刘禅的无能。

    在他的衬托下,刘禅似乎也不是那么愚钝了。

    刘备素来知道他儿子是个什么样的水平,对他的表现既不觉惊喜,也不觉失望,反而温言勉励了几句,嘱托他好好跟随杜师傅学本事。

    刘禅鼻尖冒汗,忙不迭应承下来。

    待刘备与诸葛亮走出书房后,等候在外的姜维、董允、费祎、霍弋四人忙大礼参拜。

    诸葛亮轻摇羽扇,笑道:“主公今日一是来考教太子功课,二是知伯约第一日上值,特来看望于你。”

    姜维受宠若惊,忙施礼拜道:“微臣谢过主公厚恩。”

    刘备摆了摆手让诸人免礼,他仔细端详姜维年轻的脸庞,感叹道:

    “伯约的均田令、平羌策、五铢钱制还有常平法,孔明却都跟孤说了。孤与孔明探讨后,皆觉得这几策不仅高瞻远瞩,而且切实可行。”

    他朝着刘禅笑了笑,又道:

    “若早知伯约如此文武双全,孤如何会将你置于阿斗身侧?当封你个封疆大员,治理一方才是。”

    姜维闻言,忙谦逊道:“主公言重了。何况太子之尊,干系国本,臣有幸能与诸位贤才一道辅佐太子,实乃三生有幸,主公切莫折煞微臣。”

    刘备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你啊,总是这般客套,平白让人觉着生分……”

    顿了一顿,又道:“不过,太子的性子有些软,孤与军师商量后,定下每三日,便抽出一日,由你指导太子学习武事。这首课应当是在两日之后。伯约趁着这几日可以好好想想,该教导些什么。”

    这是考教来了。

    姜维早有准备,旋即道:

    “身为储君者,学习武事当以‘强体魄,广见识’为目的。而骑术和射艺最能锻炼男儿体魄意志,微臣当主要教导这两门本事;但身为储君,多接触、见识一些军队、军事,也当不无裨益。”

    刘备缓缓颔首,笑道:“既是伯约亲自出马,孤也没什么好担心。只是他是个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性子,你若想教会他这两样本事,只怕要费些心思喽。”

    姜维道:“自当竭尽全力。”

    刘备显然心情不错,温言勉励几句后,转身与诸太子属官闲聊。

    趁此间隙,诸葛亮上前将姜维拉到一边,轻声道:

    “主公矢志北伐,对平羌策极有兴趣,想要尽快实行该策。此策既是由伯约你首倡,吾要你在最短的时日内,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章程,并拟订随行的人员、物资诸事宜……”

    姜维闻言,身躯登时一凛,立即应允下来。

    诸葛亮点了点头,继续道:“到时候,吾会推荐你随吾同赴汉中。故而,眼下你虽在太子身边随侍,但时间不会太久,最长不超两个月。这段时间里,你只消教会太子学会骑马、射箭便可,余事自有董允处置……”

    “平日若有闲暇,可多来大司马府公署走走,尤其是要帮一帮刘子初的忙,他对你可是评价甚高呢。”

    诸葛亮是太子太傅,管辖所有太子属官,姜维也是他的直属属下。他既然有了安排,姜维不假思索,立即点头称是。

    这厢,刘备已经同董允等人寒暄完毕。他伸手将姜维招到身边,笑道:

    “如今你既然也在府里当值,日后若有什么紧要之事,直接来寻孤便是。”

    诸葛亮解释道:“这是主公赐你无需通禀即可面君之权,伯约还不拜谢!”

    姜维不疑有他,抱拳躬身拜谢。

    刘备打量了一番,满意地点了点头,方才领着诸葛亮大步离去。

    待两人身影走远,费祎转过身,笑道:

    “此番倒是要恭喜伯约了。”

    他见姜维一头雾水的模样,笑着解释道:

    “无需通禀即可面君,整个朝廷拥有此特权的不过右将军(张飞)、军师、翊军将军(赵云)、辅汉将军(吴懿)等寥寥数人,这是心腹重臣才能享有的特权啊!”

    董允亦抚须道:“不错,你初来王府,便有如此礼遇,足见主公器重之意啊。”

    姜维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

    刘禅的课程安排得很满,一直到中午用膳时分,才抽出空来,好是欢迎了姜维一番,当然少不得提及那日在姜府中玩的游戏,一直追问何时再召集人手厮杀一盘云云。

    但好景不长,两人不过说了小半个时辰的话,董允即黑着脸,催促刘禅速去午歇片刻,因为下午还有背诵课文和练习书法两项课程。

    刘禅显然十分惧怕这位严格的“管家”,只得苦着脸与姜维依依惜别。

    他走后,诸葛乔、陈袛二人趁势过来与姜维见礼。

    不过他两人与姜维并没有深交,相互行了一礼,匆匆寒暄一句后,便告辞离去,毕竟他们作为太子伴读,下午的课程安排也是一般无二的。

    下午时分,姜维闲来无事,便领着霍弋到兵营处走走。

    大抵太子卫队还是一支仪仗性质颇重的队伍,每日何时起床,何时操练,操练的内容,诸葛亮早已定好规章制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