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幼麟传-第1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完这句话,便朝马良撇去。

    两人双目对视,马良旋即露出会意的神色。

    他已经看出姜维在使激将之策。大抵激将法需要一个人唱黑脸,一个人唱红脸,好人恶人轮番上阵,这样才能竟其全功。

    马良心下微微一笑,嘴上却叹了口气,摇头道:

    “唉,子初兄乃是当世名士,连他也没有办法,只怕此事当真极其难办,再无可为了。”

    刘巴闻言,不住点头,以示赞同。

    姜维稍稍清了清嗓子,摆出高深莫测的笑来,缓缓道:“倒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在下便有上、中、下三策。”

    他此言一出,刘巴双目一亮,但旋即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

    马良忙道:“伯约切勿藏私,还请具述其详。”

    姜维笑了笑,道:“秦国曾统一铸币流通,但效果并不太好;直到前汉武帝铸钱,统一货币,钱重与钱文一致,自此钱重五铢为定制,天下钱物轻重方得平衡。在此期间,王莽篡汉,发行宝货;董卓暴虐,更铸小钱,两次更改钱制,皆导致货轻而物贵,百姓民不聊生,朝廷信用丢失。故而,以在下观之,若要长治久安,还需恢复武帝五铢钱制。此为上策!”

    其实稍微学过货币学的人都知道,铜钱作为贵金属钱币,其价值分两个部分:其一,金属本身的价值;其二,朝廷赋予的购买力价值。

    以汉武帝的五铢钱为例,朝廷赋予一枚铜钱一个钱的购买力;与此同时,这枚铜钱是由五铢重的铜铸造而成,其金属本身的价值和朝廷赋予的流通价值大体上是相等的。

    换言之,五铢钱他即是货币,也是商品本身。

    正是因为这种特殊的平衡和性质,朝廷根本不怕多铸五铢钱,只怕铸得不够多——

    毕竟民间多的是乐于收藏钱币的大户人家。

    但王莽新币、董卓小钱、刘巴的直百钱则不然,这些钱的材质重量——暨本身的金属价值比不上五铢钱,但朝廷却伏于他十倍、数十倍、甚至百倍于五铢钱的购买力,试问这样的货币多发、滥发,其后果不就是掠夺民间财富,并引发大的通货膨胀吗?

    其实殷鉴并不远,董卓铸小钱后,朝廷货币就失去了信任,百姓便自觉舍弃了更加便利和易于检验的金属货币,开始使用谷物、布帛等必需品进行交易。

    一直到现在,魏国还是将以物易物为主要的交易手段。

    所以历史学家对于汉武帝行五铢钱制评价极高,称其为中国货币史上极其伟大的创举。虽然中间一度因为战乱、军阀而中断,但断断续续一直到使用到隋朝,流通了近七百年,最终被性差不多性质的“开元通宝”所取代。

    所以在姜维看来,解决通货膨胀和朝廷失信最好的手段,便是恢复祖制,行五铢钱制;但与此同时,他也深知行五铢钱制需要数量巨大的铜矿支持,这是一个前提条件。

    时益州尚未完全开发,铜矿产量极其有限,骤然之间,不可能有那么多的铜矿供应得上来。

    果见刘巴闻言后,冷笑道:“益州若有足够铜矿产出,主公径直多铸五铢钱便是了,老夫为何要献铸直百钱之策?还以为有什么高深的言论,原来不过如此!”

    姜维也不气恼,淡然道:“唯有溯本清源,方能拨乱反正。行五铢钱制为本,此乃万世不易之理。今日虽然不能骤行,不代表日后不能行。”

    同时心道:“清代有著名的滇铜,应该在云南方向,看来等行完平羌策后,经营南中也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这厢,刘巴还要反唇相讥,马良忙抢道:“不是还有中策吗,还请伯约讲一讲这中策又当如何?”

    姜维看了一眼兀自不服气的刘巴,朗声道:

    “这中策嘛,便是在恢复五铢钱制之前,继续铸造直百钱。不过全年铸造的直百钱量,须严格加以控制,大体要与国中百姓全年产出相当,力保其价值稳定。”

    刘巴与马良皆是精通理财货殖之士,稍一思索,便能理解姜维虽说的“控制直百钱的铸造,与一国之全年所获相当”这句话的意思。

    若是以国中百姓全年产出作为参考保准,若是铸的钱多了,钱贱物贵的局面根本得不到缓解,民生困顿的情况反而会愈演愈烈;但若是铸的钱少了,那么会慢慢造成钱贵物贱的局面,也不利于货物的流通。

    道理好理解,但实行起来却极其不易。

    刘巴皱眉问道:

    “那么如何判断一国之百姓全年所获?须知天下有百姓千千万,农田千万顷,更有盐、铁、织造、渔、牧、林、果等各千行百业,休说一国之所获,便是记录一郡、一县之所获,也殊非易事。你这黄口小子,仗着自己念过两念书,便到处胡言乱语,哗众取宠吗?”

    马良也疑问道:“不错,难便难在统算其数,不知伯约可有良策?”他从诸葛亮处知道姜维有政才,而且方才一番话颇有见地,话语间不禁带上三分期待。

    姜维笑道:“若非胸有成竹,岂敢在两位面前卖弄?”

    顿了顿,正色道:“大抵一个县除了产出粮食之外,大宗的特产都是有限的。可规定各县官吏,按旬、按月将农业所作、粮价变动,及县内主要特产商品之行情及时归整,通过驿站向郡中上报,郡府官吏收拢汇整后,再上报州中,州中再报朝廷。如此,主事之人不出官署,便可尽知国内所有郡县之市场行情,决策时便可做到心中有数。”

    刘巴、马良闻言,目目相觑,尽皆陷入沉思。

    说起来,这个法子确实妙极啊。

    其一,此法不必设置新的衙署,只凭现有的郡、县一级的官吏,便能顺利实行——无非就是给这一级的官吏增加一项职责罢了。

    要知道,蜀中经过诸葛亮多年治理,最不缺的就是廉洁高效的官吏队伍。

    而且,一旦此法顺利运作,便能够建立起遍布全国的市场行情网,辖内哪里的市场行情稍有波动,朝廷顷刻便知,可作出最为及时的响应和调整。

    这时,姜维继续道:“在此基础上,朝廷还可设常平仓。”

    刘巴面色稍缓,语气也放松了不少,问道:“何为常平法?愿闻其详。”

    姜维解释道:“朝廷可令各郡各县建立一批粮仓,战时用于军粮周转;但承平之时,可用来周济百姓。”

    “丰收谷贱时,各仓购粮储备;待到灾荒缺粮时,平价贾粮,借以防备灾荒,调剂供求,平抑粮价,以实现赈济民生的目的,朝廷也能从中小赚一笔,可谓两便之法。说起来,常平法在前汉初年曾实行过一段时间,只是实行的时间不长,许多人不知道罢了。”

    刘巴主理蜀汉财政多年,稍加思考,便知此策有理有据,切实可行;而且朝廷和百姓俱可从中受益。

    他举目望向姜维那张年轻的面庞,心中满是震撼。他实在难以想象,如此良策居然会出自一个只二十岁的武夫之口!

    姜维将他神状看在眼里,暗笑不止,心道:

    “你刘巴再有才,还能比得中唐名相、因理财有方而名垂青史刘宴刘士安?”

    说起来,这正是中唐名相、中国历史上杰出的理财家刘宴所行的法度之一。

    时大唐经理安史之乱不久,财政极为窘困。

    刘宴在此情况下主管唐朝财政达二十年之久,在盐政、漕运、赋税、铸币、平抑物价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终于使得大唐财政、民生得以迅速恢复和振兴。

    姜维站在巨人肩膀上,容不得刘巴不心服口服。

    (作者按:历史上在刘备和刘巴死后,诸葛亮主掌蜀汉财政大权。他虽然没能解决铜矿产量问题,只能继续发“直百钱”、“太平钱”等大钱。但他天资聪慧,逐渐摸透钱与货物之间的平衡关系,于是控制铸造大钱的数量。所以在诸葛亮执政时期,蜀汉的钱制经济还是稳定的,两种钱甚至还流通到了西羌、西域。)

第二百一十八章 人尽其用() 
刘巴与马良细细品鉴,好半晌才尽数品味出其中妙处。

    这时,马良又问道:“方才伯约说有上中下三策,那么平抑物价的下策又是什么?”

    姜维不答,反而转向刘巴,问道:“敢问刘君,今年蜀中百业之产出如何?可有什么货物大幅减产?”

    刘巴想了想,摇头道:“去年风调雨顺,未听说有什么减产之事。”

    姜维缓缓颔首,道:“这边是了。”

    面对两道疑问的目光,他清了清嗓子,继续道:

    “益州百业繁荣,市场上确实需要大量铜钱流通。朝廷虽然铸了许多直百钱,其害处也只会慢慢显现;而且,市集上的物资不曾短缺,但此番市场行情的异常波动骤然发生,而且涉及全行全业,故在下判断,定是有大笔朝廷铸造之外的钱币流入市场,导致钱货失衡,物价飞涨。”

    刘巴毕竟是此道高手,闻言后旋即领悟过来,恍然大悟道:“不错!定是有人从中作梗!”

    姜维又道:“如此一来,只消从源头查起,逐一排查大宗商货之买卖记录,便可查清究竟是何人从中渔利了,而渔利之人正是破获此案之关键!”

    刘巴拍手赞道:“正是此理!”

    他再一次望向面前那张过分年轻的脸,长长叹了口气,拱手试问道:

    “将军能出此高论,文武双全之称名至实归。呃,只是不知将军这学问一道,师承何处?”

    此时的他已经对姜维彻底改观,已是换上一副平等论交的态度。

    姜维知道见好就收,抱拳还了一礼,正色道:“姜维少时,曾入郑氏康成公门下学习。”

    “哎呀!”刘巴一拍大腿,忙起身道:“原是郑玄公传人,将军怎得不早说,老夫当真有眼不识泰山了!”

    时郑玄乃是后汉成就最大的一位经学大师,道德名望之高,可称呼楷模;郑氏学更是当世显学,便是诸葛亮也十分喜爱。

    此番引得刘巴如此惊讶,也不出意外。

    刘巴慌忙重新施礼。这次却是换上了作揖之礼,言语中也从蔑称的“小子”改成敬称的“将军”,足克见其内心对姜维彻底改观,几乎将之是为同类人了。

    马良见两人算是和解了,露出欣慰得笑来。

    姜维一边还礼,一边觉得好笑,大抵这就是恃才傲物、自诩名士之流的臭毛病了,难怪刘巴这个怪老头看不太上草根出身的刘备,却对麾下名士云集的曹操颇有好感。

    这时,刘巴招来老妻,吩咐道:“将案上凉茶撤了,取老夫珍藏的蒙山茶来。”

    不一会儿,刘妻为众人端来热气腾腾的香茗,刘巴换上一副笑脸,介绍道:

    “老夫不好杯中之物,平生只爱饮此甘露。此茶极为稀少,老夫也是到处托人,才得来这些。还请两位品鉴一二。”

    马良心情欢畅,难得调笑道:“怎么方才不拿出来,这实非待客之道呀。”

    刘巴讪讪道:“方才还以为姜将军是个粗鄙的武人,便想着不要糟蹋了此等珍品。不料一番交谈后,才知是同道中人,惭愧惭愧。”

    马良与姜维对视一眼,尽皆大笑起来。

    三人当下举杯品尝,就着方才的话题又展开叫交谈。刘巴对待姜维的态度显然客气不少,聊着聊着,又改以表字称呼。

    见气氛已经大好,马良抓住机会,再次发问道:“之前说得就任尚书令一事,不知子初兄意下如何?”

    刘巴叹了口气,道:“既是老夫自己种下的根,事到如今,哪有置身事外的道理?”

    他这么说就是表示同意了,姜维当即起身抱拳道:“刘君挺身而出,朝廷百姓必将从中受益,此乃苍生之幸,百姓之福也。”

    刘巴却羞赧道:“惭愧,正要借伯约之良法,以求溯本清源,拨乱反正。”

    顿了顿,又道:“只是若要行伯约所言上策铸五铢钱,少不得要有大量铜矿支应,倒是不太好办。”

    姜维道:“益州地大物博,铜矿未来自会有的,在此之前,刘君不妨先将常平之法和纠察市场二事做好,这也是利国利民之举。”

    他望着手中香茗,心中好奇,便饶有兴趣地问道:“敢问此茶产自何处?”

    刘巴呵呵一笑,面上颇有自豪之色:“此茶名曰‘蒙山茶’,相传为前汉时,甘露普惠妙济大师吴理真携灵茗之种,植于五峰之中。此茶树‘高不盈尺,不生不灭,迥异寻常’。久饮该茶,有益脾胃,能延年益寿,故有‘仙茶’之誉……”

    此刻刘巴心病尽去,谈兴一起,却是个滔滔不绝的老头子,跟他古板刻薄的外表迥然而异。

    姜维细细聆听,默默记下了蒙山茶的名字。

    ******

    一番良晤,宾主尽欢。

    不知不觉,时间流淌,转眼到了告别之际。

    马良与姜维并肩走在回程的街道上。

    街上行人熙熙攘攘,马良感慨道:“若非伯约出手相助,良此番怕是要无功而返了。”

    姜维笑道:“都是为朝廷出力,季常先生何须客气。”

    这时,他想到马良已经任大司马府掾,掌朝廷人事,心中忽冒出几个后世十分有名的名字。

    当下站定,拱手道:“在下倒是有一事想要劳烦季常先生。”

    “伯约直言便是。”

    姜维道:“先生掌人事,若得闲暇,烦请帮在下查一查柳隐、张嶷二人的身份、下落。”

    “柳隐……张嶷……”马良喃喃念着两人名字,奇道:”伯约可认识此二人?”

    姜维笑了笑,道:“到不认识。只是此前听说过二人贤名,在下有心结交一二。”

    马良缓缓颔首,默默记下。

    两人脚步不停,且行且聊,转眼即到分手的岔路,纷纷站定,准备拱手告别。

    这时,马良忽道:“不知为何,看到伯约,总会起我家二弟马谡。他年纪大不了你几岁,同你一般才思敏捷,平日总是信心满满的模样。他如今在南中越嶲郡任太守,若你们有机会共事,当能成为知交好友。”

    姜维笑道:“便如季常先生和孔明先生一般么?希望如此吧。”

    心中却道:“令弟仿佛对我有莫名其妙的敌意呢。”当然这番心里话却是不便明说的。

    马良似乎看出他回答得言不由衷,微微一笑,道:“请相信我,良看人向来很准。”

    姜维一愣,当下郑重道:“希望如此吧!”

    说罢,两人相视一笑,各自拱手抱拳后,告辞离去。

    ******

    此行收获不小。

    劝动善理财的刘巴掌财政,加上由能臣马良做诸葛亮的后盾。

    如此一来,诸葛亮便可尽快从繁复的内政中脱身出来,朝廷便可尽快启动汉中经略之策,那么平羌策也必将会尽快被提上日程。

    “人尽其用,物尽其才,这才是我带给这个蜀汉最大的改变吧。”

    阳光下,姜维脚下生风,大步行在路上。

第二百一十九章 太子属官() 
建安二十五年四月初一。

    汉中王正式下诏,迁刘巴为尚书令,主持朝廷财计;迁马良为大司马府掾,掌朝廷人事。

    与此同时,锦官城外的十万荆州军民在经过五六日的休息后,全数拔营北上汉中。他们满怀憧憬,赶去抢种今年的春粮。

    关平以典军中郎将身份护送,随行的还有廖化、王甫、赵累三员关羽旧属。

    张苞销假,重新主持虎贲卫诸事宜。

    关兴被任命为羽林中郎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