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幼麟传-第1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倘若真如侍从所言,只怕其他货物也不能幸免,势必要跟着涨价。

    而丝绸、铁器等宝货价格的涨跌,直接关乎到平羌策的实施。

    想到这儿,他心中益发好奇,决定明日亲自到市场上探求一番。

    侍从看他沉思半晌,以为他囊肿羞涩,又补充道:

    “率更令若是坚持要会铜钱,也是可以的。小人这便安排。”

    姜维摇了摇头,从怀中掏出一块金子,置于侍从手上。

    “不必了,多的便赏你了。”

    说完,举步离去。

    ******

    次日一早,姜维早早起床,赶赴城中各处市场调查物价变化情况。

    类似锦官城这样的通邑大都,各种种类的市场分门别类,十分齐整。

    锦里以集散蜀锦等丝织品而著称,除此之外,还有药肆、牛肆、屠肆、革肆、鱼肆等大小不一的市集,星罗棋布分布在城中各处。

    姜维一路且行且问,发现诸如生丝、浆、车船、竹木、漆器、素木铁器、筋角、丹砂等货物确实已经开始涨价,而且幅度不小。

    城中各市虽然依旧门庭若市,但实际上成交量开始下降。

    他旋即意识到,这已经不是一行一业的正常涨跌了,这已经牵涉到全行业的通胀了。

    根据后世的经验,通胀问题若不及时处置,会愈演愈烈,进而迅速波及到全国,引起更大范围的混乱。

    姜维心中微微有些着急,倘若真的发生这种情况,他的平羌策,朝廷的北伐政策可能会被无限期推迟——

    家里都还没拾掇干净,还打个什么仗!

    念及此处,姜维跨步便往往大司马府行去,心道务必要给诸葛亮提个醒。

    ******

    经过通传后,姜维被一员小吏引入诸葛亮值房。

    跨步迈入,正见除了诸葛亮外,白眉马良亦赫然在座,两人面上都有一丝忧色。

    他与马良共事过一段时间,彼此也不陌生,当下抱拳道:

    “姜维见过军师,见过马先生!”

    马良也起身还礼,颔首道:“与伯约倒是有许久没见了。”

    诸葛亮示意他入座后,问道:

    “伯约明日就要上值了,今日前来,可有事么?”

    姜维知道他公务繁忙,于是直奔主题道:

    “维早间赶赴市集调查,发现市面上物价腾飞,此于国于民无利,隐患极大。特来提醒军师,请朝廷早做打算。”

    诸葛亮、马良闻罢,对视一眼,俱都有些惊讶。

    但见诸葛亮道:

    “不想此事连你也注意到了。不错,几日之前物价便有上扬的趋势,不想越演越烈,竟有难以收拾之势……”

    姜维问道:“不知朝廷可有处置之法?”

    诸葛亮道:“其实朝中也有善理财货殖者,正是刘巴刘子初是也。若得此人出手,必能化解隐患。”

    “刘巴刘子初?”姜维口中喃喃,心中却道,这个名字倒是如雷贯耳。

    刘巴,字子初,荆州零陵郡人,是三国时期的名士、高士,其学问才能皆名动天下,就连诸葛亮都曾说:

    “运筹策于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远矣。”

    其人生经历也是波折万分,甚至可以说极具戏剧性。

    刘巴十八岁时,在荆州刘表手下担任郡署户曹吏主记主簿。

    就是这样一个名士,心中对“拥立”汉帝的曹魏政权充满归属感,可能是因为他对曹操麾下一系列名重天下的,诸如荀彧、陈群、钟繇等名士满怀憧憬所致。

    这也导致了他对身为曹操对手的刘备的极度不喜欢。

    当时刘备还在新野时,叫刘表的甥儿周不疑去向他求学。

    刘巴一听是刘备介紹的,拼命推辞,说自己承当不起,还大大谦虚了一番。

    后来在赤壁之战前夕,刘备被曹操击败,开始逃难。

    当时荆州的士族因为受到意见领袖诸葛亮的劝说,几乎都跟著刘备南下,唯有刘巴一个人北上投曹。

    对于刘巴的投奔,曹操自然惊喜交加,旋即任命他做丞相掾,并派他去招抚长沙、零陵荆南诸郡,这也算是委以极大的重任。

    不料,赤壁之战曹操惨败,刘备接受诸葛亮的战略,开始夺取长沙、零陵等郡。

    于是,刘备、刘巴两人再一次被命运牵引到一起。

    这一次,刘巴为了避开刘备,只身一人躲到交趾,并改了“张”姓,在交趾太守士燮手下做事。

    但他性格孤傲,与士燮处得不太融洽,不久便转道益州南中一带。

    结果在关卡处被益州郡守拘留,转送给了当时的蜀主刘璋,转而开始为刘璋做事。

    后来刘备入蜀,刘巴兜兜转转一圈,终于还是宿命般地落到刘备手中。

    经诸葛亮苦口婆心一番劝说后,他最终认命,接受刘备的征辟。

    这么看来,这两位刘姓人士之间的恩怨,算是一笔怎么也算不清的糊涂账了。

第二百一十六章 舌战刘巴() 
这时,诸葛亮一指马良道:

    “汉中王已辟季常为大司马掾。季常与刘子初有旧,方才我两正在商议,请他出山一事。”

    姜维奇道:

    “尝闻主公定蜀中时,军资匮乏,刘君献策铸直百钱,平诸物贾,令吏为官巿,由是数月之间,府库充实。主公称汉中王后,任命此人为尚书,如何还有邀请出山一说?”

    边上的马良接过话题道:

    “伯约有所不知。他与三将军曾发生过一些不愉快,于是称病不出。孔明知我与他有交情,便托我劝说一二,正要出发。”

    马良虽然并未明说刘巴与张飞之间的不愉快,但姜维隐约知道一点。

    却是张飞敬仰刘巴的才学,有一日径直跑到刘巴府上长谈,谈至深夜后,不顾一切地想要与他抵足而眠。

    刘巴自诩名士,本就看不起武夫,忍无可忍之下,终于开始百般嘲讽。

    他的嘲讽谩骂十分恶毒,顿时激得张飞暴跳如雷,摔门而走。

    刘备自此意识到刘巴根本看不起他们兄弟,于是新仇旧恨交织在一起,一度想要杀了此人泄愤。

    终于在诸葛亮的一再劝说下将此事搁置。

    刘巴也因此惧见猜嫌,恭默守静,退无私交,非公事不言。

    想到此人如此戏剧性的一生,姜维心中好奇心大起,便抱拳道:

    “维闲来无事,不如陪先生一起拜访这位当代名士。”

    马良苦笑道:“你若执意要去,我自不拦你。只是此人性格清高,脾气古怪,一会儿若有冲撞之处,伯约你还得担待一二。”

    姜维道:“自是省得。”

    当下,两人辞别诸葛亮,并称一路,朝刘巴府上行去。

    颇为出乎姜维意料,刘巴家中竟然十分清贫,只用一道篱笆粗粗将屋舍与外间大街隔开。

    来开门的是一位老妪,姜维从马良口称的“嫂夫人”判断出,这个其貌不扬、浑身简朴的妇人应当就是刘巴的糟糠之妻了。

    推门而入后,但见院子里种植着时令的蔬菜,一位年约五旬的老者正蹲在篱笆下锄土拔草。

    马良上前两步,拱手道:“子初兄,马良来也。”

    姜维闻言,登时大吃一惊,这么个不起眼的老农,居然是大名鼎鼎的刘巴?

    史载刘巴为人清廉简朴,从不治理家资产业,如今看来,倒是恰如其分。

    他收回目光,跟着躬身抱拳道:“在下姜维,拜见先生。”

    刘巴将铲子随手一扔,站起身来,冲了马良还了一礼,脸上挤出一丝笑来:

    “哪阵风把季常老弟吹来了?来,里面请。”

    说完,伸手将马良迎入堂中安坐;却是看也不看姜维半眼。

    姜维见状,一时有些愕然,万般无奈之下,只得厚着脸皮跟进。

    总算刘巴虽不理他,也不来赶他,仿佛只当他是一阵空气。

    入座奉茶,寒暄几句后,马良问道:

    “粗茶淡饭,田园之怡,子初兄安乐否?”

    刘巴道:“胸有青山绿水,身无案牍劳形,自然安乐。”

    马良这时叹了口气,道:

    “而今百业凋敝,物价飞升,益州百姓却不安乐。”

    他顿了一顿,开门见山道:

    “荆州大战方歇,尚书令法正病逝,朝中有诸般大事等待处理。孔明一人独力难支,而子初兄久在尚书台,尚书令一职正是当仁不让,还请看在孔明和小弟的薄面,接受主公的任命啊。”

    刘巴面无表情,只淡淡道:

    “汉中王麾下人才济济,别人不说,你马季常不就是满腹才学之辈?如何还要我这老朽之人出手。”

    马良道:“而今益州物价腾飞,百姓颇有不满之意。环视阖城内外,唯独子初兄长于理财,若再不出手整治,只恐民生困顿,于国不利啊。”

    刘巴不假思索地回道:

    “非是让孔明和季常你为难,实是老夫年迈昏聩,双目浑浊难视,案牍之劳,力不能支也。”

    这厢马良连连苦劝,刘巴只以精力不济推脱,似乎打定主意不接受刘备的任命。

    姜维冷眼旁观,心道,一个有力气侍弄田地之人,居然说没精力处理公文,这摆明就是推脱之辞。

    他又见刘巴装得一本正经,一时忍俊不禁,竟然轻笑出声来。

    而这一笑声,正好清晰传入刘巴耳中。

    但见刘巴皱起眉头,沉声斥道:“君子交谈,你一介武夫何故发笑?”

    姜维闻言,不禁心道,此人果然瞧不起武人,难怪会把张飞气成这样。

    也就张飞敬重君子,他才能免受责罚;若是换了关羽在此,一怒之下定然砍了他的首级。

    马良是个老实诚笃的性格,见主人发怒,忙开解道:

    “伯约是小弟的朋友,文武双全,非是一般的武夫。”

    “文武双全?”刘巴的眉毛高高扬起,嗤笑道:

    “这世上哪有那么多文武双全之辈?也罢,看在季常面上,老夫便给你一个机会,你倒是说说,方才为何发笑?若讲不出个所以然来,你自己这便请罢!”

    姜维心道,这是要下逐客令了,此人翻脸比翻书还快,也不知是本性如此,还是讨厌刘备恨屋及乌的缘故。

    马良正要再缓颊一二,姜维蓦地却大笑起来。

    他看出刘巴已经打定主意称病不出了,马良纵然再有才华,也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

    反正已经将他得罪,不如兵行险招,激他一激。

    刘巴见他如此无礼,怒气蓬勃而起,渐渐拉下脸来,眼看到了发作边缘。

    但见姜维收住笑声,正色道:

    “在下笑阁下空有名士之誉,却祸害了天下苍生,整日沾沾自喜,尤不自知也!”

    刘巴拍案而起,怒道:

    “老夫平生与人无害,如何到你口中,却成了祸害天下苍生?你这黄口小子,适才看在季常面上,让你进得君子之居,今日你若不讲个清楚,老夫必将你扫地出门!”

    姜维冷笑一声,反问道:

    “斗胆请教,昔日主公定蜀,是不是你献策铸直百钱,平诸物贾,令吏为官巿?”

    刘巴傲然道:“不错,汉中王行此策,数月之间,府库充实,军资足用!”

    顿了顿,他脸上露出不屑的表情,反唇相讥道:

    “你提此事作甚?与老夫害天下苍生又有何干?莫非你这粗鄙武人,也懂理财货殖之道?”

    姜维见马良要为他解围,便朝他拱了拱手,示意稍安,随后朝刘巴笑了笑,缓慢却坚定道:

    “在下懂与不懂暂且两说,只是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你方才只说了此策的益处,如何却不提今日民间物价腾飞,百姓颇受其害,皆是因你献策导致?”

    刘巴皱眉道:

    “老夫献策不假,但追究民间物价腾飞之根本,乃是朝廷多铸、滥铸直百钱之故,老夫只是献策,莫非这个般恶名,还要老夫来背?”

    姜维冷笑道:

    “此策乃是饮鸩止渴之策,你身为献策之人,须审时度势,既要想到一时之利,自然也当考虑易世之害。你早知此策暗藏害处,为何献策之初不提前说明?而今其弊端已现,却又为何不助朝廷加以约束,反而在此故作清高、袖手旁观?枉亏你自称名士,真为人所不齿也!”

    刘巴闻罢,气得吹胡子瞪眼睛,一张老脸登时涨得通红。

    但他偏偏又不能反驳。

    说起来,铸直百钱这一策还真叫姜维说对了,确实是饮鸩止渴之策。

    古时百姓、尤其是大户人家,通常都有藏钱的习惯,很大一部分历年所铸的铜钱都被一坛一坛地埋于地下。

    在此情形下,朝廷于短时间内多铸造一些大钱,不仅不会影响物价,反而会因为市面上多了许多流通的铜钱,而促进贸易的开展。

    所以就有了“汉中王行此策,数月之间,府库充实,军资足用”的现象。

    然而,大抵人的欲望是无底线的,朝廷尝过了滥铸大钱的好处,后续再遇到财政问题,第一时间想到的,自然是加足马力继续铸钱。

    但滥发大钱到了一定临界的时候,必然会引起通货膨胀——

    因市面上的钱多了,物价便会上升,百姓需要用更多的钱才能买到生活所需,民生由是困顿。

    这等货殖道理,草根出身的刘备不懂,但刘巴精于理财,他自然是懂的!

    偏偏他看不太上刘备,态度十分被动,寻常事情不塞给他,绝不会抢着做。

    当时刘备只是令他解决军资问题,他便不管不顾献了此策。

    他本來就是被逼着帮刘备做事的,不追求表现,对此策的危害自然也不会提上半句——

    大抵就是“你交代给我办的事,我算是帮你办妥了,没事我就先走了”这种态度。

    而朝廷尝到这等甜头,那是欲罢不能,好几次增铸直百钱,刘备甚至高兴得连挂帐的铜钩都拿来铸钱了。

    只是凡事讲求因果,事到如今,综合了种种原因之后,铸大钱的危害渐渐显现,终于引起民生问题。

    若朝廷中没有懂货殖理财之人的话,刘巴这个始作俑者自然可以脱身事外,混似个没事人一样。

    但令他想不到的是,这等隐秘的关节,偏偏教这个毛头小子看出来了!

    若是这小子不知好歹,将这番秘密泄露出去,那么他就要从献策有功的名士,变成瞎出馊主意的狗头军师了!

    这个结果是他万万不能接受的。

    但姜维缺不依不饶,继续嘲讽道:

    “初平中年,董卓乃更铸小钱,由是钱轻而物贵,谷一斛至钱数百万。以在下观之,刘君直百钱策,与当年董卓小钱之策,何其相似也!只怕未来青史之上,必有刘君与董卓浓墨重彩的一笔!”

    董卓残暴无仁,人神共愤,但姜维却拿董卓来比他刘巴!

    这一番当真是诛心之言!

    场面一时有些凝重,刘巴的脸红了又白,白了又红,偏偏半句辩驳不得,愣在原地,半晌无语。

第二百一十七章 论钱() 
刘巴面上铁青,胸膛不住起伏。

    许是情知理亏,他态度上有些服软,但语气兀自强硬:

    “事已至此,若要平复钱乱,非数十年之功不得救。这一时半刻的,老夫又能有什么办法?”

    姜维讥诮道:“你若没有主意,和主公径直说了便是,何故以精力不济作为托词?”

    说完这句话,便朝马良撇去。

    两人双目对视,马良旋即露出会意的神色。

    他已经看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