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幼麟传-第1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罢,伸手往外一探,做了个“请”的动作。

    见他如此迫不及待的嘴脸,诸葛亮的面色虽然不改,心中却已充满了惋惜,不住叹息道:

    “可惜了如此一个璞玉之才…。。。”

    顿了一顿,他的心肠慢慢硬起,逐渐打定主意:

    “也罢,便随他去看看。他若知法犯法,真的落在吾之手上,纵然是主公看好之人,吾也定当秉公执法,不徇私情!”

第二百零六章 百工月英() 
三人行至门口,但见大门外立有一个一丈见方的事物,上面遮盖有一块篷布,瞧不清楚其中的详情。

    姜维道:“敢问先生,是否先将之抬入府中,再行打开观赏?”

    诸葛亮不动声色,淡然道:“便在此打开吧。”

    边上的力夫得了吩咐,上前将篷布缓缓揭下,新式绫织机就此露出庐山真面目。

    这时,马钧在姜维的推搡下,快速出列,弯着腰恭恭敬敬道:

    “好…好教先生知道,此乃钧刚刚研究出来的新式织造机器。可。。。可用十二蹑代替五、六十蹑,功…功效不变,还请先生指正。“

    诸葛亮主理益州内政数年,见多识广,第一眼就认出这是一台织机。

    直到此时,他终于知道姜维、马钧二人并非是“贿赂求官”而来,第一反应竟然是长长吁一口气,心中随之生出一股轻松。

    他嘴角微微扬起,将注意力重新转向织机。

    诸葛亮是个务实的性子,见此物如此之精致小巧,对于马钧所言着实难以判断,稍一沉思,便道:

    “不如将这台织机抬入工室,我等一探究竟。”

    又转向小童,嘱咐道:“将夫人请到工室来,只说有贵客到访。”

    说罢,右手一伸,亲自将姜维、马钧并四名抬着织机的力士引到一处宽敞的屋舍内。这一间房屋占地颇广,宽敞明亮,置身其间,一股浓重的木头香味扑鼻而来。

    姜维四处打量了一番,只见室内四壁上贴满了画着稀奇古怪符号的图画,瞧着像是图纸手稿一类;从内容上看,大到建筑,中到器械,小到关节,均有涉及。

    室内正中还有一个长方形的木工台,上面正铺着一张密密麻麻的图纸。

    木工台右角立有一排架子,上面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斧、铲、凿、锯、钻、锉等铁制木柄的木工工具,粗粗一算,约莫有三十来件。

    左角墙壁下亦有一排加架子,陈列着许许多多奇形怪状的器具,有些是品相完整的,有些粗粗做了一半,只是个半成品状态。

    除此之外,偌大一个屋舍之内再无一物。

    姜维见状,不由心道,与其说此处是一座名臣府邸,倒更像是哪一位名师大匠的家中。

    总算他知道诸葛亮喜好研究器物,一时倒也不甚惊讶;但马钧呼吸骤然加速,脸上露出即惊且喜的神情,左顾右盼,四处张望不止,瞧他神状,仿佛见到了全天下最美妙的风景。

    诸葛亮将两人表情一一看在眼里,轻摇羽扇,笑道:

    “吾与拙荆平日里颇好研究些机关器械,故而家中设有一处工室。倒是让伯约和德衡见笑了。”

    姜维、马钧二人忙道不敢。

    诸葛亮又道:“无需拘谨,随意观望便是。”

    马钧闻言,如释重负,快步走到木工台前观察那副图纸。姜维见状只得无奈摇头。

    就在力士堪堪安置好新式绫织机之时,一位年约三旬,身着荆钗布裙、却难掩其明眸善睐的女子款款而来。

    姜维、马钧二人知道她是诸葛亮的夫人黄月英,于是纷纷上前,垂首抱拳,通名行礼。

    黄月英亦盈盈回了个礼。

    待双方见礼完毕后,诸葛亮一指绫织机,笑道:“这一台是德衡发明的新式织机。请夫人前来,便是想劳烦你试上一试,看看是否合用。”

    黄月英轻轻颔首,目光随着丈夫所指移到了绫织机上,只一眼,原本平静的双目便蓦然光亮。

    她轻移莲步,绕着绫织机缓缓转了一圈,忽抬起螓首,面向马钧,吐声发问道:

    “等闲织机,每一经、每一蹑各有其用处。若要织平纹,须有两个综;若要织斜纹,须有三个综;花纹越是反复,所需综数越多,经、蹑亦随之累增……先生将蹑数大大减少,可是有什么依据么?”

    说到器械本身,马钧一下子来了精神,忐忑之意尽去,甚至连口吃的毛病都不药自愈。

    但见他走到织机边上,一边伸手介绍,一边回答道:

    “旧…旧式织机用综控制经线的分组、上下开合,以…以便梭子来回穿织……经线又用蹑来控制,故…故而织工在操作织机时,多靠目光甄别,后…后靠双脚踩踏蹑具,不仅费时费力,还颇容易出错。”

    “钧…钧有日突发奇想,心想双…双脚哪…哪里比得上双手灵活?故而这几月来,尽量简化用脚的蹑,改…改以‘桄’(即开口运动机件)和双手来控制梭子,如此一来,只…只消双手不断调整,便…便可以织造繁复的花纹图案。而且,比之旧式织机,更有上手容易、省时省力之功。”

    黄月英目不眨眼,细细聆听,不住颔首。

    刚好织机上还缠有姜母尚未用完的丝线,和织了一半的半副成品,一俟马钧介绍完毕,她便搬来一个凳子,径直坐到织机上,准备亲手操作一番。

    马钧唯恐她不懂其中玄妙,在旁不住指点。

    诸葛亮笑意盈盈地望着爱妻,目光中满是温柔。

    他知道自己的夫人自幼聪慧,精通百工,织锦也是其拿手绝活之一,由她亲手织出来的锦缎又精美又结实,拿到市面上售卖,一匹可抵两万钱。

    家中没有别的产业,紧靠他一份俸禄度日,很多时候夫人织造的锦缎便成了补充家用的重要来源。

    故而,由她来检测这台新式的绫织机是否有用,那是再合适不过了。

    黄月英且操作且问,只盏茶功夫,即已领会织机的操作概要;再半盏茶功夫之后,只见她目不转睛,手足并用,竟然越织越快;越织越是熟练。

    这一幕让马钧深感震撼。

    姜母在他的细细指点下,仍然花了整整五日时间,才初步掌握织机最基本的操作;但眼前这位名不见经传的军师夫人竟然只花了不到一炷香的功夫,便娴熟操弄这一台新式织机。

    当下心中不住感叹道:“军师夫人,巧思至斯,若非女儿之身,定能成为当代名师大匠!”

    约莫小半个时辰后,织机上原本细密的线组越来越密,渐渐呈现出一副凫翁纹的粗样——这是蜀锦之中最为繁复、最难织造的一种花纹,向来唯有王公贵族之家才会采买使用。

    再织片刻,黄月英蓦然停顿,面色如饮了美酒一般嫣红一片。

    她缓缓起身,朝着马钧施了一礼,郑重道:

    “此织机简单易弄,有事半而功倍之效,马先生真乃当世之大业才!”

    说罢,又转向夫君诸葛亮,含笑道:“以妾之能,织一匹锦缎原须耗时半月;但若有此织机相助,织成一匹一模一样的锦缎,只需五日便可。”

    诸葛亮深知爱妻之才,她既然如此夸赞这台织机,如此看来方才马钧之言那是一点也不夸张了。

    (女神黄月英登场!)

第二百零七章 诸葛连弩() 
诸葛亮静静望这台织机,心中殊不平静。

    他太知道改良织机效率对益州蜀锦业,甚至是对朝廷的作用了。

    益州之地有田租口赋,盐铁之利,本就以富饶著称。但凡肉食者稍稍花些心思,军民自给自足那是绰绰有余的。

    只是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汉中王高举兴复汉室的大旗,断然不可能只求偏安一隅,定是要不断发动对强敌魏国的攻势的。

    以益州一州之力对抗天下八州,其间军费消耗之巨,诸葛亮作为主政之人,自是知之甚详。

    《孙子兵法》开宗明义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由此可见,战争之根本,比拼得还是钱财国本。

    于是,开源节流、为朝廷创造更多收益便成了诸葛亮最为关心之事。

    他治蜀以来,发布实行了一系列政令措施,除了闭关垦殖以增加粮食产量之外,还上表朝廷设置司金中郎将和司盐校尉两个衙署,将益州各地的盐、铁矿产划归官营。

    这一系列举措虽然有招物议,但确实令朝廷赋税收入大增,短短数年时间便已足够维持朝廷官俸、军粮、赏赐等支出。

    只是若要发动北伐这般规模空前的攻势,以现有之财力物力,只怕仍显捉襟见肘。

    于是善于挖掘的诸葛亮敏锐地察觉到了蜀中名产蜀锦所蕴含的巨大价值。

    蜀锦工艺繁复,精美华丽,若以奢华贵重而论,锦在纱、罗、绫、绢、缎等十一种丝织品中位列第一,用寸锦寸金形容绝非虚言。

    此时,江东历代尚未有锦,而蜀中的纺织技术、刺绣技术独步天下,故魏国求市于蜀中,吴亦资买于益州,至是乃有之。

    蜀锦除了被视为重要的外交和赏赐用礼物,贩卖此物的利润亦成为朝廷补充军费的不二之选。

    “决敌之资,惟仰锦耳”绝非一句空言。

    为了鼓励益州蜀锦织造,诸葛亮重新设置锦官,以管理官营的织造工坊;亦鼓励民间百姓多多参与;甚至在家中田地上亦种了八百株桑珠,以示榜样。

    正是在他的鼓励和提倡下,不过几年时间,蜀郡境内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织机,益州的蜀锦织造业迅猛发展,空前繁荣,用“百室离房,机杼相和,贝锦斐成,濯色江波”形容此时的蜀郡那是丝毫不为过的。

    如今,每年仅官营工坊便可织造精美的蜀锦十万匹,若按照中等蜀锦的价钱每匹一万钱折算,仅蜀锦一项便可为朝廷创出十亿钱的军费开销。

    蜀锦好则好矣,但诸葛亮也深知织造此物太过于耗费人力。

    以黄月英之巧手聪慧,仍需耗费十五日方能织成一匹,而民间织工耗费一月、两月才能织成一匹之人更是比比皆是。

    在人力有限的情况下,若是织机工艺有所改良推广,使得织锦效率能以两倍、三倍甚至四倍的速度提升,那即意味着官营蜀锦产量能从十万匹提升至二、三十万匹,甚至四十万匹也并非遥不可及。

    对于朝廷而言,这亦意味着军资问题的迎刃而解。

    念及此处,诸葛亮缓缓收回神思,感叹道:“德衡献此织机,利在当代,不亚于开疆阔土之功也!”

    马钧闻言,顿觉受宠若惊,忙不迭道:“钧…钧一愚之得,当…当不起先生如…如此谬赞。”

    黄月英轻笑道:“我家夫君向来不会随意夸赞他人,绝非‘谬赞’。”

    她刚刚说罢,诸葛亮便哈哈大笑起来。

    黄月英陪着笑了一会儿,忽又问道:“方才见先生一直在看案上连弩图纸,莫非先生对武器一道,也有涉猎么?”

    原来她进门时,刚好撞见马钧正盯着木工台上的图纸细细观看,故而有此一问。

    马钧喃喃道:“原…原来此物唤作连弩……难怪从未见过。”

    他见诸葛亮夫妇皆投来询问的目光,便回道:“钧…钧此前多在魏军营中奔走,做些营造工事,修补军器的活计,故而对…对常见的武器构造亦略有见闻。”

    黄月英笑笑不语,径直走到一个角落,取出一把尚处于半成品状态的弩箭模型,重又转回,将之递于马钧。

    马钧接过,凝神细细打量。

    但见在模型的弩身上设有一口约莫一尺见长的匣子,匣子尾端设有一个翘起的扳机,瞧着样式,与军中惯用的弩箭倒是迥然不同。

    而姜维自黄月英取出这把造型怪异的弩箭之初,便目不转睛地盯着此物,心中早已掀起惊天骇浪,暗忖道:

    “莫非这便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诸葛连弩之原形吗?”

    马钧置于手中,左右观察了一会儿,面上渐渐现出迷醉神色。

    “此…此弩以扳机为力,匣中可置数支短矢,发去一矢,匣中又落一矢至箭槽,再扳木上弦而发,如此一来,发力不绝,可一弩数矢俱发。”

    诸葛亮与黄月英稳罢,对视一眼,俱可见彼此眼神中的讶异,心中皆暗震道:

    “此人仅凭一个模糊的模型,便能推断出连弩的用法和机关所在,当真是天纵奇才乎?”

    这时,黄月英解释道:

    “我家夫君有感于寻常弩箭装填上弦颇为耗费时间,便草创了这把连弩。妾闲时帮着将此模型做出。只是,此物机巧虽工,然其力绵甚,所及二十余步而已。此民家妨窃具,非军国之器也。”

    马钧却摇头道:“工…工之一道,首重巧思,至于力道、准度,皆可通过材料、工艺之改良徐徐改进。”

    又看了一会儿,他恋恋不舍地将模型交还给黄月英,随后躬身下拜,郑重道:

    “此…此物可谓巧夺天工,先…先生与夫人独得之见,钧…钧当真佩服得五体投地!”

    黄月英接过连弩模型,忽嘟着嘴儿,仰脖将目光投向诸葛亮,瞧这神情,竟像是孩童向父母撒娇、讨要糖果一般。

    诸葛亮面带微笑,徐徐颔首。

    黄月英顿时展颜露出得意的笑来。

    她伸手虚扶起马钧后,一指木工台方向,道:“先生技艺精巧,若有闲暇,还请指点一二。”

    却是邀请他一道研究连弩的设计图纸。

    马钧嘴上说着“不敢”,身子却很是老实,跟着黄月英快步行至木工台前。

    这厢诸葛亮转向姜维,缓缓摇了摇头,苦笑道:“拙荆一旦遇到志同道合之士,便要邀请来共研工之一道,没有一时半刻怕是歇不下来。这个任性的性子却是被吾惯坏了。”

    说到这儿,他伸手做了个“请”的动作,作邀道:“既如此,伯约不妨随吾到书房一叙。”

    姜维拍了拍怀中的竹简,抱拳道:“在下恭敬不如从命。”

第二百零八章 汉中经略() 
诸葛亮领着姜维来到书房安坐。

    落座间隙,姜维放眼打量,但见书房内干干净净,并无名贵的字画装饰,唯有案几侧首置这一只造型古朴的花瓶,瓶内插着的几株横斜清浅的桃枝。但即便是如此随意的搭配,也自成点缀;和口着鼻间那一缕似有若无的檀香味,已足够令人生出素雅淡然、心旷神怡之感。

    等童子重新奉茶后,姜维抱拳道:“休沐之日叨扰先生,当真不该。”

    诸葛亮笑道:“你我日后须常常见面,实在不必拘礼。只是,伯约此来,不会只是为了引荐德衡这个大才吧?“

    姜维颔首道:“不错,还有一事正要向先生讨教。”

    稍微顿了顿,继续道:

    “如此,请恕在下直言了。尚书令去世前夕,在下一直随侍在侧。尚书令临终遗言,荆州不可再图,他唯一的遗愿,便是希望先生能够劝服主公,放弃东顾,一心北伐,以图后效。”

    诸葛亮闻罢,叹道:“事已至此,吾如何不知荆州归属已成定局?吾亦定当尽心竭力,稳住同僚,扶保大业。至于北伐一事,伯约尽可放心,关云长命丧曹操之手,主公心中恨极曹魏,定会压服朝中其他意见,矢志北伐的。“

    姜维道:“军师深明大义,在下当真佩服。此外,关于荆州百姓的安置,不知朝中是否已有定论?“

    诸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