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小僧有毒-第1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静真闻言看向素问,意思是征询素问的意见,这四人到来是否有妨碍。素问心中透亮,知道这是安排好的戏码,但他早就作好了准备,又有何惧?于是笑道:“贫僧这里无妨,只要法师您觉得可以,不妨请四位同道进来,一起探讨佛法,岂非美事?”
静真点点头,交待弟子去请四位法师进来。
智觉等人到了正殿先是扫视一圈,尤其在素问身上多看了两眼,随后与众人见礼,各自坐定。
众人刚刚坐下,又有弟子上来禀报,说栖霞寺法相、草堂寺宏愿法师前来拜访。
智觉、见性等人纷纷将目光投向静真,静真点头冲众人笑道:“早两日法相、宏愿法师也已送帖说要前来一唔,同为佛门一脉,贫僧实在不好拒绝。”
(。)
第二百七十一章 辩法(上)()
没多久法相与宏愿二人走进来,目光在屋内淡淡扫了一眼,双手合十冲众人做了个礼,也不说话,找一个角落坐下。期间与素问也没什么眼神交流,看到二皇子与公主也没有什么露出什么异色,仿佛完全是来观摩一般。
二皇子见人到齐了便呵呵一笑,率先说话:“诸位大德,小王先声明一下,我对佛法义理深感兴趣,故特留此处从旁观礼,但我不希望影响到诸位大德商议正事,所以请大家就当我不在,敬请随意。若不经诸位许可,小王绝不擅发一言。”
李佳曦目光流转,在室内众人面上扫了一圈,抿嘴不言。身为皇室公主,李佳曦一向低调,并且在外界露面之时都严守身份,很少开口说话,因此在民间声誉一直极佳。
民间声誉不说,单单看她此时虽坐上座,但一言不发,举止端庄,文静贤淑,就让场中众人好感大增。
静真等人忙道:“阿弥陀佛,二皇子客气了。”
客套过后,静真随即道:“不如由素问法师先发言?”
素问点头应道:“那贫僧就恭敬不如从命。我等此来,一为瞻仰净土德风,学习千年古刹的殊胜经验,昨日已经承蒙静真住持款待、介绍,我等足感盛情,受益匪浅。二为说明禅宗的根脚缘由,消除一些不必要的误会。”
话刚说到这里,见性律师突然插言道:“且慢,恕贫僧唐突,有几个问题想请教素问住持。”
静真打起圆场:“见性师兄,不如先等素问住持说完可好?”
素问却摆手道:“无妨,见性律师请讲。”
见性道:“听说贵寺给弟子授无相三皈依戒,还自立清规,不知此事是否属实?”
“不错,确有此事。”素问点头认可。
见性道:“三皈依戒自古以来早有定式,遵照如来教法,皈依佛法僧三宝,你擅改三皈依戒,可有依据?”
“律师,何谓佛法僧?”素问反问道。
见性面露讥讽之色:“佛即本师释迦牟尼,法即三藏十二部,僧即出家佛弟子。这问题却是奇怪,但凡皈依弟子都清楚,你一寺住持何故不知。”
素问道:“非我不知,是律师您不知。佛陀以悲心愿力应化世间,只为拔济众生超离生死烦恼,证见诸法实相,永得清净。故传三皈依戒,以示佛弟子与旁人之不同,亦是传授佛弟子解脱之道。若有人真能尽形寿持三皈依戒,此人定成佛道。
律师可知,八万四千法门,不出三皈依戒?皈是回头,依是依靠,请问律师,千百年来受三皈依者,回头依靠释迦牟尼、依靠三藏十二部、依靠出家人佛弟子者,有几人解脱了烦恼,悟入了佛之知见?”
见性思索片刻不能回答,只得道:“离经一字,即同魔说。你授无相三皈依戒可有经文依据?”
素问答道:“当然有。禅宗是大乘教,所授无相戒即是大乘菩萨戒。自性之说遍及诸经,略举《梵网经》为例,经中记载,释迦牟尼为一切大众略开心地法门,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意识色心,皆入佛性戒中,一切众生戒,本源自性清净。
《璎珞本业经》中说,一切菩萨凡圣戒,尽心为体。是故心尽戒亦尽,心无尽故,戒亦无尽。
《摩诃般若经》中说,菩萨摩诃萨知一切佛法无相,能具足无相尸罗波罗密,具足戒不缺、不破、不杂、不着。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能具足无相尸罗波罗密而入菩萨位。尸罗波罗密就是戒律的意思,我禅宗无相戒之名即从此经中来。
《胜鬘经》中云,皈依第一义者,是皈依如来。法与僧皈依第一义,是究竟皈依如来。
华严宗贤首国师在《华严经问答》中也说,若能拜自体佛者,无物不所拜。地论宗《七种礼法》中第六礼云,明正观礼自身佛,不外缘境他佛他身,不观佛、不观法、不观僧,以见自己正法性故。知心无外,方识自心清净本性。第七礼云,明实相三宝自他平等礼。实相即无相也,实相三宝即自性觉正净。
以上略举无相戒之依据,不知律师有何异议?”
素问一番话让场中众人目露异色,纷纷将目光投在素问身上。法相与宏愿皆是目露笑意微微点头。两人此次过来一是助拳,二来也是看看素问与人辩法。就素问对答中来看,两人是不必担心了。
见性律师越听心越沉重,他完全没想到,素问如此年轻,却如此熟稔经论,话中所说,皆有理据,让他一时难以回答。
见空看师兄有点发懵赶紧接着发问:“但你擅自立清规,以农事耕作为修行,砍伐耕种,既害众生性命,又有积集资财之嫌,释迦在世即因此故,严禁佛门弟子从事农业,而以信众供养维系身命,亦为众生广作福田。你再如何牵强攀附,也不能解释自立清规一事!”
素问从容说道:“律师慢下定论。请问律师,佛制日中一食、树下一宿,食则行乞,宿则不可两夜同坐一颗树下,如今的佛弟子可有几人如此行持?佛制出家沙门三衣一钵,无有余物,更不捉金钱,如今的佛弟子可有能持者?”
素问所说是众所周知的事情,现在的佛门弟子哪里还有这样修行的,不管气候条件还是社会条件都不许可。
见空一时无言,素问接着说道:“佛法无定法,应时应机而说。净心寺立禅苑清规,也不出此义。《五分律》卷二二明确记载,释迦佛告诸比丘,虽是我所制,而于余方不以为清净者,皆不应用;虽非我所制,而于余方必应行者,皆不得不行。可见戒律因时因地而作改变,世尊早就预料并已开许。”
素问侃侃而谈,挥洒自如,他站起身来,走到场中继续说道:“中国不是佛教国家,僧人并无优待,出门没钱寸步难行,不像锡兰等佛教国家,僧人衣食住行均是免费,所以他们可以持不捉金钱戒,我们就难以普及。
中国不奉行托钵制度,又不允许僧人耕种,只得依赖信众布施,弊端之大,显而易见,可参考历史上四**难。
一来香火旺盛的道场积财过多,僧人太过安逸,不但不能精进修持,反而退堕造业,而法缘惨淡的道场往往食不果腹,而僧人被迫还俗;
二来若遇国政动荡,佛门遭难时,因寺院经济完全不能自主,故一遇变革立即便是灭顶之祸。
只因这些缘由,贫僧力主出家人不能作农事的戒律必须改变。
我佛门衰微已久,虽说法难影响甚深,但经教义理不能活学活用,戒律不能因时因地而变化也是重要原因。佛法不应当是死板的,华严经中说四无碍法界,贫僧认为佛法也应当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而不应局限于出家人钻研的故纸堆。”
智觉、智威听了素问之言也觉得很有见地,但他们被玄彻请来就是为了对付素问的,眼见素问控制了场面,见性、见空不能对答,只得由智觉开口道:“素问住持高见。但不知贵寺一体三身自性佛之说,又有何根据?”(。)
第二百七十二章 辩法(中)()
素问随口答道:“智觉法师问得极是,《楞伽经》中云,如来藏自性清净,转三十二相,入于一切众生身中。贵宗智者大师在《金光明经文句》中说,一异则乖法体,即一而三,即三而一。也在《法华文句》中力陈三身相即之理,举法身则具报、应二身,举报、举应也同具其他二身。三身即一,一身即三,乃不纵不横之妙身。众生法身本具,故报身、应身本具也。贫僧以为,智者大师所言妙极,贫僧作为后学晚辈完全赞同。”
智觉、智威一听素问把他们的老祖宗智者大师都抬出来了,只得合十喧了一句:“阿弥陀佛!”更无余言,因为他们不可能质疑自己祖师的话。若是此时再出言,那就是打自己的脸,打祖师的脸,只得闭口不语,心中却是赞叹素问辩才过人。
见性看智觉二人也不行,便把话绕了回去,问道:“你既然说三皈依不是皈依佛法僧,而是皈依自性觉正净,那岂不是说佛法僧三宝便成无用?”
静真旁观许久,见四位援手都驳不倒素问,心下也略略着急,现在听见性这一问倒是有点意思,心想若素问说佛法僧无用,岂不是谤佛谤法谤僧么,先且看素问如何作答。
素问却不慌不忙道:“三皈依即皈依佛,两足尊;皈依法,离欲尊;皈依僧,众中尊。此为住持三宝,以此三宝能护持正法,使之久住,流通不绝,故名住持。但今人常以泥塑木雕为佛,纸上文字为法,身披袈裟为僧,皈依三宝便以为是皈依佛像、经书、出家沙门,此乃名为皈依,实为愚痴,大错特错,诚为可惜。
前面说过,皈是回头,依是依靠。佛像经书,只是死物,自身难保,如何依靠?出家沙门未必不是具缚凡夫,自己尚且迷惑颠倒,如何作人依靠?故知福慧两足尊非指佛像,而是佛性,佛性自具,即名皈依觉;离欲念邪见非指经书,而是正法,正法心持,即名皈依正;一切烦恼尘劳皆不染着非指沙门,而是清净,自心清净,即名皈依净。觉、正、净,自性本具,不假他求,但从内觅。
故我说自性三皈依,皈依佛,觉而不迷;皈依法,正而不邪;皈依僧,净而不染。觉而不迷两足尊,正而不邪离欲尊,净而不染众中尊。皈依自性三宝,是名真皈依。
但是贫僧从未说佛法僧无用,对于住持三宝,亦不可心生轻慢。须知住持三宝,本用以表法,见佛像即提醒自己当下觉悟,见经书即提醒自己当下正念,见沙门即提醒自己当下清净,此乃住持三宝之功德。若生轻慢,自毁戒行,一念分别,执着又起,是造轮回业,非修出世因。”
素问说完,见性、见空相顾默然,搜肠刮肚思索着该如何应对。
素问却不愿就此罢休,居高临下看着见性说道:“戒律清净,摄心为戒。持戒的本意是为了护持身口意三业清净,从而帮助佛弟子定心发慧。
你们苦心研究的律仪戒只不过是最初级的持戒,你若持戒得定,便入定共戒,若因定开慧则入道共戒,岂为律仪条文所拘?你死执戒条,自以为持戒精严,见贫僧似乎有不合戒律之处便心生嗔怒,反失清净,岂非本末倒置,离真正的持戒精严差之远矣,请二位律师仔细思量。贫僧言语唐突之处,还望海涵!”
见性二人越听越怒,但又一时无法反驳,见性觉得再待下去已经没有意义了,随即恨声道:“颠倒黑白,妖言惑众,简直岂有此理!师弟,我们走,不必与此邪说争论!”说罢拂袖而去。
见空也是无法,两名律师竟然都辩不过对方,实在无颜再呆下去,向二皇子等人施了一礼便跟着见性走了。
素问面色平静地朝二人的背影合十一礼,轻声说了句:“得罪了。”
静真作为地主不好视若不见,侧身吩咐静安赶紧去送送见性二人,顺便劝慰一番。
殿外围观众人见二位律师面色不善地走出来,赶紧让出空间令二人通过。其中不知多少人露出诧异之色,有什么人在场中,能发生什么事,众人猜都能猜到。可怎么也没想到,首先失态离场的竟然会是这二位律师。
看来这素问年纪虽轻,却是不可轻视啊。很多年轻僧人心中羡慕,对方年纪恐怕比自己还小些,就能执掌一寺,且有如此声威,在擅自立法之后,律宗的律师也奈何不得。
看着情形,如今我佛门也出了道教张师道那般人物,并且犹有胜之。
说来道教张师道确实是一号人物,年纪轻轻修为极高,在道教中乃是首屈一指的人物,佛门众多弟子也时有听闻。而在他之后,道教还有几个弟子,也是名传天下。反观佛教之中,这些年却并无惊才绝艳的弟子出世,显得有些青黄不接。
如今看来,佛门之中也出了那般惊才绝艳之人,虽然不是同宗,但众多年轻弟子心中仍然是极为仰慕的。要知道这样一人虽然也会让佛门各宗同样有着压力,但很多时候他代表的不止是所在宗派,也是代表着整个佛门。
尤其在对外上,若是整个佛门之中连一个惊才绝艳的弟子都没有,自然易被外人看轻。
除了众多年轻弟子之外,还有众多居士也在场外互相低声交谈。只有几个人聚集在一起,几人周围空无一人。素问等人都没想到,竟然会有居士自东海而来。
白泉寺两位律师刚刚离去不久,消息就纷纷扬扬传了开,连许多网友都立刻知道了这条出人意料的消息,更不用说一直在关注此事的许多人了。
镐京一间酒店,秦老很平静的说了一句:“我知道了。”就随手挂了电话。
坐在椅子上良久,才端起面前的茶水抿了一口,却发现早就已经凉了。原本秦老就说过素问到吾真寺之时,他定然前来一观。不过出乎意料的是二皇子竟然也到了此处,他就不方便露面,免得被有心人多想。
尽管如此,他还是在镐京找了一间酒店,算是应了自己当初必定前来一观的话。
场内众人在性空二人离开后一时无言,过了一会儿静真开口道:“诸位辩论法义、切磋佛理真是精彩万分,但莫要伤了和气。”
素问却不接话,只是回到座位坐定,看着静安发挥,心想戏码都是你安排的,如何还能让你做得好人去。
静真见素问不搭话也无奈,只好接着说道:“素问禅师,禅宗湮灭无闻已一千五百年,不知贵寺凭何说自己是禅宗嫡传呢?”
素问道:“好教法师得知,禅宗有祖衣木棉袈裟作为信物传承,此衣由达摩祖师从印度带来,据说乃世尊传于迦叶尊者,作为禅宗信物代代相传。另有达摩祖师手书的梵文本楞伽经与他亲自所造四部论典传世,三祖僧璨大师也有信心铭传世。贫僧都已经带过来了,请诸位鉴赏。行藏,把包裹打开。”
行藏依言打开包裹向众人展示,祖衣袈裟刚一展露立即光华熠熠,引起众人啧啧赞叹,一看就知道是件宝贝。智觉、智威则更关注达摩与僧璨的手书,经素问许可之后便各自展卷阅读。
素问从包裹里拿出法卷对静真说道:“这是记载我净心寺历代弟子名录的法卷,法师若有疑问也可观看。”
静真见到这种阵势,其实心里已经对净心寺的根脚没有怀疑了,所以索性摆手道:“并无疑问。”
智觉、智威看了半晌不禁对达摩祖师钦佩不已,只因禅宗的即相离相、佛性不二理论本就与法华中道观有相通之处。但智觉还有疑问:“素问禅师,禅宗之法不立文字,祖祖相传,但贵宗三祖之后更无接位者,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