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妖清-第1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獬∥略硕氖抵剩褪且怀≌斡蜗贰
说得再直白一些,维新运动,就是维新党迫切地想要得到权利而发动的政治阴谋。洋务运动,让一大群洋务大臣得到了国家权力。那些初涉政坛的维新党,同样也幻想着通过一次轰轰烈烈的维新运动来得到这个国家的权力。洋务派、维新派,甚至是发起太平天国运动的洪秀全,他们的所作所为,真正目的都只有一个——权力!
不得不说,慈禧这个老女人乃是当今清朝之中真正明白时局的人物,否则,她也不可能得到李鸿章等一大群实权人物的大力支持。维新之初,慈禧是支持变法的,因为她看到维新派提出的通商、惠工、重农、育才以及修武备、浚利源等主张,确实是关乎国计民生,确实是能够富强这个国家。维新后期,急躁的维新派因为迫切地想要得到权利,实现“君主立宪”,甚至不惜发动一次针对大清权利中枢的政变,这才让慈禧这个老女人看到了维新派发动变法的真正动机——弱皇权,消灭专制。再开明的人,也不可能去支持一群想要推翻自己甚至是消灭自己的人。这就注定了维新运动的失败是必然的!
张林原本以为,大华帝国的存在会直接导致戊戌变法的不发生。而事实证明,张林错了。戊戌变法,如期地发生了。
虽然整个的中国的形势已经因为张林这个变数的出现变得与历史走向大不相同,但戊戌变法的大致经过却是与历史上近乎一模一样。
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参与者,同样的结局。
1898年6月11日,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帝爱新觉罗·载湉进行资产阶级政治改革,发动了这场政治改革运动。该变法主要内容为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不错,变法的内容乃是学习西方,而且要效仿日本的明治维新,并不是学习正在迅速崛起并且已经打败了日本的大华。在这些变法者眼中,执掌大华帝国的华武大帝张林,只不过是一个乱臣贼子而已。
张林,虽然自立为帝,但他却站在了整个封建制度的对立面。在这些妄图通过的方法图谋自救的清廷维护者眼中,消除地主阶级的土地改革是绝对不能在大清境内实施的,让所有人都上学念书的教育制度更是会让封建知识分子的优越感荡然无存,农民免税、商业减税等农商政策更是会让整个大清王朝直接破产。所以,这些基本上出自地主阶级、官僚阶级、资产阶级的维新派人士根本没有办法学习张林。向张林学习,就相当于变相地认可张林,承认张林叛国的做法乃是正义之举,这将直接动摇整个大清王朝的根基。再说了,维新党如果真的动机纯良,并且真的想学习张林,还不如直接投归到大华的旗下来得直接。
维新派妄想富国强国,但却是幻想着只通过一次改良来达到这一目的,其失败是必然的。其实在张林的眼中,大华的存在已经给那些企图拯救整个中华民族的仁人义士指明了一条很好的道路。这场跟闹剧近乎无异的百日维新运动,根本就不应该再次发生。
可事实上,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林旭、杨锐、杨深秀、刘光第、康广仁等维新人物,竟然全部都参与到了变法之中。
戊戌变法的发生,而且与历史上一模一样,这让张林瞬间看到了变法的实质——权利追逐。没有崇高的为国为民,无关豪迈地富国强兵,一切,都是为了追权逐利。
事实上,发生于1895年的公车上书也如期发生了。不过,公车上书,却根本不是康有为这个举人发起的举人联名上书,而是以翁同龢为首的大清高层发动、由京官组织的上书行动。当时,刚刚在南方实施叛乱并快速控制了南方的张林很快又凭借着强大的海军击败了日本,迫使日本帝国向当时的华政府投降,并逼迫日本签下了让日本丧权辱国的《甲午条约》。打败日本之后,张林撇开了甲午海战中一败涂地的大清,并以战胜国的身份与日本缔定了《甲午条约》,不仅迫使日本开放了大量通商口岸,更是从日本帝国获得了巨额的战争赔款,这等行径,让整个大清朝既是畏惧又是眼馋。所以才有大批京官上书朝廷,请求朝廷对南方的张林“有所行动”——有些官员认为,既然清军的北洋也曾参与对日作战,故而大清应该也算是战胜国之一,理应与南方的华政府共享战胜日本的好处;以翁同龢为首的大清官员,则是认为应该立即出兵剿灭张林,消除南方祸患。可最终,这场上书因为官员们政见不一,吵来吵去也没个结果,便也就无疾而终了。
至于康有为等举人,其实也有联名上书之举,只不过康有为等举人的联名上书,也不知道是没往上递呈还是被朝廷所阻,反正是没传到光绪皇帝那里。在后世之中,很多历史学者认为,举子们发动的联名上书,主要发起者根本不是康有为,当时的康有为只不过是其中一个参与者而已,被后人不断谣传的公车上书,只不过是欺世盗名的康有为在给自己做政治宣传。也有很多专家学者认为,所谓康有为发起的“公车上书”作为历史事件其实并不存在,顶多只能称作“公车集会”或“公车拟上书”而已。所以说,举子们发起的公车上书的事情是有的,在当时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并形成了对维新变法有利的社会风气应该也是有的,但是康有为只是顺势而为的其中一个微乎其微的人物。
张林,一直都不太认可康有为。康有为此人一生共计娶了六位太太,在49岁的时候还娶了一位年仅17岁的美国华侨。辛亥革命后,康有为于1913年回国,主编“不忍”杂志,宣扬尊孔复辟。作为保皇党领袖,他反对共和制,一直谋划清废帝溥仪复位,简直就是倒行逆施。1917年,康有为和效忠前清的北洋军阀张勋发动复辟,拥立溥仪登基。复辟失败后,康有为曾落魄上海,天天狎妓,却无钱偿嫖资,足见其品行之劣。而在1919年,年逾花甲(当时康有为61岁)的康有为竟然又娶了一位18岁的少妻,而且还是在家贫的女方家婉拒之后,仗着自己的钱势“坚持要求”。
康有为的种种“劣迹”,让张林对这位维新领袖并无太多好感。在已经身为大华皇帝的张林眼中,康有为,这个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成功逃往了日本的维新派领袖人物,只不过是一个思想局限、手段下流的欺世盗名之人而已。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的这等大无畏的豪气曾让张林对谭嗣同极为敬重,甚至可以说是敬仰。不过,妖清时代的谭嗣同却是同样参与了变法。单从这一点,张林便可以肯定谭嗣同参与变法的真正目的,恐怕也不是为了所谓的救国。康有为参与维新,是为了从光绪皇那里得到权利,而谭嗣同,这位颇有游侠之风的人物,参与变法,恐怕有逐名之嫌。而在得知谭嗣同这位前世名满天下的变法第一烈士,竟然也曾开出过一份向英、俄出卖蒙古、新疆、青海国土,以筹款变法的策论的事实之后,张林对谭嗣同也就直接失望到了极点。还好谭嗣同没能涉足清廷的权力中心,否则中国的蒙古、新疆、青海等国土怕是真有可能被他给卖掉。后世都说谭嗣同“激进”、“不拘一格”,但其“激进”到想要卖掉中国的蒙古、新疆和青海,这种“不拘一格”未免有些过份。
这些维新党不择张林而择光绪,有很大原因是想借着这场政治变动给朝廷换血,并借此进入满清的权利核心,或为名,或为利,或为权。所以,张林只得选择一种冷眼旁观的立场。在张林认为,如果这些维新党真的是想救国,想救这个民族于水火,他们就应该学习李恩富、严复、詹天佑等真正开明的国人,主动投归在大华帝国的麾下,务实地为这个国家和这个国家的百姓做一些实事。康有为是个伪君子,谭嗣同更近乎是个卖国贼,这等维新党人,张林根本不会将其视为人才。或许,这些维新党却是有着独到的政治主见,但从21世纪重回这个时代的张林,根本不需要那些维新改革的政治思想。
更何况,这些维新党妄图变法救清,就算是没有太多的私心在其中,就算他们真的都是可用之人才,但其变法的目的却是为了富强大清以对抗日益强大的大华。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维新派人士,全部都是张林的敌人。张林还没贱到去帮助自己敌人来对付的地步!
没有张林的从中干预,妖清时代的戊戌变法,按照其原有的历史轨迹,到底还是失败了。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逃了,没有逃往日本,却是逃到了大华,并幻想着能够得到华武大帝张林的重用;戊戌六君子全部都被砍了头,谭嗣同到底还是写出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绝唱诗句;光绪皇帝,则是被慈禧那个老女人给囚禁了起来,彻底失去了权利。
值得一提的是,变法之初,帝师翁同龢因为与维新派存在很大的分歧,惹得光绪皇帝在盛怒之下直接将其罢了官,落下了个“永不叙用,发回原籍”的下场。但是在要将翁同龢“发回原籍”的时候,却是发现翁同龢的原籍乃是江苏常熟,而那里,已经是大华帝国的统治区。最终,光绪皇帝将翁同龢驱逐出了京师,并下诏令其“此生不得再踏入京师”。
这位同治、光绪两代帝师,被自己的学生,也就是光绪皇帝,赶出了北京城。
1898年8月,心灰意冷的翁同龢游历南方,并辗转来到了南京,在原两江总督、现大华任农业部部长刘坤一的引荐之下,得到了大华皇帝张林的亲自召见。
而在那次召见之后,翁同龢得到了一份新工作——大华帝国皇家文化局局长。翁同龢乃是咸丰六年一甲一名进士,工诗,间作画,尤以书法名世,书画造诣相当之高。作为守旧派的典范,翁同龢被张林任命为文化局局长,被委任保护华夏文物遗产之重任,也算是物尽其用。
维新党之中,梁启超得到了张林的传见,随即被张林委任到教育部供职。这位曾在后世写下了《少年中国说》的维新人物,到底还是得到了张林的肯定。而且,梁启超今年才25岁,还能年轻,确实是个可造之人才。
至于康有为,这位逃到大华之后就四处嚷着要面见张林的维新派领袖,这位欺世盗名的伪君子级的人物,直接被张林无视掉了。实际执掌教育部的教育部副部长严复曾就张林重要作为康有为弟子的梁启超却不任用康有为本人这个问题问过张林,张林直接给出了这样一个答案:
“康有为,欺世盗名之辈,不足一用。”
华武皇帝张林的一句话,让康有为彻底地与大华的权力体系无缘。而且,因为皇帝的一句这样的评价,让他在原本擅长的教育领域也无从插足。不得已,颇有经济头脑的康有为,顺应大华的工商政策,下海经商并成为了一名实业商人,此后在商海沉浮滚打,一直籍籍无名直至老死。康有为下海创业倒是有着两把刷子,通过实业经商,倒是赚了不少钱财,同时也为大华帝国贡献了不少GDP,倒也算是大华帝国民间资本家中的典范。不过,这位康有为大师直到临死之前还在念叨着一件事情:圣皇陛下何以用欺世盗名论我?
戊戌年间大清境内发生的维新运动,虽受到张林的关注,但却是受到了张林的冷眼旁观。所以,发生在清廷境内的百日维新,对大华和张林而言,都算不得什么大事情,根本无关整个时局的发展。在张林眼中,戊戌变法的微弱影响力,甚至还比不上发生于万里之外的古美西三国战争。
随着1898年12月份的到来,平静了将近一年之久的华俄战争终于再起风波。而对大华而言,这场原本几乎可以预知结局的华俄战争,却是因为两个变数的出现,开始变得不太乐观了起来。
这两个将可能彻底改变整个华俄战局的变数,分别是海军总吨位全球排名第二的法国,以及工业能力全球排在全球老一的美国。
张林,似乎是低估了那些西方国家对于瓜分中国的野心。
*************************************
新一轮**即将来临,敬请期待!感谢书友们一如既往地支持!感谢
低调奢华t、
潮汐游、
我爱羊羊等兄弟(额,其中有姐们不?)的打赏。
I1153
第232章 暗处的敌人在玩阴的()
戊戌年腊月的到来已经让南京的天变得冷寒,而分别来自欧洲和美国的情报,则是让张林的脸色变得阴晴不定。
虽然心中早有准备,但是当正式的消息飞传而来之后,张林的心中依旧是一紧。张林意识到,事态远比自己料想得要糟。
法国,这个张林尚未主动招惹的西方国家,这个持有世界第二强海军的欧洲强国,到底还是主动跳出来并彻底地成为了张林的敌人。而美国,这个一直都在暗中跟张林较着劲的未来的世界霸主,到底还是选择了一如既往地跟张林作对。
张林已经得到了确凿的消息,基本已经确定法国和美国都已经出售了一批现役军舰给打算对大华实施海上东征的沙俄。法国和美国,虽然不直接参与战争,但却摒弃了中立国的立场,全部都站在了大华帝国的对立面。帝国主义,亡我中国之心不死!
在得到了美国多达两亿美金的战争贷款之后,沙俄动用了大量资金向美国和法国分别购买了一大批现役军舰。此番,沙俄共计成功地从法国买入了八艘军舰,以及从美国买入了四艘。从法国购得的战舰中,其中六艘为战列舰,两艘为巡洋舰,总吨位高达六万两千吨;沙俄从美国买入了的四艘战舰全部都是战列舰,总吨位近四万吨。
足足十二艘主力战舰的注入,让沙俄海军一下子变得极度恐怖了起来。
法国出售给沙俄的六艘战列舰,分别是10993吨的奥什号、11908吨的可畏号、5663吨的菲尔米南特号、6050吨的菲略克斯号、7650吨的凯门号、6210吨的沃邦号,两艘巡洋舰分别为5932吨的塞西尔号装甲巡洋舰和7589吨的塔热号装甲巡洋舰。
法国出售给沙俄的这些战舰中,奥什号和可畏号这两艘万吨级战列舰尤为引起了张林的关注。奥什号,标准排水量吨位10993吨,装备着2门340mm口径主炮、2门274mm口径副炮和多达18门140mm口径炮,是建成于1890年的法国战列舰;可畏号,标准排水量11908吨,装备着4门203mm口径炮、3门164mm口径跑和10门140mm口径跑,水线装甲厚度为306mm,乃是1885年下水、建成于90年代的战列舰。这两艘万吨级战列舰,虽然已经建成了七八年,但距离退役还有着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战斗性能依旧良好,乃是前无畏级的战列舰。此番,法国竟然将这两艘宝贵的万吨级前无畏舰卖给沙俄,足以见识到法国这个优雅的国家,这个喜欢把战舰建成内陷形状的艺术品的神奇国家,至今还对其在远东的利益抱有幻想。法国,迫切地需要沙俄打败把整个中国环卫了起来的大华,以进一步实现在远东的利益最大化。
除了这两艘万吨级战列舰,5663吨的菲尔米南特号、6050吨的菲略克斯号、7650吨的凯门号、6210吨的沃邦号,这四艘铁甲舰,虽然全部都是80年代的战舰,战斗性能顶多也就相当于定远、镇远这样的老式铁甲舰,但这些皮粗肉厚的老家伙终究还是有些战斗力的,最起码,这些肉厚的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