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铁卫-第1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嗣昌一席话描述的前景很有诱惑力,让崇祯似乎再度看到了翻身的希望。既然陈雨在威海缉私的进账多达百万,那么吞并了这个下金蛋的鸡,对朝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知道,加征额度最高的辽饷,每年也不过是三五百万两,这可是从大明几万万百姓手中摊派而来,而一个小小的威海卫敛财的能力,居然抵得上数省的赋税——有了银子,就能练兵,有了朝廷直属的精兵,就不必事事依赖那些吃空饷的军头,南征北讨、中兴大明不再是虚无缥缈的幻想。
崇祯激动地来回踱步,转了几圈之后站定,盯着杨嗣昌问:“禁海缉私真有这么多进账,你可能确定?”
“臣有可靠的消息来源,不会有错。”杨嗣昌笃定地说,“如果陛下还有疑虑,不妨让骆养性去查证。臣认为,真实的数目,比起臣所说的,只会多不会少。”
崇祯点点头,对王承恩吩咐:“宣骆养性觐见。”
然后坐回案几前,兴奋地说:“爱卿你替朕拟旨,封赏陈雨、虎大威、杨国柱等人。另,陈雨可不入京,返回山东休养,三月后调往陕北,受洪承畴节制,流寇不灭,不准回山东。”
杨嗣昌问:“威海那边呢?”
“陈雨前往陕北后,朕打算重新启用曹化淳,委其为新任山东镇守中官,接管威海水师和刘公岛,让其戴罪立功,只要干得好,东厂提督的位置还是给他留着。”
为了让陈雨入京勤王解京城之围,崇祯不得已免去了曹化淳东厂提督之位,但内心深处并不希望为了一个外臣放弃这个忠心耿耿的内臣。现在将其降级使用,既可以适当敲打曹化淳,又能通过他把禁海缉私的差使掌控在自己手中,一举两得。
杨嗣昌拱手道:“陛下圣明。”
一切商议妥当,并替崇祯草拟了圣旨以后,杨嗣昌告退。离开乾清宫后,他没有回内阁,而是直接出了紫禁城。在午门外,他坐上在此等待的轿子,对家人吩咐:“派人通知惠侍郎来府中一趟。”
他前脚刚进自家大门后不久,另一顶软轿后脚就在大门前停下,一名官员低着头径直走了进去,甚至不需通报,轻车熟路,看来到杨府走的很勤。
书房中,杨嗣昌说:“惠侍郎,你提供的消息没有白费,圣上已经采纳了本官的建议,决定将禁海缉私的差使收归朝廷,主事人会是前东厂提督曹公公。曹公公可比陈雨好说话的多,只要你打点到位,海上的买卖可以重新做起来。”
坐在他对面的赫然是与陈雨扳过手腕的刑部左侍郎惠世扬。自从在禁海的较量中落败之后,他韬光养晦了很长一段时间。虽然崇祯没有处置他,官职也得以保留,但败给了当时还只是副千户的陈雨,加上失去了最大的财源,惠世扬遭到了沉重的打击,萎靡了好一阵,从此变得极为低调。
听了杨嗣昌的话,惠世扬长出一口气,总算借助大学士的力量扳回一局,一雪前耻。为了这一天,他准备了很久,两年来一直派人刺探陈雨的底细,威海卫水师的据点在刘公岛、禁海缉私的收入数额,这些线索都是他提供给杨嗣昌的。
他恭敬地说:“陈雨蛊惑圣上,公器私用、中饱私囊,早该拨乱反正,圣上可谓英明。承蒙部堂关照,只要恢复了海上的买卖,所得银两必定分一半给部堂,还请笑纳。”
杨嗣昌满意地笑了笑:“本官志不在此,但惠侍郎既然有意,也就却之不恭了。”
银子虽然是好东西,但杨嗣昌最关注的还是通过利益唆使崇祯对陈雨动手,以一招釜底抽薪,截断了陈雨的财源,同时将其派往陕北剿寇,这样一来,就扫清了自己仕途上的一大障碍。只要陈雨不再构成威胁,卢象升也死了,朝中反对议和的官员中缺乏够份量的领头人物,那么自己攘外必先安内的意图、“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围剿计划就可以顺利推进,只要能实现既定目的,那么自己必将成为名垂千古、青史留名的勋臣,这才是自己的终极目标。
几日后,圣旨下发,参与安定门之战的众人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封赏。虎大威、杨国柱分别授定国将军和镇国将军,赏银千两、绸缎百匹;陈雨则升文成侯,擢五军都督府大都督,加太子太保。
但陈雨接到的圣旨还有下文:文登营返回山东驻地休整三月,然后全军开拔前往陕北,接受三边总督洪承畴的节制,参与剿寇,同时命陈雨交出威海水师的指挥权,由新任山东镇守太监接管。
“呵呵,调虎离山、釜底抽薪的计谋都用上了,这是赤裸裸地摘桃子啊!”
接完圣旨后,陈雨在中军大帐举着圣旨卷轴对众人说:“打着剿寇的名义,调我去西北,然后吞下刘公岛,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两银子的买卖就落入朝廷手中,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盘。”
蒋邪不屑地说:“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皇帝是要过河拆桥啊!”
张富贵愤愤不平地说:“拼死拼活替朝廷赶走了鞑子,给几个不疼不痒的头衔,就要拿走山东境内最赚钱的买卖,堂堂九五之尊,居然沦落到与臣子抢食,还要不要脸面了?”
邓范忧虑地问:“可是吃相再难看,毕竟是圣……圣旨,总不好公然违抗,而且表面上看也没有大错:征调文登营剿寇的理由光明正大,禁海缉私也是为朝廷办差,换人接管也是情……情理之中,咱们怎么拒绝?”
第四百八十八章 牵一发而动全身()
“禁海缉私的确是朝廷委任的差使,一定要收回去的话,我们也没有能摆上台面的理由。”陈雨淡定地说,“可是那些暗中觊觎我的人似乎并不清楚,如今我手下最赚钱的早已不是刘公岛,而是釜山倭馆。每年从日本赚到的银子,是刘公岛的几倍,即便把缉私的差使交出去,于我而言,顶多是少了些进账,但并不会伤筋动骨。”
“就是,这才是咱们文登营最大的买卖。”张富贵嘿嘿一笑,不过细想一番后,又担忧地问,“如果朝廷有心打压咱们,摸清了釜山倭馆的底细,也要插手呢?”
蒋邪眼中闪过一丝狠厉:“朝鲜可不是山东,从铁山卫到釜山都是咱们的地盘。朝廷想要染指这桩买卖,不管派什么人来,咱们有的是办法让他消失在这世上,沉江也好,堕海也罢,鸭绿江和茫茫大海都是他们的葬身之所,到时候尸骨都找不到,也不会有把柄留下。人都没了,还怎么接手倭馆?”
众人都会心地笑了起来,这倒是实话。山东终究是大明疆土,而且离京城太近,除非公然造反,否则动什么手脚都不方便,但是朝鲜就不一样了,铁山卫和釜山倭馆现在都是半独立的国中之国,朝鲜国王都插不进手,大明朝廷隔着一片大海就更无能为力了。
“蒋邪说得没错,就算朝廷知道了釜山倭馆的底细,也是有心无力。”陈雨说,“再说了,即便是刘公岛,也不是某些人想吞就能吞下的。威海水师由我直接管辖,水师才是禁海缉私的保障,即便朝廷派人进驻刘公岛,只要我把水师撤回来,他们一文钱都别想收到。”
邓范也说:“只要咱们愿意,重新指……指定一个地方让商船交银子——比如皮岛,另起炉灶,朝廷就算接管刘公岛也只是一个空壳,无济于事。”
“所以,朝廷吞并刘公岛,从我手中抢食的算盘注定是一场空,我们需要应对的,就只剩下三个月后调往西北剿寇这件事了。”陈雨最后做了结论。
说到剿寇,众人都安静了下来。目前来看,这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毕竟文登营是官兵,接受朝廷的调遣也是应有之义,似乎找不到合适的理由拒绝。
陈雨看了看众人心事重重的模样,微微一笑:“你们也不要太担心。这年头,手中有兵,还用怕朝廷不成?左良玉之流都敢拒不奉召,文登营粮饷都不靠朝廷,就更不用怕了,我随便找个由头拖延出兵,朝廷能奈我何?”
陈雨的态度给了众人极大的信心,是啊,只要手握重兵,就算拒不奉召,朝廷又能怎么样?
“朝廷给我封赏的头衔,照单全收,但是调遣剿寇的命令,三个月后再找理由拖延便是。”陈雨手一挥,“现在仗也打完了,留在北直隶已经没有必要,先返回威海,余下的事情,从长计议。大军休整两日,然后拔营,回威海卫!”
众人齐齐应下:“遵命!”
三日后,文登营拔营出发,连同停泊在天津卫的水师,水陆并进,返回了威海卫。
京城那边也没有闲着,文登营刚踏上返程的同时,重新被启用的曹化淳顶着山东镇守太监的新头衔也从宫中出发,带着崇祯的嘱托和希望前往山东。
安定门一战,沉重的打击了满清,挫败了皇太极的战略部署,也搅浑了整个北方的局势,让历史改变了轨迹,众多势力都开始调整自己的战略方针,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盛京皇宫。
皇太极坐在龙椅上,肥胖的身躯几乎占满了整张椅子,右手倚在扶手上,屈起食指轻轻叩击着自己的额头,脸上看不出喜怒哀乐。但是了解他的人都知道,越是看上去平静,就越是可怕,这代表着暴风雨之前的平静。
豪格等人幸灾乐祸地看着站在大殿中央的多尔衮,心中暗道:不是号称文武双全的墨尔根代青吗,不是人中龙凤吗?碰上文登营,还不是照样灰头土脸地吃了败仗逃回来了,跟我们有什么区别?
多尔衮看了一眼沉默不语的皇太极,暗叹一口气,这下势必要给对方充足的理由来打压自己了,削减牛录、降俸贬职的惩戒肯定是跑不掉了。与其被羞辱之后再责罚,还不如光棍一些,自己承认失败,接受惩戒,至少还能博得一个敢于担当的名声。
他深吸一口气,朗声说:“臣无能,不仅没有掳得足够丁口,反而损兵折将,还让饶余贝勒战死,无颜面对陛下,请陛下予以责罚,臣绝无怨言。”
皇太极闻言,缓缓开口:“墨尔根代青,你没有带回大清急需的丁口,还让镶白旗的精锐损耗过半,必须要接受惩戒,这是毫无疑问的,具体如何惩戒,待朕会同诸位旗主一起商议之后再做决定。在此之前,作为第二个和文登营正面交手的旗主、统帅,你有什么建议,不妨说出来让大家参详,如果可行,也不枉牺牲那么多大清勇士,阿巴泰也不会白死。”
多尔衮这一路上想了很多,心中已经有了较为清晰的思路,听皇太极问起,便和盘托出。
“陛下,文登营不同于我们所知的任何一支明军,这支军队训练有素、士气高昂,火器极为犀利,近战也很勇猛,除了没有与其大军规模匹配的马军,几乎没有弱点,以前对付明军的战法,对他们都没有太大的效果。”多尔衮侃侃而谈,“臣以为,应该从两点着手:其一,投入重金,命孔有德督促匠人大量打造红衣大炮,最大程度克制他们的铳炮,抵消其在火器上的优势,摧毁其步军方阵,这样才能发挥野战中大清骑射的长处;其二,与明皇崇祯缔结和约,辽东边境暂时不动刀兵,集中力量进攻朝鲜,拔掉铁山卫,给陈雨来个釜底抽薪,让他失去朝鲜这个粮仓和财源;其三,暗中派遣使者游说崇祯,合力对付陈雨,不管用什么手段——据臣所知,陈雨历来跋扈,不听从明廷号令,从皇帝到兵部都对其忌惮不已,当年对付袁崇焕的离间计,用在陈雨身上也一样管用。”
多尔衮抬起头,望着皇太极。
“文登营一日不除、陈雨一日不死,就始终是大清的心腹之患。只要拔除了这根钉子,大明只是砧板上的肉,任由大清宰割!”
第四百八十九章 离间与反攻()
听了多尔衮的建议,皇太极紧绷的脸终于舒缓了一些。
他微微点了点头:“你说的几点,都十分中肯,看得出是用了心琢磨的。不管是打造红衣大炮,还是用议和与崇祯周旋,都是可行的,唯独再度出兵攻打铁山一事,暂不可行。如今陈雨把鸭绿江变成了天堑,铁山以北也是经营的铁桶一般,要不然豪格也不会在那边栽了跟头,证明几万人无法啃下这块硬骨头,除非朕再次御驾亲征,举国之力进攻。但大清现在经过数次恶战伤了元气,不宜再大动刀兵,需要休养生息一段日子,等熬过了这个寒冬,草肥马壮之时,再做打算。”
多尔衮低下了头:“陛下说得对,是臣考虑不周。”
皇太极移动了一下肥胖的躯体,挺直了胸膛,昂首说:“有一点墨尔根代青说得极为准确,陈雨现在已经成了大清的心腹之患,必须不惜一切手段除掉,只要此人一死,明军再无能抵挡大清铁蹄之人,朝鲜那边的牵制也自会消失。既然目前以武力铲除他非常困难,那么就用其他办法,汉人历来多疑,极易内讧,当年我们借明皇之手能做掉袁崇焕,那么也能做掉陈雨。所以,朕决定……”
所有满清权贵和大臣都挺直了腰杆,等待皇太极的指示。
“立刻着手与明国议和之事,派出使者赶赴明国京师,由礼部承政巴都礼操办,大小事宜及时向朕禀报;打造红衣大炮之事,由工部督促,孔有德承办,所需银钱着户部拨付,明年开春之时,朕要见到五十门大炮,若有怠慢,定斩不饶!”皇太极说,“另,以朕名义修书一封,向陈雨示好,同时以重金购置文登营的火器和战船,以此为条件换取他与大清井水不犯河水,以后不再出兵参与抵御大清,并许诺:只要做到以上几点,将来大清入主中原之后,封他为藩王,山东和朝鲜均可为其封地,藩王之位世袭罔替。这件事情,交给墨尔根代青操办,切记,‘密信’一定要设法‘落入’明国官员手中,最好是让锦衣卫‘查获’。”
多尔衮立刻明白了皇太极的用意:“陛下的意思是:这封密信的内容未必要陈雨知晓甚至同意,但要辗转落入明国官员或者厂卫手中,最后让崇祯知道,产生猜疑?”
皇太极点点头:“没错。陈雨在山东和朝鲜都做的风生水起,手握重兵、又不缺钱粮,于情于理都不会轻易被拉拢,所以这封信其实是写给崇祯看的。崇祯也未必会轻信其中的内容,但我们只需要他心中产生猜忌就够了——一个拥兵自重、飞扬跋扈、不服调遣的臣子,再加上这封密信,除非皇帝是圣人,否则不可能不起疑心。”
“陛下英明。”多尔衮赞道,“只要他们君臣互相猜忌,必定会内讧,不管是崇祯对陈雨进行打压,还是陈雨公然反抗,对大清都是有利的。”
大臣们纷纷附和:“陛下圣明!只要明国君臣失和,产生内耗,大清就有机会卷土重来。”
皇太极自信地昂首望向西南方向:“汉人素喜内斗,而我大清上下一心,即使眼下有些困难,终究会过去的,将来天下一定会是大清的!”
所有人都跪了下来,齐声大呼:“大清兴盛、万代永昌!”
安定门一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北方的新兴政权把矛头直指陈雨,制定了一系列针对性极强的计划,而远在东方的岛国,也没有置身事外,开始蠢蠢欲动。
江户,将军府。
阿部忠秋跪在德川家光面前,禀报着手中掌握的所有线索消息。
“将军,据驻守明国京城的使者回报:陈雨的部众在京城外击溃了辽东满人的亲王多尔衮数万大军,斩首万余,并阵斩贝勒阿巴泰,而明国皇帝也下了圣旨,勒令陈雨三月后发兵西北征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