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铁卫-第1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呗泶蟮摹熬瘛保傩彰堑幕逗羯焕烁吖焕耍醯酶献喵沧又溉湛纱
在全城百姓的欢送下,李国桢率军出城,在广渠门外召集虎大威和杨国柱训话,然后集结人马,向永定门进发,同时派人传令正在返程途中的关宁军,勒令他们配合自己,两路夹击多尔衮。
李国桢的计划很简单,先聚集大军,跟多尔衮试探性地打一场,最好能捞些首级交差,向崇祯初步证明自己的能力,然后扎营与清军对峙,倚仗背靠京城后勤保障的优势,慢慢和多尔衮耗,等到对方粮秣不足撤兵,就算完成任务。
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行军途中的高起潜收到命令之后,毫不犹豫地丢到一旁,嗤之以鼻:“一个纸上谈兵的勋贵,不过是赵括之流罢了,居然夸下海口要击败多尔衮数万大军,真是不自量力。他要送死随他去,咱家可不会巴巴地赶去陪葬。”
监军不愿蹚浑水,祖宽等将领自然乐得清闲,于是关宁军过了固安之后,滞留在大兴县,不愿再往前一步。
古代战场的消息传递滞后,李国桢并不知道关宁军的动向,仍然领着大军按原定计划赶到了安定门外,摆出架势,与清军对峙。
多尔衮早就知道了明军到来的消息,也摸清了李国桢的底细,在对方抵达之前,就已经做好了战斗部署。他派阿巴泰在南面戒备关宁军,然后领着主力朝李国桢的队伍迎了上去,大战一触即发。
数万大军在安定门外广阔的平原展开,清军这边是清一色的骑兵,明军则是五花八门,步兵、骑兵、炮兵,各式各样的兵种都有。
多尔衮在中军眺望,只见对面明军阵营泾渭分明,中间衣甲鲜明、打出“李”字大旗的是京营,两边穿着相对朴素的应该就是宣府、山西的边军了,京营还摆出了十余门硕大的红夷大炮,架势十足。
“呵呵,这位襄城伯花架子倒是摆得不错,今日就要试试他的斤两。”多尔衮微笑着下达了命令,“命鳌拜带二十个牛录直接冲击李国桢的中军,左右两翼各派八旗蒙古五千人拖住杨国柱和虎大威,只要京营溃败,明军就散了。”
苍凉悠长的牛角声在战场上空响起,两万清军在隆隆的蹄声中分成三股奔向对面,战斗打响了。除了预备兵力,多尔衮没有留力,从一开始就投入重兵,打算一举击溃对手。
第四百七十一章 得意的多尔衮()
清军骑兵呼啸着奔向明军,隆隆的蹄声响彻战场,整个战场的大地都在颤抖,浓浓的烟尘遮蔽了天空。从上空俯视下去,密密麻麻的清军铺满了大片平原,如同涨潮的潮水一般,汹涌地扑向了对手。
坊间素有“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说法,从满清的祖宗完颜阿骨打时期就开始流传,随着建州女真的崛起和明军的日益衰败,这种说法愈演愈烈,甚嚣尘上。
明军看着两万多清军铁骑气势汹汹朝着自己扑来,说不害怕是假的。从努尔哈赤起兵以来,大大小小的战役,明军负多胜少,早就被打怕了,对清军的畏惧已经深入骨髓,很难消除。长矛手、刀斧手们死死握住兵器,紧张地手心冒汗;骑兵们下意识地握住缰绳,摆出了随时可以调头的姿势,就连战马也感受到了主人的紧张,不安地扭动着躯体,不时打着响鼻。
李国桢和麾下的京营将士虽然也有些忐忑,但毕竟没有真刀真枪和清军干过仗,对于对手的实力认知都停留在纸面上,反倒比两旁的友军镇定。看着清军前锋离自己只有两里远了,李国桢大声下令:“神机营开炮!”
神机营的统领得到指令后,大声呼喊,让炮手们开炮。炮手们纷纷忙碌起来,略微调整炮口角度,然后点燃了引火线。十余门红夷大炮先后被点燃,火焰在炮尾窜动,照亮了炮手紧张中夹杂着兴奋的面孔。
引线燃烧完后,火焰消失在引火孔内,接下来就是一两秒钟的沉寂。
“轰轰轰……”
震耳欲聋的炮声响起,一枚枚炮弹钻出了炮口,粗壮硕大的炮身在后坐力的作用下猛地往后退,整个炮架都移了位。
呼啸的炮弹飞向了冲在最前方的清军骑兵,只要被铁球砸中,不管是人是马,都如同纸片一样脆弱,在飞溅的血花中轰然倒下。
但是对于数以万计的骑兵而言,区区十几门炮造成的伤害实在掀不起什么波澜,倒下的清军很快就被潮水一般涌上来的同伴覆盖,冲击的势头丝毫不减。
双方的距离越拉越近,很快从三里变成了两里,而红夷大炮的炮手们还在忙碌着让移动的炮身复位,再重新装填炮弹、火药,眼看着是无法在敌人的马刀落下来之前再开第二炮了。
神机营的炮手何曾这么近距离直接面对成千上万的骑兵,哪里承受得住这样的心理压力?很多人的手都在发抖,不是火药洒在炮管外,就是炮弹掉下砸了脚。
李国桢没想到炮击对阻击清军没有丁点用处,对方的速度不仅没有减慢,反而随着冲刺越来越快,对于死伤在炮火下的同伴,甚至都没有看一眼,就这么直接踏了上去,毫无顾忌。看着清军被自己同伙踩得脑浆迸裂的场景,李国桢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手脚都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
“真真是茹毛饮血的蛮子……”李国桢哆嗦着说,“关宁军呢,高起潜呢,他们现在何处?为什么没有出现,一同夹击鞑子,让我们独力承担压力?”
有头脑清醒的部将提醒:“伯爷,关宁军靠不住,就甭指望他们了,还是赶紧让神机营撤下去,五军营、神枢营顶上吧,让鞑子冲进来咱们就完了!”
“对对对,赶紧传令,炮手下,刀斧手护住鸟铳手挡住鞑子骑兵,不能被冲乱了阵脚。”李国桢回过神来,惊慌失措地下令,“还有,让虎大威和杨国柱顶上去,掩护京营!”
命令下达后,神机营的炮手如蒙大赦,抛下工具和火药、炮子,头也不回地往后方跑了。而鸟铳手们则战战兢兢地站到了红夷大炮前方,端起了火铳。指挥铳兵的把总大声喊话:“不要慌,等鞑子近一点再放,听我号令……”
“呯呯”几声,已经有人忍不住打响了鸟铳,而此时清军还在几百步之外,根本打不中。把总气急败坏地骂道:“你大爷的,谁让你们……”
“呯呯呯……”铳声密密麻麻响起,如同过年燃放的鞭炮一般,热闹得很,把总的话被淹没在铳声之中,再也听不到了。在来势汹汹的清军面前,鸟铳手们根本没有这样的心理素质忍耐到对手进入射程之内,仿佛打响手中的火器,能给自己带来安全感,只要有人率先开火,其余人像是被传染了,接二连三开火,再也停不下来。
一眨眼的功夫,将近两千鸟铳手的火器全部变成了烧火棍,而以火绳枪的击发速度,他们是很难在对方靠近前射击第二轮的,与红夷大炮也没什么区别。
远处的多尔衮鄙夷地撇了撇嘴,京营和其他明军也没有什么本质区别,还是那么孱弱无能,毕竟天雄军那样的硬骨头不多见。看来这一战没有什么悬念了。
火器失去了作用,战场上暂时平稳了片刻,除了隆隆的蹄声,再也没有其他嘈杂声。随着清军进入了弓箭射程,马甲们纷纷取下骑弓,在快速奔跑中张弓搭箭,斜斜指向半空。
“嗡嗡嗡……”,密集的弓弦声响起,无数轻箭飞上了天空,像是一群蝗虫遮蔽了天空,然后雨点般落了下来。
惨叫声此起彼伏,明军的阵列被箭雨覆盖,立刻就动摇了,开始有人四下散开逃跑,军官们挥舞腰刀,试图维持军纪,但是效果并不好。
很快,“轰”的一声,汹涌的清军骑兵一头冲进了不知所措的明军阵中,挥舞马刀劈砍,肉搏开始了。
来不及逃跑的鸟铳手们被砍成了肉泥,毫无还手之力,刀斧手们勉强格挡,却也不是强壮的马甲对手,两三个回合就败下阵来。战斗刚开始,整个京营的阵列就出现了全面崩溃的现象。
两侧的宣大、山西两镇倒是不怂,与清军两翼的蒙古骑兵开始交手,箭来刀往,互有死伤,但是支援李国桢却是有心无力了。
双方纠缠在一起一刻钟之后,京营毫无悬念地崩盘了,穿着光鲜的勋贵子弟们被凶狠的清兵杀的哭爹喊娘,斗志全无,兵士们如同决堤的洪水一般溃散,把后背留给了对手,清兵轻松地跟在后面,居高临下用马刀收割生命,战斗进入了他们最喜欢也是最擅长的模式。
见此情景,后方的多尔衮仰天大笑:“天雄军后明国再无强军,大清勇士铁蹄所至,不过杀鸡宰牛尔!接下来再收拾了文登营,试问还有谁能挡我八旗精兵?从此大清铁骑纵横关内,无人能敌!”
官道上,陈雨连打了两个喷嚏,疑惑地望了望北面,不会是有人念叨自己吧?
他的身旁,是队型严整的军队,清一色的火铳刺刀和鸳鸯战袄,正在有条不紊地行军。这支军队的目的地,正是鏖战中的安定门。
第四百七十二章 条件()
“啪”的一声,一只琉璃杯被扔在地上砸得粉碎,崇祯愤怒的声音响彻整个乾清宫。
“三万京营大军,加上宣府、山西等边军,居然一触即溃?朕不指望他李国桢能击败多尔衮,哪怕能拖一阵也好啊!就算放几万头猪上去,也不会败得这么快吧?”
空荡荡的宫殿内,除了崇祯,就只有站在一旁不敢接话的王承恩了。因为看皇帝心情糟糕,王承恩把宫女和小太监都支开了,免得万一做错事惹得他更生气。
崇祯暴躁地走来走去,咬牙切齿,脸色铁青。
过了一会,王承恩试探着劝道“皇爷,总会有办法驱逐鞑子的,您可千万别气坏了身子,得保重龙体。”
“办法?”崇祯停住了脚步,瞪着王承恩,眼睛里满是血丝,“王伴伴,你告诉朕,现在京营都败了,城内已经无兵可调,还能有什么办法,总不能把腾镶四卫也派出去?”
王承恩没想到崇祯会问自己这个问题,愣了愣,下意识地回答“京营虽然败了,但宣府、山西的大半兵力还在……再说了,不是还有关宁军吗?”
崇祯恢复了几分冷静,闻言摇摇头“关宁军是朝廷北直隶可以动用的最后一支可以野战的部队,而且辽东边境不能没有关宁军镇守,不到不得已,不能动用,朕不能把手里的底牌全砸在多尔衮手里。”
王承恩脱口而出“皇爷忘了?还有文登营呢!”
“文登营?”崇祯愣住了,“先不说陈雨的对错是非,据兵部称,文登营此次北上的兵力也就万余人,这么点人哪够鞑子塞牙缝的?李国桢的京营三万多人,还有两大边镇助阵,几个时辰都撑不住,文登营这万把人莫非个个是三头六臂不成?”
王承恩心想,整个京城谁不知道,京营吃空饷厉害的紧,对外说是三万人,只怕真实人数一万都不到,也就瞒着皇帝一个人了,而且京营都是勋贵子弟,承平已久,充充门面还行,拉出去和清军真刀真枪干仗,溃败也是情理之中,怎么能和文登营比。
他斟酌地说“皇爷,不管陈雨此人品行如何,但练兵打仗的本事是毋庸置疑的,何不让他试试?就算也败了,局势也不会更坏到哪里去。”
崇祯闻言,低头不语,虽然没有开口认可,但已经明显没有了刚才的焦躁情绪。
王承恩见皇帝的情绪好转,松了口气,继续说“陈雨与曹吉安的事情,还有待查实,虽说擅杀镇守中官有罪,但陈雨这样精明的人,绝不会无缘无故把自己逼上绝路,孰是孰非还很难说。皇爷,眼下鞑子兵临城下,正是用人之际,何不让他戴罪立功?”
崇祯沉吟一番,然后开口道“传杨嗣昌、陈新甲觐见,朕要听听他们的看法。”
很快,杨嗣昌、陈新甲联袂而来。
“陛下,臣认为,文登营战力强悍,先后击败阿济格、豪格就是明证,这样的强军,放着不用太可惜了,不妨让他试一试,戴罪立功!”
听了崇祯的话之后,陈新甲旗帜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意见。他听出了崇祯的犹豫,也想趁此机会表现自己,而不是一直躲在杨嗣昌的阴影之下。
“本兵的看法倒是和王伴伴如出一辙。”崇祯点点头,然后望向杨嗣昌,“杨爱卿的意见呢?”
杨嗣昌心中对陈雨的印象一直不好,而且得知了巨鹿之战的前因后果之后,弄清楚了陈雨与卢象升是同样立场,都是自己议和大计的绊脚石,恨不得除之而后快。但多尔衮忽然一改之前暧昧不清的态度,悍然领兵围攻京城,议和暂时无望,还要解决围城的难题,却又不能把陈雨怎么样。
听到崇祯的询问,杨嗣昌心想,皇帝的口气松动了,显然是要解决大兵压境的燃眉之急,之所以问自己和陈新甲的意见,无非是想坚定自己的决心,既然如此,何不顺水推舟,赞成此事,借多尔衮之手除掉陈雨,消除多尔衮的佞气和心结,再找机会谈议和之事,岂不是一箭双雕?
主意打定后,杨嗣昌拱手说道“陛下,臣也认为,国难当头之际,其他事可以先放一边,让陈雨戴罪立功。”
崇祯闻言不再犹豫“既然两位爱卿都这么认为,那就传朕口谕,让陈雨领兵入京勤王。只要能击败鞑子,解京师之围,他做过的事情,既往不咎!”
固安县,文登营军营。
“呵呵,走投无路就想起本官了,当初想要抓我入京领罪的那股劲哪去了?”陈雨冷笑着说。
站在他对面的是一个太监和一个兵部的主事,听了这话颇为尴尬。
“文成伯,雷霆雨露皆君恩嘛!再说了,皇爷亲代,您和曹吉安的事情既往不咎,都已经翻篇了,就不要揪着不放了。”太监陪着笑说。
兵部主事也帮腔“文成伯,您是朝廷重臣,食君之禄,为君分忧,眼下鞑子围困京城,这可是关系到大明江山社稷的大事,还望您不计前嫌,发兵驱逐鞑子。”
“一句既往不咎就让本官当做什么事都没发生过?那好,这件事暂且不提,本官带你们去看一个人。”陈雨抓着两人的袖子,一路拖到卢象升所在的大帐内,指着气若游丝的卢象升厉声说,“这就是忠君爱国的忠臣下场!谁能保证本官赶走多尔衮之后,不会被卸磨杀驴,落到和卢大人一样的田地?”
两人看了卢象升的惨状,吃了一惊,期期艾艾地问“那依文成伯的意思,究竟怎么样才肯出兵?”
“两个条件!”陈雨伸出两根手指,态度强硬地说,“第一本官和曹吉安的事情,不能含糊其辞,我才不稀罕什么既往不咎,曹吉安仗势欺人,还伙同东厂掳我妻儿,背后靠山是东厂提督曹化淳,本官受了委屈,还要被泼脏水,这件事必须要给个说法!”
“东厂曹公公?”两人听得胆战心惊。
“第二卢大人忠君爱国,与鞑子打仗才受此重伤,如今生死难料,却还要被朝廷认定为畏战自残,让我们这些带兵的将领都心寒不已。朝廷如果承认错误,替卢大人平反,本官才敢出兵,不用担心步他后尘!”
。
第四百七十三章 炮灰()
传旨的太监和兵部使者带着陈雨的“条件”灰溜溜地绕道广渠门回到了京城,入宫向崇祯禀报。
“真是岂有此理,朝廷如何处置大臣,什么时候轮到一个武人来指手画脚?”崇祯气不打一处来,“再说曹化淳身为东厂提督,替朕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