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们的1649(我们的1654)-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2。在影视节目中,子弹射入水中,我们看到一条条气泡形成的轨迹,这个轨迹就是子弹经过的路径。但气泡却又慢慢消失了,并没有上升到水面上。结合前面第四节最后部分的内容,解释气泡形成的原因。*
13。海水的热量来自太阳,在不同纬度,太阳提供的能量不同,平均意义上赤道区域是最强的。由于洋流在赤道附近是自东往西流,那么这些洋流就持续被太阳加热,温度缓慢增加,大约每移动经度一度,增加0。1℃,在洋流向两极方向移动时,向周围环境散热,每移动纬度一度,大约降低0。3℃。当洋流进入高纬度区域自西往东流时,由于周围环境温度低,此时洋流依然保持降温,幅度也是每经度0。1℃。同理洋流自极地向赤道移动时,洋流从周围环境吸热,温度保持每纬度0。3℃的增幅。由此可以断定,飓风易形成于大洋的西部区域。
在温度不同的2个物体之间,就产生热量传递。热量传递有3种形式。
1。对流,发生在相同类型的流体内部。比如空气对流,水对流。热流上升,寒流下降,互通有无,最后温度一致,结束热量传递。大气有对流层,海洋有洋流、环流,专门进行热量重新分配,造成了地球多样的气候环境。热量分配同时带来了水的分配,把海洋中的水运输到陆地上,完成了生命进驻陆地的先决条件。
2。传导,发生相互接触的对象之间,同时不满足对流条件。固体之间、固体和流体之间都以传导的方式进行热量传递。热水澡可以让一个冻萎靡的人恢复活力。因纽特人也是这种散热方式。不同物体热传导的性能不同,金属一般都比较好。陶瓷、皮革相对差。热传导性能最好的是银,是铁的9倍。铝也不错,是铁的4。4倍。银做炊具,价格有些高昂,普通人用不起。不过用银作碗、盘子有个好处,可以杀死部分菌。铁,虽然传导性能不是最好,但胜在价格便宜量又足,所以我们做饭的锅多数都采用铁。铝轻又传热快,为什么不采用铝呢?铝表面有一层氧化膜,可以防止铝进一步氧化,阻止人体摄入铝。但刷锅的时候用铁刷子刮擦,烹饪时一些酸性物质都很容易破坏膜。所以炒菜锅基本用铁锅。高压锅一般炖烧煮,用铝制造重量轻,便于使用,同时不易破坏表面的氧化膜。人体需要很多金属,但铝不在其中,所以尽量少摄入铝。
3。辐射,发生在不接触的对象之间。比如太阳通过辐射,给地球带来大量热。空气对流时,热空气进入高空,通过辐射的方式把热量散发到太空。并且所有物体,只要温度不是…273。15℃,就向外辐射,区别只是辐射量的大小。辐射和对流是宇宙中最可行的热方式,比如太阳表面和内部采用对流方式,对外采用辐射方式。传导很少,因为宇宙中绝大多数可察觉物质都是流体形式存在。
通常情况下,热传递都是多种形式共同作用。烧开水,热源和壶之间是传导和辐射,壶和水之间是传导,水之间是对流。冬天烤火,是辐射和对流。烧烤,是辐射和传导。
热量产生有多种方式:燃烧、核反应、压缩、摩擦。通常我们做饭,使用天然气、液化气、煤炭、木柴、秸秆等等,燃烧产生大量热来进行。燃烧有温和的方式和猛烈的方式。像汽车发动机(烧油)、蒸汽机(烧煤炭)、做饭等类型的燃烧,是猛烈方式,燃料(被燃烧的材料)燃烧速度快,伴随着光、声等效果,产生出大量热。温和的方式就比如我们的身体。我们每天摄入一定量的食物,这些食物经过消化后变成身体组织可以处理的物质,在体会燃烧。产生的能量一部分用来维持我们的体温,保障我们的行动能力,另外一部分储存在细胞内。若这些物质消耗不完,多余的就以脂肪的形式存储下来,身体就慢慢发胖。所有动植物内部都是温和燃烧方式。现在航天飞机内部用的电池,很多都是燃料电池,通过燃烧氢气来产生电流,这种燃烧也是温和方式。太阳及其他恒星,都是通过核反应产生热,这是宇宙的普遍现象,燃烧是罕见现象。而在地球上,燃烧随时都在进行,而核反应发生在核电站、核试验、核攻击、核动力罕见等场所。和宇宙普遍情况截然相反,如同目前所知生命仅在地球上出现一样!一般情况下,固体和液体很难压缩,气体很容易压缩。自行车打气筒、握力橡胶圈,在多次使用后,都能感受到压缩产生的热。装甲车的实心轮胎,行驶时各部分都被循环压缩,长时间行驶后变得滚烫。摩擦产生热,是生活中普遍现象。最早的应用就是钻木取火,这种史前生火方式现在看起来虽然不便,却是人类从被动引火到主动生火的一个转变(因纽特人的传统生火方法就是钻木取火)。多数情况下,摩擦产生的热量虽然不多,但是带来很多麻烦。从工业革命开始,润滑油的广泛需求就是为了减小摩擦。
思考:
1。自然中的空气和水的对流广泛存在,户内主要是强制对流。厨房的抽油烟机、大厅的排风扇、楼房的中央空调,这些强制对流都要消耗电力。但自然对流可以用来发电,了解目前新能源状况,列举有哪些自然对流发电方式?
2。去参加宴席,通常凉盘和热菜都有。观察碗、盘子,多数都用陶瓷材料。更早时期,木制餐具也曾广泛使用,为什么?另外古罗马时期,铅制餐具广泛使用,造成铅中毒情况很普遍。
3。夜视仪(红外线成像仪),在晚上无可见光线时,可以观察周围环境情况,为什么可以呢?
4。保温瓶保温,密闭性隔绝了热对流可能,软木塞和玻璃瓶胆内的近似真空降低了热传导,瓶胆内膜镀银(镁),阻隔了热辐射。在保温瓶里面灌半瓶沸水,如果立即塞上软木塞,很快软木塞会飞出来。如果等一会再塞上。时间长了,软木塞不容易取出。为什么?
5。城市里面有大量热产生。工厂的烟筒、汽车的尾气、空调的排气口、厨房的灶台、我们的呼气,都贡献着热。城市内植被少,水泥建筑多,空气中废物多,太阳辐射更容易蓄积。最终造成整个城市空气平均温度比郊区高。这个称之为热岛。乡村里面也有类似效果,不过热岛小很多。什么情况下热岛效应更大?什么情况下热岛效应变小呢?
6。有煤有丰富水资源的地方,经常有火电厂。其标志性建筑是冷却塔,侧面呈弧形,顶上是热气腾腾的模样。直接让这些热水冷却,浪费很大。在北方,冬天可以使用这些热水供暖。另外,热水可以用来增温,养殖热带鱼类,比如罗非鱼。这是一种性价比非常高的鱼类。
7。不同的食物燃烧的热量差别很大,把固定重量的某物质燃烧产生的热量称为热值。通常食物中热值最大的是奶油,和无烟煤的热值差不多。花生的热值也很高,虽然比不上酒精,比松木高。白糖也不错,比松木稍差。令人意外的是瘦肉的热值很低,和大米饭差不多,大约是松木的四分之一。炒鸡蛋比煮鸡蛋热值高30%。可发现油脂含量高或油炸的食物,热值高。食物的热值高不等于营养高。并且食物热量太高,超出人体需求太多,身体就发胖。虽然人体维持体温和活动都需要热量,而人体本身的运转却需要其他类型的物质。营养丰富是指产生热量的物质、代谢必须的物质、保持防护能力的物质都有的食物,通常某一类食物营养不全,偏爱某种食物的话对身体可能不利,所以要搭配吃。粗加工的米面(热量、维生素)、蔬菜(纤维素、维生素)、肉类(动物蛋白)、水果(维生素、微量元素)、豆类(植物蛋白、耐久性淀粉)混合,并且肥瘦肉都吃。当食物类型单一时,会形成特定的饮食习惯。因纽特人很难获取植物型食物(蔬菜),无法以这种方式补充维生素。但他们吃的肉食热加工程度很低,内部的维生素并没有破坏,所以安然无恙。西方人吃的牛排经常是5分熟,或3分熟,带着血丝吃,可能也有这方面的习惯因素。
8。冬天双手冰凉,用力互相搓,一会手热起来。是摩擦生热的结果吗?
9。长途客车,尤其是在山路上运营的,在车里一般有个大水桶,持续向刹车片滴灌。为什么要这样做?
10。在户外探险时,携带一张金属膜热量反射布是很有必要的。当衣服湿透失去保暖效果,需保温时,这张轻便的热量反射衣可以有效防止体温快速下降。
梅乐芝经理的科普文章(六)()
第6节力与惯性
前面几节,介绍了不同的力。力总是作用在某物体上,为了衡量力对物体的作用关系,需要对力的大小进行度量。而进行度量,则需要制定标准。前面我们给出了长度,温度的标准。现在要给出力的标准,但力是依附并作用在物体上,所以先要制定物体的标准,即物体如何体现自身存在的标准。
对象在外因作用下,发生某些状态变化。对象体现自身存在的标准,就要体现抵抗外因的能力。那么定义对象的标准,就必须能衡量在外因作用下,对象保持原状态的能力大小。换而言之,与原状态相似程度大小。总之是衡量对象维持原状态的能力。现在我们把这个标准,称为惯性。
我们看到,惯性定义是泛定义,并没有具体到某个特定对象。而惯性是和外因一同出现的,不存在没有外因对应的惯性。这样就建立外因与惯性的固定结合,这种结合可以称为模式。只要在使用前作出说明,你也可以命名结合为任意想到的名字。实际中,我们总是直接定义好惯性,其中蕴含着对应的外因。
对象是某物体,外因是力,此时惯性是反映对力的抵抗能力,这就是通常狭义的惯性定义。对象是物体的温度,外因是热量,惯性就是反映温度对热量抵抗能力,命名为热惯性。对象是人的思维,外因是其他人的不同看法或思维方式,惯性就是人对不同看法的不接受程度,命名为固执。外因是不熟悉的情况,惯性是依然按照熟悉情况对待,命名为创造力缺乏。对象是人身体的健康,外因是疾病或不良状态,惯性就是身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命名为抵抗力。
对于力为外因对应的惯性,使用质量衡量其大小,用英文字母m表示,单位是千克(公斤),用英文kg表示。现在我们谈论某物体的惯性,就可以用此物体的质量是多少来表述。这里是首次使用质量,前面对物体的描述中,使用重量描述!重量是地球对物体的引力大小,不是惯性的大小。当物体离地球很远时,引力就很小了。但是惯性不变!质量是物体内在属性,重量是物体在地球特定环境下受的力。在我们日常生活环境中,重量和质量在数值上有固定关系,以至于经常使用质量的单位来描述重量。比如买了2公斤(4斤)苹果,或者使用重量来代替质量。在前面我们引入密度时,使用的就是重量来代替质量。密度是一定体积内的质量,而不是重量。事实上我们在描述大小时,所有的重量都采用质量单位来描述。我们重新描述密度:
密度(希腊字母ρ,发音)=质量(m)/体积(v)
所有物质中密度最大的是金属锇(带臭味的金属),22。4克/立方厘米
当物体的惯性概念引入后,所有涉及物体的概念就可以描述完备了。前面提出热量的单位:卡,1卡是1克水升高1摄氏度所需的热量。与密度概念类似,可引入热密度概念,称为比热。热量与质量及温度都相关,描述如下:
比热(c)=热量(j)/'质量(m)温度(℃)'
水的比热就是1卡/(克℃),是所有物质中最大的。
在涉及人的思维世界时,就很难用这样精确的数值来描述。我们无法用什么公式或数值精确描述固执、创造力、抵抗力。当然可以给出一些评估数值,但这些与物理世界无关。
力的基本单位是牛顿(n),以英国人牛顿的名字命名,因为他最早精确描述了力及其规律。使用熟悉的重量和质量对应来描述力的大小更易直观感知。在地球表面,1kg的物体重量是9。8n。粗略计算时,可当10n来对待。在讨论杠杆原理时,曾给出了1000斤力气这样描述。这对应的就是500kg,或5000n。
牛顿最著名的推理就是万有引力定理。宇宙万物相互之间都有引力,仅仅是大小和方向不同。在地球这个局部环境下,就是重力。
思考:
1。日常生活中重量使用质量的单位来描述,会带来一些混乱。比如有人问1kg铁和1kg棉花,那个重?当1kg是对应重量,是描述力的时候,那么自然完全相等。如果1kg是对应质量时,那么重量大小会涉及很多因素。如果铁和棉花都在同一位置称重,按理重量完全相同。但体积不同,收到空气浮力不同,造成测量的重量不同。同时称重的手段不同结果也不一样。使用杠杆原理的秤,其实是质量比较(因为区域非常小,可以认为地球对物体的作用效果不变),并不是测量力的工具。如果使用类似弹簧秤的工具,测量力本身大小的话,在地球不同同一位置称重,结果完全不同。而原问题中根本没有提及是否在同一位置测量,采用何种测量方式。那么条件缺乏,需要我们自己填补空白。这种方式不是严格的物理推理方式。这个最终这个比较结果无法确定。当问题的提问形式变化时,变成,我们可能又认为是比较质量大小。问题的自然语言中描述有很多含糊的地方,因此要用物理概念精确给出,避免含糊的提问。在学习自然规律时,原因和结果之间经常出人意料。直接给出结果(比如重量值),经常是理想中的原理分析。给出原因求(测量)结果(给出质量求重量),有大量细微的因素影响结果。如果仅仅是粗略地进行,只为了解原理的话,可以忽略这些。但精确进行测量分析时,所有的影响因素都必须考虑在内,如果这些因素对原理造成干扰的话,要设法消除这些干扰因素。这就是从理论到实验的思维转变。事实上大量的原理都是依赖测量完成的,因为科学本身就是不断分析、验证、修正分析、验证这样的过程。
2。同一概念,可以有多种定义,区别在于看待的视角不同。我们可以定义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这个是静态的定义,着眼于物体自身。质量是物体的惯性大小,这个是动态的定义,没有外因无法体现惯性存在。外因可大可小,但无法改变质量大小。所以质量还是物体的内在属性,但外因必须出现,只是不必在意形式。同样是惯性,德国人马赫和牛顿的观点完全不同。马赫认为:惯性源于物体与整个宇宙物质间相互作用的结果,称为马赫原理。牛顿认识:惯性是物体自身与一个超然在外的绝对存在相联系的属性。这个绝对存在称为绝对空间。掌握基础知识后改变视角,可以更清晰地看待规律的发展。形而上者谓之道,大约是这个意思吧。
3。伽利略比牛顿更早研究过力,但没有成为一个完整体系。拉格朗日和哈密顿给出了力的另外一个体系,称之为分析力学,但比牛顿晚。所以力的原理以牛顿的名字命名。分析力学的视角比牛顿力学视角更开阔,很容易扩展到统计力学、量子力学。而牛顿力学无法这样扩展。
4。通常我们更容易察觉局部密度上的差别。但惯性是以质量为衡量。万有引力总是存在的,从这个意义上讲,马赫原理更接近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