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的大明新帝国-第3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的话还没有说完,对方大叫了一声,飞快地扑了过来。“中原……亲人……”
那些土人纷纷放下了手中的武器,一个个的脸上都露出了激动的神色,有一些人甚至哭了起来。
曹富贵被那个大汉吓了一条,想着身后的同袍都在看着,这才没有闪躲。
对方毫无敌意,直接张开了手臂,抱住了他有些瘦小的身体,一双大手轻拍着他的后背。
两个男人抱在一起,对方身上的体味有些大,让他有些莫名其妙的别扭。
杨道的心里满是激动,对方既然是那时候华夏的后裔,又能简单沟通,那么他们到东洲来的第一步,进展的还是相当顺利。
大汉松开了曹富贵,这才又结结巴巴地自我介绍道:“我……术赤儿。千户。”
杨道一听就明白了过来,术赤儿,千户,这都说明对方是蒙元后裔。
他心里暗自庆幸,还好只是个千户,跟自己这个千总部分上下,要是对方是个万户长,自己这个千总就有些尴尬了。
他站直了身体,慢慢地说道:“杨道。大明海军千总。”
“大明?海军?”
这种沟通有些缓慢,但是在相互之间的沟通中,还是为对方相互介绍清楚了自己的身份。
这个术赤儿跟南宋没有丝毫关系,他们是至元十八年(1281年),元朝第二次东征东瀛的时候,因为遇到台风,而被吹到了北方,然后被洋流带到了美洲东北部的蒙元人后裔。
当初他们这一支舰队迷失了方向,只能听天由命,却因为运气好,被吹到了这里来。
船队靠岸的时候,上面还有一千多蒙元士兵,而这座岛上大约生活了三千土著。这些土著都是以打渔和采摘野果为生。
蒙元人全部都是壮汉,他们杀死了这些土著人的男人,留下了女人,然后就在岛上生存了下来。
如今一百四十年过去了,所有的土著都有蒙元人的血统,但是他们本来识字的就不多,到了这里,没有笔墨纸砚,只能跟大自然作斗争。
所以如今的岛上将近五千民众,大部分都已经不会说华夏语,但是一些简单的沟通还是没有问题。
这个时候,杨道也才知道,原来这里并不是大陆,只是几座大岛连接成的岛屿。
因为船只损坏,他们也不懂造船的技术,只会做一些小船,与大陆虽然有一些联系,却并不密切。
而且,因为群山的阻隔,即使是这里的其他土著,也很少与其他地方有联系。
听到这里,杨道有些失望,因为他们跟大陆并没有沟通,也就意味着他们也根本无法跟东洲大陆上的土著沟通。
他们找到了这些人,不能充当向导,最多只能充当打手。
不,连打手都算不上,因为大明士兵根本不需要他们的武力,只需要他们当苦力。
在他们的热情邀请下,杨道安排了一百士兵守着港口的传令船,让一艘二级战舰去向总兵候显和易信报信,自己率领五百士兵前往术赤儿他们的部落。
在他们的部落里,还有几位老人的汉语说的更好,而且对历史了解的更多。
跟在他们这些人的身后,杨道他们翻过了两座不高的山岭,来到了一处山谷。
这里的房子造型大多有些像蒙古包,但是都是用泥土和草根固定成型。
但是也有一些木屋,都是用原木搭建起来,因为缺少钉子,这样的房子并不多。
但是不论什么样的房子,房子的布局都跟中原地区没有什么区别。
他们不仅在岛上开垦了农田,还养了一些野猪和牛。但是这里的野猪和野牛与大明不同,与西洋也不同,显然更加凶猛,难以驯服。
大部分时候,耕种依旧要依靠人力。
岛上的条件有限,这里的民众生活的并不算好,这从他们的衣着上就能看出。
为了生活,人们不得不分散居住。岛上总共也就只有四五千人,没有一个闲人,术赤儿带领的这些一千多壮汉,已经是岛上最大的力量。
当见到衣衫整齐的杨道他们,一群老人都激动地痛哭了起来,他们小的时候,还听长辈们说过在中土的繁荣,可是那一切,都只是遥远的梦。
没有造船技术,没有工具,他们只能看着原本损坏的船腐朽。
见到杨道他们,虽然知道已经改朝换代,但是他们没有民族的仇恨,只有同根同祖的亲切。
当知道他们也能随着船队回返大明,也可以选择跟随舰队去征略东洲,他们立刻就兴奋了起来。
这些岛民杀猪宰牛,热情款待远方的“亲人”。
杨道他们不知道,这座后世被称作格雷厄姆岛的岛屿上,生活着一万蒙元人人的后裔,经过几百年的演化,他们大多已经不懂汉话。
但是在他们住房,他们的习俗,他们的图腾崇拜上,依旧是真正的蒙元风格。
包括后世记载的历史,他们也一直认为是比土著更高级一些的文明人。
只是因为当初得罪了周边的土著,他们一直没有能向大陆发展,只是一个民族慢慢发展,最后发展到了一万人左右之后,因为资源的缺乏,人口就再也上不去了。
可是,如果这些人都去到了大陆上呢?有了更多的资源,五千人,最后能变成五万人,五十万人,甚至更多。
而在岛屿北方的候显与易信,得到了这个消息,也对征略东洲有了更足的信心。
更先进的技术,更幸福的生活,或许不用杀戮,就能让大部分土著紧紧跟在大明的身后。
(卡文了,不知道该不该把这段故事写出来。想写细,篇幅太多。只能先简单写一下,后面再按时间段用几章篇幅,将探寻东洲的过程写出来。)
第八十九章 真正的枪()
黄福的归来,让朱瞻基对兵部的事务没有了太多的担心。
黄福的能力值得信赖,而他的忠诚更加值得信赖。
有这样一个老臣来盯着兵部,朱瞻基这段时间的主要精力就放在了科研上面。
最近一段时间,下马桥农庄的化学研究院成了最热闹的地方,虽然机械研究院的火车很吸引人,但是第一次正式试车就翻车,让以马致才为首的研究人员们一个个都变的低调了起来。
对他们来说,出了这么大的差错,朱瞻基却没有骂他们,还不如骂他们一顿,他们才能安心。
既然火车转弯侧翻是因为车轮与轨道的衔接不紧,朱瞻基又提供了改进的方向。他们就严格地按照朱瞻基的吩咐,开始改造承重部分与车轮铸造。
但是,浇铸一个直径二十厘米的车轮容易,浇铸一个五十厘米以上直径的车轮,就不是那么简单了。
何况,朱瞻基还要求他们扩大内侧包裹,并且增加外沿的包裹力。这种车轮的设计,浇铸,加工,都需要一点点改进。
在没有能做出成绩之前,他们现在变的格外低调。
可是化学研究院就不一样了,自从蓝烟将这里管理起来之后,几乎每一天都有新东西被发明出来。
各种各样的染色剂,功能直接超过大明现有的染色剂好几倍的效果。
各种不同配比,但是威力非常大的炸药,一次次地震撼着所有人的心。
最让他们服气的是,只用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蓝烟就用现有的材料,制作出了纯碱和纯酸,这两种材料的出现,让他们这些化学研究员们整体改变了对化学的看法。
因为蓝烟给出了各种各样的这些原材料的用途,而这些用途,几乎囊括了生活的各个方面。
当蓝烟用制作出来的几百斤纯碱,拉到马家制作琉璃的作坊,然后用这些纯碱制造出了无色的玻璃,马致德这个沉淫了琉璃行业一辈子的行家,立即将蓝烟视为神人。
这种纯碱制造出来的无色琉璃,几乎比马家现在生产的最高级的琉璃还要纯净,看不到一丝杂质。
这能大大改善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功能,让马家的产品根本没有任何竞争力。
这些新技术都被蓝烟以下马桥研究院的名义,全部申请了专利,专利期限二十年。
这二十年中,专利的收益方是大明皇室,但是,蓝烟作为专利的发明人,享受百分之五的分红。
不算这些东西,光是那些布料与丝绸的染色剂,都能让蓝烟直接变成大明最富裕的女人。
因为现在可不是他辛辛苦苦来推广,而是全天下数万内监在帮她推广。新技术的发明,不会慢慢扩大影响,而是直接辐射全国。
如果说最开始张氏与孙娴对蓝烟还有一丝怀疑,但是现在,她们真的把蓝烟当做斗姆娘娘转世,要不然的话,她怎么会懂得这些稀奇古怪的事情。
这些发明的影响如果说还不能让人惊讶,那么,当她发明了能够储存雷电的电池以后,最少化学研究院的人都将她看做是神了。
朱瞻基对电池的制作也不太懂,但是电池的应用太广泛了。别的不说,今后的军队晚上出动,一个小队一个蓄电池的电筒,就不怕晚上看不见了。
当然,只有电池是不够的,电灯的制造可以说是蓝烟最积极的,但是偏偏进度反而最慢。
这主要是因为,蓝烟只掌握理论知识,而其他方面,只需要遵循分子的配比就能造出来,但是竹丝碳化,却需要她来不停地进行试验。
将绝缘的竹丝,碳化成耐热又导电的灯丝,这绝不是简简单单就能制作出来的。
就像她很清楚用腐烂的甜瓜长霉,可以提供大量的青霉素菌,用玉米溶液,可以调制培养液。
但是想要把青霉素提炼出来,即便是去东洲的舰队现在带回了玉米,没有一两年的时间,也不可能将青霉素提炼出来。
不要说青霉素,就连磺胺的提纯,蓝烟也无能为力。
磺胺最早被发现,是一种染色剂百浪多息,其实这种染色剂并不罕见,包括她就能配置出来。
但是百浪多息是一种染色剂,磺胺只是其中的一种成分。想要把磺胺从这种染色剂里面提纯,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了,难度甚至要超过直接提取青霉素。
所以蓝烟干脆放弃了对磺胺的研究,把主要的目标放在了青霉素的研发上面。
但是这些工作目前只能暂时推动起来,化学研究院的人现在对蓝烟视若神人,虽然不理解蓝烟为什么要弄这么多这么多甜瓜放进池子里任由它们腐烂,但是也坚定不移地开动了起来。
现在想做一个无菌的实验室不是那么容易,只能的相对干净,因为其他方面都好办,但是空气净化,根本不是现在的技术手段能达到的。
比如说青霉素的提取池,就是用水泥修建的池子,然后在水泥面上贴上大块的瓷砖,这虽然不能说完全合格,但是基本上已经能达到试验的效果。
朱瞻基最想弄出的还是电报机,但是对无线电,他跟蓝烟都是外行。
他只知道无线电的发展历史,知道莫尔斯密码,也知道电报的原理,但是不懂电报机是如何利用静电来传输信号。
现在电池发明了出来,他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茅山道士济慈,并且让济慈先学会拼音字母。
济慈在这个时代也是个奇人,小时候因为家穷,当了道士。不过他不是那种有正规牌碟的道士,而是一个野道士。
在江湖上,他靠研究磁石学会了一手装神弄鬼的功夫,并且因此混进了茅山。
在茅山,能够阅览众多道经之后,他从《淮南子》《春秋纬》等书中又学会了利用磁力来摩擦生电。
这一套把戏在这个时代,不要说普通人,就的大部分权贵也被忽悠过去了。
朱瞻基当初广招天下豪杰,济慈就自告奋勇找上门来。
朱瞻基虽然看穿了他的把戏,但是却没有揭穿,反而因为他对电学的研究,把他供养了起来。
当发电机被研究出来以后,济慈知道自己的一套把戏其实并没有骗过朱瞻基。他对电力研究院的研究非常入迷,现在成了大明的电力专家。
在电力应用方面,他绝对不如马迪,因为马迪的奇思妙想,包括动手能力,都不是他能比的。
但是在电力原理的研究上,他绝对称得上是现在的专家。
电报的传输,是给2个字母都用点和横杠来代替,长按按键就是横杠,短时间按就是点。
每个字母用四个符号来注释,通过接收点和横杠,就能确定字母。
然后根据符号确定一个个,联系起来形成拼音,这样就能形成一封电文。
这个时候,他庆幸自己弄出了拼音字母,要不然,光是分解汉字,想要弄一套字根出来,又是非常艰巨的任务,而且错别率更高。
济慈的任务就是如何利用电流的传输以及中断来传输信号。
而朱瞻基只记得一开始的电报机是通过信号传输,在纸上打孔来区分字母。
但是在技术上,他是一点忙也帮不上。
将原理告诉了济慈,朱瞻基就只能等他研究透彻以后,能用线路进行电报机的试验。
至于无线电传输,那根本是不敢想的。
而朱瞻基的大部分精力,全部放在了男人最喜欢的玩具,真正的枪支制造上面。
不管是手枪也好,长枪也罢,其实制造并没有多么复杂。
在后世许多技术达人,自己用一台车床,就能造仿六四,并且跟真枪差别不大。
枪支的好坏,主要作用在工艺以及材质上面,大不了就是质量差一点。
相比之下,子弹才是真正的难以制造,因为加工工艺和化学原料,即使放在你面前,你也仿造不出来。
就像底火用的雷酸汞,那玩意你不懂化学,根本不知道是什么。还有子弹里面的发火药,那也不是不懂化学的人能造出来的。
但是,现在有了蓝烟,这些问题她都能解决,朱瞻基也就要解决加工工艺了。
不管什么枪支,主要就是由枪管,击发连动结构,握把三部分组成。
在加工工艺上,击发连动结构的设计和构架精密度都非常重要。
但是在材质上,枪管的耐磨性最重要。
相比之下,握把的加工就简单多了。
蒸汽机的发明,实际上已经解决了枪管的加工难度。
原来用水车带动车床,经常会出现动力不足等问题。但是蒸汽机的动能转换效率要高的多,这让原本一些纯钢制造的枪管一次性加工,也变成了可能。
而且,现如今因为车床切刀的研发,发明的锰钢,在制作钻头,刃具的时候,都有了新的突破。
也就是说,连枪管里面的螺纹膛线,加工起来都不是问题。
这种工艺也非常简单,只需要固定铣刀,然后在车床递进枪管的时候,呈旋转状递进就可以了。
但是再简单,也需要对相应的设备进行改进,使之能够对配件量产化。
朱瞻基没有想过能够一次性造出能自动退膛弹壳的自动步枪,如今铜的产量还不足,弹壳还要进行回收,自动步枪更耗费资源。
在世界各国还没有火枪的时候,一把毛瑟898就能无敌于天下了。
枪支内部的联动机构对外行来说一窍不通,但是对朱瞻基来说,却没有半点艰难。
他前世对世界各国枪支都非常熟悉,,闭着眼都能把一把枪拼装起来,所以对这些配件都非常熟悉。
击铁、扳机、联动机件,弹簧,一把枪的内部,主要就是这些构件。
他现在要做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