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的大明新帝国-第2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着马车离去,蹇义却突然浑身一震,一下子明白了今日顾佐的来意。
他今日不是不是为那些监生而来,也不是为了孔家那些商人而来,只是为了让他知道太孙殿下的心意而来啊。
今天一番会谈,说道虽然都是别的事,但是通过这些事,他已经把朱瞻基的态度很明确地表达了出来。
顾佐这人能力是有的,要不然,也不会当了八年应天府尹还让人挑不出大过。
他能死心塌地跟着太孙,今日又向他透露太孙的真实心意,就是在点明太孙此人不容小觑,让他以后行事不要太过违逆太孙啊!
他急忙伸手招过来了侍卫,低声吩咐道:“你派人跟着马车,看看顾尚书接下来去了哪里,然后速速来报。”
蹇义又接见了两拨客人,侍卫回来禀报了。“大人,顾尚书先去了夏尚书府,在夏尚书府待了两炷香时间,出来后又去了吕尚书府。”
“知道了。”
蹇义彻底明白了过来,今日顾佐来不是为了问计,只是为了跟他们阐述朱瞻基的态度。
这个太孙,还真的是不一般啊,难怪太子一系根本没有任何还手之力。
学士街,杨府。
这几日杨府的主人杨士奇情绪不佳,连带着府中的气氛也显得格外压抑了起来。
二公子在家的时候还好一点,他不在家,连一个大声说话的人都没有。
说都知道,如今太子生死未定,他们杨府完全依靠太子,命运也就未卜。
杨士奇一生奔波,就是为了跟着太子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但是大志未竟,如今就要凋零。
他以往很少饮酒,更不白日饮酒。但是这几日,除了每日上午去詹士府一行,回来后就躲在书房看书,饮酒,显得格外消沉。
太子生死未定,他空有余力,却无处可发泄,甚至连一点小动作都不敢做。
如果太子就此离世,他做的越多,错的越多。
这种憋屈,是他十几年来都没有尝过的了。
而且,原本沸沸扬扬的詹士府,翰林院,包括国子监,也因为太子的生死未卜,变的平静了起来。
他们想要争,想要出头,一切都是建立在太子身上。
如果太子不在了,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没有任何意义。
而这个时候,已经昏迷了四天的朱高炽终于醒来。
他醒来的消息第一时间就被朱棣有意让人传播了出去,说实话,他内心也松了一口气。
他不是在乎朱高炽的身体,而是如果朱高炽这个时候死了,他的西征大业就又要拖延下去。
他是父亲,固然不用为太子守孝。但是如果他不顾太子刚死,就要出征,那些文人更是要把他写成一个无情无义之辈了。
他松了一口气,朱瞻基也同样如此。只要他不影响朱棣的西征大业,他就是带来一些小麻烦,朱瞻基也根本不怕。
大不了水来土掩,兵来将挡。一个健康的朱高炽他都不担心,何况一个病重的朱高炽。
至于他手下那帮文人,不过是一个个无用的书生而已。
文华殿内,朱高炽的眼睛看着气宇轩昂的儿子,心中失落不已。
连续两次吐血,他能感受到自己的身体根本撑不起大明这个庞大的帝国。
想到四十年的期待成空,他要是不失落,那都是圣人了。
“因为我的事,又抓进来了数十个监生和十多个大臣?”
朱瞻基点了点头,平静说道:“父王不用担心,我已经让刑部好生照应,不会让他们受了折磨。”
“能放……就都放了吧……”朱高炽一时感从心来,忍不住哽咽了起来。“何苦为了我一人,又牵连进来如此多的赤子之心的监生和大臣。”
得到了消息的朱棣走到了大殿门口,并没有让人通传,而是站在了大殿门口,听着里面的儿子和孙子的对话。
朱瞻基温声说道:“父王请放心,孩儿明日奏请皇祖父,就放了他们。你不要为他人担心,更要注意保重身体。”
朱高炽良久不语,朱棣有些不耐烦,正准备进去的时候,听见朱高炽又说道:“瞻基你一直比为父做的更好,父皇执意要把这大明交到你的手里,也比我更合适。只是……”
朱高炽又咳了两声,才说道:“你把汤池农庄让给我吧,今后我想到汤池去住一些时日。纵有万丈豪情,没有一个好身体,也看不到你将大明带向辉煌。”
听到他这样说,不仅朱瞻基意外,就连站在殿外的朱棣也感到意外无比。不过想想他那软弱的性格,朱棣又欣慰了起来。
这可以说是最好的结果了,一个软弱温和的太子承担不了大明这个重任,但是他毕竟是自己的儿子,是自己孙子的父亲。
这是一直不曾有半点坏心思的好儿子,他从来没有对不起任何人,只会为他人着想。
他不再旁听,起身走进了大殿说道:“大郎且安心养病,待你身体康复,再出来做事。”
朱高炽看着走进来的朱棣,眼神闪出了一阵痛苦和不甘的情绪,不过很快又平静了下来。
“父皇,孩儿已经想通了。汤池那里环境优美,气候宜人,适合孩儿养病。我詹士府里诸位臣子都是博学之士,以后我们就在汤池那里编书,著书,也是自得其乐。”
朱瞻基注意到了朱高炽的眼神,但是并没有担心。朱高炽不想去西北,就不去呗。只是指望他手下那一帮文臣,翻不了天。
不过,他也小看了朱棣的气度和自己的心胸,一开始他们准备让他去西北,只是为了不让他影响朱瞻基监国。
他根本没有必要以退为进,去汤池那里编书,就是让他留在皇宫,又有何妨!
朱高炽醒了过来,朱棣和朱瞻基心里松了口气,他的那些妃子们更是又死里逃生的感觉,待朱棣和朱瞻基离开,一个个纷纷来到他的病床前看望。
朱瞻基又想到如今的殉葬制度,越发觉得这种制度的不人道。
不过,现在绝不是提起修改这种制度的最佳时刻。过两年,等朱棣大胜而归的时候,自己又能控制了大明的局势,这个时候才最好。
他看了看天色,跟刘万说道:“去将杨章德叫来见我。”
这几日,朱高炽一直昏迷,以至于他也不好接见外臣,变的跟个聋子差不多。
他现在不担心别人,就怕那个汉王还贼心不死。
天快黑了,明日就是二月初五的大朝会,即使外面有什么变故,现在也顾不上了。
不过汉王已经失势,他如果真的贼心不死,朱瞻基不介意挖个大坑,再把他埋进去。
杨章德这几日跟朱棣见了几面,但是朱瞻基要侍候太子,没有机会见他。
刘万只是到前殿那边跟锦衣卫的大汉将军说了一声,不一会儿,杨章德就快马加鞭来到了东华门处。
咨情司内,杨章德细致地将这几天的抓捕经历说了一遍,最后总结道:“那些书生一个个就是嘴上厉害,见了刀枪一个个吓的都要尿裤子了。臣这几日抓了数十人,没有一个硬气的,根本不用担心他们。”
朱瞻基点了点头问道:“那汉王府这几日还平静吗?”
杨章德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疑惑,说道:“汉王府这几日一直在闭门不出,臣这几日听到了一个消息,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说说看……”
“根据锦衣卫汉王府的暗探汇报,汉王这几日给陛下递帖子,想要跟陛下西征。”
朱瞻基楞了一下,又沉吟了一下说道:“帖子递上来了?”
杨章德点了点头。“只是臣没有探知到汉王到底写了什么。”
既然已经递了帖子,内阁那边,司礼监那边应该都是有消息的,一会儿问问王彦就知道汉王到底想干什么了。
“好了,这件事你不要管了。这几日加紧对各位勋贵的监控,我至今不知道那些勋贵暗中投靠了父王,让我寝食难安。”
朱瞻基不怕明面上的敌人,就怕那些暗地里的敌人。如果一面跟自己投诚,暗中倒向太子,那才对他有影响。
杨章德领命欲去,朱瞻基又突然想起来问他。“山东那边有消息传回来吗?”
“这才不到半月,还没有消息传回来。要不要臣派人催一下。”
“不用了。已经掌握了大局,个别细节影响不了局势。”
杨章德离开以后,朱瞻基很快就从王彦那边得到了消息,汉王的确是跟朱棣递了帖子。
不过,他没有奢望能单独率领北路军,而是跟朱棣申请随军出征,并且向朱棣申请了几条船,想要在西征期间,前往西洲。
只要不是窥伺军权,朱瞻基就不会在意。他申请随南路军也就罢了。要是他敢看上北路军的大权,朱瞻基就绝对不会放过他。
李亮轻声提醒道:“殿下,汉王现在看来的打定主意要出海了。他想随军,恐怕也是怕了殿下。”
朱瞻基一下子就明白了过来,他这里防着汉王,汉王却更害怕他。
现在最念着兄弟之情的朱高炽病危,朱瞻基监国。要是他趁着朱棣西征,直接找个借口就将朱高煦一家灭了,他才冤枉了。
所以现在朱高炽病危,朱棣要西征,他才不敢留在国内。
朱瞻基忍不住笑了起来,他也未免太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啊!
这样一来,自己根本就不用担心他了。
不过还有一个赵王,让他有些左右为难。
这几年赵王朱高燧很听话,但是他在听话的同时,贪欲也大增。跟在內监的后面赚轻松钱还不满足,更学会强取豪夺了。
他现在惹了一大堆麻烦,虽然很容易处理,却将朝廷的信誉都给破坏了。
这样的人就是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不过他是亲叔叔,朱瞻基也不好直接针对他。
还是等朱棣走了,再找法子治他一治,让他知道,不是所有钱都能赚的。
从咨情司回到了兴庆宫,却正巧碰到了张贵妃正准备离开。
只是一看天黑了还没有走,还留下吃饭这阵势,朱瞻基就知道张贵妃是有意来寻自己。
她是后宫名义第一人,又长了两辈。不管是孙娴,还是胡良娣,蓝良娣她们,都要细心伺候着。
她这次来不是为了张辅传话,而是为了她另外两个哥哥张輗和张軏。
张輗如今是神策卫指挥使,不过他这个职位是名义上的,一直没有职权。
张氏因为要封藩交趾,他们家族的成员大多现在只是赋闲。
还有张軏,如今挂名锦衣卫指挥佥事,实际上也只是多领一份俸禄。
但是张氏既然要封藩交趾,也要为以后做准备了,所以如今张辅驻守京城,两人就都想跟随大军出征。
这只是一件小事,即使是张贵妃不来说,朱棣恐怕也会直接将他们带上历练一番。
所以朱瞻基直接应承了下来。
不过在走的时候,张贵妃轻声说道:“陛下昨夜梦中惊醒,不知做了什么噩梦,浑身颤抖,还拔剑斩杀了一个宫女。”
朱瞻基知道她是担心朱棣的身体,不过有历史经验,朱瞻基知道朱棣最少还有三年多能活。
他只是笑了笑,点了点头,并没有接话。
前世就有永乐二十二年,这辈子朱棣更加意气风发,不打败帖木儿国,恐怕他死不了这么早。
只要给他两年的时间,他就有信心控制整个朝局,到时候不论发生什么事,他都能从容以对。
现在,就只等明日的大朝会了。
(不好意思,今天晚了,明天尽量早点)
第四十三章 尘埃落定()
与四日前大朝会不同的是,这一次的大朝会不仅多了许多宗室,就连多位一直在家养老的勋贵,也都出现在了朝堂上。
但是在朱棣面前的高台下面,第二层的平台上,少了一个太子,只有一个太孙孤零零地坐在右边。
今日的朱瞻基虽然谈不上意气风发,但是相比四日前低着头,今日却把头高高地抬了起来,注视着台下的大臣们。
在他的正前方,是勋贵,武将阵营。数百人屏息静气,目视前方站立在那里,没有发出一丝声音。
在他的左前方,是文官阵营,他们却刚好能把视线正对着斜前方的朱瞻基,不时拿视线瞟着朱瞻基。
虽然他们对朱高炽这位太子更喜欢,但是相比铁血的朱棣,他们还是愿意接受这位喜欢讲道理的财神太孙。
朱瞻基虽然一直没有参与政事,但是并不代表所有人对他陌生。
从东征东瀛开始,朱瞻基就已经开始在大明的政坛发出了属于自己的声音。他虽然没有朱高炽崇儒,但是不论对谁都一视同仁。
而且他还会赚钱,会做事,他更像一个充满好奇的孩子,总是把注意力放在大明之外。
如今大明的两家银行都是他创立,而这两家银行已经成了所有大明人不能离开的机构。
大明的官员俸禄按时发放,包括商业快速发展,主要原因就是因为银行的作用。
他不像朱棣那样嗜杀,所有跟他接触过的大臣,虽然谈不上喜欢他,但是他喜欢讲道理这一点,还是很受官员们推崇的。
跟这样的太孙打交道,总比跟朱棣这样不喜欢讲道理的皇上打交道更好。
至于朱高炽,在他已经被淘汰出局的时候,除了将一生完全寄托在他身上的人们,已经没有多少人还想着他了。
人都是现实的,何况这个站错队就很可能丢命的时代。
这次的大朝会是额外增加的,如果不是大节日,这样大朝会一个月只会有两次。
明初的武将系统具有很大的自主性,除了在军队后勤保障方面的工作,因为涉及到兵部和户部,需要拿到朝堂上讨论,军队事务基本文臣插不上手。
也因为这样,许多勋贵根本不屑来参加朝会,他们只需要参加五军都督府的会议就可以了。
也正是这种退化,如今具有政治性的武将越来越少。到了几十年之后,武将经过土木堡之变,几乎没有了任何政治力量,变成了文臣的附庸。
所有人都很清楚,今天的大朝会主要就是为了朱棣西征特意举办。
当百官待命,蹇义直接就把主动权交到了兵部尚书方宾的手里。
依旧是前几日的程序,朝廷要出师,就需要证明自己的公义和真理。
但是因为前几日的各国使节已经觐见过一次,也递交了求援国书,所以这一次,没有召见西北各国的使节。
朱瞻基的注意力放在了一帮宗室和勋贵身上,他们平日是绝对不会出现在这里的。
特别是汉王,已经就藩,并且被幽禁在乐安的他被剥夺了汉王的爵位,今日即使进了奉天殿,也只是被安排在了勋贵的后面。
昨日朱瞻基虽然知道了他有心西征,但是朱棣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却没有透露出来。
不管是王彦,还是杨荣,在没有得到朱棣允许的时候,也不敢随便就把朱棣的心意泄露出来。
主要是朱瞻基觉得没有必要对他们施压,否则他们也会将朱棣的意图告诉他。
不管朱棣如何安排,都不过是大潮中的一点浪花,影响不了大潮。
大堂中一片肃静,只有王彦的声音一句一句响起,随着传令太监的声音传遍整个奉天殿内外。
“兹命武安侯郑亨为北路军前营总兵官……”
“兹命兵部尚书黄福为北路军后营总兵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