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的大明新帝国-第2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比如说柯枝国,在大明的记载中,就是柯枝,或言即古盘盘国。亦译作国贞。地处半岛西南,自小葛兰西北行,顺风一日夜可至。
这还是比较好记的,一看就能略知大致方位。
还有许多小国,只记载有什么邻国,靠近谁,但是却没有详细的位置记载。
所以朱瞻基就是看到介绍,也不知道究竟是哪里。
把这件事安排了下去,随后就又宣了德里国使节觐见。
柯枝人代表了普通的印度人,肤色越浅,地位越高,有明显的民族风格。
但是德里国的人种就比较复杂了,他们虽然大部分都是白人的模样,但是却不属于一个民族。
在他们之中,有雅利安人,有斯拉夫人,有闪族人,有波斯人,有突厥人,有蒙元人。
这就是一个大杂烩的国家,就连国家的政体,也是一个大杂烩。
宋代开禧二年,阿富汗古尔王朝统治德里的总督库特布艾巴克自立为统治印度的苏丹,定都德里,标志着德里苏丹国统治印度的开始。
首先是突厥人进入了这里,后来阿拉伯人又占据了优势,最后各种各样的人都被融合进了这个国家。
外人熟知的阿拉伯数字和符号,其实并不是阿拉伯人发明的,而是德里人发明的,只是通过阿拉伯人传播了出去。
他们这些人只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信奉绿教,并且在几百年的时间里能牢牢占据这里,靠的就是同一个信仰,以及强力打压印度教徒。
这可以说是印度历史上的黑暗时期,要不是因为绿教占据印度的圣地,以及最肥沃的北部平原,印度教徒恐怕早就灭了佛教。
从这方面来说,绿教拯救了佛教。
这跟帖木儿打败了奥斯曼帝国,等于变相地拯救了欧洲是一样的道理。
当时要不是帖木儿打败了奥斯曼,奥斯曼已经灭了拜占庭帝国。
在洪武二十九年的尼科堡战役中,奥斯曼帝国一举打败了匈牙利、法国、德国等国的联军,将近一万名十字军被俘,除了用巨款赎回三百名贵族骑士外,其余的几乎全部被杀。
从此,欧洲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奥斯曼帝国扩张,占据了巴尔干半岛,拜占庭帝国危在旦夕。
但是这个时候,瘸子帖木儿西进,开始向奥斯曼帝国的老巢进军。
到了永乐元年,帖木儿进攻到了奥斯曼的中心。在安卡拉战役中,帖木儿军大败奥斯曼军,君主巴耶塞特都被俘。
这一事件暂时挽救了拜占庭帝国,也相当于救了整个欧洲,最起码是救了东欧。
德里苏丹国名义上一直是帖木儿国的属国,许多在帖木儿国混不下去的人都来到了这里,增强了德里国的实力,也让他们的政体显得混乱不堪。
(今日有点事,先更4000字,明日八千字补回来。十月了,这个月要加更,保底写22万字以上,争取25万字)
第四十章 杀无赦(八千字大章)()
帖木儿帝国是西察哈台汗国后裔,在蒙元人的铁蹄下,突厥人屈服了很长一段时期,但是蒙元的势力衰退,给了他迅速发展的机会。
帖木儿从洪武十二年开始,先后夺取了波斯和阿富汗,进而攻占两河流域。洪武二十年征服花剌子模,洪武二十一年之后,多次进攻钦察汗国,毁其首都萨莱伯克尔等城市,统治亚美尼亚和南高加索。
洪武三十年,他攻下了德里苏丹国首都德里,屠杀战俘超过十万人,占领印度北部。
如今的德里苏丹国已经完全成为了他的附庸,在帖木儿国混的不如意的贵族们,到了德里苏丹国,就能变成太上皇。
蒙元人,突厥人,大食人,雅利安人,还有印度人,就这样形成了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或许不能说是食物链,而是生态链。
这种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也直接影响了后世六百年的世界生态意识。
欧洲人自从有了文明意识,其实一直都是处于一直封建领主的平等意识下,他们哪怕打的再狠,也一直守着他们的一套规则。
只要敌人认输,就不会赶尽杀绝,用联姻在上层社会之中形成亲属关系,失败的敌人可以用赎金来买回自己的性命。
但是蒙元人让他们认识到了敌人的凶残,他们人生最大的乐趣,就是把敌人斩尽杀绝,抢夺他们所有的财产,看著他们亲属痛哭流泪,骑他们的马,强奸他们的妻子和女儿。
这种文明的倒退和残暴直接影响了欧洲人以后对异族的态度,对印第安人的屠杀,对非洲和亚洲人的屠杀,都是他们从蒙元人那里学来的。
他们对欧洲自己人是套准则,对其他人是一套准则,就是从蒙元人这里学到的。
看到这些德里人,朱瞻基忍不住走神了,心里想着该如何纠正这种意识形态。
他不认为这种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是一套好的规则,像大唐时期,汉族对异族的融合,对异族的思想控制,才是真正好的规则。
在汉人与异族之间建立鲜明的等级,却不完全阻断底层人向上层奋斗的渠道,这种社会规则更文明,也更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在大唐时期,汉族比其他民族的人更高贵,但是汉族并不拒绝其他民族人的上升通道,在那个时期,许多异族也能在大唐为官,只是比汉族更难一些。
对待邻国,只要你承认我的这一套规则,我就认可你,并且接纳你。
所以那个时期,不管是朝鲜,东瀛,还是吐蕃,都承认唐朝的正统,自认属国。
但是唐朝时期有两个方面的政策错误,导致了这一规则的失败。
一是唐朝并没有重视技术和经济的控制,不管什么先进的技术,都无所谓地送给异族,导致了异族的迅速发展。
那个时候的朝鲜,东瀛,吐蕃,包括阿拉伯人,都是靠着大唐的先进文化和技术,迅速发展了起来。
二是大唐中央政权赋予了节度使太大的军权,重武轻文,导致了支强干弱,中央政权的控制力衰落太快,短短的一百年时间,朝廷就几乎失去了对基层的控制。
论武力对比的悬殊,唐朝远远比不上汉朝,但是为什么不管古今中外,都认为唐朝是汉族最鼎盛的时期呢?
这不是指国力鼎盛,而主要是文明的鼎盛!
明朝如今的基础比唐朝更好,因为唐朝初期的突厥和吐蕃都非常强盛,有心腹大患。
可是如今的大明几乎没有了任何敌人,连草原民族现在都被大明收拾了。
现在唯一比不上的是人口……
朱瞻基查了皇宫里面的记载,北宋宣和四年,全国人口普查是九千多万人,但是到了元朝至元十一年,全国人口仅剩下不到九百万人。
明朝建国初期,当时的全国人口盘查是不到两百万户,不过当时隐户太多。到了洪武十四年,因为明朝大肆发放土地,藏在山里的百姓纷纷出山,这个时候的人口普查是一千一百万户。
而永乐五年,大明重新进行了一次人口普查。经过了三十年的发展,大明的户数增加不到一千万,但是人口将近六千万。
这里面,江西的人口最多,达到了一千多万,占了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一左右。
这主要是因为北方的战争,导致了百姓都逃到了南方的江西。
这也是明朝初期,为什么大明的进士,状元大多都来自江西的原因,人口基数在那里啊!
北方的人口大量减少,主要都在山西一地,因为那里山多,便于百姓藏匿。
朱元璋还怕北方的百姓与异族勾结,将山西的百姓移居湖广。
相比后世的十几亿人,如今的六千万人只不过是个微不足道的数字。大明的土地都抛荒了许多,也是大明不愿意发展海洋政策的主要原因。
“殿下……,殿下……”
朱瞻基抬起头,马欢才低声说道:“使节脱不花花向殿下献上西域美女两人,汗血宝马两匹。”
望着高台下的一众使节,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我大明与德里历史渊源甚久,大唐时期,玄奘法师就曾到德里那烂陀寺游学译经,两国民间往来频繁。如今两国虽然山高地远,缺少往来,但两国贸易却能互补,今后当大力拓展。今我大明在柯枝设置西洋行宫,今后每年都当运送大批大明货物至此。你国所需我大明特产,都可报与我內监官员。”
那脱不花花是个蒙元人后裔,一口流利的汉话,交流不成障碍。他抱拳说道:“殿下,我德里虽不如大明繁华,却也盛产黄金,民间不缺食粮,不管布料,丝绸,瓷器,茶叶,我国都大量需求。但,外臣听闻大明如今有一种火器,可以隔空伤人,不知可否售于我国?”
还真敢想啊!朱瞻基笑了笑,摇了摇头说道:“我大明与德里虽无利益之争,但火枪乃是我大明立身之本,概不外售。若是民间之易货,什么都好说,国之重器,不在民间易货之列。”
如今不管南洋也好,西洋也好,都知道了火枪的厉害。他们当然想要得到这种武器,但是朱瞻基是绝对不会出售了枪支,然后让他们有机会对付自己的。
除非等大明以后的武器升级了,在占据绝对优势的时候,才会有选择性地售卖一些低级武器,让他们自相残杀。
对方不论怎么说,朱瞻基都不理睬他们,直到天色已黑,他们才只得怏怏离去。
“殿下,德里人所送美女如何处置?”
“带过来我看看,合我心意就留下,不合心意就赏赐给军中将士吧!”
女人对他来说已经不是享受,只是负担了。
不管怎么说,他都做不到像这个时代的人一样,把女人只是当货物一般,不当人看。
如果收了那个女人,就必须对她的人生负责。只是收集到后宫里,睡一觉,然后就让她一辈子在后宫里寂寞老去,死去,他不忍心。
这两个女人都是波斯女人,容颜娇美,也符合朱瞻基对女人的审美,身材苗条,而没有粗壮感。
不过她们的容貌对朱瞻基来说缺少震撼力,他也就没有了太大的兴趣。“将她们一人赏给刘安,一人赏给赵永亮。嘱咐他们,军事机密不可泄露。”
刘安和赵永亮都是中级将领,他们不像薛禄,朱真这样的主官,每到一地就会有藩王贡献美女。
赏给薛禄他们,他们也不会在乎,赏给更下级的将领,他们并没有在舰队里携带女眷的权力,也不一定能保住这些美女的能力。
朱瞻基可不想因为女人,闹的下面将士之间起矛盾。
回到了后宫这里,朱瞻基就闻到一股浓郁的中药味,他心里紧了一下,问道:“谁生病了?”
领路的李亮说道:“禀殿下,只是最近春燥,马良媛她们上火,喉咙痛,并无大碍。”
朱瞻基点了点头,放下心来。水土不服的问题,是每个人的体质问题。这在后世都避免不了,这个时代更是寻常。
这次出海,军中消耗最多的就是治疗皮肤起疹子的药和消火的药。抵达印度后还稍微好一点,在南洲期间,超过一半士兵都出现过水土不服和上火症状。
不过朱瞻基如今的体质不同,几乎没有出现过任何不适,这一点让所有人都感到非常惊诧。
晚上安顿下来,朱瞻基一晚上都没有睡好,一直在想着如何应对印度这个地区。
以后加强对这里的控制是一定的,但是干预到什么样的程度,如何实施,都是需要耗费大量精力的事情。
郑和他们忙碌了一夜,第二日一早就把西亚各国的位置,简介,都抄录整齐,在地图上也标注下了各国的位置。
虽然这个地图比较粗略,但是最少朱瞻基一看,就能知道每个国家大约在什么位置。
虽然知道国家的位置所在,但是对于当地的特产,大明掌握的并不多。
印度也盛产钢铁,煤炭,黄金,还有世界上不多的天然硝石矿。
这里的硝石矿比大明江油那里的储量要大的多,大航海时代一直到十九世纪中期,欧洲侵略全世界,所生产的火药,绝大多数硝石都是来自印度。
可惜的是,朱瞻基并不知道这硝石矿在什么地方,而当地人对硝石矿的认识更不多。
今日登神山祭拜,众人先是坐船,然后坐车,最后还要步行登山。
今日没有用龙辇,这个车跟个大房子大小,一般的道路都还没有这个车子宽。
朱瞻基今日骑马,一帮女眷坐车,祭拜神山之后,会直接到柯枝王宫做客。
沿途无数的印度百姓争相膜拜朱瞻基这天朝上国的皇孙,看到大明皇室出行的仪仗,一个个都面露向往之色。
如今的印度各地咖喱还没有彻底流行,但是不讲卫生这一点,一直没变。
这里人们,不管大小便当街就来,就是有厕所,也只是划一块地方,根本没有遮挡。
以至于一进他们的城镇,就是一股屎尿味,让人反胃。
许多人在电影上面,看到印度女人的脸蛋轮廓漂亮,就意味印度人很美,其实这是错误的认识。
印度的五大人种,除了雅利安人种与白人有些相像之外,几乎都是黑色人种。他们的肤色由深到浅,只有雅利安人种和东亚人种能够入朱瞻基的眼。
其余的三个人种,要么是颧骨高的让人觉得五官变形,要么是黑的让人恐惧。
因为他们的黑不像是非洲黑人,是一种单纯的黑。他们皮肤的颜色,跟黄色人种死亡之后的肤色几乎一样,所以格外渗人。
即便是在后世,朱瞻基也欣赏不来南部印度人的美,柯枝位于印度南部,这里的人就更入不了朱瞻基的眼。
绕过他们的国都埃尔纳古勒姆,来到了位于东南方的神山。
郑和第三次下西洋期间,朱棣命工部吏员随行,在此刻下了一座巨大石碑,并刻下了中文碑文,供当地土人膜拜。
工匠耗费了数月时间,完成了这座足足二十米的石碑。这座石碑利用山石就地雕刻,除了文字,还雕刻了东方的龙,自刻成之日,就成为当地的圣物。
登上了三百多级的台阶,朱瞻基登上了山腰。礼部官员摆下香火,文武百官在朱瞻基带领下,共同敬奉香火。
然后,朱瞻基才仔细浏览了这座巨大石碑。
王化与天地流通,凡覆载之内、举纳于甄陶者,体造化之仁也。
盖天下无二理,生民无二心,忧戚喜乐之同情,安逸饱暖之同欲,奚有间于遐迩哉。
任君民之寄者,当尽子民之道。
《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肇域彼四海”。
《书》云“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
朕君临天下,抚治华夷,一视同仁,无间彼此。推古圣帝明王之道,以合乎天地之心。
远邦异域,咸使各得其所,闻风向化者,争恐后也。
看到这碑文的内容,朱瞻基的心里感慨万千。这碑文充分显示了大明天朝上国的气势,也表现了对印度各国的笼络之意。
如今的印度南部和沿海,都臣服于大明,可是在后世,这里根本没有任何人记得。
哪怕他见多识广,也没有听说过这座圣碑,恐怕是早就被当地人摧毁了。
大明如果不放弃交趾,不退出南洋地区,一直对印度地区进行干预和控制,恐怕就没有人敢这么做。
如今的大明已经在这里修建了行宫,今后准备加强对南洋的控制。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