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的大明新帝国-第1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是一瞬间,他就清醒了过来,向门外的刘万说道:“让孙林来一趟。”
吩咐完他才回首说道:“我不喜虚礼,今日初见,允你大礼参拜,今后不必了。”
让她起身后,吩咐了刘承徽给她看座,又问了她的名字。看着她那张近乎完美的脸,朱瞻基却沉吟了起来。
沈氏早就听说太孙气宇轩昂,乃人中之杰,现在一见,心里更是千肯万肯了。只是朱瞻基一直不说话,又不像对她痴迷,让她心里也打鼓了起来。
马欣不习惯这样的气氛,起身来到了朱瞻基的身后,轻轻碰了一个他的肩膀问道:“殿下可是心里不开心了?”
朱瞻基伸手捏了一把她的小脸,笑道:“不是,只是在想一件事。今日过的怎样?”
马欣不好意思笑道:“妾身走到哪里都有人伺候着,又不操心,午后跟秦昭训她们一直都在打麻将消磨时间。”
“若是觉得无聊,明日可让人带你们去清道观拜拜太上老君,反正后日才走,明日你们也是无事。”
马欣虽然面露喜色,但是想了一下还是说道:“不要了,为了我们几人,又要兴师动众,惊动地方。还不如我多跟刘承徽多学学管事,跟她相比,我觉得自己好笨。”
朱瞻基笑了笑,还没有说话,外面传来了孙林的声音。“内臣孙林拜见殿下!”
他也是太监,没有太多忌讳,朱瞻基说道:“进来说话。”
他进来之后目不斜视,抱拳说道:“未知殿下让内臣来所为何事?”
“看看沈氏,你可否知晓她?”
沈氏原本还因为朱瞻基的冷落有些忐忑,见朱瞻基叫人过来却是为她,更是有些花容失色了。
孙林应了一声说道:“沈氏,小名黛儿,祖居绍兴府诸暨小湖村。父沈度,永乐三年秀才,后屡试不第。沈氏生于永乐元年,自前年起就因美貌闻名于乡,并惹得多方窥伺,幸得其父宠爱,宁愿损失十亩田也护得她周全。此后其父为保她安全,才求于棉麻采买使魏全庇护。但因殿下新婚,此女又未经培训,所以才在杭州府培训年余,月前送到宁波府。”
朱瞻基冷笑道:“信息还知道的挺全啊,但孤为何今日才知?”
孙林沉声道:“内臣以为这只是小事,沈氏若得殿下欢心,自可收进宫。若不喜,也可打发了去。咨情司每日收录超过两千信息,每一条的重要性都远超一女。”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身家清白?”
“是!”
“那为何当日选秀未见参选?”
“此事乃县丞赵德作祟,侵吞沈家十亩良田,也是此人所为。他原想用良田要挟沈度就范,将沈氏嫁于他为妾,但沈度不从。殿下选秀,沈度报名参选,也是被此人将名单拿了下来。”
沈氏听到两人谈起家中的往事,忍不住泪水涟涟。“都是小女子不好,因我一人,全家受难。”
朱瞻基又问:“此事可有了结?”
孙林抬起头,楞了一下,才回道:“未得殿下允许,不敢插手地方事务。”
他楞的那一下,朱瞻基一下子明白了过来,自己是犯傻了。
这明摆着的事,要是他们都把事处理好了,他还如何在美人面前成这个人情。
他嗯了一声说道:“着锦衣卫,刑部清查赵德不法事迹,若有其他霸占良田,欺压百姓之举,并罪重罚!”
沈氏登时跪了下来,磕头泣道:“小女子多谢殿下大恩。”
“不用多礼,以后就是一家人了,为你出头也是天经地义。”
沈氏心中一喜,其他人的心里却是忍不住叹了口气。
朱瞻基又跟刘承徽说道:“今日将沈氏安排到客房,待上了船,选一个良辰吉日,孤再与她圆房。”
“殿下,沈氏尚未登记造册,就要带着一起出海吗?”
朱瞻基站起身来,伸了一个懒腰说道:“帮她查验身子,然后派人回去登记造册。”
见朱瞻基拿定了主意,刘承徽也只好说道:“妾身已经验过,是处子无疑。”
朱瞻基点了点头,回头跟青梅绿竹说道:“热水准备好了吗,更衣沐浴。”
坐在木桶里,虽然眼前是绿竹和青梅的娇美身体,但是朱瞻基却仍然在想着咨情司的事。
现在的咨情司虽然只是一个情报机关,并没有执法权,所以不怕他们像还没有出现的东厂一样势力通天。
但是,由于没有监督机构,所以现在的一切都是依靠他们的忠诚在行事。
锦衣卫的权力都受到了约束,刑部和都察院一直盯着他们。但是咨情司因为独立于朝廷之外,却没有任何机构能施加影响。
这次的事情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虽然只是一件小事,他们的忠诚也不值得怀疑。但是他们作为一个情报请购,有自己的思想就不对。
不管怎么说,这件事都应该先告诉自己,让自己来做决定。
一个女孩子被他们培训了两年……想到这里,他忍不住怀疑,这帮属下是不是想在自己的后宫里设一枚棋子啊!
但是转过头想想,觉得自己太多疑了,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内侍,内宫里面的事本来就瞒不过他们。
不管怎么说,这种局势有点脱离控制的感觉,所以等到出海回来,同样要给咨情司上一个套。
第二天,他考虑了一番,还是通过锦衣卫的系统,给杨章德送了一封密信。里面有他亲自画押的十万两银票,还有一条命令,让他在执行公务之外,设立一个秘密监督咨情司的机构。
这两年孙林,金阔他们都会跟着自己一起出海,有两年的时间缓冲,这个机构绝对能够能够形成一定的规模,还能不让孙林他们知道。
派锦衣卫的去送信,朱瞻基连借口都不用找。就说让锦衣卫联络礼部尚书吕震,让他分管的宗人府,给自己的后宫再增加一个人员。
身为一个上位者,不论什么时候,权力的制约是最重要的。
在宁波停留了两天,这里的货物都已经提前装船,他在这里停留的时间,主要是为了与这里的商户见见面。
然后还是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宁波商业银行的开业典礼。
作为如今大明最大的对外港口和贸易中心,宁波商业银行的重要性就相当于应天府开发银行的重要性。
这里不仅有大明最大的商业组织,还有来大明进行贸易的各国使节,所以这里的银行,营业额恐怕要比内陆的一个省还要多。
别的不说,光是把那些金子,银子兑换成金银币,每两就有百分之五的利润。这里的银行开起来之后,光是依靠金银兑换,就能赚的盆满钵满。
何况,商人越是集中,金银的流通就越大。以后的大明不允许金银流通,全部依靠银行来运转,这方面的利润又超过了百分之五。
虽然朱瞻基没有增加商税,但是光凭这两道手续,大明商户就有百分之十的利润进入了皇室的口袋。
还有各种商税,关税,在上海那里发展起来之前,在皇室敛财的便利方面,这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然,朱瞻基敛财不是为了修建园子,也不是为了自己享受。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道理他还是懂的,有了钱,以后在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普及方面,皇室,或者说朝廷,都能起到积极的带头作用。
有朱瞻基在这里,商业银行开业的这天,以为只要存银进了银行,以后与监的合作就能优先考虑,所以仅仅是一天,就有超过五十车,二十万两银子被存进了银行。
一切,都只是需要一个良好的开端。
朱瞻基又启程了,这一次的规模大了许多,船队的规模已经超过了五百艘。
下一站,泉州府。u
第四章 蒲家()
“殿下,老奴认为,离开了大明,再开始教士兵识字更好。若是没有离开大明就开始教,被陛下知道,容易节外生枝。”
朱瞻基的手里拿着三本薄薄的册子,一本是识字用的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是这个时代最基础的识字书。
在没有拼音的时代,识字只能依靠老祖宗留下来的方法来解决。在学习的过程中,同时也了解了悠久历史文化的精粹。
朱瞻基也曾想过弄出汉语拼音来,但是从字根,韵母,声母,朱瞻基自己都不了解,如何能成系统地整理出来教育方法?所以他只是想了想,就放弃了这个想法。
一本是数学,从一加一到基本的加减乘除,然后到两元一次方程式。阿拉伯字母已经应用到了这本书里面,包括英文字母和拉丁字母。
这个时代并不像后人以为的那么封闭,在沿海地带,从宋朝开始就已经开始应用阿拉伯数字和拉丁字母了,只是没有推广开而已。
战士们利用六分仪测试方位,进行地图测绘,都需要基本的数学知识。光是依靠一千多幼军士兵,这项任务想要完成,需要太长的时间了。
还有一本是自然地理,里面的内容主要是对整个世界的描绘,在书里面,明确提出了人们是生活在一个球上,而且海洋的面积比陆地大的多。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风云雷电的形成,还有山河地貌的分布等等,算是科学概括整个世界的自然基础知识。
这三本书的内容并不算离经叛道,但是教那些小兵们学识字,这件事太离经叛道了。
不管是文臣武将,还是朱棣,其实都不会太支持。因为整个社会的基本构架就是士农工商兵,阶级分明,朱瞻基此举是打破这个阶级,对既得利益者来说,是非常危险的。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还是如今的基本论调。但是朱瞻基决定一意孤行,在舰队里面推广识字。
因为识字,学习,是未来推广精兵强将的重要途径。
大明想要占领大半个世界,需要多少人?按照如今的战斗水平,一千万人都不够。
但是整个大明才五千万人,所以这是基本不可能的。
现在的大明才不到三百万士兵,国家财政都有些吃力了。
放下了手中的书,朱瞻基沉吟了好一会儿才说道:“那就等离开泉州的时候,开始在军中推广识字教育。郑总监,这件事要列入士兵考核,每个战士每天最少要学会三五个字,完不成任务,以训练惩罚。这件事你要列一份详细的方略出来,争取等到我们返航的时候,所有的战士都能自己给家中写信。”
郑和跟航海总兵朱真,陆战队总兵薛禄说道:“海上生活寂寞,前几次出海,每次都有士兵因为单调的生活发疯。即使我在军中大力推展麻将,也只是起到一部分作用。让战士们学识字是个好主意,他们每天有事情做,就不会胡思乱想。”
朱真也出过两次海,知道这些事,但是薛禄有些着急了,有些苦逼地望向了朱瞻基。“殿下,老臣不用再学这些了吧?”
薛禄此人年轻的时候也是大字不是一个,但是他的官越当越大,不识字是不行了。
在这个时代当将军,哪怕是不识字,也必须要有各种行军作战的经验,会识别风向,懂得基本常识,还要会行军布阵。
薛禄原名薛六,后来学会了识字,才改名薛禄。年轻的时候为了当将军,不学习不行,但是现在都活了大半辈子了,再让他来学字母,学数学,他就觉得辛苦了。
朱瞻基说道:“阳武侯,李广难封,主要因为什么?数次打仗,他都迷路,连行军都跑错了方向,你认为他是一个合格的将军吗?今后的大明军队将会开发南洲,东洲,特别是东洲,比大明还要大两倍以上,你如何保证行军路线是正确的?”
薛禄很想说下属会就好了,但是面对朱瞻基他又说不出来。
他已经识字了,也会看地图,现在只需要学习字母和数学,虽然学的慢,但是他也不认为任务艰巨。
见薛禄默认了下来,朱瞻基说道:“现在讨论下一个问题,那就是在士兵中开展各种竞技活动。漫长的海上生涯,士兵们除了学习,操练,闲暇时候打牌外,还应该推广一系列的竞技活动,增加生活中的乐趣。”
对此郑和,王景弘,朱真他们一致赞成。以为他们见多了士兵发疯的例子,每次出海都有数十人人因为承受不了在海上的单调生活,直接跳海自溺身亡。
薛禄这下子来劲儿了,笑道:“可惜船上太小,否则殿下发明的足球,可以展开各种比赛。”
蹴鞠是早就有了,但是与后世的足球相比,更像是花样足球。
朱瞻基前世也算是个足球爱好者,还买下了马德里竞技队,当了俱乐部老板。他对足球的规则比较精通,所以直接将后世的足球规则拿了出来,在军中组建了足球队。
这种一次性可以上二十二人的比赛,竞争性,技术型,包括战术都非常重要,所以各队在熟悉了足球规则以后,迅速在军中传播了开来。
“正规场地不行,可以组织小规模的。还有格斗,摔跤,射击,刀阵,长枪阵等项目,都可以开展比赛。每种比赛错开时间,前几名都可以获得价值不等的奖励。黄守备,这件事……算了,你太忙了,换……”
王景弘主动请缨道:“殿下,内臣如今事务不多,这件事就交给我来操办吧!”
随后,他们又连续商讨了一些让士兵们旅途充实的安排,这种长途的旅程,士兵的士气保持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随后,朱瞻基又乘坐传令船,亲自到了后备船上来巡阅后勤供应情况。
十万人的船队,光是运送活猪,活羊的船只就有几十艘,里面喂养了上万只猪羊,鸡鸭更是无数。
肉食供应还好解决,最难解决的就是蔬菜。
他们出发的时候是冬季,这个季节当然不会有太多的蔬菜,所以船上的蔬菜储备主要是以菜干为主。
除了菜干,唯一的蔬菜就是豆芽。
豆芽在中国的历史绝对在两千年以上,具体什么时候出现已经不可考究,反正在春秋时期以前就有了豆芽。
几千年来,豆芽已经成为了普通百姓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道菜,并且对培育豆芽也有了一套成熟的手段。
从第一次下西洋,郑和舰队就有专门的后勤船只负责培育豆芽。
在茫茫大海中,几个月吃不到蔬菜的时候都有。西方人因为不会培育豆芽,没有蔬菜吃,补充不了维生素C,所以他们的船员会患上坏血病。
但是大明舰队却几乎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这里面主要就是豆芽的功劳。
当然,现在大航海时代还没有开始,西方人永远不可能再有这个机会了。
巡阅了一番,朱瞻基对整个舰队的情况也亲眼目睹了一番,心里有了数。接下来,就不需要他事必躬亲了。
其实他也知道,一些下属认为他这个太孙亲自进入臭烘烘的养殖船,食物船,净水船去检阅有**份。
但是对他来说,必须要掌握所有的情况,才能安心。
回到了自己的旗舰,打发了众人去更衣,今天是他又一次晋嫔的日子,这些亲近的下属们,一个个也回来凑个热闹。
舱房内,内侍们用船上预备的仪仗用红绸,布置成了一个新房的模样。哪怕仪式再简单,也必须要过一遍否则的话,想要上玉碟,就不是那么容易。
除非是像和子,贞子那样是一国公主,为了政治目的,宗人府才会将名字记入族谱。
沈氏只是一个普通民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