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温侯重生-第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会替昏聩的君主出谋划策的。

    君主不能没有道德,没有道德大臣就会背叛;君主不能没有威势,没有威势就会丧失权力。大臣不能没有道德,没有道德就无法辅佐君主;大臣也不能没有威势,没有威势国家就会衰弱。但是大臣威势过了头则会害了自己。

    所以圣明的君王治理天下,观察世道的盛衰,衡量人事的得失,然后制定典章制度。所以诸侯辖二军,方伯辖三军,天子辖六军。世道乱了,叛逆便产生了。天子的德泽枯竭了,诸侯之间的结盟立誓、互相攻伐也就出现了。诸侯之间,势均力敌,谁也没有办法战胜对手,于是便争相延揽英雄豪杰,与之同好同恶,然后再运用权术。所以,不运筹谋划,是没有办法决嫌定疑的;不诡诈出奇,是没有办法破奸平寇的;不秘密谋划,是没有办法取得成功的。

    圣人能够体察天之道,贤人能够取法地之理,智者能够以古为师。所以,《三略》一书,是为衰微的时代而作的。《上略》设置礼赏,辨识奸雄,揭示成败之理。《中略》区分德行,明察权变。《下略》陈述道德,考察安危,说明残害贤人的罪过。所以,君主深通《上略》,就可以任用贤士、制服敌人了。君主深通《中略》,便可以驾御将帅,统领兵众了。君主深通《下略》,就可以明辨兴衰的根源,熟知治国的纲纪了。人臣深通《中略》,就可以成就功业,保全身家。

    高飞的鸟儿死完了,良弓就该收起来了。敌对的国家灭亡了,谋臣就该消灭了。所谓的消灭,并不是消灭他们的**,而是要削弱他们的威势,剥夺他们的权力。在朝廷上给他封赏,给他人臣中最高的爵位,以此来表彰他的功劳。封给他中原肥沃的土地,以使他的家中富有。赏给他美女珍玩,使他心情愉悦。军队一旦编成,是无法仓促解散的。兵权一经授予,是无法马上收回的。战争结束,将帅班师,对于君主来说,这是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所以,要以封爵为名削弱他的实力,要以封土为名剥夺他的兵权。这就是霸者统御将帅的方略。因此,霸者的行为,是驳杂而不纯的。保全国家,收罗英雄,就是《中略》所论的权变。历代做君主的,对此都是秘而不宣的。”

    法正闻言,不禁笑道:“想不到玄德公也是个精通兵法的人,不知对于三略,玄德公有何独到的见解?”为了抓紧时机收服法正这个治国之才,刘备可以说把看家底的东西都拿出来了,只见他冲着法正抱拳道:“《三略》问世之后,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光武帝诏书中引用《三略》内容,说明《三略》在东汉初年已经广为流传。东汉末年陈琳在《武军赋》中已经将《三略》与《孙子》、《吴子》、《六韬》相提并论。唐朝初年魏征将《三略》内容收入《群书治要》,做为帝王治国安邦的参考。宋代元丰年间,《三略》被列为“武经”之一,从此取得了兵学经典的地位。历代学者为它作注和阐说的也很多。据统计,从南北朝时期开始,经唐宋到清末,为该书作注、解说的就多达6o多家。对于《三略》的价值,许多学者也做出了很高的评价。南宋著名学者晁公武说,《三略》其书,“论用兵机权之妙,严明之决,军可以生易死,国可以存易亡”;《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三略》说:“其大旨出于黄老,务在沈几观变,先立于不败,以求敌人可胜,操术颇巧,兵家或往往用之。”这些评语,都准确地指出了《三略》的军事学术价值和谋略实用价值。这也正是《三略》之所以为历代众多政治家、军事家所高度推重的原因所在。由于揭示出了治国方略、用兵韬略的一些普遍规律,《三略》不仅在国内受到推崇,在国外也产生了相当影响。唐朝年间,《三略》传入日本。日本的战国时代,《三略》与《六韬》一起被定为武校的主要教科书,并产生了林道春的《黄石公三略评判》、《三略讲义私考》,山冢义炬的《三略备考》,山鹿高祐的《三略要证》,喜多村政方的《三略便义》等。同时,《三略》在朝鲜等国家也得到了广泛传播。所有这些,都证明了《三略》的不朽价值。就商战而言,《三略》最具有启意义的,是八个字:“为国之道,恃贤与民。”贤,讲得是重用人才;民,讲得是争取民心。作为大一统王朝建立之后的第一部兵书,《三略》继承了《孙子》以来先秦兵学的优秀传统,又具有突出的时代特色。其兵学内涵十分丰富,军事思想十分深刻。概括起来讲,主要包括深刻的战争观念、系统的战争指导理论、全面的选将用将原则、精辟的治军思想这几大部分。先,是强调“不得已而用之”和“以义诛不义”的战争观念。从《孙子兵法》以来,中国兵学在战争问题上形成了重战、慎战而又强调义战的思想。《三略》在继承前人思想理论的基础上,在有关战争的诸问题上,包括对于战争的基本态度、对战争目的和性质的分析、战争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战争与民众的关系、战争与天时地利的关系、战争与主观指导等,都提出了简明扼要而又深刻的判断,形成了系统的战争观念。

    在对待战争的基本态度问题上,《三略》深受道家和儒家的影响,形成了强调慎战与义战的战争观念。《三略》认为,战争具有很强的破坏性,会给社会政治秩序和民众生活带来巨大的灾难,因此对待战争的正确态度,是“不得已而用之”,而不能随意动战争:“王者,制人以道,降心服志,设矩备衰,四海会同,王职不废,虽有甲兵之备,而无斗战之患”,“圣王之用兵,非乐之也”,即使是进行战争,也必须以“恬淡”处之,尽量减少战争对人力物力的破坏,将战争的破坏性减至最低,否则就是“失道”。

    另一方面,《三略》又认识到战争毕竟是人类社会的客观存在,是不会因为人的好恶而自行消灭的,所以必须正视这一现实,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运用战争的手段,法天道,兴义师,以“诛暴讨乱”,“扶天下之危”,“除天下之忧”。在《三略》看来,这种“以义诛不义”的正义战争,是合乎天道的,因而一定会所向披靡,战无不胜:“夫以义诛不义,若决江河而溉爝火,临不测而挤欲堕,其克必矣。”义战必胜的关键,在于义战是能够得到民众的支持的,而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与众同好靡不成,与众同恶靡不倾”,因此《三略》强调,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一定要修明政治,争取民心,为战争创造坚实的政治前提:“信贤如腹心,使民如四肢,则策无遗。所适如支体相随,骨节相救,天道自然,其巧无间。”除了政治因素之外,还要积极在经济上创造战胜的条件,在《三略》看来,只有民富才有国富,只能国富才能战胜:“四民用虚,国乃无储;四民用足,国乃安乐”;因此统治者一定要实行恤民、富民政策,“务耕桑不夺其时,薄赋敛不匮其财,罕徭役不使其劳”,造就“国富而家娭”的理想局面,在具备雄厚经济实力的基础上从事军事行动,这样才会战无不胜。其次,是以“因敌转化”、“释远谋近”为核心的战争指导理论。兵家重“因”,自孙子以下,谈“因”者屡见不鲜,如孙子讲“水因地而制行,兵因敌而制胜”,“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吴子讲“因形用权,则不劳而功举……”

    只见法正突然挥了挥手阻止刘备继续讲下去,只见法正神色严峻的望着前方,大批的飞熊军骑兵正蜂拥而至,领军的正是西凉大将牛辅!

彩蛋() 
且说牛辅同樊稠、法正分开后,从前营抽调了五千卫队直奔天水而去。此时牛辅可不知道胡封带人在中军大帐大开杀戒,正捉摸着该怎么哄好胡封呢!一到天水,牛辅立刻下令从自己府上挑选美貌歌姬二十名,提出了八十年佳酿五坛,又下令从天水征集厨艺精湛的厨师二十名在天水太守府集合准备晚宴,甘凉之地临近边陲,没有洛阳、江南那般较为详细的菜系配置,不过胡封、牛辅这样的武将同那般文人雅士和身世显赫的世家子弟天差地别,根本不在乎那么多讲究,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在他们活的事情,何况还有陈年佳酿和歌姬陪伴,肯定会糊弄的胡封连自己亲叔叔都不认识了!想到这里,牛辅不禁得意的列开了嘴巴。只可惜残酷的现实给了牛辅一记响亮的耳光,这边牛辅安排完一切,正咧着嘴一边笑着一边美呢,这边守城的郝昭就走了进来:“将军,城外有飞熊军斥候叩关,声称胡封正在我军天水大营大开杀戒,还请将军即刻还营。

    郝昭生卒年不详,字伯道,太原人,中国东汉末年至曹魏初年著名将领。郝昭少年从军,屡立战功,逐渐晋升为杂号将军,后受曹真的推荐镇守陈仓,防御蜀汉。太和二年228年,诸葛亮率军北伐,为郝昭所阻,劝降不成,昼夜相攻二十余日后被迫退军。魏明帝因此封其为列侯。不久因染疾而病死。郝昭为人雄壮,少年从军,屡立战功,逐渐晋升为杂号将军,据山西通志记载,他曾随张辽参加逍遥津之战并斩杀孙权部将偏将军陈武。公元228年太和二年年初,张郃于街亭之战战胜,诸葛亮撤军后,曹真认为诸葛亮不久必进攻陈仓,于是派郝昭和王生守陈仓,并修筑陈仓城。公元220年延康元年五月,西平的曲演勾结附近几郡制造,抗拒邹岐;张掖郡的张进把太守杜通抓了起来,酒泉郡的黄华则拒绝太守辛机赴郡就任,他们都自称太守响应曲演。武威郡的三个部落的胡人也再度反叛。武威太守毋丘兴,向金城太守、护羌校尉扶风人苏则告急,苏则要率兵相救,郡中官员认为叛军的势力正盛,救援武威需要大批军队。当时将军郝昭、魏平,原来即驻扎在金城,但奉令不得西渡。苏则召集郡中主要官员以及郝昭等人计议说“如今叛军气焰虽盛,然而都是刚刚拼凑起来的,其中有些人被元凶裹胁,未必和贼人一条心;应该利用贼人的内部矛盾,乘机进攻,他们中的善良之辈必然脱离叛军,归附我们,这样,我们增强了力量,叛军的势力也就减弱了。我们既获得增加兵员的实力,又使气势倍增,率兵进讨,一定能够将叛军击溃。如果等待大军到来,需要很长时间,敌军中善良的人没有归宿,必然与邪恶之徒同流合污,善、恶两种人混合在一起,在短期内很难分开。虽然有命令不得西渡,为权宜之计而暂时违背,自己作决定也是可以的。“郝昭等人同意了,于是调集军队救援武威,三个部落的胡人被降服了。苏则、郝昭等人又和毋丘兴一起进攻张掖郡的张进。曲演听说这一消息,率领步、骑兵三千人来迎苏则,声称前来助战,实际上是准备发动突然袭击,苏则借机引诱曲演会面,将其斩首,并把尸体拖出来展示给他的部属,曲演的党羽便都散走了。于是,苏则率兵和各路军队包围了张掖,攻克张掖城,杀了张进。黄华恐惧,请求设降。河西各郡全部平定了。之后,郝昭镇守河以西地区十余年,当地人民和外族都服从他。

    当初牛辅自洛阳带着数百残军败退,因为被赵云带着十八路诸侯联军堵住了通往都亭的道路,便听从部下建议西进洛阳,正好赶上李傕、郭汜率军返回,原来此二人奉了李儒军令带着五万主力返回长安,经营函谷关天险,准备依此抵抗吕布联军,于是三人合军一处汇合了率军镇守长安的樊稠,四人合兵一处正和得到了包括游骑军、城防军以及各地官僚私兵共十二万,众人认为就算董卓那边全军覆没,凭着自己的能力和函谷关天险还有如此雄壮的军队都可以和吕布一战,于是众人大摆筵席,谁料想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双方都喝的兴起,樊稠一言不合就和年少轻狂的胡封闹了一个大大的不快,牛辅也因为连日来因战败被取笑的屈辱在心中压抑了太久,当场就伙同樊稠和李傕、郭汜闹了起来,次日天明樊稠、牛辅聚在一起商议,两人都觉得长安不能再待下去,虽然双方实力旗鼓相当但是还不能撕破脸皮,于是两人精挑细选了五万飞熊军两人离开长安直奔天水而来,天水是董卓发家的地方,也是牛辅镇守多年的地方,想当初李文侯之乱牛辅在此同羌军先锋铁车兵统帅梁元碧恶战,最后为了保存实力才被迫弃城,因此可以说天水是董卓军的根基所在,两人来到之后发现天水外围地势平坦如果扎营难以构建有效的防御工事而天水城并非什么大城,容纳不了五万大军和十余万百姓,赶巧在距离天水一百三十里处有一处山丘,比起平原这里虽然地势不高却适合大军驻扎,于是牛辅、樊稠两人商定各自另一处兵马分别驻守天水和城外大营,这样虽然暂时解决了城市人口容量的问题却也是酿成了今日之祸,试想牛辅樊稠若是合兵一处握成拳头吕布有何以寻得机会各个击破?听了郝昭所言,牛辅当即大惊失色连忙传召斥候进城相见。

    得牛辅传令郝昭转身退下,不多时同牙门将军王凌带着那斥候进入太守府。牛辅见那斥候满身是血,心头的不安越发的强烈起来,于是不顾那斥候尚未行礼,连忙张口问道:“免了,快说说大营中现在是什么情况?”那斥候闻言,遂跪倒在地道:“禀报将军,末将并非斥候而是樊稠将军副将,您走后不久胡封突然带着卫队冲进营帐同樊稠将军同起手来,樊稠将军处处留情他却痛下杀手,结果”说到这里,那副将忍不住大哭起来,急的牛辅站起来双眼血红的问道:“结果怎么样,快说?”副将大哭道:“樊稠将军被杀了,我们杀了胡封副将伍习,但是胡封狂性大发我们不是对手,法正先生担心粮草有失一直带着卫队镇守后军大营,他名末将快马加鞭赶往天水报信,请将军速速返回大营主持大局!”牛辅和樊稠自幼交好,自己洛阳兵败又是樊稠千里传书在董卓面前苦苦相劝才保住自己一命,此刻听闻樊稠被胡封杀了,顿时大怒道:“胡封,我不杀你,誓不为人!”此时身边副将王凌上前劝道:“将军,教令之政,谓上为下教也。非法不言,非道不行,上之所为,人之所瞻也。夫释己救人,是谓逆政,正己教人,是谓顺政。故为君之道,以教令为先,诛罚为后,不教而战,是谓弃之。先习士卒用兵之道,其法有五:一曰,使目习其旌旗指麾之变,纵横之术二曰,使耳习闻金鼓之声,静动行止三曰,使心习刑罚之严,爵赏之利四曰,使手习五兵之便,斗战之备五曰,使足习周旋走趋之列,进退之宜故号为五教。教令军队,各有其道。左教青龙,右教白虎,前教朱雀,后教玄武,中央轩辕,大将军之所处,左矛右戟,前盾后弩,中央旗鼓。旗鼓俱进。闻鼓则进,闻金则止,随其指挥,五陈乃理。正陈之法,旗鼓之主:一鼓,举其青旗,则为直阵二鼓,举其赤旗,则为锐阵三鼓,举其黄旗,则为方阵四鼓,举其白旗,则为圆阵五鼓,举其黑旗,则为曲阵。直阵者,木阵也锐阵者,火阵也方阵者,土阵也圆阵者,金阵者曲阵者,水阵也。此五行之阵,辗转相生,冲对相胜,相生为救,相胜为战,相生为助,相胜为敌。凡结五阵之法,五五相保,五人为一长,五长为一师,五师为一枝,五枝为一火五火为一撞,五撞为一军,则军士具矣。夫兵利之所便,务知节度。短者持矛戟,长者持弓弩,壮者持旌旗,勇者持金鼓,弱者给粮牧,智者为谋主。乡里相比,五五相保,一鼓整行,二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