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宫锁帝梦-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胜保告诉曹毓瑛,他出京的时候,恭亲王还未回京,但在旅途相遇,曾作了长夜之谈。
又说道:“恭亲王特别关照,说到了行在,不妨听从老兄的指点。”说着,撸一撸八字胡髭,哈哈大笑。曹毓瑛不敢因为他这副仿佛十分豪放的神态,便加轻慢,依然诚惶诚恐地答道:“胜大人言重了。”
胜保随后说道:“垂帘之议,以我之见未尝不可行。”
曹毓瑛想了一下,这样回答:“此是国之大计,非中外物望所系的重臣,不宜建言,言亦无益,不过愚见以为,总要等回了京,才谈得到此。”
胜保点点头说道:“这原是宜缓不宜急的事。倘非计出万全,不宜轻举妄动。”
“是啊!足见胜大人老成谋国,真是不负先帝特达之知。”胜保微微一笑,表示谦谢。
然后两人换了个话题,谈到顾命八大臣的一切作为。曹毓瑛也就把他的所见所闻,用平静的口气,谈了许多,胜保持杯倾听,不时轻击着大理石的桌面,显得颇为踌躇似地。
等他讲完,胜保说道:“顾命本为祖制,但弄成今日的局面,为先帝始料所不及。我辱蒙先帝见知,手诏奖许,晓得我‘赤心为国’,自然不能坐视。”说到这里,站起身来,气氛难平。
曹毓瑛没有说话,只视线始终缭绕在他左右,等候他作成重大的决定。
“琢翁,你以为如何?”胜保突然问道。
于是,他从容答道:“胜大人见得极是。此时若有举动,只恐惊了两宫,回城的日子又起变化,反而不妙。再则虎豹在山,尽不妨谋定后动。否则……。”
曹毓瑛没有再说下去,胜保也不追问,他们已默喻到一重关碍,就此时来说,肃顺到底大权在握,逼得急了,可以消除胜保的兵权,岂非弄巧成拙?
“好在回城的日子也快了,眼前他们总还不至于明目张胆,有所图谋。”胜保停了一下,瞪着眼又说道:“有我在,谅他们也不敢有异心!”
曹毓瑛也觉得胜保此行,虽无举动,亦足以收镇慑之效,但回京以后,还要他出力,所以特别点了一句:“胜大人总要等两宫安然回城,才好离京回防。”
“这是自然,不然王爷叫我来干什么,就是要保护两宫与皇上能按时平安回到京城。”这算是有了一个结论了,曹毓瑛兴尽告辞。
中秋又到了!月色与去年所见的一样,依然是那么圆、那么大、那么亮,似乎隐隐看得见蟾影桂树。可是那时候到底还不是寡妇。
纵使君恩已衰,而且病骨支离,但毕竟有个指望。如今呢?贵为太后,其实一无,漫漫长夜,除却细听八音钟所奏的十二个调子以外,竟不知如何打发?
而还有比活到现在更长的一段日子在后面,怎么得了呢?一想到此,不由得心悸,她急于要找一件能够使她集中全副心力的事去做,好让她忘掉自己。
于是西太后一个人绕着回廊,走到东暖阁后面。空庭月满,笑语盈盈,小皇帝正盘踞在一张花梨木的大椅子上,听东太后讲故事,早该是归寝的时候了,却都精神抖擞地玩得正高兴。
西太后停住了脚,心中不免感触,而且也有些妒嫉。
73 回京()
《民国武林秘闻录》《活在流水线上的青春》
何以孩子们都乐于亲近东太后呢?是不是自己太严厉了些?这样想着,便又自问:该不该严厉?
她却想到一句成语:“玉不琢,不成器。”对儿子非严不可!
于是她再次移动脚步,走入月光所照之处,在廊上伺候的宫女,便请个安,大声喊道:“圣母皇太后来了!”这一喊打断了东太后的话。
第一个是小皇帝,赶紧从椅子上溜了下来,垂手站在一边,规规矩矩地站好。等她走到面前,东太后唯恐她说出什么扫兴的话来,便说道:“今儿过节,月亮也真好他们多玩儿一会儿吧!”
西太后看在眼里,微微冷笑着对小皇帝说道:“皇额娘准许了你了,就让你再玩儿一天。可别当做例规!”
等太监把皇上领到另一边去玩,西太后便把手里的折子一扬说道:“姐姐,你看看这个!”
“是什么呀?”东太后一面问,一面接过折子。月色甚明,不用取灯烛来也看得清楚,那些颂扬的话她不懂,等把“恭上徽”这回事,看明白了。
便即笑道:“你这个‘禧’字也很好,就是难写,不如我这个‘安’字写起来方便。”
听她这话,西太后颇有匪夷所思之感,要照她这个样子下去。就算垂帘听政了,依然会让臣子欺侮。但心里菲薄,口中不说一句调侃的话。
“咱们的名倒有了。”东太后又说,“大行皇帝的呢?”
西太后知道她指的是大行皇帝的庙和尊諡。几天以前,内阁就已各拟了六个字,奏请选用,两宫太后一致同意,庙用“文”字,尊諡用“显”字,称为“文宗显皇帝”。
但上谕一直未发,因为梓宫回京,一切礼节,还待拟定,等诸事齐备,一起下旨,比较合适。这也是西太后同意了的。
到了第二天,召见顾命八臣,首先把礼部的奏折当面发了下去,降旨内阁,明谕中外,从此东太后称为慈安太后,西太后称为慈禧太后。但这只是御称,皇帝的谕旨,以及臣子奏对,仍旧称作母后皇太后和圣母皇太后。
过了节,回銮日近,恭奉梓宫回京的丧仪,头绪浩繁,宫中整理归装,麻烦层出不穷,这些都得两宫太后出面裁处,才能妥帖。
除此以外,江南的军事,大有进展。是八月初一收复安庆的详情,已由曾国藩奏报到行在,论功行赏,固不可忽,而乘胜进击,指授方略,更得要掌握时机。
所以两宫太后与顾命八臣,有时一天要见面两三次,慈禧太后批阅章奏,亦每每迟至深夜。
行宫里上上下下,忙得不可开交,人来人往,箱笼山积,每人心里都有着掩不住的兴奋,终于要回城了!行宫到底不是久居之地,何况亲友大部分在京里,仅仅是想到远别重逢,便觉归心如箭,神魂飞越了。
慈禧太后看在眼里,直到九月二十三这一天,到澹泊敬诚殿行启灵礼。小皇帝奠酒举哀,撤去几筵,由肃顺亲自指挥,把梓宫请到一百二十八名伕子所抬的“大杠”上。
然后御前大臣醇亲王和景寿,引领着小皇帝到行宫大门的丽正门前恭候,等梓宫经过,率领文武百官跪送上道。这时两宫的黑布轿,已在行宫侧门等候,小皇帝依旧跟着慈安太后一起,由间道疾行,
除了肃顺和醇亲王,以及其他少数大员,如肃顺的心腹,吏部尚书陈孚恩等等,扈从梓宫以外,其余的都随着皇帝行动。
虽在旅途,照常处理政务,慈禧太后现在却在大行皇帝当时所用过的御座上,批阅章奏。她仿佛有一种化为男儿身,做皇
帝的感觉。
这份感觉,不但美妙,而且新奇,坐在御座上,扶着靠手,顾盼自豪,竟舍不得离开了。
一路扈从的禁军,大部分还掌握在肃顺、载垣和端华的手中,时机逼到了紧要关头,一言半语的疏忽,可以激出不测之祸,所以两宫太后相约绝口不谈到京以后的一切。
慈禧太后则更担心着名为恭护梓宫,其实负有监视肃顺的任务的醇亲王,她深知她这个妹夫,才具平庸而又年轻气盛,与肃顺朝夕相处,倘或发生争执,泄露真意,后果不堪设想。
这样提心吊胆,一直进了居庸关,听说胜保新练的京兵来迎驾,才算放了一半心。
过了密云,京师在望,九月二十八日的未正时分,到了顺义县西北的南石槽行宫,这里离京城只有一天的路程了。三品以上的官员,规定在此接驾。
等两宫太后的大轿,沿着黄沙的跸道,静悄悄地将进街口,只听有人朗声说道:“臣奕跪请皇上圣躬万安。”
一听这声音,慈禧太后不由得激动了,只觉万感交集,不辨是悲是喜?忍不住掀开黑布轿帘,自泪眼模糊中望出去,正看见恭亲王的身躯伏了下去在磕头。
慈禧太后擦着眼泪,舒了口气,无声地自语:“这下好了,不用在提心吊胆了!”
长长的接驾的行列,一个个报名磕头,等声音静止,大轿也进了行宫,直到寝殿前院停下,先到的太监宫女,一拥上前,行了礼接着各人的主子,进殿休息。
慈禧太后仍住西屋!
两宫太后一路走来都要换了衣服,重新梳洗,然后用膳。还没来得急休息,恭亲王就递上了牌子见!
慈禧太后翻了一下,便向慈安太后征询意见:“咱们跟六爷见个面儿,问一问京里的情形吧?”
慈安太后懂得她的意思,越到紧要关头越小心,说道:“是啊!我惦念着宫里,也不知现在安顿得怎么样了?”
听得传旨召见,恭亲王心里反而惴惴然,唯恐慈禧太后不识轻重,说出句把激切愤慨的话来,或会招致意想不到的阻碍和变化。
当见着两宫太后时,磕了头向小皇帝请了个安,随即高兴地说道:“皇上的气色极好。一路没有累着吧?”
“一路还算顺利。皇帝很乖、很听话,都是一个人坐着轿子去。”慈安太后又吩咐小皇帝:“叫六叔!”
小皇帝受了夸奖,越发听话了,叫一声:“六叔!”随即倚着慈安太后的膝头,静静地看着恭亲王。
74 势在必行()
《民国武林秘闻录》《活在流水线上的青春》
恭亲王却转脸去看慈禧太后,他不敢使什么眼色,但她从他眼中也看出他的意思,便即问了句:“京里还安静吧!”
恭亲王从容答道,“京里听说两宫太后回銮了,民心振奋得很。”
这一说越发叫人放心,慈禧太后便问:“明儿什么时候到京啊?”
“大概会在未时。”
“这一年多,大家把局面维持住,可真是辛苦了。在京的大臣,皇帝都还没有见过,一到京就先见个面吧!”说着,慈禧向慈安看了一眼,另一位太后就微微点头。
恭王察言观色,知道慈禧太后是想一到京就动手,时机似乎太局促了些。
他还在考虑,她却在催了:“六爷,你看行不行啊?”
恭亲王心想着,她的心真够恨的,于是很沉着地答了一个字:“行!”
这时慈安太后亦已看出慈禧急于要动手的意向,心里不由得有些紧张,口中便迟疑地问了出来:“明天来得及吗?”
恭亲王正放低了声音,神色郑重地又加了一句:“事须万全,容臣有部署的工夫。”
慈禧太后所想了一下,点点头说:“好!明天等我们回到宫里,六爷再‘递牌子’吧!”这是说明天回宫后还要召见他。他也觉得有此必要,应声:“是!”接着跪安退出。
第二天一大早车马队由南石槽动身,两顶大轿。慈安带着小皇帝在前,慈禧在后,辰时起驾,迤逦南行。未正一刻,到了德胜门外。
三品以下的官员,在这里接驾,报名磕头,轿子便走得慢了。等进了德胜门,由鼓楼经过地安门,向东往南,由**入宫,换乘软轿,到了历朝太后所住的慈宁宫,已是薄暮时分了。
慈禧太后心里急得很,所以一进宫还来不及坐定,便叫过崔玉贵来,低声嘱咐:“你去看看,六爷来了没有?来了就‘叫起’他在养心殿等着。”
慈安太后见此光景,也就不忙着换衣服休息,与慈禧坐在一起,一面喝着茶,进些点心,一面等回话。
也不过两刻钟的工夫,崔玉贵回来奏报,说王爷早已进宫,此刻遵旨在养心殿候驾,慈宁宫到那里不算远,两宫太后也不传轿,不带侍女太监,就俩人静悄悄的走着就去了。
养心殿从雍正、乾隆以后,就等于乾清宫一样,是皇帝的寝宫,也是皇帝日常召见军机,处理政务的所在,但大行皇帝在时,住在圆明园的日子多,在宫的日子少。
两宫太后并排走着,进了东暖阁,在昏暗的烛火下,召见恭亲王。
还没等坐下,慈禧太后就急切地问道:“六爷,你看明儿该召见那些人呢?”
“臣拟了个单子在这里两位太后过目。”说着,掏出白纸书写的名单,递了上去,慈安太后接了过来,随手转交了给慈禧。
这张名单上开着简单的履历,恭亲王交到慈安太后手里,她略看一看,怕里面有什么字不认得,便顺手递到左边:“妹妹,你念吧!”
于是慈禧太后接着单子念道:
“恭亲王奕。文华殿大学士桂良,字燕山,瓜尔佳氏,满洲正红旗;武英殿大学士贾桢,字筠堂,山东黄县。体仁阁大学士周祖培,字芝台,河南商城;军机大臣户部左侍郎文祥,字博川,瓜尔佳氏,满洲正红旗。”
名单都是恭亲王与桂良精心筛选召集的可信任之人,研商以后决定的。
大学士为宰辅之任,文祥则是留京唯一的军机大臣,加上恭亲王自己,亲贵重臣都在里面了,所以人数不多,分量很够,足以匹敌顾命八大臣。
慈禧太后深为满意,把名单折了起来,裹在一方白纱手帕里,点点头说道:“明儿就由六爷带领他们好了。你看,什么时候召见才合适啊?”
“早一点儿好,最好是趁他们立足未稳,不能让他们有所察觉。”慈禧会意了,等载垣、端华他们进宫议政以后,才是最好的时机。
慈安太后忽然问道:“六爷!明儿见了大家,我们该怎么说啊?那一会儿很要紧,一句话都错不得。”
恭亲王这样回答:“两位太后的意思,臣全知道,所以,明儿个两位太后,只把他们的欺罔之罪,好好儿说一说,能激发臣下忠爱愤激之忱,事情就容易办了。”
恭亲王对贾桢和周祖培抱着极大的期望,疏通游说的工作做了已不止一天,此一刻是到了必须仰仗他们的最后关头了。除了桂良是岳父,文祥是心腹以外。
对贾、周两阁老,恭亲王以皇叔之尊,却执后辈之礼,这不仅因为这黄县、商城两相国,位高望重,齿德俱尊,更因为这次非常时期,非仰仗汉大臣不能解决。
他们传统的态度是,中立而和平,但不失效忠皇帝的基本立场。所以正红旗的文祥和桂良,认为恭亲王要打倒肃顺,必须争取汉大臣和蒙古亲王、大臣的。
如果他们不,江南的战事将会逆转,委屈成和议以求得的安定,也要付之流水。内忧复炽、外患续起,不是社稷生民之福。
在府上,他先宣达了两宫太后将于明日召见的旨意,接着便忧形于色地说道:“大行皇帝尸骨未寒,深宫已不安如此,两公国家柱石,不知何以感先帝在天之灵?”
桂良也说道:“明日只有二公的话,一言九鼎,可定大局。应该取一个什么方针快指教吧!”
这时,他怀中已揣着一份奏请两宫太后临朝听政的草稿,随即拿了出来,递向贾桢,一面说道:“请筠翁卓裁!”
贾桢接到手里,再看正文:
惟皇权不可下移,移则日替,礼不可稍渝,渝则弊生,赞襄二字之义,乃佐助而非主持;敷宫中之德化,操出治之威权,使臣工有所禀承,不居垂帘之虚名,而收听政之实效。
这个奏折有意建议两宫垂帘,文章实在不见得高明,贾桢有些不以为然。但看稿尾具名,已有了周祖培和户部尚书沈兆霖、刑部尚书赵光的签名。
他知道事已至此,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