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京秘境2:48段重新发现北京的旅程-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慈禧水道:老佛爷的避暑专线
慈禧水道:老佛爷的避暑专线
老北京交通不便,一般人也就是在城里的水塘边避暑纳凉。但有条件的达官显贵,还是讲究去西郊避暑。那时一出西直门,几乎就是一眼望不到头的水田和树林。各大王府以及满汉重臣,都会在西郊修建自己的行宫别墅。就连富商巨贾,也要到海淀修个私宅。而其中规模最大的消夏之处,当属清朝皇家的三山五园。香山、颐和园自不必提,如今还有一条当年皇家避暑专用通道,流传至今,值得一看。这条河道便和当年慈禧太后酷爱去颐和园避暑有关。
当年慈禧坐马车去颐和园时,只能看到颐和园的陆地美景。为了方便观看水景,老佛爷命人疏浚了一条水道,方便乘舟游幸颐和园。这样一来,远山近景,尽收眼底。船在云中走,人在画中游,老佛爷玩得不亦乐乎。而疏浚的这条河道,就是如今从万寿寺门前经过的“慈禧水道”。
这条水系如今仍然可以通船行舟,并且路线和当年慈禧行走的一样。市民花上几十元,便可享受到当年老佛爷的待遇。这在清末,是普通百姓没法想象的美事。当时除慈禧外,只有光绪皇帝、皇后、珍妃及阿哥、格格等才可随驾乘船。
那街:王公贵族扎堆儿聚首
那街:王公贵族扎堆儿聚首
蒙元贵族崇佛,因此皇家直属寺庙的地位相当高。而护国寺就是元末丞相脱脱捐出自己的丞相府之后,在此规模上改建而成的。该寺的住持、僧人都是王公贵族的替身和代言人,连一品翰林、书法大家赵孟钜彩歉盟碌牡茏樱⒃诖肆粝麓辣牵上Ы褚巡淮妗�
虽说到了清朝,护国寺已经不再是首屈一指的皇家寺庙,但是仍为八旗之首的正黄旗领地。庄亲王、醇亲王的王府齐刷刷扎堆儿在这条不长的小街上。可惜的是,因为支持义和团并在王府设拳坛,庄王府之后被八国联军从地图上彻底抹去了。
当年的护国寺街东口、德内大街两侧的地皮,皆为权倾一时的庆亲王所有。如今的庆亲王府已是部队大院驻地,戒备森严、岗哨林立,让人无法一窥究竟。就连庆亲王奶妈的宅子,虽然按制度大门略小,但也是驼脊高墙,墙高出一般民居许多。不禁让人想起《红楼梦》里的袭人之母的一句话——荣国府上的丫头,就是外面人家的小姐都比不上的。
如今,这座挂牌护国寺街10号的精致宅院同样身价不菲。当我们怀着探视之心进入这所宅院时,不禁吃了一惊。一打听,原来这里经营的是京城官府宴代表——谭家菜。虽说老板极为低调,不仅门脸儿小,还不挂招牌,但摆在小会客厅里的一溜儿名人留影已彰显了这里的“不同一般”。
再往胡同里走,如今护国寺52号至66号的广大区域,清代都属于醇亲王。如今64号小院为街道办公用,56号成了学校。而最具传奇色彩的则是52号三进式四合院,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这里还住过“王爷”。末代皇帝溥仪的弟弟溥杰在回忆录中写到,当年他从东北战犯劳改所释放回京,周总理亲自安排他落实政策,住进了其父载沣留下的这座宅院里。“汽车在护国寺街52号门前停下,这是我们的新居,也原本是父亲醇亲王的产业……”溥杰和夫人嵯峨浩于20世纪80年代先后辞世后,这座小院几经周转,现在为一家公司所用。
那场子:舞榭歌台风流尽去
那场子:舞榭歌台风流尽去
吃喝玩乐不分家。久而久之,因庙会买卖而兴隆的隆福寺也成了和南城天桥分庭抗礼的内城演艺娱乐中心。据记载,晚清时这里就出现过所谓“看海豹”的大型马戏、杂技。而20世纪20~30年代在这里“撂地儿”的“狗熊韩”父子三人,后来成了新组建的中国杂技团的元老。
新中国成立后,尽管护国寺购物中心的地位被新兴的商业街取代,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它依然是内城第一演艺中心。位于护国寺胡同口的人民剧场不仅同护国寺遥相呼应,更是一脉相承:建筑采用中国古典殿堂式;剧场的歇山顶更是与金刚殿一般,中心用黑色琉璃瓦,绿色琉璃瓦镶边。在剧场旁的音像书店里,一位热心大爷告诉我们:“人民剧场算是50年代北京十大建筑之前的‘实验品’。知道这剧场谁建的吗?那会儿赫赫有名的青年突击队,队长有谁?一个叫李瑞环,一个叫张百发!”∫米∫花∫书∫库∫ ;http://__
“1950年,梅兰芳先生回京定居,就住在护国寺街9号原来庆王府车把式家的小院(现辟为梅兰芳纪念馆)。当时他和梅剧团在护国寺对面建了这座当时国内顶级的人民剧场。”人民剧场建成后,主要用于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京剧院和一批中央级戏曲、曲艺团体的前身)的演出。此后的半个世纪,这里都是中国京剧院的大本营。从梅兰芳到后来的“李袁叶杜”,无数京剧名家在这里唱念做打。而无数新戏和新秀也正是在这里完成了从横空出世到经久不衰的历史。像梅兰芳生前排演的最后一个剧目《穆桂英挂帅》,就是在这里创作、排练,并于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国庆前首次在此公演的。
舞台永远是江山代代人才出,而舞台本身也同样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随着长安大戏院、梅兰芳大剧院等一大批条件更好的现代化剧场落成,人民剧场也没有逃过“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的命运。院门上一块“闲人免进”的牌子后面,停满了车。“这儿没戏演的时间?怎么也得有小十年了。前几年中国京剧院还老过来排练,这几年也不过来了。”虽然乐得清静,但看门大爷也颇为惋惜。
夕阳西下,从剧场大门处却传来了如诉的琴声,原来是一位家住附近的年轻女子坐在台阶上拨弄三弦。“我五岁学戏,中学时一场病不能彩唱了,于是改了文场(戏曲乐队称‘场面’,其中吹拨乐称‘文场’,打击乐称‘武场’)。小时候没少来这儿听玖爷(梅葆玖)这些角儿唱戏,现在虽然不干这行了,但还是喜欢上这座场子借点仙气儿。”
奥运前,拜护国寺街整体装修所赐,人民剧场的外表也被粉刷一新,乍看上去还不错,但仔细端详,斑驳的门把手、残破的玻璃窗……对这一“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的衰败景象,中国京剧院一团团长、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于魁智唏嘘不已:“不是我们不愿意用它,唱京剧的对人民剧场都有感情。但不像杜甫写诗,陋室更有灵感,排戏可不是那回事,得有基本硬件啊。”
金银器:富可敌国的太监们
海淀博物馆:上风上水?天下地下
金银器:富可敌国的太监们
海淀博物馆栖身于海淀剧院楼体的一侧,外观毫不起眼,但其实收藏着不少海淀区的地下宝藏。展室安排在地下一层,参观者需顺着楼梯缓缓下行。用心的博物馆工作人员在楼梯的不锈钢把手上雕刻了海淀各处风景图画和文字介绍,既典雅大气又充分利用空间。展厅空间宽阔,光线柔和,从硬件条件看,远远超出区级博物馆的水平,而这里的展品,件件堪称精品。
馆里大批的金银器格外引人注目。就在展厅正中,单独用一个展柜盛放一块古钟形状的金牌。高约十二厘米,宽约六厘米,上部装饰有祥云托月纹饰(如意云头翻滚烘托出顶端的一轮圆月),展现出非凡气势。祥云纹饰正中有一圆孔,可能是当年为了悬挂方便所设计的。牌子正面阳文楷书“御马监太监”,背面阳文楷书“忠字叁拾捌号”,不管从制作工艺还是牌面的纹饰,都可以肯定出于皇家御赐的“符牌”。∝米∝花∝书∝库∝ ;__
眼前这块金牌,是1991年出土于海淀区北下关的一座明代太监墓。而牌子上面也明确写着“御马监太监”的字样,由此可见,这块牌子应该属于当年皇宫所用的守卫符牌的一块。御马监是明代宦官十二监中设立最晚的机构,却后来居上,成为权力十分庞大的衙门。《万历野获编补遗》里记载,御马监掌管“御厩兵符”等事项,可以看出,御马监虽然名义上为皇家养马,实际执掌着大明朝的兵符印信,可以调令千军万马。细看之下可以发现,这块金牌实际上是银质鎏金,这也正符合御马监太监位低却权重的矛盾身份。
在这座太监墓中,除去金牌还出土了一枚“天启通宝”金钱,也陈列在展厅内,正面书“天启通宝”,背面写“金五钱”三个字。1951年,海淀区青龙桥街道董四墓村天启皇帝妃嫔墓中,也曾出土过两件同样的钱币。专家分析,这种钱币规格极高,都出土于宦官或嫔妃墓中,与皇室联系紧密,应是宫廷内赏赐所用,而非实际流通的钱币。只有北京出土过三枚,是举世罕见的珍品。
其实明代太监墓中随葬大批金银器绝非偶然。1985年海淀区八里庄发现一座大墓,墓中人是明泰昌元年的司礼监秉笔太监杜茂。墓中出土了大批金银盘、碗、碟、盏等珍贵食器,如今都收藏在海淀博物馆中。其中单是一件万历錾花金银盘就可谓无价之宝。这件盘子集范铸、焊接、錾花、抛光、鎏金等制作工艺于一身,是明代金银器制作的收官之作。其中錾花工艺尤其高超,全盘錾刻有“封侯”“福禄”“抬头见喜”三组图案,富贵吉祥,美轮美奂。通过海淀区明代太监墓的出土珍宝不难看出,明代太监身份显赫,堪比皇室贵族,至于他们的财力,估计更是富可敌国。
玉器:宝玉之上雕红楼
玉器:宝玉之上雕红楼
在玉器展区,一块巴掌大的清代玉牌格外引人瞩目。它于1987年出土于海淀区双榆树北里,质地为优等白玉,玉质温润。玉牌正面雕有“黛玉葬花”图案,图中黛玉发髻高耸,身着右衽交领宽袖长裳,肩扛锄头,左手执锄柄,右手提花篮,扭身侧望,面露哀思。背面有双喜字图案。这种一面雕花、一面刻字的玉牌是明代陆子刚首创,后世也就称其为子刚牌。真正落有子刚款的玉器十分罕见,1962年海淀小西天黑舍里墓中曾出土过一件“白玉环把带盖子刚款樽”,是稀世奇珍,如今收藏在首都博物馆中。海淀博物馆的这件玉牌比起明代玉器更为细腻,应是清代仿子刚牌的一件杰作。而其表面雕刻了黛玉葬花的图案,也可从侧面佐证了作为“禁书”的《石头记》在清代上层社会中已经广泛流传。。buuyu。
除了各种玉雕,海淀馆中收藏最多的就是玉带板。这玉带板说白了就是古人腰带上的装饰品。众所周知,玉器在中国古代是地位等级的象征,因此古人下葬时,多要佩戴生前珍爱的玉腰带,这也成了海淀出土文物中的重头戏。例如,1985年五塔寺东出土玉带板二十五块,1986年花园桥畔出土玉带板十二块,1988年紫竹院公园内出土玉带板二十块,1997年北京理工大学内出土玉带板六块等。
明代妓院街迎来清末总理府
东堂子胡同:“德、赛先生”经行处
明代妓院街迎来清末总理府
尽管地处传奇色彩浓郁的东单地区,东堂子胡同的名声却远不如南边紧邻着的外交部街响亮。可实际上,早在清末民初的外交部搬到外交部街之前的近半个世纪,位于今东堂子胡同49号的总理衙门就已是远东外交和洋务运动的风暴眼。
更鲜为人知的是,藏身清末总理衙门的这条胡同明代时竟是妓院街!江淮平原是明代统治者的龙兴之地,“堂子”一词在明代江淮官话里就是大型妓院的意思。虽然清军入关后,老北京风月场所统统搬到了后来大名鼎鼎的八大胡同,而且为革故鼎新,清代统治者改掉了不少前朝地名,但不知何故,搬进了不少满清军政要人的东堂子胡同,居然保留了那个颇为原生态的“贱名”。↗米↗花↗书↗库↗ ;www。7mihua。com
之所以选中那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大本营,则是地利之故。第二次鸦片战争吃了败仗,一直做着天朝上国春秋大梦的咸丰皇帝也不得不开始学着和外夷打交道。可在哪里打交道呢?咸丰把这个烫手山芋扔给了他那个清末洋务派领袖,以鬼点子多著称的六弟奕䜣。
要说还是被清流派鄙视为“鬼子六”的奕䜣有主意——东堂子胡同原内阁首辅、大学士赛尚阿的府邸,自主人获罪被查抄以来就一直空着,本来就是相府规模,做个衙门绰绰有余。这里离紫禁城尚有距离,但离水陆码头所在的朝阳门又不远,不仅办事方便,也足以维护国体和帝王的尊严。就这样,奕䜣和他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便在此安营扎寨下来。而之后的四十多年里,总理衙门成了真正的“总理府”——不光各国事务,内政外交也大都被一并“总理”了。
一个多世纪过去,发生在东堂子49号的兴衰荣辱都已隐入历史云河。据老居民讲,这里后来被辟为公安部宿舍。“从20世纪70年代起,基本上就是一边拆房一边盖楼,唐山地震后东跨院没了,陆续新建了几座五层居民楼”,而仅存的西跨院现被公安部信访办使用,原来气派的衙门口也早已被围墙挡得密不透风,只有从围墙上倔强地探出头的一排飞檐,方能显出些许当年的波诡云谲。
如果能穿越时光隧道,回到一百年前的民国时代,或许能在这条颇具传奇色彩的胡同里,与蔡元培、沈从文这样的大家擦身而过。当年的东堂子胡同可谓名副其实的“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巧的是,蔡元培、沈从文、史树青这些人文社科领域的“德先生”们都住在胡同西头,而伍连德、林巧稚、吴阶平这些用先进的自然科学济世救民的“赛先生”们多在东头扎堆儿。位于胡同中段的香港赛马会仿古建筑,就建在梅兰芳在北京最漂亮的一所故居旧址上。而在现东堂子胡同10号大杂院里,还保留着当年中国妇产科之母林巧稚悬壶济世的诊所。
正阳书局:来这儿看望老北京
旧书局:老北京的精神奢侈品店
正阳书局:来这儿“看望”老北京
都知道现在独立书店经营艰难,连大名鼎鼎的“光合作用”都夭寿而亡了。但就在前门廊坊二条的胡同里,还有一家门脸不大的书店在默默坚守。因开在正阳门脚下,取名正阳书局。
透过这京味儿十足的店名,就可以体会店主对老北京的热爱。店主崔勇是一位二十多岁的“老北京”,要说起崔家当年也是显赫一时。崔勇的高祖崔师范曾为清代翰林,曾祖父还留洋海外,到祖父崔兴祖这一辈开始走下坡路。新中国成立后,家中房产及家业交归国有,数口之家衣食所需全靠公私合营前自家经营的铁工厂的股息和变卖祖产来维持。崔家老宅在琉璃厂附近的大安澜营胡同,是一座三进的院落,但到崔勇父亲那一辈,已经搬到大栅栏的甘井胡同。小崔打出生就没离开过大栅栏,从小泡在这种氛围中,让崔勇对北京有着溢于言表的感情。最终,他放弃了收入不菲的工作,在廊坊二条开起书店。l米l花l书l库l ;www。7mihua。com
书店不大,就十余平方米,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