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软能力--在竞争中胜出-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造成这三种现象有以下原因:   

  第一,我们蓝领阶层的体力强度远远比美国蓝领阶层大。美国蓝领阶层有汽车的人很普遍、工作机械自动化程度高;而我们蓝领阶层则相反,体力劳动强度大,无意中身体得到了足够的锻炼。   

  第二,在美国,就整个社会而言,教育程度和身体健美成正比,即教育程度越高,肥胖者越少,肥胖者以未受过高等教育的占多数;而在咱们中国,教育程度和身体健美并不成正比,越有知识,肥胖的可能性越大。   

  第三,我们传统文化对身体锻炼强调的是养身长寿。年轻时抵抗力好,没什么病,也就不重视锻炼。等到年老退休或下岗退休有时间了,为了长寿或没医疗保险了才注重锻炼。美国文化则非常强调外表形象的心理作用,体育锻炼不仅仅是为了健康,更为的是塑造一个漂亮的身体形象,让自己更自信更有魅力。   

  第四,美国文化是阳刚文化和肢体文化。在这种文化里,人们崇尚健美,敢于冒险,以征服为荣,身体棒,精力旺盛。中国文化是阴柔文化和饮食文化,人们崇尚儒雅形象,男人斯文女子气,求稳平和,我们保健的第一手段和主要途径是饮食,而不是体育锻炼。         

虹桥书吧。  

第42节:23 头脑要发达,肢体更要发达(2)         

  我们历来有“身体是本钱”的说法,可是,我们积蓄这本钱,靠的是吃,而不是重视体育锻炼。我们骨子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轻视肢体发达的意识。尽管“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在中国流行了好多年,可是轻视肢体发达的文化意识深深影响着我们社会的现状。国人过去被称做“东亚病夫”,除了是贫困造成的,根源是我们中国文化不是重肢体的文化。在我们脑子里,肌肉发达的男人都是运动员或体力劳动者,而不是知识分子。我们大多更欣赏儒雅男子,而不欣赏阳刚硬汉。例如,《西厢记》《红楼梦》里受到欢迎的都是文弱书生,受到嘲笑的都是四肢发达的壮汉。我们很多人包括学校老师也常常在嘲笑学习差的孩子时,使用“头脑简单,四肢发达”这样的话。即使是在美国待了很多年之后归国、对年轻人和思想界很有影响的一位文人,在其著作中也把上健身房锻炼讥讽为“上刑具”。   

  我把我们文化轻视肢体发达的这一看法跟许多同胞交流,很多人同意我的这一看法。有一位朋友深有体会。他早年在北大荒插队多年,锻炼得很壮实,性格豪爽,考上大学毕业后在大学里任教,很有才气,非常能调侃。可是,别人给他介绍恋爱对象,很多姑娘都不愿和他见第二次面,原因是他不像斯斯文文的“知识分子”,“不儒雅”。他哥哥没上过大学,但人长得很秀气,戴眼镜,书生样子,很容易被女方接受。我的朋友当时觉得奇怪,他哥哥一针见血地指出:“你虽然是大学老师,可是你这样子像一个体育老师。”我们很多人内心里是瞧不起体育老师的。   

  所以,我们脑体分家,即知识分子里很少有身体健美强壮者,知识分子因为身体差而英年早逝者不胜枚举,这方面的报道很多。同时,身体健美强壮者里很少有知识分子,多半不是运动员就是体力劳动者。我们知识分子的普遍现状是头脑发达而四肢无力。随着高科技在生产和服务行业的运用,蓝领阶层的体力劳动强度越来越低,我们可以预见:如果再不强调全民健身,不重视大众体育,未来中国后代除了职业运动员,恐怕难有身体健美者。   

  身体是自我形象的本原。现代社会节奏越来越快。全球化意味着竞争越来越激烈。头脑要发达,肢体更要发达——这是时代提出的要求。要成为职场竞争的赢家,要想有旺盛的精力去保持赢家局面,要想具有良好的外部形象,我们必须改变轻视肢体发达的观念,把提高身体素质、锻炼身体作为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       

◇欢◇迎◇访◇问◇BOOK。◇  

第43节:24 别让身体弱势成你职场绊脚石(1)         

  24 不要让身体弱势成为你职场的绊脚石   

  怎样才能算是身体健康而素质好?这应从两方面来谈。用英文来说,必须是 Have a good shape and fit 。首先,我们要 have a good shape,必须有良好的体魄,身体形象佳。其次,要fit,身高和体重应成比例,肌肉结实。这里所说的身体形象佳,不是指天生丽质或长得漂亮,而是说身体健美。   

  一个人身体不健康,肯定影响其心理素质和精神状态。这已被心理学和医学的研究所证明。如果没有很好的心理素质,我们在比我们高大强壮、比我们有朝气的人面前时我们无形中就被束缚住了。这是心理效应。当然,如果我们有很好的心理素质,我们的谈吐举止本身同样也可以让对方佩服。也就是说,身体素质不占优势的国人,心理素质需要更强更好,才能在与外国人交往时自如。即便是同一国家同一种族的人之间交往,也是如此。   

  如今,身体成了人类研究的首要课题。放眼世界,人类从来也没有像今天这样关心自己的身体,各种各样保健、延年益寿的营养药品和自然补品如雨后春笋般在全球到处销售。有关健身的食品和补药,是目前最赚钱的商品之一。然而,人们对自己身体和其状况的了解却非常有限。我们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外面的世界、去攻读学位、去谋求事业的发展,却对自己一生为本钱的身体,很少花点工夫去好好地了解一下。绝大多数人对自己身体的了解是一种想当然的态度,懂的少得可怜。其实,每个人都必须对自己的身体结构和生理功能有所了解,找有关书籍读一读。     

  身体处境和时光背道而驰。时间在更新,人却在衰老,而我们对自己身体内部的变化却又是多么的无知。人对它的了解,多半是非常表面的,如每天照镜子、身体不舒服或病了。我们其他方面的知识和见识随着时间得到很多更新,然而我们对自己身体的认识却没有得到同步更新,这是我们做人的缺陷。   

  我从小身体很瘦弱,体育运动能力特差,鼻子常常流着鼻涕。因为家里穷,发育时没法补充营养。30岁到美国奋斗,无论是攻读博士还是后来工作,都很容易疲劳,比起我的美国同学和同事,我的精力差多了,整天犯困。尽管我现在很努力地改变自己身体的健康状态,坚持锻炼,但多少已是亡羊补牢,就像一栋房子根基没打好,乍看还可以,却经不起风雨吹打,容易出毛病,甚至突然倒塌。我5年前血压就有点高,而头发早在10年前就开始掉了。我40多岁的老同学中,有几位已不在人世,很多人都有慢性病; 使身体弱势成了职场的绊脚石。希望年轻人吸取我们的教训;否则,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劳累和心理压力很容易把不强壮的身体打垮。   

  在如今的时代;没病并不意味着健康。身体内部的磨损或受害,很多情况下是潜伏的,当我们发现时已经太晚了。然而,我们还保留着传统观念“健康就是没病,而没病就好”,没有强调身体素质对心理的影响。身体是最大的珍宝。长寿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身体的处境好,那直接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病痛让我们受折磨倒也罢了,头痛的是它破坏我们的情绪和生活质量,让我们心里不得安宁。   

  放眼看中国,青少年近视的越来越多。除了遗传,缺少运动而看书玩电脑太多,眼睛得不到休息和调节,是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以江西省为例,小学生患近视比率达到20%,初中生达到50%,高中生则达到61%。据《成都商报》报道,10个高中生8个“眼镜”,即成都市57万中学生有45万人均为近视眼。有些高中班级,都难以找到不近视的学生,只是有些女学生为了漂亮戴着隐形眼镜罢了。据最近卫生统计报告,中国初中生近视的比率已达到60%,高中生则达到90%!   

  很多从一年级就开始上奥数班的孩子,要么是“豆芽菜”,要么是“小胖墩”。和他们的父母聊天,多数对自己孩子的优秀成绩很得意,对孩子令人担忧的体质和近视,却觉得没生什么病而颇不以为然。其实,戴眼镜对体育运动极不方便,而小孩又不宜戴隐形眼镜或动激光手术,自然影响孩子们锻炼身体。这样,在体育运动上没打好基础,影响他们终生对体育运动的热情参与。   

  这些年来,一大批才华横溢的科学家、艺术家在事业如日中天时,猝然撒手,英年早逝,令人痛心惋惜:数学家张广厚、罗健夫,光学家蒋筑英,声学家胡可心,气象学家曾再顺,电力专家陈安乐,船舶专家华怡,物理学家蔡诗东、崔长庚、陈杨,力学家卓克聪,语言学家杨顺安、廖秋思,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钟家栋,小说家路遥、周克芹、莫应非、王小波,音乐家施光南,影视明星李媛媛,导演梁左等。   

  让我们再来看看仅这两年来的例子:   

  ☆ 均瑶集团总裁、拥有14亿元家财的富翁王均瑶死于晚期肠癌,只有38岁。   

  ☆ 中国社科院学者32岁的萧亮中在睡梦中突然大口大口地喘气,5分钟后去世。   

  ☆ 清华大学讲师36岁的焦连伟突发性心肌梗死死亡。4天后,该校中年教授高文焕因肺腺癌去世。    

  ☆ 云南电视台年轻主持人张小燕因心脏病突发而倒下,再也没有爬起来。   

  ☆ 浙大数学系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博导、教授何勇,肝癌恶化病逝,年仅36岁。   

  ☆ 著名表演艺术家高秀敏和傅彪分别患心脏病和肝癌去逝,都只有40多岁。   

  ☆ 网易公司代理首席执行官孙德棣先生患癌而死,享年38岁。   

  ☆ 37岁的上海中发电气公司董事长南民因高血压和糖尿病引起脑血栓而去世。   

  ☆ 同仁堂“少壮派”掌门人董事长张生瑜突发心脏病逝世,年仅39岁。          

▲虹▲桥▲书▲吧▲BOOK。  

第44节:24 别让身体弱势成你职场绊脚石(2)         

  英雄一去不复返!类似的例子我们可不断地罗列下去。很多普通老百姓的英年早逝,只是没有被媒体报道罢了。   

  所有关于英年早逝的报道,都没有从我们普遍忽略体育锻炼的角度来探讨这个严重问题。上述这些人绝大多数生前没有经常锻炼身体,甚至根本不锻炼身体。据《东方早报》报道,何勇的妻子哽咽地表示:“他对自己的身体总是很不注意。”她总希望何勇生前能在晚餐后陪她散步,但他总是以“工作太忙”为由拒绝。傅彪和高秀敏有共同的特点:胖。我们常把胖当成壮,看成是健康。然而,胖会产生很多慢性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是人的致命伤。   

  著名企业家王均瑶英年早逝,曾经引发江浙一带的商贾纷纷去上海体检。一件件惨痛的教训使得人们开始重视健康的问题,于是,有关养生的图书和节目开始火暴。但是,国内有位朋友告诉我,她去北京体育大学书店,那里有关学习游泳、球类等体育锻炼的图书却很少,而且几乎无人问津。   

  中国人保健是重视食品而不重视锻炼。中国有号称世界第一的饮食文化,我们讲究吃,全球闻名。现在咱们富了,吃得很好,营养丰富,这本来是很大的进步。可是,很多人富裕了或吃公款,不节制吃喝,反而很有害。营养过剩,又没有足够的体育运动去将其消耗掉,留在身体里只能是负担,自己还不知道,糊里糊涂患了病。在中国,现在高血压和糖尿病已成头号常见慢性病。   

  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06年人才蓝皮书》显示,7成知识分子处于过劳死的边缘;30岁到45岁人群死亡率有较大幅度上升,过劳死年龄已突破30岁的门槛。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科研人员患病率高达80%,动物所体检未见异常的知识分子仅5%,数学所患高血脂症的知识分子占71%。   

  在商场上叱咤风云、纵横捭阖的实业界精英,没有输给竞争对手,却输在了自己手里。职场竞争的激烈残酷,使很多企业家背负着沉重的心理压力。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九成企业家表示工作压力大,逾七成认为工作状态紧张。调查还发现,平均每4个企业家中就有一位患有与工作紧张相关的慢性疾病,如神经衰弱、高血压、慢性胃炎等。   

  据《南方日报》报道,广东市政府对该省19所大专院校、近万名教师进行健康抽样调查,只有10%的教师处于健康状态,20%处于轻度疾病状态,其余近七成的教师,则属于重度健康不佳,成为我们社会亟须正视的问题!这些教师中许多人也是家长,这种双重角色却病态地“以身作则”,给整个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学生不重视身体素质也就成了很自然的现象。尤其是“文革”以后出生的中国人大多没什么体育特长,很少去运动。这些人身为家长后,自己不喜欢体育锻炼,就很难有说服力去影响其后代。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孩子喜欢体育运动的概率自然就小多了。   

  家长和老师要以身作则,带头坚持体育锻炼。家长和老师教育孩子和学生要注重锻炼身体而自己却从不锻炼,这无形中使孩子误以为体育锻炼并不重要。学校必须表扬那些身体素质好、体育出色的孩子。这样,学校形成以身体素质好为荣的风气,而不是只表扬学习优良者。我每次收到儿子学校的校报,都发现学校登榜表扬体育出色的学生,而且还刊登其照片。这比空头强调身体素质更有成效。美国所有的中学都有各种体育校队,参加比赛。家长们都会去观看、加油和帮忙(如:做裁判,帮买饮料)。家长们还根据自己社区里孩子们的年龄阶段,组织足球队、棒球队或其他球队,周末训练,带出去和别的社区孩子们比赛。   

  我不主张发育尚未成熟的中学生上健身房练器材来塑造身体形象,而是参加具体的某种运动便可,例如游泳和球类运动。应该等到他们已不再长高了,即高中后期和上大学后才开始用健身器材练形体健美为佳。国家和教育部应该立法,所有大学都必须有足够空间的健身馆和健身器材,供学生塑造身体形象。必须建立这样一个社会共识:健美的身体形象非常重要,对于人的心理素质和精神面貌有很大的正面影响,例如,良好的自我感觉,增加自信,乐于与人相处。这种影响对人成长的作用显然是终生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