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大科学家-第2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袁世凯就利用革命党既想巩固手中权力又不想出军北伐、既想早日覆灭满清政府又不想自己动手的矛盾心态,摆出一副大清忠臣的模样。虽然心里早已拿到和谈的主意,表面上却口口声声坚持君主立宪制度,对外宣称:“君主制度万万不可变更,本人世受国恩,不幸局势如此,更当捐躯图报,只有维持君宪到底,不知其它。”以此逼迫革命党在和谈上不断退让。

杨士琦沉吟道:“和议条件中有‘先推翻清政府者为大总统’一条,按照道理,大帅身处北方,麾下精兵环匝京师,先推翻清政府者必是大帅,以后全国实现共和政体,大总统一职也非大帅莫属。但如今孙文却在上海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筹备成立中华民国临时中央政府。眼看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在即,而清政府又没有推翻,大总统一职很有可能花落他家。以后大帅再推翻清政府,岂不是一国两总统?”

张一麐道:“依照杏翁的意思,革命党是假借和谈的名义牵制大帅,故意拖延时间,意图联军北伐?”

杨士琦摇摇头:“仲仁误会了杨某的意思!我的意思是南方革命党派系众多,各自为政,跟我们和谈的很可能只代表一部分人的主张。现在孙文突然回国,立马着手成立中华民国临时中央政府,很有可能是受另外一部分人的鼓动,意图率先组阁,争取名分大义。一旦他确立名分,并笼络到足够多的革命党,我们大帅就被动了!”

袁世凯眉头紧锁,脸色渐渐阴沉下来。

赵秉钧建议道:“大帅,可命唐少川在明天和谈时质问伍廷芳,他们一方面在和谈条件中称‘先推翻清政府者为大总统’,另一方面心急火燎地成立中华民国临时中央政府,究竟是什么意思?”

阮忠枢说话就没那么客气了:“依我看,那群革命党就是记吃不记打,得再给他一点颜色看看才行!第三镇卢永祥部和第六镇李纯部不是分别攻陷了娘子关和平型关么?不如让他们合兵攻打太原,早日拿下山西,用阎锡山的脑袋给南方各省都督提个醒,让他们知道什么叫霹雳手段!”

众人计议未定,忽然一名侍卫气喘吁吁闯进正堂,慌里慌张递上一封信函:“老爷,外间有紧急情况,小的特来禀告!”

袁世凯赶紧打开信函抽出信纸,看完情报顿时脸色大变。赵秉钧赶紧问道:“大帅,发生了什么事?”

袁世凯哆哆嗦嗦端起参汤喝了一口,才勉强镇定下来,咬牙切齿地说道:“禁卫军第二协协统姚宝来听说摄政王把围攻经世大学的罪名扣到他头上,并要严加惩办,一怒之下带着第四标人马降了张辉瓒!”…)

第二七五章雄鸡一唱天下白(二十)

正堂内一片死寂。

良久,段祺瑞才叹息道:“千算万算,就是没算到发生这种情况!姚宝来也真有能耐,竟然直接带走了实力最强的禁卫军第四标。这下麻烦了!”

段祺瑞这么说,是因为他对禁卫军构成了如指掌:禁卫军步队第一、二、三标的兵员主要来自京师八旗及圆明园、健锐营、内外火器营的旗人,军官则大都调自京师的第一镇,队官、排长以上军官多为旗人,战斗力非常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且这部分人对朝廷死忠,即便被姚宝来拉过去,也很难为其所用。

相比之下,第四标就完全不同了。第四标的兵员都是选自直隶、山东的农家子弟,身体健壮,训练刻苦,意志顽强,战力不容小觑。他们投军从戎的目的就是为了吃饭拿饷,谁给的银子多就跟谁干,和忠君爱国扯不上一毛钱关系。

倪嗣冲也摇头道:“之前禁卫军全军压上,历时十天都没能拿下经世大学。如今姚宝来带着一标人马投奔张辉瓒,兵力此消彼长,只怕朝廷再无钳制经世大学的能力。若是两下相安无事还好,顶多隆裕太后、摄政王白天吃不下饭,夜里睡不好觉。倘若孙元起记仇,那就麻烦了!禁卫军已经是七零八落,姜桂题所部毅军在滦州一带提防有谋反迹象的第二十镇和第二混成协,一时半会也指望不上,此时在京畿附近张辉瓒所部是一家独大。别说张辉瓒挥兵直逼京师,就是派飞机天天在京城上空盘旋,朝廷也受不了啊!”

杨士琦想得更远:“就算孙百熙没这个心思,南方革命党听到消息,也会封官许愿鼓动他出兵吧?他们为了让大帅赞成共和,早日推翻朝廷,可以把大总统一职想让。出于同样目的,他们会不会也对孙百熙奉上大总统一职?反正在他们看来都是送人。送给大帅和送给孙百熙应该没什么两样吧?”

袁世凯放下汤碗:“诸位,别说孙百熙、革命党他们怎么样了,还是议议我们接下来该如何应对吧!”

赵秉钧道:“大帅,我们应该从两方面着手。在南面。还要让唐少川和他们谈,对于孙文等人组建中华民国临时中央政府该质问还要质问,该申斥还是申斥。越是这个时候,我们态度就越要强硬!必要时,可以命湖北长江沿线的北洋军、海军行动起来,向革命党施加压力,争取在孙文的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前达成和议。当然。拆毁经世大学飞机、停止武器研制生产之类的条件,暂时就不用在和谈中提及了,反正大帅当上大总统后有的是机会。

“在北方,必须迅速调遣一镇北洋军入京拱卫,越快越好,绝不能张辉瓒所部在京畿附近一家独大。一旦南北和议达成,我们就用兵威逼清帝退位,请大帅坐上大总统的位子。然后整顿军备。秣马厉兵,自北而南渐次收拾残局。”

袁世凯微微颔首:“智庵所言甚合我意,只是我军现在分散湖北、河南、直隶、山西等地。兵力支绌,恐怕一时难以抽调一镇兵力入京吧?”

赵秉钧道:“至于兵力如何调配,就得请教芝泉老弟了!”

段祺瑞也不谦让:“卑职觉得最好是调李纯的第六镇。”

袁世凯奇道:“为什么是第六镇?第六镇虽说是老北洋,有两协六标兵力,可前不久刚刚经历叛乱,又被张世膺带走数千人马,士气低迷,实力大损。如今正与第三镇一起经略山西,为什么要调他们入京?”

段祺瑞道:“姚宝来投降张辉瓒后,经世大学兵力大概在三千人左右。可以整编成一个混成协,守成有余、进攻不足。我们此次调兵,主要是为了震慑,而非真的要打仗。再者,山西已是孙百熙的弃子,仅凭阎锡山的一协兵力。根本不足抵御卢永祥部的进攻。没有第六镇的助力,顶多卢永祥部稍稍迁延些时日,并不影响山西成为大帅的囊中之物。所以抽调实力大败亏输的第六镇最合适。”

袁世凯思索片刻后点头答道:“就按智庵、芝泉说的办,让唐少川继续和革命党谈,再电令第三镇回军入京。只是北京的事情该如何料理?袁某世受国恩,总不忍效法曹孟德、司马仲达父子,取天下于孤儿寡妇之手。”

赵秉钧立马起身说道:“大帅,天与不取反受其咎啊!我等皆知大帅对朝廷一腔忠诚,日月可鉴。只是如今形势危急,别无他计,纵使立即推行君主立宪也无法挽救今日危亡。假如一意孤行,固守君主立宪,与革命党刀兵相见,最后南北并败、满汉俱亡。到那时候,即便大帅想保全太后、皇上性命亦不可得,这又算得上什么忠臣呢?为今之计,只有走民主共和这条路,争取南北统一,才能保全国家,进而保全皇室。大帅只需一方面和南方革命党会谈,努力争取皇室退位后的优待条件;一方面恳请皇上自动退位,保全皇室苗裔万世不绝,这就尽到忠臣的本分。”

袁世凯对赵秉钧提议不置可否,只是摸着胡子沉吟不语。

赵秉钧又说道:“至于如何劝太后同意退位,属下觉得应该可以分三步走。首先,请杏翁、仲仁等召集贤达,在京津一带组建‘共和促进会’,大造声势鼓吹共和,让朝廷上下觉得民主共和乃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等南北和议达成后,再由北洋将领和各地督抚联名电奏朝廷,要求明降谕旨宣示中外,确立共和政体,这是第二步。等太后、摄政王等人六神无主之时,就是瓜熟蒂落之日,那时候大帅用内阁名义请求皇上逊位,再加上皇室退位优待条件,保证可以水到渠成!”

话说就在袁世凯接到密报不久,孙元起也接到了张辉瓒的急电。

“姚宝来率领禁卫军第四标近两千人马投诚?我们刚亮出飞机,禁卫军便后撤,随后姚宝来就投降。皙子,这里面是否有诈?”孙元起惊疑不定地问道。

杨度扇着纸扇思忖片刻才答道:“依我看,姚宝来投诚应该是真心诚意的!为什么呢?首先,围攻经世大学是载涛指使的,现在事情败露,载沣必须找一个人出来顶缸。但能够调动禁卫军的只有良弼、姚宝来等寥寥几个人,普通的标统都不行。姚宝来是汉人,在遍地旗人的禁卫军中素来遭受排挤,此次拉他出来顶缸也在情理之中。

“其次,只要是明眼人,就不难看出朝廷已经穷途末路。而我们占据一方实力雄厚,发展蒸蒸日上。姚宝来作为堂堂协统,想来不会昧于大势,心甘情愿为朝廷做卧底,与我们接下深仇大恨。

“第三,据中华广播公司的情报,姚宝来这个人比较倾向民主共和,这就有了投奔的动机。当然,姚宝来等人初来乍到,心中难免有些惴惴不安,我们必须固之以权、啗之以利,才能让他们不生二意为我所用!”

孙元起道:“既然如此,可命他们组建第四十七混成协,张辉瓒部编为步兵第93标,原禁卫军第四标编为步兵第94标,姚宝来任协统,张辉瓒任副协统兼第93标标统,原禁卫军第四标标统田献章任第94标标统。全军官兵增发两个月饷银,以资鼓舞。”

沈翔云提议道:“大人,姚宝来投诚之后,禁卫军已无力抵抗我军的进攻,而现在京畿附近有没有其他部队,不如命第四十七混成协挥师东进,击溃禁卫军后直逼京城。即便打不下来,也可以用步兵围困,再派飞机轮番轰炸。只要布置得当,绝对可以在清廷援军到来之前攻下北京!”

孙元起最初也颇为意动,但很快便否决了沈翔云的提议:“不行!北京虽说是满清要害所在,更是全国政治中心、商业重镇、四朝古都,那里人烟辐辏、古迹众多,如果动用飞机轰炸,必定会造成生灵涂炭、玉石俱焚。我们也会成为众矢之的!像光复这种文化名城,最好是通过和谈解决,而不是动用武力。”

沈翔云急忙说道:“大人,做大事者不可有妇人之仁!想当初,清廷派兵攻打经世大学,何曾想过那里是一所著名学府?我们轰炸京城,不过是以德报德、以直报怨罢了!”

孙元起坚决地摇了摇头:“不行,绝对不行!这个建议不用再说了。”

沈翔云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大人,其实不用轰炸皇宫、不必多伤百姓,也可马上攻下北京!自武昌首义以来两个多月时间,全国十多个省份相继宣布独立,足见清廷人心离散,分崩在即。之所以能够苟延残喘到现在,完全是因为袁慰亭指挥北洋军处处弥缝。只要除掉袁慰亭,保证清廷立马覆亡。之前袁慰亭为了躲避大人的求情,故意隐匿踪迹,想除掉他倒不容易。如今听说他出现在北京,并开始主政视事,想要找到他的起居住处肯定易如反掌。只需用飞机炸死袁世凯,其他所有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孙元起一愣:斩首行动?定点清除?哥们,你的军事思想也太超前了吧!…)

第二七五章雄鸡一唱天下白(二十一)

炸死袁世凯?

这个提议无疑很有诱惑力:只要现在杀了袁世凯,孙中山就能坐稳临时大总统的位子,国民党党魁宋教仁就不会死于非命,日本的《二十一条》也无人签署,当然更不会出现什么洪宪帝制……中国近现代历史会因为袁世凯的突然死去,而变得面目全非。

沈翔云见孙元起颇为意动,又添油加醋道:“北洋军中各位将领素来相互龃龉不合,只因袁慰亭威望甚高,一直居中调停才相安无事。一旦袁慰亭暴死,他们就会因为往日仇隙和争权夺利而内讧不已,甚至大打出手。这时候大人和南方各省军政府都督联军北伐,可以坐收渔翁之利。大人派赵行止都督从晋陕出军,捷足先登取得河南、直隶两省之地,实力就能稳居全国之首。如此一来,以后大人当总理、做大总统岂不易如反掌?”

孙元起翻来翻去想了半天,最终还是忍住诱惑:“不行,袁慰亭不能死!”

杨度大为赞许:“百熙说的对,至少袁慰亭现在还不能死!”

沈翔云睁大眼睛:“为什么这么说?”

杨度合上纸扇,笑着对孙元起说道:“百熙你先说说,为什么袁慰亭不能死?”

“那我就献丑了!”孙元起也不跟杨度客气,径自说道:“在七八年前,我在美国三藩市遇到梁任公(梁启超),两人曾有一番交谈。谈话间论及中国未来政体,我们都认为要想让国家在短期内迅速富强起来,就不能采用欧美的民主共和体制。因为我国现在国弱民贫,一旦实行民主共和,则人言人殊,难以聚集力量对抗俄、日等列强觊觎,只能沦为俎上鱼肉。

“那采用什么体制最好呢?我俩的共识是开明专制。不过我俩之间又稍有不同,梁任公的‘开明专制’是指开明君主专制,而我的‘开明专制’则是开明政党专制。纵观我国历史。一个开明而有能力的皇帝可以在短短十年左右的时间内,让国家恢复元气,平定外患,走向富强。比如光武中兴、贞观之治。由此看来。梁任公的观点也是渊源有自。

“但是中国这些年来民智渐开,而且排满之风日益昌炽,君主制是注定要被推翻的。皇帝都没有了,又何来开明君主专制?所以我的主张是开明政党专制。所谓开明政党专制,就是成立一个由各个阶层精英人士构成的政党,党魁经过党内推选、全国议会确认后担任元首,组建内阁。在任期内实行专制,从而汇聚全国力量,统筹安排,合理布局,做大事,干实事。

“七八年过去了,我的主张还没有变。但是环顾现今中国,能够称得上政党并且有能力执行专制的。只有孙中山的同盟会和袁慰亭的北洋系。而同盟会又存在各种不足,比如成员良莠不齐,缺乏执政经验。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孙中山自己也是言过其实不堪大用。相比之下,袁慰亭执掌中华民国可能会更好,对国家更有利,所以他不能死。”

杨度不禁击节叹赏:“百熙如吕端,可谓‘大事不糊涂’啊!”

孙元起反问道:“皙子,你又为何认为袁慰亭现在还不能死呢?”

杨度打开折扇胡乱扇了几下:“原因大体如百熙所言,但鄙人更注重三点,那就是孙逸仙手中没有统一的军权、稳定的财源和良好的外交关系。没有军权这一点很好理解,孙逸仙在海外奔波数十年。宣传革命,组建同盟会,筹募捐款,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不可谓无功。然而‘知之匪艰,行之惟艰’。真正说到捐躯举义,孙逸仙却领导者多,参加者少;失败者多,成功者少。而且他言胜于行,没有自己的军事班底,说到底只是一个政客,而不是一个领袖。环顾现今各省军政府都督,有谁愿意唯孙文马首是瞻?他两手空空,没有一兵一将,最终只能因人成事。”

孙元起暗暗点头:杨度之言可谓一针见血!孙中山正是吃足了没有军事班底的苦头,才倒袁、护法等历次革命都功败垂成。等到最后醒悟创立黄埔军校,生命已经进入了倒计时,临死也没看到北伐成功。倒是常凯申、毛太祖牢记了他的经验,始终把握军权,时刻不忘构造惟己命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