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长安幻夜同人)谁辨他乡与故乡-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未完待续)
  公告:本书即将出同人本,请有意入手的同学们到下面地址参与市调投票,谢谢。鞠躬
  //liuyuewuhua。blog。163。/vote/5996003/

  第 111 章

  (终章)
  江上渡头,霁月高悬。这正是宝应二年的秋夜。东方的天际仍然是清冷的深青色,还没有一丝鱼肚白从那面浮起。万顷的江面在月色下泛着点点银波,江畔的芦苇在月夜下流泻着舒缓的银色冷光。那些苇子尖儿,细腻的一丝丝飘摇不止,在月色中几乎要与江水融为一体。
  有人推开了江畔客栈的窗户。冰凉的深秋江风带着湿润的水汽吹进去,那人敛起眼角,微微瑟缩了一下。然后他走到窗前,面无表情地凝视着万顷银波的江面和夜色中萧瑟的渡头。渡头边的一只只系舟显着黑色的影子,随着江水的荡漾微微摇晃。
  在当年乱世,人人辗转飘摇,恐怕还没有这江边系舟来得稳当。
  站在窗边的人寂落地微笑着。他不知道站了多久,直到东方渐渐泛起鱼肚白,清晨第一缕耀目的阳光剖开了云朵的缝隙落到江面,再刺痛了他的眼,他才惊醒一般转了个身,这时候房门被轻轻敲响了。进来的是个穿着浅色衣衫的年轻侍女。她行了一礼,才道:“殿……公子,这东西早就收拾好了,咱们要启程么?”
  李琅琊皱了皱眉,用手挡了一下眼睛,似乎还在被刺痛眼睛的痛楚里。
  “叫他们先等着,何时启程回去,我自有吩咐。”
  侍女清荷答应了一声,将门掩上退下。李琅琊疲倦地看了门口一眼,转身坐到榻上。他带着浅浅的倦然和无所谓的神气凝视着椽子,然后他叹了一口气,合上眼睛。
  这一觉睡得确实是很久了,李琅琊醒来的时候,窗外江上已经是霞光满天。他简单洗漱了一刻,出了客栈就往江边走去。傍晚的江畔,已经带出一丝丝的凉意。李琅琊信步走着,抬起眼睛去看天边的晚霞。傍晚时分的渡口已经渐渐萧瑟寥落下来。那些晚霞色泽绚烂又宛如香梦,堆叠在天际载沉载浮——人生一梦也仿佛如此,沉沉浮浮,谁能说的清楚?江边的栈桥上原本湿滑的青苔也随着秋日而变得萧瑟枯黄,江水再是浸润也恢复不了旧日的青翠。李琅琊浅浅地苦笑,他眼睁睁地看着大唐的万里江山从一片葱茏变成如今的衰草萋萋,在这中间他失去了所爱之人,妻儿,被称之为家乡的地方,甚至失去了一生的基准——这江山几度春秋谁来左右?一年复一年,岁月如滔滔流水,他看着春秋轮转星月交替,可到底这江山几时才能真正回春?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李琅琊缓步走上栈桥,低声吟道。不过转瞬他觉得可笑,动如参商,这至少说明,有情人彼此之间还活着。可自己此时情状——端华,皇甫端华,他还能有幸活着么?
  不是没有过希望——或者说,不是没有过奢望。毕竟那人生不见人死不见尸,毕竟如今江山渐而平定,毕竟新皇大赦天下,他曾经想过,也许到了这个时候,那人就会回来。他还清清楚楚地能回忆起那人鲜丽的发色和明快的笑容,甚至仿佛合上眼睛一伸手便能触到那粗硬的发梢。可是多少次午夜梦回,他一次又一次地从沉香梦中惊醒,才发现自己真的是孑然一身,没有什么比当时的孤独更加真切。
  李琅琊的手指来回摩挲着水晶的小小镜片。他低头看着它,然后笑了笑,这样东西原是他为官之后多年不用的,这种稀奇的玩意儿,也仅仅只能说明少年人的好奇与张扬。可如今,故人尽数离去,他竟然也只能靠着年少时的物件,来打发时间,或者说,去祭奠年少的岁月。
  “殿下……不,公子,东西都收拾好了,启程么?”有下人找到了他,走上来询问。
  李琅琊犹豫了一下。“也罢,就明日启程。”下人答应着去了。
  他不明白自己为何就一拖再拖。到底是舍不得离开升州,还是不忍再见那座满是回忆的城池?
  “殿下!殿下啊!”清荷脆生生的声音从栈桥那头传来。李琅琊只好转过身,清荷跑上前来,手里拿着斗篷道:“殿下,您还是随奴婢回去罢,江上风大。”
  李琅琊又转头望了一眼江水。然后他问清荷是否还记得长安城是什么样子。
  “奴婢……不记得了。”小姑娘摇摇头,“当初出长安的时候,奴婢还是个实在的小孩子呢!”她说着抿了抿嘴,勉强抿出一点笑容来,“……殿下,咱们回去罢?”李琅琊微微翘起了嘴角,准备转身离去。
  霞光满天,铺满了栈桥和千里的江水。江滩边上的芦苇丛茂密的杆子,就像柔软的箭簇一般密密匝匝,被风吹得一忽儿倒过来,一忽儿倒过去。李琅琊将目光投向那江滩上大片茂密的芦苇,竟然看得有些发怔。一年又一年,这芦苇还是茂密地生长,一根根青红的箭簇在秋日的霞光中已经泛起了枯黄和银白,不过仍然残留着鲜丽的色泽。那时候江南好风,山明水丽,洁白的水禽飞来落去,他和那个年轻人就是这样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江滩上走着,那个年轻的武官步伐轻快,眼底里轻快得连一缕愁云都托不住。他记得那人总是快步走在自己前面,明知道自己跟不上却又频频回头嬉笑,直到自己火起,才笑嘻嘻地又跑回头赔罪。而那时候,自己最终也只是一笑置之。因为在那样太平的盛世中,他们的矛盾从来不会比这种小事更深。虽然那人总是爱走在他前头,可是最后都会回过身来拉自己一把。可是后来就变了,在纷飞的战火中,或者是为了忠义,或者是为了与生俱来的骄傲,或者仅仅是为了生存,他们一前一后地走着,沉默寡言,不回头,不呼唤,直到在一个路口,他们走上了烽烟弥漫和深黑险峻的两条道路。等到被荆棘刺得满身创伤的时候,再回头,再四下寻找,却发现已经找不到彼此了。思念从来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流逝,李琅琊曾经以为自己可以忘记,可那些伤痛太深刻,反而加重了思念,想起一回就痛一回,却无药可医。
  李琅琊垂下眼睛,用手掩住了脸。他觉得自己差不多已经忘记了彼此是如何离心的,可那些战报还历历在目,连传令官的呼喊都犹在耳畔。
  ……
  “启奏陛下,潼关失守!长安门户洞开!”
  “前金吾卫中郎将,今潼关副职守将皇甫端华,通敌谋反,其罪当诛!令及三军,令及三军!”
  “臣等恳请陛下,速速移驾!”
  ……
  李琅琊合上了眼睛,他不愿意再想下去了,再想下去,必然还能忆起那人当年一声声唤自己名字的声音。
  “……琅琊!”
  他没有回头。
  “……琅琊!”
  渡头上的人已经几乎散尽,李琅琊突然顿住了动作,他不敢转身,只是合上了眼睛。他明白那又是错觉,他怕回头仍旧只看到一江秋水向东滚滚而去。他只是凝神听着身后的动静——对他来说天地在这一刻变得无比宁静悠远——栈桥发出被踩踏的细微响声,江水哗哗流淌的声音,江上水禽来回的鸣叫……他站定了,全然不管侍女清荷诧异地回过头来。
  “……琅琊!”
  他的手不知为何抖了一下,小小的镜片落在栈桥上,在清脆的一声响中分崩离析。李琅琊眯起眼睛转过身子。
  江天万里澄净,一点点飞舞的水禽以那恢廓浩荡的一江秋水为背景,在霞光中来回盘旋,耳畔野骛的叫声变得无比悠长而又空灵。江上渔歌旷远,渐渐归于江水尽头。那人站在栈桥那头,迎着霞光,笔直的肩背和腰身,李琅琊清楚地看见,他锋利的眉眼在夕阳中被照得无比清晰俊丽。他正毫无芥蒂地笑开,那笑容竟然明快得连江天落霞都被削了下去。
  李琅琊的手颤抖得难以自持,他举起一只手,似乎想说些什么,却说不出话来。
  “琅琊!”
  清荷疑惑地来回望了望。“殿下……这是?”
  “……故人,是……故人啊……”他举起一只手,却仍旧抑制不住指尖的颤抖。他那只手举在半空,却再也伸不出去。秋日的江风从他们中间穿过,带动江岸大片的芦苇柔顺地倒伏。
  清荷看看李琅琊,又看着对面武人打扮的男子。那人一身布衣,但袖口和腰间都束着带子,右手自腰间微抬,左手按在腰间剑柄上。虽然笑容明朗,但眼神却锐利无双。清荷恍惚觉得,那人就像一柄淬过的利剑,虽然一身朴素,但是那神色之间的从容和释然,就好像刃口一般锋利又明亮。她回头望了望李琅琊,后者眼角没有泪水,双唇紧紧抿着,冷峻清瘦的面孔线条仿佛凝固了一般。可她清楚地看见,李琅琊伸出在半空的手指尖在微微颤抖,然后她突然像是觉出了什么,转身就跑开了。
  皇甫端华大踏步地走上前去。
  李琅琊微微向后踉跄了一下,可他举在半空中的手腕被对方握住了。那触感有些粗糙,但是很温暖,那人的动作很温柔,却又不容置疑。
  “我回来了。”
  湿润的风缓缓吹过。霞光倾泻,江声如歌。
  李琅琊微笑起来。
  他伸出手,想把被江风吹得粘到脸侧的头发拨开,随着这个动作,那些沉淀在他深刻的眼角眉梢的层层心绪,似乎也被他一并拨开了。
  “……是。”他微微地笑着,声音被风吹散,却又很是清晰,“你到底出了什么事?”
  “多亏了颜大哥,颜钧,你还记得他么?”他的手一直握住李琅琊的手腕没松开,笑容深刻又沧桑,却仍旧释然,“他带人中途劫押,我有幸活命,一直知道你的所有消息,却不能见你……如今颜家也平反了,颜大哥总算得偿……托这大赦天下的福,我终于能……我说的这些,你应该懂。”他停下来,嘴角还是有一丝苦涩。
  “是。”李琅琊依旧微笑着。
  “你不知道我被赦?”
  “我不知。”李琅琊摇头,“有关于你的事情,我原本连想都不敢再想。”
  皇甫端华走上前一步。渡头已经空无一人,夕阳也已经即将沉入江水尽头。他伸出手,轻轻拨开李琅琊额前的头发。
  “我要回长安城,你去么?”
  “自然。”
  长安城已经不仅仅是承载着记忆的城池。经历了这么多之后,它可能仍旧风姿绰约。岁月的简章上面永远不会少了那些深重的划痕,长安城,不仅仅是记忆,它早已经成了他们心目中潇潇岁月和茫茫人事的见证。也许这以后,它带来的不仅是欢欣的回忆和痛楚的过往,更多的则是释然。
  “多亏了平反,”皇甫端华笑着,似乎是想缓解气氛,“否则史书上还不知该怎么写我。”
  “这个无妨。”李琅琊突然斜眼看他,眼角竟然也带出了几分调侃,“我走之前,可是去弘文馆将写你的那些都撕了去。”
  端华一愣,然后笑出声来。笑着笑着他的声音低沉下去,他走得更近了一分,低头冲李琅琊发问。
  “……等了很久?”
  “是。”
  “后悔么?”
  李琅琊的笑容深刻了些。风挽起他的发丝,飞飘不止。周遭芦苇唰唰作响,飘出湿润而带着草木香气的风。李琅琊已经不想说什么,这些年过去了,他终于深刻地理解了他们之间的默契——此时此刻,他们已经不需要所谓的千言万语。
  “难熬,也后悔自己当年的决定。”李琅琊的眼角突然带着些许调侃,他望着略显错愕的皇甫端华,不过对方错愕之后立刻露出了然的笑容,接过了他的话头:
  “不过终究天地有情,山河存义。即使深悔当年又有何妨?所以,悔,也无悔。”
  李琅琊很深地看了他一眼,将目光转开去看那滔滔江水,又转回来深刻地盯住嘴角慢慢浮起微笑的皇甫端华,然后他也点头,微微地笑起来。
  江风清朗,天地恢廓。也许这万里江山曾经满目疮痍,也许人事岁月不曾舍下半分怜悯,可弹指间再回顾,也许天地乾坤之间就又是一片清风浩荡。
  (全文完)
  公告:《谁辨他乡与故乡》公式站即将开通,地址近期放出。拜谢。



           。。 …  m。。………整理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