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长安幻夜同人)谁辨他乡与故乡-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八重雪一眼扫去,见李琅琊腮上居然已是烧得通红,心中顿时一惊。“既如此,世子,我们快回城速速找大夫来看,不可造次。”言毕,倚了那一身轻功,几乎是半抱半挟着李琅琊向城内赶去。
  好容易到了薛王府门口,李琅琊早就是摇摇晃晃难以站稳。他扶了门柱,却挥手制止了八重雪想要将他送进薛王府的举动。“雪将军……有劳您了,本应请您进门一坐,只是这半夜时分,我又这副样子回来……恐给人瞧见了,反将责任推到雪将军头上,所以得罪了,……多谢您将我带回,改日定当登门拜谢——今日,将军还是速速离开吧,我自己进去便好。”
  八重雪转念一想,是了。心下又有几分酸涩。想来这九世子倒是如此识情识趣的体贴人,皇甫端华而今伤他心而后别,这世子怕是也不会和别人说了。想到此处,几分同情,几分自责还有对端华的几分恼火一齐涌上。“既然世子如此说,那我便告辞了。”说罢微微点头,转身而去。
  目送着八重雪那一身大红官袍消失在长安黑沉沉的街道上,李琅琊嘴角还残留着半个若有若无的微笑,继而转身去扣那王府大门,不多时,王府家丁边打哈欠边道这是何人,打开了门却大吃一惊:“九殿下?!——您可回来了!小鸳急得和什么似的,又顾及您先前吩咐,不敢和薛王殿下说,现在都快哭了……小鸳!小鸳!殿下回来了!”
  “嘘……噤声。别吵醒了府中上下!”李琅琊强撑道,整个人已经昏昏沉沉,眼前的迷雾逐渐扩大,似乎还能听到端华无情的言语和急促远去的马蹄声,总之,在他软软倒下去之前,耳中最后听闻的便是小鸳慌张的呼唤声。

  第 15 章

  (十五)
  酉时已过,夕阳慢慢没入长安城飞斜走峭的画栋佛塔之下,整个城内成了一片血浸似的颜色,佛塔之内传来静谧悠远的钟声,似乎此时,也只有它心自生净,完全不被战事的突起干扰。
  年轻的王府世子静静立于佛像前,庙堂静谧,香烟缭绕。贵公子黑而长的发泻在背后,均匀铺开一地,宛如妙画。夕阳的光泽柔和地流进来,给那着白衣的单薄人影打上一层略微混厚的光,这教那人影看上去多少有了些生气,不复那么单薄得可怕。
  狭长眼睑从容地一直合拢,李琅琊寒玉一般的面孔上没有一丝神情,末了他缓缓撩起衣摆,就那么跪了下去,佛像面容隐忍悲戚,只因世间所有的苦难恶行,佛主皆感同身受,沉重的铜香炉里三根细而长的香柱一节节地灰下去,掉落在积满香灰的瓮中,室内烟气弥漫,宛若成空。贵公子身形不动,双手合十,仿佛与这一室清烟交融成势。
  皇甫端华跨进门的时候看到的就是这么一幅景象。
  他站住了,不敢再往前挪动一步,但不知怎的,迟疑片刻,最终还是缓缓走了过去。
  仿佛觉察到什么,那礼佛的贵公子睁开双目,不疾不徐地回头。端华很难说清李琅琊在看到自己那一瞬是何等表情,兴许是瞬息万变,兴许是没有任何神情。
  “——你来了。”
  “是。”他握了剑柄,身形微错。
  “出佛堂再说罢,莫要对佛祖不敬。”李琅琊优雅而虚弱地起身跨出门。两人来到佛堂外的围栏前,向下俯瞰。黄昏寒风习习,群鸟掠高空,归巢而去。
  “我……我来辞行。”那戎装的青年说。
  李琅琊瞥他一眼。“唔。”他应道,甚是随性,仿佛预料之中的事得偿了似的,露出一个疲倦的微笑。
  夕阳晚风。寒鸦掠晚天。
  李琅琊笑了笑。“何时出发?”
  “就在今晚。”
  “恩。没有时间了。”
  “我……”李琅琊欲言又止,“愿你百战百胜。”
  “琅琊……我不……”话说一半,端华猛然煞住,往后退了半步。
  李琅琊安静地转过身。“没有什么要说的,端华。你只管去便好。”他的发丝在晚风中柔软舞动,发梢都溶进了夕阳的光泽里,凝血一般凄美。“你……”
  端华略显冲动地伸手,想拉住他。恰在此时,怀中啪地掉下一物,李琅琊淡然看去,小小的鹅黄色香绣囊,一见即知是女子之物。端华脸上没什么表情,但动作却明显僵了,他弯下腰去想拾那香囊,却最终收回手来。“不要也罢。”他并未去看李琅琊,只是这么说道。
  李琅琊摇一摇头,轻巧地弯下身子把那物拾起托在掌心。“你不该。定是哪家女子送你的,人家是一片真心,不管你乐意不乐意,也不好这么糟蹋。”
  端华皱皱眉。那日他回长安城,一位女子塞给他的,他甚至忘记了她唤什么名。这样的物件他多的是,只是那日一时去的急了,又不好当面驳人面子,只道放进怀里收了起来,却忘记丢下。
  “你啊……”李琅琊笑道,“总是处处留情,却也不知会不会伤了人心。”
  端华骤然一愣。李琅琊转身下那台阶,夕阳晚风中,他的声音悠悠传来,仿佛很随意的一句:
  “你啊,多情……却无心……”
  端华全身骤然僵硬。他只有眼睁睁地看着那抹素白的影子缓步下了楼梯,身后还传来绵长的钟声,伴着醺然的烟气,在一片血色余辉中荡漾着。
  多情,却无心……
  你真是这么认为的……琅琊?
  罢了!这不正是自己要的结果吗!伤他,再离去。端华伸手狠狠按在那木制栏杆上,直到那个单薄的人影看不见了,方把手拿起,那栏杆上五道深深的指痕。年轻的将军骤然一甩那几乎要与夕阳融为一色的长发,撩起战袍,几乎是冲下佛塔,头也不回地向着相反的方向离开了。
  李琅琊慢慢地走着,终于扶住墙止了步。周围有些行人,都诧异地看着他苍白胜雪的脸色。
  端华……我岂会不知你心意。你我相交多年,我怎会为你那晚区区几句话就迷了心智?可你既然如此认为,只有伤我才能让我不再记挂你,我做给你看便是,只道你能安心向战。英雄哪能无泪,但却不应为我而流。

  第 16 章

  (十六)
  夜风徂来,帐外旌旗凛冽,寒夜扰人,但军营中一片安谧,只有几队间或巡逻的兵卒来来去去,总的道来,这行营还是极有秩序的。
  皇甫端华独坐帐外,膝头搁着凌虹,他着手抚摸着那剑身,那剑鞘在夜风中这么一陈,尤其的寒气逼人,可他却似乎浑然不觉,只是来来回回地抚过那花纹,目光一直投向天际未曾收回。
  “睡不着?”
  端华悚然一惊,那搭在剑柄上的手指习惯性地一抽紧,抬头却看到颜钧站在自己身边。
  “抱歉,颜将军。”
  “哪里。”颜钧笑了笑,他看清了端华方才的那个动作,于是眼睛里流露出一丝赞赏的神色来。“不愧是金吾卫中郎将,应变确实是一流的。”
  “过奖了。”端华往右侧挪了挪,示意对方坐下。“颜将军,——恕在下唐突,这大军行进已经半月,眼看就要交手,元帅为何不下令渡前面这条河?”
  颜钧看他一眼。“皇甫将军,渡了河,可就没有退路了。”
  端华目光一凛。“……在下明白了……”他低声道,“前方叛军行进如何,至今还未打探清楚……”
  颜钧点点头道:“封常清元帅经验丰富,不会出错。”
  “经验确是丰富,只怕——”端华说到这里猛然顿住,然后低了头,去看那佩剑,而不再继续。
  颜钧颇有几分吃惊地着了他这半句话,但念头一动,立刻明白了这年轻的红发武官在想些什么。“……是,皇甫将军,我明白你的意思。……你是说,没有多少胜算?”
  “在下并非此意。”端华此刻的神色已经恢复到敛然无波,淡淡道。
  “说明了并不妨事。”颜钧眯起眼睛,抬了头,苍穹里一轮孤影残月,格外凄凉。“其实把话说明了,你我,包括元帅,都看得很清楚……那安禄山多少年屯军领地,厉兵秣马,我们这一路走来招兵买马的军队,经验匮乏,行动失和,哪里能敌得了他?”
  “将军何必长人家志气灭自己威风?我军师出正义,何来战败一说?”端华丝毫不为所动,只是慢慢把剑拔出鞘,借着月光仔细检查那刃口。颜钧不易察觉地挽起一侧嘴角,露出一丝难以分辨意义的微笑。的确,皇甫端华——这个人,要么就是头脑简单,要么,就是聪慧与圆滑的程度与他的年纪并不相称,完全超过了自己的猜测。
  “说得也是……”
  颜钧仔细地打量了端华片刻。初次见他,一头随意飘舞的红发,张扬不羁,而今,却被他以一个看似随性但很仔细的模样盘起来,绕一个单髻被一支金簪盘在头顶,却还是从中拖下两尺来长搭在肩头胸前。月虽残,但月华仍旧似水,这年轻人的面孔在月光下泛着清冷的幽光,美若冠玉,却无一丝表情,仿佛此刻他眼中只有手中那把剑。颜钧意义不明地摇了摇头,看着端华伸出一根手指,在那刃口上过了一下,一丝血痕渗出,血液的味道却消散在这夜间凛冽的寒气中了。端华把手指靠近唇边,吮了一下止住血。仿佛因了证实凌虹依然锋利一般,他露出一个仿佛得偿似的、疲惫不堪而满足的微笑。
  “在下回去休息了。颜将军,恕我失礼了。”
  “皇甫将军请便。”颜钧颔首,“我还要坐上片刻。”
  端华也不再多说,转身掀开帘帐走开去,走了两步又踱了回来,居然露出一个带点孩子气的笑容:“颜将军,可记得你说过,等打了胜仗回长安,你请我喝酒的?”
  “自然是记得清清楚楚!”颜钧笑道。
  “那就好!我等着!”端华扬了扬手,转身消失在帘帐后面。
  颜钧把目光收回来,又望了望天。
  “要打出胜仗,怕是……”

  第 17 章

  (十七)
  自那日之后,安碧城已经有数日没有见过薛王府的九世子。
  安碧城并非不识情识趣之人,既然友人避而不见,就自然有理由。于是索性他也不去打扰,但心中多少还是悬着那么一点不安的。自战争开始以来,长安城的每况愈下是人所共见的,单就安碧城的水精阁来说,收入已然是下降了不少,皇亲贵胄人家,似乎还不至于被这战事吓昏了头,但却也表现出了几代都没有过的谨慎,类若金玉古玩之类的东西,他们是断不肯在这上面多花许多银子了,仿佛要把积累的财富都留着在战事中保底一般。
  因此,这平素有些精灵古怪、爱促狭别人的波斯商人,现今居然也对来水精阁的客人态度殷勤许多,并且,要价也公道许多。
  ——只道是而今人都不那么大方好骗了。安碧城在心中冷笑,脸上就不自觉地露出一点和心中相符的表情来,那碧绿的眼珠中隐隐约约聚起一丝嘲讽。但只是一瞬,立刻又敛了去,换成那端正的商人式殷勤笑容,送一位买主出门。
  打发走了人,安碧城站在店门口,随意向街上望了望,依然行人良多,仿佛和多少年前一样。安碧城一阵恍惚,刚要回去,就看见李琅琊从街那头独自走过来。
  他走得颇为缓慢,安碧城皱起眉头细细审视了他片刻,心下疑惑。李琅琊披着外氅,里面可以隐隐约约看见穿了件深红的锦衣,贵气而不多见,这让安碧城觉得颇怪。李琅琊双手笼在袖子里,身边并没有带随从,只是一个人走着,安碧城发觉,薛王府清闲世子以前那种漫步长安花灯街头,上元寻常巷陌的闲散步伐不见了。此刻的李琅琊,腰背挺得笔直,但面色苍白,没有任何神情。
  安碧城见他那样,心中焦虑,但又不好打扰——也许李琅琊并不想与他说话。可就在他要转身进去的当口,李琅琊的目光扫过来,两人的视线狠狠撞到一起。李琅琊先是一愣,随即露出一个抱歉、疲惫而了然的微笑。
  “碧城。”
  “啊,是……”安碧城居然一时没有回过神来。“你?”
  李琅琊摇摇头,居然带着颇无奈的意思。
  “进去再说吧,世子?”
  “不了,我这准备回去呢。”李琅琊摆摆手,推了推镜片,“你在奇怪我为何这身打扮?”
  安碧城总算恢复了一点平日里的调侃样子来。“和你不配。”他笑嘻嘻道,“你素来只爱穿白或是浅灰,那个才适合你。”
  李琅琊微微一笑。“可我现在怎好身着白衣立于朝堂之上?”
  安碧城一惊,手中折扇差点啪一声落地。“什么——?”金发的胡人青年眼睛几乎睁圆了,“你——”
  “——做官。”李琅琊仿佛早就预料到安碧城会有如此反应,表现得不急不徐。
  安碧城难以置信地望着他。李琅琊素来性格懒散,任谁都知道,这薛王府九世子的脑袋里也只会有一些怪谈奇遇之类的东西,而且依着李琅琊那几乎可以说是闲云野鹤的性子,又怎肯居于朝堂为官?安碧城明白那是对他怎样的一种束缚,可如今……
  “怎么,”李琅琊幽幽道,“碧城,你是否觉得我并无为官之才?”
  安碧城眯起眼睛,语气谨慎,却诚恳。“并非如此。我只觉得你——并非无为官之才,而是无为官之心。”
  李琅琊笑了。“难得你如此看我。想来我多年几乎是闲居在家,银子花了不少,却没做出多少有用之事……我虽无为官之心,但自小,经史韬略,为官之道,虽则没有亲历,更谈不上婉转自如,却是看了不少。而今,”他垂下眼去,语气平宁,“国家危难,朝堂之上,可用之臣稀缺,我虽无以成大事,可至少……也能出些绵薄之力。”
  安碧城无言以对。这长安城,的确是安平得太久了,久得所有人都已经忘记了什么叫做居安思危,忘记了什么叫做以国为重,只是,当战事一起,好男儿之志,是无法被掩去的。安碧城发觉,自己以前竟是又一次看错了好友——端华,那是一回。以前他认为,那个家伙自是像李琅琊笑时所说,生活里写满了声色犬马,但后来,他竟然毅然决然地殿上请命,头也不回地奔赴战场。而今,安碧城又发现,李琅琊并非一事无成的闲散贵族,这年轻而单薄的青年,看似懒散,其实,却坚韧如竹,风骨傲然。
  “会很艰难。”他低声道。
  “我自然明白。”李琅琊安然道,“我自然感觉到了,完全无法适应朝堂上你来我往的言语冲撞。——可我也必然得学会习惯。碧城,战势尚未真正交手,尚不能知结果如何——你,多多保重。”
  “多谢。”安碧城低声道,竟然有了想流泪的感觉,尽管,没有因由。也许,是为了某种难以言喻的改变。安碧城想起了早年间三人一起经历过的那些怪事,那时,尽管身出险境,尽管恐惧害怕,却没有而今这难以说清的苍茫痛苦,也许是那是安宁繁盛的长安城和盛世皇朝,默然地支撑了心中的一切,也消退了恐惧,也许,是因为至少那时,他们做为友人,总是站在一起。而今,人各离散,这凌乱怅然的感受,竟然比那些怪力乱神的事件中任何险境都要让人痛苦。
  “——保重。”
  “保重……”

  第 18 章

  (十八)
  朔风凛冽,年轻武将跨于黑马之上,一头红发被完完全全盘上去,悉数罩在了金盔之下。皇甫端华双手执马缰却并未用力,只是带着几分怅然,坚定地在大军之后向西而去。那本来在金吾卫当值时总飘垂身后的红发如今不为人见,也不再纠结于眉眼之间,却意外地显得那面孔线条尖锐,俊美无俦。自长安而出的大军已经行军数日,自那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