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长安幻夜同人)谁辨他乡与故乡-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后面的事情他还是知道的,八重雪和金吾卫的一干人等都亲眼见证了皇甫端华如何孤身一人城上独坐面对千军万马。那日洛阳城外残阳如血,风声如泣。被痛恨、思念和愧疚折磨得太久的皇甫端华,在与昔日头目交手之后,是怎样绝望地抱着必死的心想结束一切?只是人世红尘总是无法敌对天算,不,应该说是苍天垂怜,端华有幸未死,否则他们之间哪来今日谅解?
  有些事情,关于生死,是一辈子也不能再提的。
  端华没告诉李琅琊后来在燕军的征战岁月。尽管他在投靠燕军之后威名四起战功赫赫,所有唐军将领闻之色变,可是只有打过仗的人心中才清楚,声名哪能凭空而来?有一段时间,绵长的战争几乎没有尽头,心中怀着那一点点的希望又渺茫之极——他打起仗来几乎是不要命。死了也无妨。这便是他当时的念头。
  端华没有告诉李琅琊的还不止于八重雪见到他之后的事情。在带领崔乾祐大军入长安城之前,唐军与燕军曾遭遇,唐军将领死命抵抗。那时候是皇甫端华一马当先,手握长刀独闯千军,可是他没注意到深入敌军纵深太长,唐军守将眼见己方劣势,早就下了决心要与端华拼个你死我活,尽管周围的士兵已经散了开来,可端华□受了伤的战马却不够灵活,对方一刀劈来却来不及勒马退让,端华就那么为了躲闪而硬生生地摔下马去。
  对方亦跳下马来,千钧一发之间端华哪里来得及调整身姿站起再拼,他只能手肘撑地连滚带爬向后退去,对方已然接近疯狂,刀刀催命,要不是端华情急之下不顾一切躲闪,恐怕得毙命当场。好几次雪亮的刀锋就在他颈边擦过,眼看着最后一刀是怎么也躲不过去了,端华一瞬间合上了双眼。
  死在曾经是同僚的手中,恐怕也不算亏了。
  要不是紧要关头副将方聿赶到一戟挑过来,端华早就血溅当场。事后他跌跌撞撞地站起来才发觉燕军打了胜仗,而那之后,长安城之外再无任何门户要隘。端华满脸血迹,一身伤痕,所有的衣袍都在躲闪中被地面刮得破破烂烂,他喘着气,意识到自己是从鬼门关走了一遭。可他居然麻木得一丝感觉都没有。哪怕方聿对着他大吼将军你不要命了,他心绪也未曾有哪怕是一点点波动。他只是漠然地拨开方聿,一边低声感谢他救命之恩,一边抬手抹去了脸上的灰尘与血迹。被扯破的战袍在他肩膀后面,随着战场上血腥气浓重的风飘动着。
  他那时能看到的,仅仅是旧梦逝去之后的满目苍凉。
  “九郎……你……”
  李琅琊安静地微笑着,眼角隐隐有泪光闪烁。
  “我也不想说。”
  其实李琅琊知道,自己这么说是很任性的。在经历了如此浩劫之后,回忆往事不啻一种深重的痛楚,他方才逼着端华说出那些听者为之色变的往事,定然是伤及了端华。可他为了求得那一个真相,此刻已经顾不了许多。李琅琊是怀着些许私心的,既然经历了这么多的痛楚之后还是决定彼此谅解,那他们是不是可以释怀了?关于他自己的那些事情,他不想说,也不想端华继续追问下去。这对端华来说,隔着一层迷雾的那些事情,仍旧模糊不堪——这是折磨,可也是李琅琊的期待。
  他仍在希望,有一日端华可以真正理解他。就好比他们彼此谅解一般,他期许端华有一日可以真正理解他的想法,那些痛恨、相思和矛盾——绕了这么曲折的漫漫长路,李琅琊才突然发觉,他们体会到的感情,实质上是一般无二的。
  这是否表明他们之间仍有缘分与默契?
  经历了这一切之后,谅解突如其来,而这时,他们不约而同地感到了一种倦怠。那与以前的倦怠不同,这是一种深重的、安心的倦怠,甚至是近乎甜蜜的。
  “端华……”
  李琅琊冲皇甫端华微笑着。年轻的丞相半坐起来,朝前跪行几步。皇甫端华很默契地伸开双手,两人交换着拥抱,李琅琊感觉对方微凉的鼻尖蹭在自己脸颊上,交合着温热的吐息在颈畔颊边缭绕不去。他的双手也在端华背后收紧。
  可即使是在这样的时刻,心头偶尔掠过的一两片阴云却依旧挥之不去。一旦彼此获得了谅解,对前路的担心也就越来越深重。
  可他们此刻谁都避免去想这些。经历了这么多的事情,他们早就明白,所谓过去或者前路,再如何期许如何埋怨,都不过是镜花水月,想得,说得,却掌握不得。在岁月的洪流里,纵然是权倾天下翻云覆雨,抑或心比天高壮志凌云,在万丈青史滚滚红尘面前,都不过是滴水之于茫阔沧海。
  一片安谧得异常的气息中,伴着一声叹息,不知是有谁低低地开了口。
  “若是能一直如此下去就好了……”
  他们没瞧见,彼此的眼角都隐隐挂着泪。尽管比谁都更真切地体会到,所谓真情,是该有了事情一起分担的。可是,有些事情,他们永远也不忍心告诉彼此。
  “九郎……明日,就是除夕……”

  第 92 章

  (九十二)
  长安城正在试图从战事的创伤中恢复过来。若是单论如今的春节,竟然倒也不逊于原先。街上炮仗的声音随处可闻,炊烟中所带出的香气和暖气让人嗅着几乎要飘飘然,孩童嬉闹的声音忽远忽近,与街上悬挂着的一盏盏灯彼此呼应——是了,孩子总是什么都不懂的,自然也是先从战事的创伤中恢复。
  李琅琊端起了案边腾着热气的汤药一口喝掉,然后提笔,在展开的奏折上写着字,不时抬头望望撑开的窗外。尽管空气仍旧寒冷,但其中随风送来的微幽火药香气和食物的香气与雪气混合在一处,变成了一种带着微妙暖意的气息。李琅琊望着不远处的门廊对柱下小鸳带着欢快地指挥着下人们贴着门联,其雀跃的模样仿佛又回到了豆蔻年华。李琅琊看着看着不禁会心一笑,低头继续写奏折。长久以来纠缠得他喘不过气来的心结一解开,周遭的所有事物都一并变得美好起来。下人们见李琅琊心绪陡然开朗,虽不解其因,可也乐得如此,一直重压着宰相府的阴云终于也渐渐散去。
  李琅琊呵了呵手,将笔横在砚台上,与此同时颜月筝抱着孩子推开了门。
  被颜月筝抱在手中的孩子长得粉雕玉琢煞是可爱,颜月筝步伐轻快,美丽的脸上也噙着微微笑意——节日的气氛实则太过浓郁,它能感染每一个人。
  “这都什么时候了,还写奏折?”颜月筝微笑着,拉起孩子胖乎乎的小手摇了两摇,“言儿,你看你爹这模样,你长大了可莫学他!”
  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不过听见颜月筝的话,还是眨着黑亮的大眼睛笑了起来。
  李琅琊发自内心地微笑。尽管他不爱颜月筝,可是他不能否认她是个好妻子,一日夫妻百日恩,何况一个为自己生儿育女的女人?他微笑着伸出手接过孩子。颜月筝将孩子递过去,整了整孩子的衣襟。
  这的确是一幅再也完美不过的天伦之图。心头的阴云虽然仍旧挥之不去,可李琅琊已经几乎彻底释然了。所谓造化弄人,自己与皇甫端华违背世俗伦理的感情终究得不到承认。只是很多年以前他们还太年轻,年轻得几乎不愿意去思考这个问题。可如今自己与颜月筝成婚生子,颜月筝这一辈子必然是他的妻子。可经历了山河破碎,情谊分崩,自己与皇甫端华竟然还能获得彼此的谅解,足够了,这足够了,虽然李琅琊还模模糊糊地觉得,他们之间还是少了点什么——甚至他们之后的关系还可以像当年一样——想到此处李琅琊其实是蔑视这样的自己的,这是对颜月筝的侮辱,他明白,颜月筝甚至不会对他纳妾有半点说辞,可是就是不能容忍如此。可是,既然这是至情至性无法动摇半分,李琅琊也别无选择。人生不能尽事如意,对于颜月筝,他也只能给他一辈子的名分与安逸,其他的,只能来生有机会再偿还了。
  如今心头的阴云,不过是担心端华日后的命运。目前皇帝的意图仍不明朗,朝中派系繁杂,李辅国日益掌权,李琅琊看得分明——他云淡风轻不逐名利的性子还是在催促着他早日退出这个死局。思及此处,他抬头对着妻子笑道:
  “月筝,你说,等所有事情都了结了,我辞了官,带着你们上江南去可好?”
  颜月筝原本正在逗弄着孩子,冷不防李琅琊丢出这么一句话来,来得太突然,她一下子愣住了。等到明白了丈夫的意思,她嘴角一抿,想答一句“好”,可话还没出口,眼圈就先红了。
  “好……自然是……好……”
  李琅琊内疚地抓住妻子的手。“逢此佳节,月筝你别哭啊……”
  街外隐隐的炮仗声,合着火药香一起飘了过来。
  正月初四,郭子仪再次大败叛军。为表功绩,李亨大宴群臣,大明宫歌舞通宵达旦,几乎要赶上开元年间。
  天子笑容满面,群臣自然也是欣喜不已。唯有李琅琊没有那么轻松。郭子仪大胜他自然高兴,可是他肩上担子太重,每一回的胜利,就意味着下一次军饷的筹措,在这种最需要一鼓作气的紧要关头,他绝对不能松懈,一旦功亏一篑,他搭上全家性命都不够。李琅琊上次已经为了端华,借用军饷的幌子要挟过李亨一回,怎么也不能闪失第二回。
  酒宴正酣,李琅琊悄悄起身,想到外头去透透气。大明宫月色依旧纯净,他踏上殿前青石板,却瞧见一袭红衣立在栏前——不是八重雪还有谁?
  “雪将军?”李琅琊轻声唤着,“怎么不去殿中?”
  八重雪闻言回首。面色依旧冰冷,不过李琅琊了解他性子,司空见惯,也不觉得他怠慢。
  “我不会喝酒。何必去凑那没用的热闹。”
  李琅琊苦笑。“我也不会喝酒。可是有些热闹还是不得不凑。”
  黑暗中八重雪一双美眸闪了闪,李琅琊的这句话来得实在,好像触动了他。
  “没错……有些热闹,尽管自己不想凑,还是不得不凑的。”八重雪低声道。
  李琅琊愣了愣。直觉告诉他八重雪这话别有深意。他隐约觉得那是什么很重要的东西,可是八重雪这话太隐晦了,纵使李琅琊这般冰雪聪明的性子,也是一时猜不透的。
  “昨日我去见了那小子了。”八重雪突然冷声道,抬眼扫了李琅琊一眼,“看来你与他之间的误会什么的,差不多都一笔勾销了罢?”他冷哼一声,“那小子居然还笑着与我打招呼,哪像我在洛阳见到他时的那副怂样!”
  李琅琊一下就明白过来“那小子”指的是谁。
  八重雪见李琅琊不说话,也不在意。他沉默了一会儿,然后李琅琊就听见他低声道:“果然,那小子最大的心结还是你……”
  八重雪这话带着几分微妙的余韵。李琅琊一时没能明白他是什么意思,可八重雪一说完就紧紧闭上了嘴,似乎在后悔说出方才的话。李琅琊微微一愣,在殿前空旷的寂静中,电光石火间他明白了八重雪的意思。他也终于明白了为何八重雪一直若有若无地帮衬自己,又为何被皇甫端华连累也默然无半句怨言,为何一向不愿多管闲事却给皇甫端华千里寄书——
  原来美人并非无情,只是生性显来冷淡罢了。
  一旦明白了这一点,李琅琊立刻变得十分尴尬。对于八重雪,他一直是抱着感激和愧疚的。
  “雪将军,这——”他有些讪讪。
  八重雪摆了摆手。夜风撩起他的潋滟黑发,带着红衣肩头的金色绦带上下飞飘。背着殿内的灯火,金吾卫上将军白玉一般的面孔仍旧冷若冰霜,可李琅琊却分明看出了几分酸涩和释然。
  “那小子也算是有了不少起色,不像当年在金吾卫那么浮躁毛糙,我总是不得不骂他——罢了——李琅琊,我运气不如你,我没有这个命……强求无益。”
  八重雪平静而冰冷地说完了这一句话。他伸手拍了拍李琅琊的肩头。
  “李琅琊,既然你们之间再无误会,你也好自为之。”
  “雪将军,我——”李琅琊感觉嗓子有些发哽。就在此时殿门被从里面推开,内侍有些尖利的声音让二人不约而同地回过头去。
  “哟!丞相大人,原来您在这儿呢!害咱家好找——请罢,皇上请您过去有话说呢!”
  两人情不自禁对望一眼。八重雪面上冷冷的,也不说什么客套话就径直走了开去,他步伐敏捷,李琅琊瞥见他的身影在灯火阑珊处闪了一下就不见了。他微微颔首,请内侍在前面带路。内侍带他转过殿角,一直走到后门才推开门让他进去,相比殿前的宴饮正酣,后殿则显得清冷许多。李琅琊一走进去,就望见珠帘深垂处李亨斜斜倚在榻边,虽然还身着朝服,可样子有几分懒散。内侍轻声通报,然后为李琅琊挑开帘子。李琅琊走进去,躬身行礼。
  “陛下怎不与群臣同乐?”
  李亨年轻的脸上有些疲倦。“算了,你也莫要说这种客套话给朕听,朕累了,来这后面休息休息。”他说着干笑了半声,“指不定没有朕在,他们反而更自在尽兴呢!”
  听得皇帝口气不善,李琅琊不敢接这话茬。
  “皇上找臣有何要事?”
  “哦,朕就是想问问,上次你呈给朕的那个折子,上面的那些人,还有那件事情,你打算何时办,如何办?”
  李琅琊转身看看左右。李亨会意,一挥手就让那内侍退了下去。
  珠帘深垂,室内熏香缭绕,漏声渐短。李亨挥手示意李琅琊坐下,李琅琊行礼,然后小心翼翼地跪坐下来。李亨仔细打量他,李琅琊黑发整整齐齐地向上束起,一丝不乱地被收在官帽内,一身赤色官袍在昏暗的烛火下更是透出近乎冶艳的色泽来。李琅琊脸颊消瘦,略显苍白,更衬得眉眼深刻细致,浓黑似墨。当年的清秀和所谓“呆气”已经沉淀为一种更为沉稳和让人忌惮的特质,使他整个人看起来清隽中带着威严,不可亵渎。
  李琅琊低声道:“若是陛下不介意,我想等佳节过完再处理这件事——总不好叫人心寒。”
  李亨点点头。“你说。”
  “正月十六。”
  “怎么?”
  “陛下若是愿听,臣就说。若是不愿听,请放心将此事教给臣,臣自当为陛下分忧。”李琅琊声音平稳低沉,听不出一丝波动。
  李亨一摆手止住他话头。“听你这口气,”他笑道,“这事情听来必然不舒服,朕就不问了——朕信你。你说罢,还要朕给你提供些什么人手或者其他?”
  李琅琊抬眼看了李亨一眼,然后他浓黑的睫毛扑闪着垂下去,声音变得微妙得低沉,近乎耳语。
  “臣想请陛下派一位将军。”
  “谁?”
  “金吾卫八重上将军。再借一百名金吾卫。”李琅琊低声道,“正月十六那日,我必会提前将一切安排妥当。”
  李亨饶有兴味地坐直了身子。“好,我借给你。只是八重将军那个性子,朕从小就知道,恐怕不太好对付。”
  “陛下只要答应臣便可。”
  “看来爱卿是想要做好两全准备了,文的不行,就来武的?”李亨低声笑,“好。就按你说的办。你——”他注意到李琅琊欲言又止的神色,于是也将话锋一转,“你还有什么话,但说无妨。”
  李琅琊有些不安地坐直了身子。
  “……臣是想问,关于叛将皇甫端华,陛下打算如何处置?”
  听见这个名字,李亨本来支在脸颊边的手一下子放了下去,眼神也变得幽深起来。

  第 93 章

  (九十三)
  “你还真是对他念念不忘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