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长安幻夜同人)谁辨他乡与故乡-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长安风气甚是通达开明,其间李琅琊已与那颜家小姐颜月筝见过几回。娇小的少女,性子甚是害羞,却出人意料地对李琅琊钟情的紧,颜月筝虽则出身将门,却知书甚多。李琅琊并不厌烦见到她,甚至可以说还是有几分姐妹似的怜惜和喜爱,但若说是另一种喜爱,却又来的勉强了。只要心思一转到那红发的武官身上,就会悄然灰暗下去。只是端华那家伙,居然没事人一样,不但未曾对颜小姐显了半分愠色,甚至还与他二人一同出游过几回。只是李琅琊看见端华更频繁地出入教坊舞榭之间,每逢这时,李琅琊看见便也只是默默地望上一阵,再恬然离去。
  (未完待续)

  第 8 章

  (八)
  那日天色不翳不晴,李琅琊与端华闲来坐于长安西市对面的一家酒坊之中。岁末天寒,但街市上仍然热闹非凡。李琅琊动了动半掩在袖中的手指,已是半僵硬了。叹了口气,李琅琊推开白瓷杯,杯中的酒液随着他略嫌过剧的动作而溅出几星。
  端华把手叠回桌上,有些诧异地望了一眼友人。那目光飘忽的很,李琅琊咳嗽一声,不太自如地撇开头去,复又把杯子端起,浅浅啜了一口。
  “今年天冷得倒是快。”
  周遭吵嚷的响动仿佛根本入不了两人之间。自那件事后,总是有些什么和以往不一样了。
  “琅琊……”端华把目光投向街面,侧着的面孔线条流畅而尖锐,“你和颜家小姐……什么时候完婚呢?”
  李琅琊骤然一惊,手就握不住杯子了,趁了杯子里的酒还没有洒出,赶忙放了。“……总要选了吉日再说……”他的声音低下去,很快就淹没在周遭的喧闹之中了。
  端华定定地凝神望了他一回。末了他并没有再说些什么,只是了然地颔首,目光又撇开去。李琅琊感到胸中一阵阵的纽绞,曾几何时这个神采飞扬的年轻将官并不是这样的,只要心中所想,他就会讲了出来,哪怕得罪人也不会默默捂在心里。不过这一回,似乎任何语言都已是缀辞,李琅琊心下凄然,亦不想作多言。
  “……还是早点办妥吧,琅琊,总拖着,怕也不好!哎……我说你啊,这方面就是呆啊……要是再不赶紧,颜小姐怕是要被别的公子抢跑了哪!”端华突然调侃道。
  李琅琊受惊般地抬头看他。那人的脸色很白,手指和嘴唇却是稳定而内敛的,嘴角甚至挂着戏谑的笑容,眼神清亮如水,可李琅琊看到了那么一点细微的动摇。
  “君若无情我便休……端华,可你明明有情……颜将军和家父不迫,圣上也未曾以时日相逼,端华,为何偏偏是你,对此念念不放……?”言辞难以成句,李琅琊轻咳一声,目光直直逼视过去。
  端华猛地没防了李琅琊如此言语,被噎得一愣,两人之间陡然静默,胶着的目光凝在了这尺寸距离间,难堪而难耐。正当这时,街边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那声音由远而近,急迫非常。伴随着街面上抖然升腾起的喧哗,听不真切,却是惊彻了长安。
  中郎将陡然变色。作为武将,他十分轻易就听出那是八百里加急才有的马蹄速度,想必传书之人一定有惊天急情要上京禀报。就是接下来不知道从哪里传来的声音让整个酒坊顷刻间乱成一团,掀起惊涛骇浪。
  “——安禄山范阳起兵谋反!!!安禄山范阳起兵谋反!!!”
  端华脸色噌地变白,以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急步掠到门口,那匹马已载着信使一路向皇城而去,灰尘在街道上腾起丈余高,长安几乎是顷刻陷入混乱中。“刚才是谁喊的?是不是谣言?”李琅琊站起身,一把拽住端华的袖口。红发的武官转了身子,李琅琊看见他一双眼睛亮得出奇,脸色也苍白得出奇。“恐怕——不是。”他低声道。随即一把抓起方才搁在桌上的佩剑,扔下酒钱,李琅琊感觉自己的手腕被一下扣住。“快,琅琊,我先顺道送你回薛王府,我这就进宫去看看!”
  李琅琊一路几乎是被端华施展了那一身武艺给半带起向前赶,没多久就到了薛王府。端华放了他,只是简单地抱抱拳,随即大步离去。李琅琊站在那里,心中涌起难以言喻的感受和惶恐。
  端华拿着令牌急匆匆地入了皇城,甫一进入,武将世家所赋予他的特有洞察力立即让他清楚出事了。皇城里居然静得出奇,只有守门的金吾卫士兵权充木雕泥塑一般立着,其他居然看不到一个将官。端华眉锋一敛,直奔了大殿方向而去,方绕过皇城内门,就狠狠地和一人撞个满怀。
  “八重雪?!”
  金吾卫大将军那清丽绝伦的脸上,凝着薄薄一层寒霜。端华的手按在剑柄上,全然没顾及到那上的花纹已经深深楔入了掌心。“安禄山范阳起兵十五万叛乱。”八重雪冷冷地抬头望了一眼天色,语气沉重得让人为之心寒。
  (未完待续)

  第 9 章

  (九)
  端华左手倏然一抽一送,凌虹出鞘寸余又被震回鞘内,发出一阵嗡嗡的轻响。八重雪骤然眼波横敛,锐如箭矢——他明白这是年轻中郎将极度震惊时的习惯动作。于是八重雪伸出一只手按在他肩头。“稍安勿躁。”
  青年深黑的眸子定定看了他片刻。八重雪只能道:“那安禄山虽有人众之势,却是乌合之众,公道自在人心。”
  “此言差矣。”端华慢慢转身,冷静下来,只是踱着步。八重雪难得没有摆出上司的威风,只是站在原地默然以对。“不是……”端华停下来,仰头看了看天际,已是半黑了,却无月。“那安禄山范阳屯兵数十万,手下兵多将广,皆是他多年一手操练……都是嫡系。恐怕这一回……”他摇一摇头不再往下说。八重雪想开口反驳一两句,却发现自己要说的话怕是连自己都说服不了。于是他只有一同抬头去看那暗沉的天,皇城内远远传来梆子声,此刻听来,格外的不真实。
  这一回,大殿内长烛高燃,蜡咽铜凤。宰相杨国忠与韦见素被急召晋见。李隆基只是独坐榻上,扶膝沉思。这位天子并没有慌乱,毕竟当年宫变除了韦后一党,金戈杀戮中走过来的强者,尽管被这多年的安平盛世迷了眼,乱了心,但武皇的英雄气概仍然是去不了的。只是此时,宫中精巧的器物反而衬托了他英雄末路的意味。
  “启禀皇上,杨大人到。”
  李隆基挥一下衣袖。杨国忠独自一人走进室内。这位权臣明显刚刚应付完这突发的情况,正满头大汗。皇帝也无心叫他行礼禀报,只是心神不安地等着另一人。不多时,韦见素也到了。
  “……是朕前日不听两位卿家之言,生生酿成这祸端。”
  “那安禄山包藏祸心许久,即便当地官吏也无从考据,此事岂可将其咎归之于圣上!”杨国忠禀道,“当务之急乃是尽快调集军队,绞灭叛军!臣恳请圣上,速速决断呀!”说罢扑嗵跪下,叩头不止。韦见素丝毫不慢,一同跪下了。
  “两位卿家平身说话。”李隆基拿起案上茶盏啜了一口,再放回去,杯盖微震,“二位心中可有合适将领人选?”
  “启禀圣上。臣以为,当务之急乃是洛阳防守,……臣以为,那颜世祁颜将军之子颜钧,正年富力强,几年前又平胡有功,颇具实战经验,臣举荐他作为一重防御之将……”
  “万万不可!”韦见素突然截住他话头,“杨大人——多有得罪!颜钧将军,的确是少年英勇的将才,但臣以为,其一,经验不敌老将,那安禄山久居范阳,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兵法调度已然是纯熟。叛军进攻路线乃至计划必然都制定详细,如果朝庭平叛不用经验丰富的老将,怕是会抵挡不住。”
  “那爱卿有何高见?”
  “启禀圣上,其二,原本负责洛阳防务者应当身先士卒,尽忠尽职冲锋在前以平叛军。”
  李隆基偏了偏神色发问:“负责洛阳防务的是谁?”
  “乃是安西节度使封常清。”杨国忠回道。
  “韦爱卿言之有理……”皇帝垂下眼帘,默默无声地思索了片刻。室中静极了,呼吸可闻。半晌,李隆基起身。“就依韦爱卿之言。那颜钧少将军,不如就让其随同封常清左右如何?”
  “皇上圣明。”二人双双领旨。杨国忠似还有话要说,却逢此时宦官急来禀报长安城内气氛躁动惶恐不安,谣言四起。杨国忠素日大权独揽,身兼数职,此时不能弃事不管,虽然心有不甘,但见李隆基挥手着退,也只能退出自去处理。
  “韦大人可还有事要禀报?”
  “皇上名鉴。”韦见素再施一礼,“臣认为还有一人可派……金吾卫中郎将皇甫端华。”
  “哦?”皇帝轻轻瞥他一眼,“我知你与皇甫老将军素来交好,是否他一直想把儿子谴出去历练一翻?……其子爱卿想必也是了解的。只是光就金吾卫一职来说——”
  “圣上,中郎将虽则年轻,却出身武将世家。其熟读兵法,皇甫老将军当年曾经平定胡虏,其作战体系自成一家,颇有独到之处,不可小觑。而今皇甫老将军……怕是宝刀已老,幸得还有一子啊。臣以为,其有类于颜老将军之子颜钧,虽则无实战经验,如能在此时出征,倒是大有潜力。且皇上不是一直觉得当年封赏亏歉他家,如皇甫端华能立功,以后皇甫家接受拂照,也是名正言顺得多了。老将有封常清,却也需要年轻人勇于杀敌。不如,将颜钧与皇甫端华,一同派出。金吾卫内人才辈出,中郎将之职,皇上自可找他人顶替。”
  端华在城外停止了踱步。八重雪巡视一圈,从城墙那一头转过来,恰看见端华抬眼看了看他。夜色下青年武官眉锋如画,目比寒星。八重雪心中没来由地一紧。“端华?你怎么了?”
  端华却不说话,只是冲自己这位火爆脾气的上司单膝跪下,施了一礼。八重雪愣怔一下,因为那双总是带着轻佻意味的眸子里此刻幽暗一片,完全看不出他在想什么。还没等他反应过来,皇甫端华大步而去。八重雪一惊之下随后赶上,却见那人来到大殿之外,对这这那高高的殿门台阶,在空旷的殿前场地上,一撩官袍,就那么直挺挺地跪了下去。

  第 10 章

  (十)
  李琅琊自那日以后,有很久没有见到那位故交。安禄山叛乱的消息一经证实,街面上反而安静下来。甚至教坊酒楼又开始夜夜笙歌。安平的时日,毕竟是太久了。人们从心底里根本不相信会有什么叛乱,即使有所谓“叛乱”,那心底里对这个给他们带来长期富足的朝廷也是充满了信任,他们相信朝廷的平叛几乎可以算做朝夕之举。可李琅琊心里明了,这安平大约不会长久。街市中的大商贾——如安碧城所说,早在谣言四起之时就开始将银子运出长安。对于这一条安碧城大约是颇无可奈何的,一个西域商人,即使那“水精阁”平日利润再丰厚,却怎么的也毕竟是小本经营。况且,就在两日前,皇城内传来消息,只为譬谣和稳定百姓情绪,已经不准再携带大量官银出城。
  李琅琊这清闲世子进来倒是越发的无事可做,只是无事反而让他心中不安在一日日加剧。端华那夜入宫值夜后便了无音讯,倒底发生了何事?连向来不理事的薛王也日日进宫面圣,李琅琊的兄长们自有在朝中为官者,本来就难以见面,近来就更难见得了。
  李琅琊近来总是坐在薛王府里,愣愣地看那后园残雪。当日下午安碧城来邀,也只得随他去了。
  “……唉……这银子不给运出城,我心里这个急啊……”安碧城与李琅琊并肩行于街上,还不忘抱怨两句。
  “你把我拉出来就是为了抱怨的?”李琅琊有些好笑地看了看他。
  安碧城以手抚胸,环顾四周。天上还在飘着小雪,今年的长安,雪似乎特别频繁。教坊酒馆生意仍然兴隆,只是人们嘴里的话题换了,不过虽则换了,照样不影响行乐。金发碧眼的胡姬舞姿依然优美,歌声依然喧嚣,夜市中灯笼依然明秀摇曳,空气中飘散的酒香茶香依然浓郁。安碧城低低笑了笑:“……我说,这样子还不知道究竟能维持几天呢。”
  “这几日传播谣言可是要被论罪的。”李琅琊近乎揶揄一般地说,“碧城,你心疼银子就直说,不用如此顾左右而言他。”
  “哎呀呀……你给我留点面子好不好,我小本经营,容易吗……”安碧城夸张地摇摇手,那张绝丽的脸在领口皮毛的映衬下格外光洁而狡猾,“你也是,我知道你在担心端华,是不是?”
  李琅琊愣了楞,搓搓冻得发僵的手指。“他几日前进宫……到现在一点消息也没有。”
  “你看怎样?”安碧城站住了,定定地看他。
  李琅琊喉头一阵发紧。“一定是出事了。战况绝对比街面上传的要严重得多……”他的声音渐渐低下去,仿佛不忍心把自己从某种幻想中拉出来一般,“……不过大约不会影响到他……”
  “哎!看那儿!”安碧城那把即使冬天也须臾不离身的描金折扇突地在李琅琊指骨上敲了敲,有些痛。李琅琊略感恼火地正想抱怨两句,却被安碧城手臂的方向吸引过去:“那不是端华么?那个方向……他们要出城?”
  李琅琊差点控制不住自己冲过去。皇甫端华一身骑装骑在马上自街市那头缓行而来。距离并不很远,李琅琊看见他那英挺的眉微微蹙着,正向身边与他并骑而来的人说着什么。端华居然并没有穿那套他常年着身的金黑交错的金吾卫官袍,这让李琅琊略感困惑起来。思念与担忧的心境太过强烈,片刻后他才去打量那个与端华并行而来的人。
  “敢问那一位大人是?”安碧城的发问扯回了李琅琊的思绪。他再次定睛看去,心中不由一抽紧。
  那匹马上武将打扮的俊挺青年,看上去略较端华年长的,正是与李琅琊定亲的颜家小姐颜月筝之兄,颜钧。李琅琊向来不怎么管事,不明了那颜钧在军中职位,但他知道,颜钧乃某位节度使手下副将,英勇善战。可端华与他素日并无来往,怎么会如今相谈甚是投入?
  “那是颜钧颜将军。”李琅琊低声说了句。
  安碧城并不多问,只是道:“要上去招呼么?”
  李琅琊摇摇头。“他们一定有要事相商。”话是这么说,心中疑云越发之重,“我们日后再问不迟。”他习惯性地摸摸怀中的瑟瑟,转身欲走。就那么一错身间,端华的神情清晰地映进他眼底:那墨描一般的剑眉蹙着,平日总是挂着轻佻笑容的唇角抿成一条线,他的头微微侧过去,正听着颜钧说些什么。

  第 11 章

  (十一)
  “琅琊,我先走了。”安碧城冲李琅琊使个眼色。示意他去端华处,至少也要问问。可这当口安碧城冷不防一转身,就几乎撞上一个人。那袭耀眼的大红官袍跃入眼帘。
  “啊——这不是,这不是雪大人么?别来无恙?”安碧城倒真是结结实实吃了一惊。
  李琅琊急速地扭过头来,端华已和颜钧消失在街道那头。他看着八重雪,八重雪似乎行色匆匆,连腰间那两把“枫桥夜泊”都歪在了腰带后面,他自己却仿佛浑然不觉。李琅琊皱了皱眉,走上两步,打算开口问候。
  “安公子。”八重雪冲安碧城行个礼,那态度并不算很恭敬。安碧城也知他素来性格如此,倒也不计较,只是笑嘻嘻地看他。八重雪的目光甫一转到李琅琊身上,就立刻变了变。这细微的变化根本就没能逃出安碧城的观察范围。
  “世子。”八重雪这一次很规矩地向李琅琊行礼道。
  “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