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长安幻夜同人)谁辨他乡与故乡-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端华沉默地站起身来,他一把抓起桌上的那张纸,折叠起来欲放入怀里,想了想,动作却停下来,他慢慢地把它摊开,就着火光,把它再次读了一遍,末了他把那张纸慢慢地撕成了碎屑。
  颜钧没有问那是什么,只是沉默地看着他。
  端华跨出门来。“走罢。”
  “将军!……将军!”回廊那头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两人抬头,就见到传令军官匆匆跑来,“……咳咳……将军!京城有书在此!”
  “给我?”端华诧异道。
  他接过信。信笺的纸质依然精美,如今也只有京城还能见到如此精美的纸笺了,可上面那秀致却仍旧略显生涩的字迹才是让皇甫端华真正感觉到诧异的——他只有依稀的印象,可他可以肯定,那是八重雪的字迹。八重雪出身南方,只有他的字,是略带生涩的。
  八重雪写信给他?想要说什么?
  “谁来信?”颜钧倒也没催他。
  端华把心一横,不能再拖了,否则就要违反军令。他转身,把信向房中书案上一撇。
  “走罢!回来再看!”
  端华不知此举给以后带来的后果,这封书信的地位,甚至堪比整场战役。如果说皇甫端华之前对李琅琊还心存芥蒂,只是因为多年惯性的信任才原谅他,那么这封书信,让日后的皇甫端华陷入了无法估量的深重愧疚和漫无涯际的自责。
  皇甫端华和颜钧大步走出城门,他们的战袍和长发上的束带随着长风和沙石摇摆着。
  “三军听令!”
  “——三军听令!三军听令!”
  “出发!”
  “出发!”
  “出发——”
  哥舒翰大军终于出征,御史台左丞李琅琊回朝。
  李琅琊就这么静静地回到了长安。朝臣奇怪,他们没有料到宣旨一事竟然如此顺利。主战派杨国忠为首,本来硬是生生地捏了一把汗,就怕李琅琊处理不当,哥舒翰及其手下大将回戈一击彻底叛变,而主防派,都在痛恨李琅琊的不支和最后的妥协。李琅琊心中不同意出征,故而仍然与主战派为敌,而对于主防派,他亦弄到了众叛亲离的地步——进退无地,只能越发低调行事。他身上伤处还是没好利索,如今这一急一累,竟然落下病来。
  李隆基似乎对他此举颇为满意,在物资如此吃紧的情况下,拨了他厚禄,甚至连朝也可以不上。李琅琊如蒙大赦,更是不想露面。留在府里多陪伴妻子也是他很早以前就想过的,对于颜月筝,他总是抱着无比沉重的愧疚。
  他对哥舒翰大军的得胜几乎不抱希望。他只希望那人平安归来。
  即使他李家丧失天下。
  可惜平静的日子,并不会有几天。
  大军行进数日,全都疲倦不堪。
  “元帅,这样不成。”端华抬起手擦了擦脸上尘土,他的俊丽的眉眼在强烈的阳光下眯着,“探子方才就来报,叛军驻扎离此不远了。——元帅,吩咐扎营罢?”
  “不用再往前去么?”颜钧道。
  “隔得太近,怕是什么都给人家观察遍了罢。”端华把一缕头发从脸侧掠开。
  哥舒翰挥了挥手。“就于此地驻扎。”
  大军安营扎寨,一切安排妥帖已经到了晚上。晚上冷风更劲,此处地势空旷,到处只闻呼呼的风声。
  颜钧紧了紧身上大氅,信步走开。皇甫端华就坐在营帐前头,嘴里咬着一片枯黄的草叶。颜钧很早就发现他有这个习惯,这让他显得有几分不羁,也有几分落拓。
  “回来了?”
  “啊。”颜钧微微笑着,走到他边上坐下。“随元帅乘舟下河去观察对面敌营,收获不小啊。”
  “你为何突然兴致好了?”端华眯起眼睛,认真地把他从上到下打量了一遍,“看来发现了些什么?”
  “敌军兵力不济,布防倒也稀松平常。”
  “说说?怎么回事?”
  颜钧随手捡起地上石块,在沙土上画了几条浅浅的痕迹。
  “我军驻扎在此。叛军在北。”
  “他们地形有优势。”
  “可是只有几万人,而且,今日我随元帅上舟查看,布兵皆是零零星星,不成章法。”
  端华笑了笑,把那片草叶从嘴里拿下来。“听说敌方守将是崔乾佑?”
  “是!”颜钧笑了,“就是上次被你偷袭的那小子!”
  “你真信他布兵会不成章法?”

  第 52 章

  (五十二)
  “你小子倒是对别人有信心得很!”颜钧在他肩头捶了一下,“怎么不见你长长自己士气?”
  端华勾起一边嘴角笑了笑,他懒得多说。他对崔乾佑,一直有种别样的感觉,那人不是平庸的将领。金光端华知道这是自己的个人思量,但他还是被这种感觉扰得十分不安。
  “轻敌了啊。”
  “不可能。”颜钧拍拍双手,“分明仔细观察过了,敌军虽然占据险要,但只有一万来人——这和前几次出击得来的战报相同啊,叛军士气不行了。”
  端华浓黑的眉慢慢拧在一起,颜钧看见他抬头看自己,眸子闪闪发亮。“颜兄啊,你也算是经历百战了,怎么凭这个就判断他们士气不行?”
  “一看便知。”
  “我不这么认为。”
  冷风仍旧从营地周围吹过去,带起凄凉的响声。
  “为何?”
  “叛军断无理由士气低落。他们节节胜利,正在得意得紧呢!”
  “毕竟师出不义,容易动摇。”颜钧站起身,拍了拍衣摆上干枯的草屑,“罢了,反正元帅说了,明日也要开战,大军既然已经出征,就不好再拖,对峙下去久则生变。你听好了,明日你在后。”
  “如何安排?”
  “我领五万人在前——你和其他几位将军领十万人在后。”
  “元帅呢?”
  “还有三万士兵,上河北岸高丘擂鼓助阵。——啊对了,呆会儿来元帅军帐议事。”
  “明白。”端华点点头。颜钧转身走开,皇甫端华默默目送着那青年将领略显文弱的背影走远,寒风从他身边刮过去,将端华的发丝吹散开来,在眼前飘荡着。端华的眼神变得更深,那里面的无奈和伤感,此刻是没有人能读懂的。他默默地看了颜钧一会儿,然后起身入帐。“拿笔墨来。”
  至德元年,官军与叛军在灵宝西原开战。
  长风劈头盖脸地吹过来,是南风,冬日里刮南风,也确是少见。颜钧勉力稳住□躁动不安的战马:“全体听令,跟我走!”
  大军背风向前走着,西原一望无际,很快就看见了叛军阵营。确实如前日观察到的状况,三五成群,稀疏松散。
  “后面因何事骚动?”颜钧勒住马,回头问两位副将。
  “咳咳……”副将收住忍俊不禁的笑容,“弟兄们是说,这叛军布防简直是教人耻笑……打仗也有这么打的么?”
  “闭嘴!”颜钧皱眉道,“他们毕竟有地形优势!你们两个,不说严肃军纪,居然还跟着一起笑!这般态度,呆会儿如何作战?!”他虽然年轻,毕竟久经沙场,此言一出立刻显出一种极其深重的威势来,两副将唬得立刻噤声。
  “肃静!肃静——”
  远处叛军在迅速集结。颜钧紧紧握住马缰,一动也不动地看着。他们身后不远处就是滚滚黄河。
  “将军,下令罢!”
  颜钧也不答话,他举起一只手。从后方猎猎吹来的风把军装手腕处的金绦带吹得全部飞飘起来,所有人都盯住了主帅那只举起的手,也正是在这时候,河北岸的山丘上,远远传来了震耳欲聋的战鼓声。
  颜钧目光一凝。
  “跟我上——!”
  两军才一交手,兵戈之声并未响起多少,崔乾佑所率叛军只是稍作抵抗便转身逃窜,一时间丢盔弃甲号哭之声不绝于耳,甚至盖过了如雷的马蹄。颜钧心下微微诧异,只是电光石火间,他作出了决定。
  “追!”
  叛军前面丢盔弃甲抱头鼠窜,后面官军自然丝毫不肯放松地跟上前去,两股队伍前跑后追,渐渐离得那依山的一面越来越近。本来战场就在黄河与山丘之间的狭地,此时越追越往那狭隘山道中去了。
  颜钧一手策马,一手拉住马缰,由于速度着实太快,他几乎连扶正一下头盔的工夫都没有。风从脸颊边呼呼地刮过去,割得人面孔生疼,可就是在这时候,他抬头看了一眼两侧。一侧是矮丘,另一侧是稍高的山头。只是这一瞬间,心中电光石火地掠过了很多念头,颜钧心里突然一冷。一种不详的预感猛然袭来,饶是他这等身经百战的将领,也顷刻间汗湿重衣。
  “不好!——撤!快撤!”
  只比他的喊声慢了一瞬,南面的山头上突然滚下了无数的木块和石块,早就埋伏在山头的叛军呐喊声震天动地,情势急转直下,官军在经过短暂的愣怔后,突然爆发出惊恐不已的嘶吼,方才的一鼓作气全部烟消云散,兵士们,将官们,都争先恐后地转身往谷外涌去。可是道路狭窄,队伍移动颇为缓慢,刀枪亦施展不开,何况高处下来的滚木礌石,又何以阻挡!转瞬之间山谷里已经变成一片血海,被生生砸死的士兵被战马践踏着,又被踢到道路两边,很快就垒起几层。那些受伤倒下的则更加惨烈,不是死在敌军手里,而是被惊慌失措的己方士兵和战马活活踩死。
  颜钧艰难地控制马匹,他明白此刻只要一松手或者是稍一迟疑,就会死无葬身之地,所以他甚至没有时间来后悔不曾听从皇甫端华的意见——因为局面已经完全不受他控制。
  难道就死在这里?
  “将……将军!”传信兵连滚带爬地一头扑到端华马下,“前面……前面颜将军中了埋伏!陷在山谷里出不来了!”
  皇甫端华盯着那满面污迹的传信兵一会儿,然后仰起头,闭上了眼睛。救,还是不救?救得颜钧,自己身后这十万大军又岂不是白白赔上?
  “——退后!”他下了命令,身后两位副将略一迟疑:“将军,这——”
  “我说退后!”皇甫端华厉声大喝,剑眉星目煞气逼人,“还不快!”
  后援大军开始转身后撤,副将发现皇甫端华并没有动作。
  “将军?!”
  “你们撤到河岸上,我在这里等他们。”皇甫端华策马向前走了两步,回过头笑了笑,“快走。”
  过了一阵,叛军的攻势渐渐弱了下来,大约是木石用尽,颜钧九死一生出得谷来,惊魂未定之下急忙召集残兵,他只看了一眼剩余军队就扭过了头。
  几乎是全军覆没啊……全军覆没……
  “快!快撤罢将军!”副将也有幸不死,从后面策马上来催促。
  “撤!撤……”
  颜钧带头策马狂奔了一段,山谷在他们身后渐渐远去,平原上有二人二骑,就那么独自立着。其中的远看衣着大约是个武将,要不是那人取下的头盔,颜钧哪里能凭得那一头火焰般随风飘扬的头发认出那是皇甫端华?两人间的距离渐渐近了,颜钧看见那个年轻人坐在马上,面无表情地看着他,只是那双眼睛里的哀戚之色,却快要溢出了眼眶。
  “先回营罢……”他只说了这么一句话。
  颜钧一咬牙,连着喉间的酸涩与剧痛一起咽下。
  “走……”

  第 53 章

  (五十三)
  前锋一出即遭惨败归来,河北岸那边哥舒翰捶胸顿足不已,其实他早在一出潼关之时就有了吃败仗的觉悟,因此他只是痛心了片刻即想努力挽回颓势,由是他即刻渡河来到对岸。
  “元帅怎么说?”颜钧擦着脸上的血污,伸手想去接河对岸发过来的令旨,还没接到手就被另一只手抢了去。端华狠狠剜了他一眼。“你少操点心罢!我来!”
  “让马拉毡车冲锋?”端华看完那张纸,抬头这么说。
  “……也只有这个办法了。”颜钧沉重地叹气,“……啊,元帅!”他话还没说完就翻身跪了下去,“末将战败,罪无可赦。”
  “起来,起来。”哥舒翰站在他们面前,饱经沧桑的面孔上是深深的无奈。“就按方才的说,午后再战。先让众将士埋锅造饭。”
  午后,一切安排妥当,远眺对面叛军山地上阵营,似乎也没什么太大的动静。颜钧早就疲惫不堪,可他也不能休息,只能强撑着继续。两人走到营帐外面,风更大了,挂得营帐都猛烈地摇摆,一副摇摇欲坠的架势。端华抬头,嗅了嗅空气。
  “颜兄,风向变了。”
  “……是啊?是东风……”颜钧嘀咕了一声,“奇怪,这么大的风……”
  “走罢——”端华轻轻一推他,“要开战了。”
  哥舒翰让马拉着毡车冲锋的想法固然是好,但是两军一交手,崔乾佑居然不知从哪里弄来众多草车放在阵地前面,官军甫一开始冲锋,崔乾佑立刻下令放火焚烧,借着猛烈的东风,那车上装着的满满的干草一下子就燃烧起来,战场顿时浓烟滚滚火星四溅,官军连眼睛也睁不开,更别提辨别敌人,于是顷刻之间胡乱攻击砍杀。
  颜钧并没出战,在后方战地看得清晰,心中大急可又无可奈何,他试图搜寻一下皇甫端华的影子,可是哪里能找得到。
  端华本来冲在前头,此刻他只能一手策马,一手掩住口鼻。一见势头不好,他果断下令退却。
  “退后!退后!”
  “元帅!怎么办?”这边颜钧已经急得不知不如何是好,他毕竟年轻,见己方连连挫败,已经有些沉不住气。
  “听令,召集弓弩手,向浓烟处放箭。”哥舒翰沉声下令。
  见这边已经撤得差不多,箭雨齐发,一直向浓烟处射去,弓弩手累倒了一批又换上新的一批,如此折腾直到天色渐晚浓烟散去,箭已经射光,官军才发觉,原来对面根本没有叛军。
  颜钧一手狠狠地捶在战车栏杆上。“该死!上当了!——皇甫将军呢?你们谁看见他了?”
  所有人都默默地摇头。只有人说,看见端华从前方退了下来,可是之后去了哪里,就没有人再知道了。哥舒翰摇着头,方要开口,后面就传来一阵骚动,所有人都看见大批士兵连滚带爬地扑将过来。
  “后面有人偷袭!”
  “有人偷袭——快逃命啊——”
  颜钧眉头一拧,心一瞬间沉了下去,方才连遭败绩,他很清楚这一声喊意味着什么。果然,在哥舒翰和其他人还没来得及采取任何应对策略时,整个队伍已经大乱,号哭声更是震天动地,士兵们也不再听从将官号令,纷纷丢下手中兵器就抱头鼠窜,所谓兵败如山倒,连逃跑都没有了章法,十几万大军本来堪称坚不可摧,此时顷刻土崩瓦解,有人逃进山谷,有人则沿着黄河河岸逃窜,相互推挤、践踏,短时间内无数人就被推搡而掉进黄河淹死,白白丢了性命。一时间喧嚣声几乎撼动整个灵宝西原,哭声,嚎叫声,兵器碰撞声,乘胜追击的叛军的呐喊声,甚至还有兵士不断落入黄河中的声音,让情势一片大乱。官军后方看见前面失败,立刻不战自溃,连带着黄河北岸的军队,顷刻间就逃得没了踪影。哥舒翰认命地闭上了眼睛,这位身经百战的老将十分清楚,这一仗,甚至整个天下,就此完了。
  “元帅!快走!快走!”颜钧拼死杀护住主帅,艰难地聚起附近仅存的几百名骑兵,“快走啊!”哥舒翰心下一横,此情此景容不得他犹豫,只能扬鞭策马,颜钧在旁,由几百名骑兵护送着,硬是杀开一条血路,往外突围。颜钧的心头颤抖得厉害,不是因为失败,而是因为要突围出去,所以死在他刀下的全部是自己人。周围皆是逃窜的官军,为了护送哥舒翰出得重围,颜钧很快就放弃了原则,他们逆着逃窜的士兵,向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