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的星界之门-第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件事情当然是传为美谈的,皇帝有如此胸襟,正说明是个讲道理的,秉公至明,乃天下之福。
之后,闻诺君和她的未婚夫进京面圣,君前对话时,这双璧人的才华更是让隆光帝大加赞赏,尤其是闻诺君,精通诗词书画、音律歌赋,女中少见,而隆光帝本人也是才学惊人,文艺造诣高深,遇到同好,甚是喜悦,一如前诺,赐闻诺君以公主身份,收为义女。
闻诺君幼年失祜,缺乏父爱,这位四十余岁,贵为天子,正当壮年的男人待她如父,自是感动万分。
若事情到此为止,定是圆满结局,可是闻诺君的夫婿婚后不久,却遭遇意外,勉强拖了半年,不治身亡,而这对夫妻的婚事曾经天下艳羡,关注度极高,出了这档子事,就有长舌善妒之人搬弄起了是非,再加上闻诺君幼时丧父,出嫁丧夫,竟是被流言按上了一个“克父克夫,不详之女”的名头。
闻诺君自是伤心欲绝,几次寻死而不得,而她终究是挂着公主名号,又是隆光帝证的婚,自有人将情况上告隆光帝。
隆光帝也是个记情分的,这对小夫妻是自己证的婚,闻诺君又挂着公主的名号,是自己的义女,出了事情,义父出面自是应该,便派人在耀京辟出一座皇家府邸为公主府,用以奉养闻诺君及其母亲,还去慰问过几次。
然而,就是这几次慰问,终究是出了岔子,也成了盛世耀朝的历史拐点。
skbshge
第219章 倾国之女(二)()
常言道美女爱英雄,英雄也爱美人,若是美人与英雄相知相惜,那就更是一发不可收拾。
前言有道,这隆光帝本就欣赏闻诺君,只是罗敷有夫,相见恨晚,现在闻诺君虽然成了寡妇,却也恢复了单身,几次相见,愈发觉得此女合意,情愫暗生。
只是闻诺君夫婿新丧,他又与她有义父义女名分,虽然是帝王至尊,若就此纳了这俏寡妇,却也是会被天下非议,青史着笔的。
于是,一场令后世之人瞠目结舌的窒息操作便展开了。
隆光帝先是不断加封闻诺君,从类比公主的荣誉公主号一直加封到了近乎最高位阶的公主名位,便是真公主都没几个能拥有此等殊荣,借口自然多得是,从哀悯其孤,到才能杰出,反正皇帝再怎么折腾,也只是不要钱一样地扔出荣誉称号而已,因此满朝文武,除了少数几个头铁的御史看不过眼,其他人皆默不作声,由得皇帝玩耍。
这么一来,隆光帝就分辨出了朝堂上哪些是眼里揉不得沙子的道德君子,然后该调离的调离,该打板子的打板子,反正先把这批人给打发了。
然后,是不忿闻诺君得宠的正牌子公主们作妖,有的是讽刺,有的是背后说闲话,而且这种风潮逐渐波及皇帝后宫。
毕竟,皇帝只有一个,皇帝的宠爱很是有限,被这么个不晓得哪个旮旯出来的乡下丫头占了那么多,其他人就占得少了,心中不爽的大有人在,只可惜,他们错估了皇帝的心理,于是,隆光帝又找了理由,将这批人收拾了一遍。
这一下,许多人对于隆光帝有多么宠爱闻诺君终于有了点数,没看到连皇帝的亲生女儿都挨骂的挨骂,被处罚的处罚,甚至有几个年纪快要到的,都被提前嫁了出去,只是为了消除不利闻诺君的言论。
世上墙头草多得是,阿谀奉承之辈从来不绝,而这些人往往嗅觉比常人敏感得多,大多数人认为皇帝只是同情怜悯义女的时候,这些人中的佼佼者们已经闻出别样的味道,于是乎,闻诺君这位“公主”的门前一时宾客盈门。
这种情况自然会再度在围观群众之中产生不同意见,有些臣子谏官终于看不过眼,跳了出来对皇帝进行规劝,他们的下场自然是有前车之鉴的,于是,反对皇帝举措的人又少了一批。
至于剩下的,多是修行高深的老狐狸,要是还看不出来皇帝想要什么,怕不是该进坟墓了,而皇帝已经做到这份上,剩下来的自然要由这些老狐狸们代劳了,君主有事,臣子服其劳难道不是应有之义?
到了这个时候,一种无形的默契已经形成,知道皇帝心思的人们,要么无奈沉默,要么开始积极为皇帝所求铺起路来。
恰好此时某地发生了一场灾祸,有聪明的,或者说不要脸的“佞臣”就开始了他们的表演。
先是按照一般程序,向朝廷通报情况,请求赈灾,然后就不按一般程序,额外进言皇帝,说是皇帝圣明,天道庇护,以至耀朝很久没有这种灾祸了,现在忽然出现这种灾祸,说不定是什么不好的征兆,最好向上天拜一拜,一方面为灾民祈福,以稳定民心,表示皇室慈悲之意,另一方面,也是向上天表示一下诚心,希望天道继续庇护耀朝繁荣昌盛。
然后么,隆光帝当然是顺应请求,愿意祈福于天。
又有皇室供奉站出来,说上天降罪,是因为天道庇护耀朝如此繁华,皇室却诚心不足,皇帝一时祈福,总显得诚意还是不足,最好弄个专门的祈福机构,比如道观什么的,进行较为固定和长久的诚心祈福,化解上天不满。
当然了,这样一来,祈福祭拜的祭祀之礼就会成为常态,皇帝日理万机,事务繁多,这祭祀之礼虽然重要,却不可能一直亲自主持,而且祈福祭拜,基本上要长时间出尘脱俗,也不能坑了皇子皇孙和公主们不是?
这么一看,那位闻诺君公主看起来就是个很好的替代人选嘛,本就天姿绝佳,是个上佳的人才,又是经历过伤痕的,若是长期主祭,说不定还能引来上天垂怜,为她改命,就决定是她了。
这理由给普通人听的话,大体上会是:咦?感觉很有道理哦!
给那些老狐狸一听,则立刻想到了后续可能的步骤,当然是配合啦!
于是,闻诺君就这么光荣地成为了皇族祈福道观的出尘之人。
一段时间过去后,灾害结束了,赈济也做好了,而且这次赈济隆光帝下足了血本,灾民们当然是非常满意的,这时候再听闻京城有皇室女为他们祈福,那还不感动得哗哗的?又有人稍加引导,什么天降神女啊,慈爱的仙子啊之类的名号就挂到闻诺君头上了。
隆光帝顺理成章地表示,闻诺君如此得天之宠,得民之望,他虽然是皇帝,却也觉得她不似凡人了。
这会儿再有些神棍跳出来,一番装模作样地演算推论,给闻诺君加上点什么天上仙女下凡尘,福泽深厚的女神之类,皇帝就要恍然大悟了,哎呀,原来这位姑娘来头这么大?我虽然是天子,却也不好视她为女儿啊,她应该是能够和我较为平等交往,至少也是值得我用平礼相待的特殊个体啊!
只是,皇帝乃天子,人间之主,世界之王,在人间就是至高无上的,怎么能用平礼来待他人呢?这样会有损皇帝威严的,哪怕是天上仙子下凡,到了凡间也应该服从人间的规矩啊!
在一番似是而非,务虚十足的奇葩讨论后,有人终于说出了皇帝心底里想说的话:
又要平礼,又不能超越帝王权威,这是不可能做到的,但是好在闻诺君乃是女性,而隆光皇帝乃是男性,若是两人成为夫妻,丈夫待妻子以平礼,妻子躬服于丈夫,是符合礼制,又完美契合这种矛盾要求的,这不就完美解决问题了么?
至于闻诺君曾经挂过公主的名号,是皇帝陛下的义女?拜托,你也知道只是挂个名号了,这义女之说更是皇帝怜悯的产物,现在事涉上天,就别拿这事儿说叨了行不行?人要往前看,不要老回顾过去,历史宜粗不宜细啊!
虽然还有很多人觉得这事儿不对劲,可皇帝的意图已经图穷匕见,那些榆木脑袋也提前被清除出局,这时候不顺水推舟,难道还跟那些笨蛋一样头铁,送上门去给皇帝敲打?
在一番让人无语的操作后,隆光帝也终于得偿所愿,将闻诺君纳入了后宫。
skbshge
第220章 倾国之女(三)()
“这闻诺君能让一个帝国天子如此痴迷,甚至拿上天作伐……看来果是倾国倾城啊。”卢直听到这里,颇有些神往,真不知是何等绝色,才能引富有天下的帝王如此痴迷,甚至不惜运作国政之力,只为“谈一次恋爱”。
这闻诺君妥妥的具备女频虐文女主模板嘛!
然后姿雪就叹息一声:“是啊,这闻诺君,还真的是倾城倾国了。”
她不止在用倾城倾国这个词汇称赞闻诺君的美丽,更是在阐述一个事实。
隆光帝得到闻诺君后,不仅没有像许多女人那样过一段时间就腻味,反而因为双方有着共同的爱好,情投意合,如漆似胶,仿若灵魂伴侣,对其宠爱有加,冠绝后宫佳丽,给天下人撒了十年之久的狗粮,也堪称传奇之事了。
但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隆光帝将大量时间花费在了闻诺君身上,对于国政自然是懈怠得很了,他可以兴致勃勃地与闻诺君讨论琴棋书画,音律文章,可以和闻诺君耳鬓厮磨,缠绵床榻,可以和闻诺君卿卿我我,共同规划琼芳林这个爱巢如何修建……自然就没了时间去过问哪里有了灾变,哪里出了人祸,官员纲纪如何,诸侯势力是否膨胀。
不,隆光帝或许还是知道的,不应该小看一个帝王的智慧和资源,只是他不再像从前那样,有着今日事今日毕的决心,更多地是在拖延,在妥协,在用不那么麻烦的手段去平衡,而不再是挤破脓疮,清除病根,维护帝国的健康运转。
这种懒政行为,自然会遭到许多有识之士的反对,这些反对声又让隆光帝不能愉快地享受生活,慢慢地,自然有溜须拍马,唯皇帝之命以从的小人代替他解决这些心烦的问题,尤其是这些小人中不乏闻诺君的亲戚。
这些人到底是闻诺君的亲族,这个时代又最重家族,当闻诺君一朝得到帝皇宠,即便是装装样子,也得给这些人一些好处,不然各种非议之声终究不好听。
也正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缘故,给这些小人们打开了一道直通天路的口子,他们是最懂人心的,之前能够为了前程,将闻诺君这个亲族之女打包送人,又能有多少节操和正直的三观可以期待呢?自然是皇帝想要什么,他们就帮皇帝弄到什么,皇帝不想听什么,他们就帮忙捂住那些反对者的嘴,皇帝想要做什么,他们提前就帮皇帝给办妥了一切事务……
就这样,十年间,隆光帝过得越来越舒心,闻家人的官也越做越大,朝廷里的能干人才却越来越少,国家事务更是越来越糜烂,原本的煌煌盛世,竟是危机隐伏,暗流汹涌起来。
如果仅仅如此,到也不会有太大问题,社会矛盾的积累是一个非常长久的周期,而且,说句不好听的,普通老百姓日子再难过,只要还有口吃的,就没一个会想得到起义啊,造反啊,推倒现有社会秩序再洗牌啊之类的,再加上隆光帝前期治世的积累,可以说,他算是算得准准的,在他这一世,是不会有什么大风大浪出现的,足以让他后半辈子舒舒服服过上想过的日子。
他终究是有着盛世之治的功绩的,只要不在他在位期间发生大的麻烦,即便身死之后捞不着千古一帝之名,治世明君的称号也是跑不了的,这人生也就圆满了,至于在位后期绥靖出来的毛病么,身死后哪管洪水滔天?那自然就是后代们的工作了,也不能让他把所有活都干完不是?
然而,隆光帝小算盘打得噼啪响,却不料人算不如天算,终有疏漏,在他过分地怠政和慵懒之下,上行下效,下面的中央官员没了上级鞭子的督促,也就懒散了下来,这些中央官员懒散了,中央政策的执行力自然就没那么坚决了,原本被中央监督的地方势力顿时压力一松,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发展。
更要命的是,不知不觉间,蛮族的力量已经在多年绥靖下不断恢复,并重新强大起来,新时期的新形势下,威胁更是大大超出了隆光帝的预估,也就成了隆光之乱的直接爆发源头。
很长一段时间内,北方草原彪悍凶猛,又有着极强机动力的蛮族一直是耀朝的生死大敌,三道雄伟漫长的国土防线就是为了应对这些可怕的野蛮战士而设立,在这个巨大外患的压迫和刺激下,耀朝数百年如一日地励精图治,国力不断强大。
终于,从武德帝开始,耀朝展开了漫长而坚决的三百年反击战,历九朝天子,至隆光帝的爷爷太治帝时期,北方草原的蛮族们终于在这种连续不断的打击下不复辉煌,不仅作为草原蛮族部族共同拥护的王庭圣地成为了耀朝大军经常光顾的观光地,更是在耀朝种种分化拉拢、借力打力的手法下,重新陷入了部族分裂的漩涡之中。
在这个过程中,许多草原部族在残酷的内战和艰苦的生存环境下充满绝望,不得不尝试依附千年世仇的耀朝,以求苟延残喘。
而耀朝君臣们对于蛮族的投降却没有拿出斩尽杀绝,以绝后患的方略,而是充满喜悦的接受。
一方面,这是出于皇帝、贵族们的虚荣心,以此展示耀朝的强大和宽容,达到满足自己,宣威周边,万邦来朝的目的。
另一方面,也有当时朝廷对于现实问题的考量。
当时耀朝虽然在战争中取得了绝对优势,可是北方边患并未彻底解决,草原上的野蛮人像是野草,割掉一茬,总会有新的一茬从远方游牧迁徙而来,烦不胜烦,也加大了北方军费开支等问题,是耀朝沉重负担。
既然如此,让那些归附蛮族挡在耀朝北疆,充当缓冲屏障,似乎是一个好主意,这么一来,不用耀朝军人去死战就能获得一定的边境安定,又能减少耀朝财政支出,何乐而不为?
除此之外,还有一帮利益集团在这方面有诉求。
耀朝与草原虽然连绵战乱,跨度长达数百年,可战争也是最好的交流机会,其中有无数商机,早就有胆大妄为的家伙们从此处下手了!
skbshge
第221章 倾国之女(四)()
草原蛮族虽然野蛮,但是体格强壮,是上好的私兵、护卫、雇佣军人选,若是加以调教,也能成为应付许多苦力活的上好劳动力。
草原虽然不适合进行耕种,但是战马等大型牲口、各种皮毛、珍稀动物等等,在耀朝却是需求量庞大的紧俏物品。
此外,草原蛮族经常南下侵入耀朝境内抢掠,得到的金银财货却因为经济落后,社会原始,没有使用的地方,一些奸猾商人便看到了这些血腥财富,用耀朝内地一些普通商品,就能换回大量金银珠宝,赚个钵满盘满,因此私下的走私也很猖獗。
这些都是利益。
久而久之,这种战争下的暗中交易,逐渐养肥了一批批率兽食人之徒,他们吃着耀朝百姓的人血馒头,化身成了庞大的利益集团,商人、官员、边军、贵族……这个利益集团中的每一个人都吃得脑满肠肥,不断壮大,也愈发不能满足这种暗地里的操作,希望扩大规模,得到更大的利益。
于是,当这个利益集团膨胀到一定程度,有了足够的话语权,再加上草原蛮族基本上处于事实战败的地步,耀朝对草原蛮族入侵的“大复仇”政治正确在根基上出现松动,他们就开始披上悲天悯人的外皮,装作怜悯战争带来苦难的模样,开始鼓吹起“耀朝与草原需要和平”、“草原蛮族也是珍贵的生命”之类的“新观念”、“新思维”了。
这种鼓噪,在本质上却是一种养寇自重,这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