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政策·实务·案例-第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2。服务开放的策略选择
纵观世贸组织各成员服务贸易的市场准入承诺,我们发现各缔约方在开放程度和策略方面存在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同的服务系列(部门和分部门)开放的程度不同。对技术含量较高的新兴服务业限制较少,基本是开放的,至少是有条件的对外开放。而对于传统的服务行业的市场准入则限制较多,在部分发展中国家的承诺中,或者不开放这些业务,或者有条件开放这些业务。即使在发达国家,也对部分区域内的某些服务业务限制开放。
(2)以时间作为自由化的控制手段。在几乎所有国家的承诺中,时间都是控制自由化进程的有效手段之一。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控制作用:某项服务市场的总体开放时间;某些业务的特定开放时间;外资投资和经营许可证的有效期限;与本国立法相关的开放期等。
(3)对外国持股的限制。通常表现为对外国投资比例的上限规定。一般对直接投资限制较多,对间接投资限制较少。美国、日本、法国等发达国家和多数发展中国家采用这种方式以维护本国企业的市场份额;欧盟(除法国和葡萄牙外)、拉美和部分非洲国家对外国公司持股的限制相对较宽松,没有严格的限制;东欧转轨国家则在银行和保险业等服务部门的开放中采取外商投资持股的下限限制,以确保外商投资的规模和责任;而亚太国家则相对管制较严格。
(4)最惠国待遇的例外。最惠国待遇的原则是国际多边贸易协定的基石,它要求某一成员方给予另一成员的待遇不应低于其给予任何其他缔约方的待遇。但是,为了在双边基础上进一步协商而又不使协商中得到的好处扩展到所有缔约方,就必须向世贸组织申请最惠国待遇的例外。申请最惠国待遇的例外,主要是从市场准入方面考虑,但也不排除某些国际政治因素的作用。
(5)依据本国法规对世贸组织相关文件作出一般『性』承诺。各成员方对世贸组织相关协议的一般『性』承诺主要包括:国内法规、政策透明度、国内垄断『性』服务提供者的地位等。通常各国依据国内法律和管理规定来制约外国投资者的进入程度和进入时间。
(6)许可证。几乎所有国家对外国投资者进入本国敏感服务部门市场,都采取许可证制度。同时,在承诺中声明许可证发放的具体资格要求、数量限制和声明将根据经济需求测试进行发放等等。
(7)其他限制。这主要包括技术有限限制。即要求外国公司只有在提供的服务含有比国内公司更高的技术含量时,才可获得批准。
上述几个方面集中显示了各缔约方在服务业开放中所采用的开放策略,这些实践表明,控制开放进程有两方面的措施:一是贸易保护,二是非国民待遇的限制。
各国或地区现行的保护措施中,在过渡阶段可以接受的市场准入限制有:a。审批制度,如许可证制度等;b。量化的准入资格审查(透明的审批制度),如法人类型、股权限额、经营资历等;c。总量规模限制,具体的控制指标可以是地域、地区分布密度、总数量、总资产和业务总量、配额计划等;d。经营管制,如业务范围、资本金重组『性』和流动『性』要求、技术标准等。上述四方面的管制,在开放的表面程度上是一次扩大的,目前也在各国中混合使用。
非国民待遇的限制手段包括扶持国内产业,增强国内企业的竞争实力,和削弱外资企业在国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以市场竞争的方式,组织外国企业挤占国内服务业市场。这要求非常谨慎而策略地运用税收和补贴等财政手段来影响市场格局。发展中国家采用这种做法也得到世贸组织多数成员的谅解,而且这种利用非国民待遇限制达到市场限入目的的手段,在发达国家也存在。
在现实经济中,选择和执行各种保护政策要受到具体情况的制约,需要综合考虑各种成本与收益。就发展中国家目前的情况来说,选择对本国服务产业进行补贴以提高其成本优势的措施,可能比抑制外国竞争者以消减其成本的措施更有利于本国服务厂商的竞争力的提高。同时,采取直接补贴与各种实施的管制措施相结合的服务贸易保护政策体系,可能成为较为理『性』的选择。
21。4 中国的服务贸易()
21。4。1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概况
我国的国际服务贸易开始于19世纪前半叶,严格说来,是鸦片战争后才出现的。此前,由于封建文化长期熏陶所形成的民族独尊意识和高度中央集权统治,西方先进科学技术被斥为“夷术”而拒之门外,国民的外移又有背逆之罪而不可能,从而牢固的自我封闭起来。鸦片战争后,随着封建统治基础的动摇和自然经济日益解体,我国的国际劳务输出才作为“逃民”谋生的附属物而缓慢发展起来,因而具有随机『性』、松散『性』和自发『性』的基本特征。如此看来,从民族利益及国民经济发展角度来说,其积极意义是微乎其微的。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国际服务贸易发生了质的变化。但这种输出不仅规模小,结构单一(主要是劳动力输出),而且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其国际意义固然不可否定,却很难从经济角度进行考察。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对外开放、对内搞活政策的推行和『政府』对华侨采取宽松、鼓励和支持政策,我国服务输出呈现出空前活跃的局面。1976—1978年的3年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只有7份,其中承包工程6份,劳务合作1份。1979—1985年7年间,合同激增为3020份,其中承包工程1708分,劳务工程1312份,年平均签订合同为503份。值得注意的是,21世纪以来,我国因私劳务输出发展迅速。所谓因私劳务输出主要是指有海外关系的人,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到国外去工作。2007年中国服务贸易额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并呈现出持续增长的势头。
我国对外服务输出项目较少,主要包括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旅游服务、运输服务、银行保险、专利服务等。
(1)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中国自1979年开始组织劳务出口公司,10多年来各种劳务出口公司积极开拓市场,增加技术人员层次,突出专业特点,并注意在价格和成交方式上灵活多样,使承包工程和服务出口保持发展势头。目前,全国共有劳务出口公司达100余家,除西藏、青海以外的各省、市、自治区都成立了劳务出口机构,与世界上11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劳务合作关系,外派人员几乎遍及各行业,2007年末中国境外企业就业人数达65。8万人。
(2)对外运输服务。运输服务一直是我国的薄弱环节,虽然建国以后国家投入巨额资金建立自己的远洋船队和航空设施,但至今仍未摆脱大量租用外国运输工具的局面,对外运输服务发展一直较缓慢。
(3)银行与保险业。这项服务目前发展较快,自1978年以来,我国银行在海外的分支机构和办事处已达几百家,突破了多年来只有中国人民银行在香港与英国两家分行的局面。截至2007年底,中国近7000家境外投资主体在全球173个国家(地区)设立境外企业,其中,2007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265。1亿美元,较上年增长40。9%,占93。7%,金融类16。7亿美元,占6。3%。
(4)专利技术服务。我国专利技术对外服务项目,长期以来一直是逆差。目前,我国技术进口仍大于技术出口,且以混合型技术进口为主,严重影响了技术进口的质量,从而制约了技术的研发和出口,因此,大力发展专利技术出口仍是我国服务贸易努力的目标之一。
此外,我国的咨询、广告及各类生活服务的出口,近年来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尽管如此,从整体上看,我国的服务经济与服务贸易的水平仍然比较低,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
21。4。2 中国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际服务贸易已占世界全部贸易额的25%左右,但我国只占贸易额的12%。这说明我国服务贸易发展速度仍是很慢的,有的项目几乎空白。
国际服务市场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人力资本的竞争。目前,我国输出的服务不仅质量不高,而且服务人员素质也存在着问题,主要表现在:
(1)语言上的障碍。我国派出的服务人员中,绝大部分不懂外语,大部分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虽然有阅读能力,但不会说,也听不懂,难以同雇主和对方人员进行思想交流和感情上的融通。由于离开翻译寸步难行,所以只能在自己的圈子里活动,不能有效的扩大我国的对外交往。
(2)服务队伍不精干。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在专业技术上分工较细,造成我国服务人员专业技术比较单一,一专多能的人才少,这就增大了服务成本。外国的服务人员大多是多面手,因而队伍短小精干,竞争力强。
(3)文化水平较低,专业理论知识不足。我国的服务人员,尤其是普通技术工人和其他普通服务人员,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受过专业技术培训的人不多,专业理论水平不高。只是由于长期从事实践工作,经验比较丰富,技术比较过硬,但要担负国外对口人员的专业理论培训任务就比较困难了。
我国服务输出之所以在数量上和质量上与国际水平存在如此大的差距,主要症结在于:
(1)重视不够。各级『政府』对商品出口较重视,而对服务出口则重视不够,没有当做一项事业来抓,全国至今没有一套服务输出法规和政策,对正在来临的“服务革命”缺乏敏感『性』。
(2)管理体制不适应。首先,服务人员派遣层次过多。其次,出国审批程序复杂。再次,协调机制不健全,导致各外贸公司之间削价竞争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
(3)服务成本增高。目前世界主要服务市场普通工人的工资已下降到每月300美元,而我国的服务人员成本则要500美元。造成我国服务成本上升的主要因素有:一是派人单位要价高;二是对服务人员的费用包揽过多,国内外费用全由公司包揽下来;三是管理层次过多,层层收费;四是奖金发放与经济效益不挂钩,奖金越发越多,严重失控。
(4)服务输出结构过于单调。似乎劳工人员外派成了服务出口的代名词,而技术咨询、文娱服务、广告服务等成了被遗忘的角落,恰恰正是这些服务才能赚取大量外汇。
(5)信息不灵。至今我国还未能建立起一个搜集传递国际服务信息网络,国内也没有一个统一的信息处理机构。有关信息一般由服务单位自己处理,有些自己不能利用则往往被搁置在一旁,不能充分利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服务输出事业的发展。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的服务贸易发展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前景黯淡,相反,我国发展服务贸易却有很大潜力。
21。4。3 我国对外服务贸易的前景展望
1。劳务输出有比较优势
从国际劳务市场的情况看,劳务输出主要采取四种方式:(1)对外承包建筑工程带动的劳务出口。这种劳务出口一般是由承包公司组织的,特点是批量大、有组织,便于管理。(2)在国外投资开办独资、合资经营企业派出的经营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技术培训人员。这种以投资带动的劳务出口,可以绕过一些服务保护主义壁垒,进入其他方式服务难以涉及的国家或地区。(3)按供求双方签订的劳务合同直接派出的服务人员,包括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工、海员、医生、护士、厨师、保姆等。(4)境内劳务输出,只在本国境内为国际金融机构或外国『政府』资助的向国际发包的项目和在由外国公司中标承包后招收的项目所在国服务人员,一些从事来料加工的国家或地区市场和原材料两头在外,只需本国提供的纯服务等等。
从上面的四种服务输出方式来看,我国目前主要是采用第一、二、三种方式,因为劳务的优势没有在国际劳务市场上充分发挥出来。但是,我国劳务输出的潜在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从劳动力供应的绝对数量来看,我国有13亿多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的五分之一。目前,全世界服务人员输出达2000多万人,如果按人口比例分担,我国应占400多万人。但到目前为止,我国每年输出的劳动力只有十几万人。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扩大劳动力出口是有很大潜力的。(2)从劳动力的竞争优势看,我国人均gnp很低,低收入使得我国劳动力的国际市场售价较为低廉。而我国服务提供者的信誉、吃苦耐劳是其他国家无与伦比的。因为我国的劳务输出主要是国家授权与外经公司组织进行并予以管辖的,输出的劳工必须遵循“平等互利、讲求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以及“重合同守信用”、“重质量”等经济合作原则,这就使我国劳动力输出更有竞争力。(3)从提供的劳动力结构看,虽然我国目前输出的劳动力层次较低,绝大多数是受中等教育的,但我国输出的劳动力绝大多数是年富力强的中、青年人。由于西方国家劳动力及整个国家人口老龄化,相对来说失去了竞争优势,这就使得许多其他国家不愿意承包的项目为我国占有。(4)从国际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来看,许多国家劳动力市场需求量较大。因为这些国家都把政策目标的重点转向经济建设,这一系列变化,都使得它们国家对劳动力的需求大幅度上升,这与其人口出生率保持低增长甚至负增长相悖。为我国劳务输出提供了机遇。同时,亚洲市场将成为我国劳务输出的最大市场,由于韩国及我国台湾、香港等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经济高速发展,国内工资日益趋高涨,对外籍劳动力的需求也急剧上升。而且,他们将大量劳动密集型的企业移向海外,这就为我国发展境内劳务输出创造了条件。在非洲、拉美及澳大利亚,也同样存在劳动力缺乏的问题。非洲主要缺乏知识型服务人员,而澳大利亚则缺少一般类型的工人,拉美则需要生活服务『性』劳力进口。因此,我国劳务输出前景是广阔的。
2。发展潜力在于拓展新的服务领域
我国不仅在劳力输出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而且在一些新的服务领域中也存在着发展潜力。主要表现在:(1)技术出口。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有相当的技术实力,有一支规模不小的技术人员队伍,有些技术领域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如卫星生产与发『射』技术、超导研究、中医中『药』、水稻种植等;特别是根据我国具体情况自主开发的某些技术较西方技术更能适应一些发展中国家的需要。因此,我国有能力向外输出一些独特的适应『性』技术。(2)计算机软件出口。随着电子计算机在世界各地的普及和推广,西方发达国家对计算机软件的需求越来越大,而发达国家的软件人员数量不能满足此种需求。由于发达国家工资高,因而软件成本也很高。目前我国已有一支相当庞大、水平较高的软件人员队伍,而我国的软件人员工资水平大大低于发达国家同类水平软件人员的工资水平。这些都是我国发展计算机软件出口的有利条件,应创造条件鼓励各大专院校、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