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2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让刘平杀寒了,元昊要回去恢复一下元气。可如果他不恢复,继续发起战争呢?
  这是郑朗理智的分析。
  但京城中的百姓不是这样想,因为郑朗要去西北,一下子引起京城百姓高度重视,西北的战局迅速传开。
  至少眼下京城几乎所有人都不知道西北的究竟情况,甚至有可能连在前线的范雍都不能清楚。百姓皆认为这时郑朗去西北,十分危险。
  郑朗安抚很久,两个女子稍稍放心,可今天早上听到百姓的议论,又哭了。
  “你们不相信我的本事?”
  “呜呜……”
  “我能用荷叶在湖面上走,能让四大金刚提着巨幔,凭借李元昊又能将我怎么样?”
  “你那是骗人的,”四儿说道。
  “骗人也要本事,看看那么多大和尚,有没有将我的戏法揭开。说不定我能在西北变一个戏法,让这个元昊乖乖投降。不要哭了,杏儿,你还有身孕,可能就会是一个男孩子,郑家的长子。哭坏身体,也会伤害肚子里面的孩子。”
  江杏儿不敢哭了,但满脸的忧伤。
  “乖乖听话,我多则一个月,少则二十天,就要回来,杭州那么多事务,还要等我处理,也不敢耽搁。”
  “半个月。”
  “半个月那行呢,除非我能长翅膀飞。”
  “那你变一个戏法,长翅膀飞回来。”
  “我……”
  “官人,你一定能变出来,”四儿眼睛亮了起来。
  “你们……”
  郑朗让她们说得语塞。
  外面传来马蹄声,杨文广带着骁骑军第八营将士过来了。
  骁骑军共有二十三指挥,也就是民间所说的二十三营,按规订每营满员五百人,但战马不足,骁骑军每营平均只有两百来人。不过骁骑军与飞猛军皆是京城马军当中最勇猛的军队之一,所选骑兵子弟会部材勇过人。第八营共有三百人,也是骁骑军中战斗力最强悍的一营。
  这个战斗力指平时训练的成绩,上了战场,很难说了。
  但已是京城最优秀的军队,说明赵祯对郑朗的重视。
  杨文广也因为郑朗的推荐,一跃龙门,从小小的班直升为第八营指挥使。
  郑朗拍了拍两个女子的手说道:“放心,我每隔三天写一封信给你们如何?”
  “一定的,”江杏儿说道。
  不能再缠绵了,郑朗迎出来,看了看,三百人全部是彪形大汉,骑在战马上十分精神,可这些京城子弟……郑朗还是有些怀疑的。不过领首的青年他不怀疑。
  此时杨文广很年青,又缺少战斗经验,但再不行,比普通的将领会强。
  忽然郑朗盯住一个人,眼神愣住。
  杨文广下了战马,怯怯的来到郑朗面前说道:“那是我妻子,她勇猛过人,不会是累赘。”
  宋朝军纪松驰,为了满足士兵空虚的**,军营公开设军妓,带一个家属不算过的。但郑朗不同别人,杨文广依然担心郑朗会动怒。杨家将能忽悠到后人,但在这时候,忽悠不了宋人。
  看着这个全身盔甲,女扮男装,英姿飒爽的少妇,郑朗忽然笑起来。
  对这个慕容氏,历史文献只记载了一句话,延昭子文广,娶慕容氏,善战。
  不过郑朗昨天晚上与杨文广谈话时,通过旁敲侧击,听到慕容氏的来历。慕容氏出自党项大族环州慕家,因为党项人是鲜卑种,发音与中原人有所不同,容多裹住,故中原人称为慕家,而不见容字。
  这是西北庞大的一个部族,与丰州王家、绥州高家、鄜州杨家、府州折家具有相等的地位。这一族不但与杨家联亲,也与折家联亲,甚至与西夏、宋朝保持着紧密的关系。前面慕家协助宋朝,后来两边倒。
  另外党项妇女十分强悍,有的妇女带着婢女劫盐,还有的妇女在军队里担负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郑朗相信这段记载。
  也不是所有慕容家的女子称为善战,比如杨家另一个媳妇,杨琪的妻子慕容氏就没有获得这一美名。
  如何善战的,杨文广本人都没有打过什么仗,更不要说他这个妻子。
  所以没有重要的事迹记载于史书。
  郑朗心里想到,会不会让我指引一下,让她变成真正的穆桂英。
  那是不可能的,穆桂英太牛逼了,远不是这个慕容氏所能达到的高度。
  不过她起的作用,有可能胜过这三百人当中的绝大部分人,否则杨文广不会说出这句话。于是说道:“就带上吧。”
  “谢过安抚使。”杨文广乐颠颠的说。
  郑朗看着他的高兴样子,有些惨不忍睹,心中默念,不想,不能想。
  “宽夫兄,走吧,”郑朗说道。
  文彦博骑术不精,郑朗骑术也不精,但能勉强骑马小跑,这能加快速度。郑朗要急着回杭州,朝廷也急着等候他们的消息。
  想要快,就得骑马赶路。
  正准备离开,忽然远处又涌来一大群人,是替他们送行的。
  郑朗的骨气与忠心,让许多大臣感动。
  郑朗虽然也打倒,但与君子党们为了打倒而打倒不同,他的打倒只是为了做事,左右平衡,不分党派,长远看未必有利,可眼下没有多少人记恨。
  郑朗多次进谏,没有人当作一回事,如今一一灵验,若是换成韩琦,昨天朝堂会发生十级大震了,但郑朗并没有说什么,只是说我要去西北。有一些人也感到羞愧,包括忠厚的宋庠。
  此次去西北,也牵动许多人的心。特别是几个相公,还等着郑朗回来拿主意呢。
  所以这次郑朗离开京城,许多大臣赶来送行,远比范仲淹三次贬官轰动。
  郑朗与文彦博只好下马,一一打招呼。
  来到富弼面前,富弼说道:“行知,天下十分风流,希文、稚圭与你自今天起,要各占去三分。”
  “富兄,此言错了,今天的十分风流,陛下占去五分,没有陛下的宽厚,我们算什么?”
  富弼无言以对,郑朗批评过皇上,自己也批评过皇上,说的还似乎很过份,然而皇上怎么用自己两人的?
  “富兄,还有五分在三川口那片血染的土地上。”
  “刘太尉并没有投降?”
  “几天后你便知道了。”
  忽然远处更多的烟尘扬起,一会儿听到喊声:“陛下驾到。”
  郑朗愕然,随后又释然,史上文彦博去西北调查,那是消息确实,甚至黄德和都让范雍劾其罪,鄜州知州张宗诲抓起来,这才去西北的。早十天,晚十天性质截然不同。
  但他还是诚惶诚恐,这不是在皇宫,送一送,送到大门口,送行了。严记客栈都在外城了,这一送意味着什么?
  圣宠?
  或者一个沉重的包袱?
  连忙与文彦博迎上前去,赵祯从玉辂里走出来,看着郑朗,说道:“郑卿,此去西北一定要小心,元昊兵未撤退,你就呆在京兆府,或者同州。朕要你活着回来,平安地活着回来。”
  “陛下,臣知道分寸。”
  “记住,不能意气用事,”说到这里,赵祯有些羞愧,有些感动,居然拉住郑朗的手,狠狠的握了三下。
  “陛下如此待臣,是想做吴起啊。”
  这一句有些失礼仪,更是莫明其妙,但赵祯懂的,他想到郑朗昨天小纸条上的话,忽然笑道:“郑卿,朕不是吴起,只想你活着,更多的百姓平安活着。”
  “陛下……”郑朗动容。
  “若是真的……代朕哭祭,向烈士敬礼道歉。”
  “臣遵旨。”
  “去吧。”
  但是两人的手没有立即松开,相互地凝视着对方,郑朗眼中有些潮湿,赵祯眼中也有些潮湿。
  江杏儿看着他们,都忘记了忧伤,官人能让皇上如此相待,还能说什么呢?
  “臣走了,陛下,西北的事暂时不用操心,等臣的奏折。”
  “嗯。”
  郑朗上了马,看着西北方向,心中想到,此时延州刮的是西北风呢,还是东南风。
  一念想完,喝道:“走。”
  眨眼间,三百余人离开严记客栈,消失在远方。
  赵祯默默地站在哪里,久久的眺望……


 第三百三十三章 西风烈(上)

  郑朗此行,还是有些危险的。
  元昊让宋军英勇的反抗杀寒了心,加上其他原因,没有攻打延州,也不敢占领金明寨。
  这里离横山有六百里路,远离西夏的大本营,想一想一旦宋朝反应过来,涌来几万象三川口那样的疯子,自己驻扎十万军队在这里也不够消耗的。
  此战胜得很惨,也达到他的战略目的,在本国树立了威望,以及其他的收获。掳掠了大量的物资,是从金明寨取得的,攻城乃是西夏人的短处,没有攻入城中,纵然掳掠也有限,远远架不住战争所带来的损耗。然而有人口。
  金明寨三十六寨人口构成复杂,生活习惯也很复杂,有放牧的,有狩猎的,有耕作的,还有两种或者三种方式混合生存的。地形同样复杂,有山谷,河畔,平川,山寨,不臣服元昊的部族往山沟沟里一躲,元昊也没有办法。只能将反叛宋朝的部族百姓带走。
  不能简单粗暴的用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解释。
  此时两国对民族观皆很朦胧,矛盾冲突是游牧文明与耕作文明的冲突。
  李元昊发起的战争,更不是什么正义的民族独立战争,那是砖家被砖头拍坏脑袋说的话。没有党项的拖累,以北宋的发展,北宋灭亡不会那么快,那么北宋会将经济与文化带到一个不可思议的高度,给汉人也给党项人都带来实惠。李元昊立国成功了,也将一个民族拖向灭亡的深渊。
  李元昊带走了许多百姓,对宋朝来说是一次损害。这些百姓不带走的话,拉拢得当,依然会重新效忠宋朝。没有投降的元昊的部族,除了元昊的死敌杨家折家外,也未必永远效忠宋朝,例如环州慕容家。
  这些百姓带走,增加了西夏的人口基数与兵源,无疑也增加了西夏人的实力。
  元昊也不知道宋朝此时在延州附近有多少兵源,虽抓捕了石元孙与刘平,但两人死活不肯开口,所以不敢在金明寨呆得太久,万一出了意外,不但抵消此次收获,国内也会动荡不安。
  草草的将归降部族带回,但总要耽搁几天,元昊大军没有走,范雍吓破了胆子,他能向朝廷说什么。
  郑朗来得早了。
  如果再来早几天,甚至会出现严重的危机。
  范雍艰难的日子终于熬到头,元昊押着无数百姓物资缓缓退出金明三十六寨,再退向土门。
  对于这些羌蕃部族,范雍认识同样很肤浅,心里面还巴不得元昊将所有叛乱的百姓一起带走,省得为以后延州留下祸患。
  范雍心稍稍安定,但不能保证元昊不会返回。元昊没有要金明寨,可此时金明寨要兵没兵,要将没将,这个巨大的空间,就象一个黄花大闺女未穿一件衣服,放进一间关了十几年的男囚牢房一样,元昊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元昊将百姓与物资押回横山,军队再返回头怎么办?
  于是再写奏折,将情况禀报,催朝廷快点发救兵到延州来。其实朝廷已经下旨,以环州赵振、庆州高继隆以经略司檄出兵救延州。这封诏书比历史上迟了好几天,还没有到达环州与庆州,更注定两人带着数千士兵成了战斗英雄跑白路。
  这道诏书还能理解,万一元昊没有走呢?
  赵高二人的到来,就能起到关健作用。
  第二道诏书下得更奇怪,诏唃厮啰速领军马,乘元昊空国入寇,径往拨去根本,若成功,当授银夏节度,起兵之日起密授缘边经安抚司,别赐袭衣金带。
  敢情以为吐蕃人是府州折家。
  府州折家是特例,向北是契丹人,西边是西夏人,不投奔宋朝,他们如何生存?人口基数也不一样,府州几万人口,青海吐蕃有多少人口?
  人家吐蕃人干嘛举国投奔宋朝?
  以前接受宋朝的官职,那是一种互惠互利的表现。
  况且元昊只带出八万人马,什么举国空虚?唃厮啰一旦听宋朝的话,离开青海高原,这次就死定了。别忘了,在高原上还有投靠西夏的两个儿子在虎视眈眈。唃厮啰舍不得杀他两个儿子,可两个儿子不介意借机夺取青海领地,做一个名副其实的青海王。所以唃厮啰虽被诏,但没有从行。
  范雍刚将奏折送走,就听到郑朗到来的消息。
  并且郑朗已经到了鄜州。
  延州官员大哗。
  刘平一战,不是刘平一路人马,先是刘平与石元孙二部,再就是鄜延都监黄德和屯于保安北边碎金谷的两千人,巡检万俟政部,郭遵部,合计五路人马,总计近一万两千人。
  也不是全军覆没。
  当天傍晚时分,刘平没有听出诸将话音,导致士气稍稍低落,元昊及时进攻,黄德和与骁骑左军第一都指挥使郭能逃跑,中军与后军全部逃窜。黄德和带走两千多将士,还有近两千将士失散,不在主战场上,天黑了,象苍蝇一样乱窜,有的被西夏人抓住或者击毙,有的逃到四周各个宋军营寨。没有人进入延州,延州城外还有数万军队,想进入都进入不了。
  但是元昊撤走,范雍终于能派出一部分人马。
  黄德和逃跑后,刘平如何作战的,延州诸位官员不能知道,但知道了一部分真相。
  若是查黄德和,延州官员不会害怕,可是诏书上分明写着,郑朗与文彦博这次前来是查贻误国事者,那么自己这些人算不算?李康伯与卢守勤大乱,问范雍:“范相公,怎么办?”
  范雍道:“朝廷派钦差前来查问,让他们查好了。”
  “可是,可是……”李康伯紧张得都有些磕磕巴巴。
  “我们面对十几万敌军,守住了延州是不是?”
  延州通判计用章心中冷笑,你那叫守啊。那怕元昊发起一次不象样的进攻,能勉强算你守住,与十几万敌人交战了,可人家只派了一部分军队呆在城下,根本就没有进攻。
  而且城中都有人想要开城门投降。
  有个屁功劳。
  计用章一言不发。
  范雍还是有功劳的,但他心中很紧张。功劳有之,过失更大,特别是郑朗前来,自己怀中还有郑朗那份警告的奏折,可自己听都没有听,甚至都未向李士彬说。
  朝廷又让郑朗兼任安抚使之职,这个职位是自己的职位,等于从自己手中抢走了兵权,说明朝廷对自己十分不满。
  但想到李士彬,他眼睛一亮,反正李士彬父子全没,将责任往他身上推就是了。
  范雍在想李士彬,丑陋的卢守勤在想计用章与李康伯,抢先发了一道诏书,告发通判计用章与都监李康伯在大敌当前时拒绝执行命令,再诬蔑延州城中唯一的亮点计用章在被围之初曾有弃延州退保鄜州的建议。
  一场场丑剧即将上演,郑朗来了鄜州。
  这一行赶得急,赶过潼关,没有去京兆府,直接渡过渭水,直奔同州。
  让夏竦扑了个空。
  举朝上下,此时对郑朗最感谢的是夏竦,夏竦让杨偕气昏了,看到杨偕的奏折后,两手直哆嗦。咱好歹也是一个正牌进士出身,还做过皇上的讲读,华夏几千年的历史,出过多少李靖霍去病?
  可是他人单力薄,上的奏折不起作用。
  整个朝中,只有郑朗替他说了公道话。得知消息后,夏竦怀中抱着几个小妹妹,高兴地说:“行知何回报如此之快也?”
  回报什么?
  当年没有他的提议,郑朗也不会少半根头发,郑朗仅是就事论事罢了。闻听郑朗来到西北,夏竦立即丢下府上的几十个美妹,骑马迎向潼关,人还没有到潼关呢,就听到郑朗渡过渭水。
  夏竦只好无奈回去。
  从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