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伴君txt-第1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列侯无嫡子称为无后,是要除国的。弓高侯韩家,便要成为历史,弓高由国家收回,或者再行封赏给有功之臣。再者韩则无子,祭祀的事情便不好办,虽然不过继韩宁韩靖一样会孝顺他,只是侄子与嗣子毕竟不同。
  沉默了一会儿,韩嫣点头:“我固然没有什么的,只这毕竟是大事,要与全家人都说了才是。”当下把在一起聊天的女人们请了过来,众人都觉得这样也好,总比过继个疏远的更合适。
  
  于是韩则上书请求继嗣,韩嫣请分封邑与次子,万余封邑分作两份,这样虽然还是不少,却没有那么显眼了。
  ————————————————————————————————
 
  见韩嫣请退,还很无私地把所知的军事知识给传授了出来,众将很是不解。军校初立,人数并不多,不过二十来人,是从良家子里优选的,出身富贵的刘彻还不要。肯无私教授的毕竟要少,大家并不理解韩嫣这么做的理由。
  看到他退,私下也嘀咕一下他是受了猜忌,刚拜了大将军就急转直下到不领兵了,怎么看,怎么像是被夺了兵权的淮阴侯。刘彻却允了他家过继的请求。过继的孩子一般是不能继承爵位的,刘彻的允诺却是说,韩宁可以继承弓高侯的爵位,并且这个爵位可以一直传下去,这绝对是份丰厚的赏赐。
  
  见他开了军校,大家觉得是被抢了饭碗,这是要提拔新人来对抗自己了,难免有所抵触。
 
  “我固然可以敝帚自珍,只传自家孩子,只是,我不能保证自己能在把所知全都教给他们之前还活着,如果我死了,他们怎么办?大家都不愿轻易透露自己的知识,谁来教他们?就算能顺利地教给他们,数代以后,谁能保证不会出现子女尚在襁褓而父亲已逝的事情?到时候又要怎么办?他们要到哪里去学这些能够让他们显扬的东西?如果我把自己所知传授了出去,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他们就能很容易地从外界得到知识,如果有天份自能悟出道理,到时再有建树也未可知,不是么?”
  
  军人都是刀头舔血、不知何日身丧,这样的顾虑很正常,想法也很周到。这不过是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论调罢了,只是,大家都没想到而已。如同一个游戏规则,只要大家都接受了,都照此执行,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大家都藏着掖着与大家都露在外面,那是一样的。与其藏得费事,不如全显出来,既大度,自己又能得利。尔虞我诈与尔不虞我不诈的世界,都能运转得很好,你选不选一个更轻松的活法?当然,前提是大家都要接受这个规则。
  接受一个规矩,需要一个带头人,名人效应很重要,此刻,韩嫣扮演的就是这样的一个角色。
  
  ————————————————————————————————————————
  
  刘彻见到韩家兄弟一齐请退,心下松了一口气——终是没有看错人,高兴之余给韩说加侍中、上大夫,韩靖韩宁皆补入期门。韩嫣见大家算是接受了他的说法,也是松了一口气,没成了晁错,实乃大幸。众将不跟他计较,一是现今他功劳最大,由他带头,没人敢跟他硬扛,二来刘彻也很配合地做了善后工作,军费独立,立功的将士终身免役,参军但是无功的退役也免五年役,同时在从长安开始渐渐推行募兵制,挑选精壮,年三十五无功的退役也免一定年限的徭役。同时改进了抚恤的制度等等。同时,军队独立,直属皇帝,朝臣只有参与是否出兵的权利,没有指手划脚的权利。
 
  这时大家才醒过味来,就是有点牢骚也不敢发了,这是皇帝要改兵制。
  刘彻翻着兵书,轻笑。渐渐换成职业军人,比以前的轮番服役制要好太多了,哪怕有连坐制,也不如现在这样稳妥,一直呆在军中,一呆二十年,对军队自然有感情,士卒之间处得时间长了,袍泽之情更厚,更不会轻易丢下战友私逃,战场上更是用命,凝聚力也强。虽然削减了军队的人数,战斗力却上来了。还省了军费,还是划算呢。
  韩嫣见军队步上正轨,又作出了让人更惊呆的决定——退役!以大将军衔退役。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慧能能出名全是因为他有了个好学生,学生也长老师的名声,再呆在军校里,哪怕韩嫣不再上阵,还是会日渐积累起人望来。他,还得动。
  刘彻居然允许了! 
  韩嫣成了大司农,掌谷货——打仗要靠军需,国库经过几次大仗渐渐有些吃不消了,这是韩嫣的理由,刘彻把这官安给韩嫣了。于是,带着新造的算盘,韩嫣上任了。体会到了专业人员好处的大汉朝,这回没有为难他,批准了使用专门会计人员的奏请。韩嫣趁此把全国的账本理了一遍,每年制定国家预算等等他还记得的财政管理办法。
  清理国库账目,推行新的税制,商人不能一棍打死了,不然这个国家也就没了活力。韩嫣用的却是征收遗产税的办法,土地遗产税较少、钱帛就多了,商人钱多……还有奴婢的管理。抑制兼并,在这个时代环境下,并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能用慢抽的方式由国家慢慢来。
  财政再紧张,韩嫣也咬牙抽出一部分资金,办学校。长安太学建元六年便设了各科博士,本是董仲舒首倡,只因他的学说让刘彻不喜韩嫣又从中出力,本人被废居家中,太学却是保留了下来。此时略作护散,十几年来韩嫣那套实用的学说因其通俗易懂已是很有市场,各地本身便有一些条件参差不齐的学校,此时便是在此基础上略加整理,花钱倒是不多——通过学校尽力宣传一个新的概念,外交与扩张。
  不是称臣了就是大汉子民了,不与大家交一样的税,凭什么要受到优待?一个人说是承认你是他的主人,却要花你的钱吃的比你的儿子好用的比你的女儿好,他给你一张纸要拿回你一块金,这是奴婢还是祖宗?
  辽东虽苦,再往东北,却是微子故地,盛产人参、貂皮、鹿茸……隔海向东,不是蓬莱仙岛而是布满黄金之地……
  司马相如使西南夷,韩嫣嘱他再向南打听有没有产量更高的稻种,目前束缚汉朝发展的不是土地兼并也不是匈奴边患、奴婢制度,是粮食产量。粮食产量低下,一个人务家能养活的人口便少,就有更多的劳动力被束缚在土地上,同时,养活一个人需要的土地数量就多,一旦兼并,麻烦就像滚雪球。提高作物亩产量是很重要的问题。
  甚至想到派人由此向西——那里是印度,棉花的原产地,有了这个东西,绝对是向北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资——张骞回汉,便说过经蜀过西南夷取道身毒亦可通西域。
  牛羊肉其实很贵的,出塞得来的东西很可以卖给商人,让他们再转手,既充了军资又活跃了资本。
  薛泽就是个橡皮图章的功能,代替薛泽成为丞相的公孙弘很配合,他也讨厌董仲舒,为此还下了绊子,他的思想更实用,为人也更灵活。从天然感情上,他是比较接近韩嫣的。他还很识时务,不会拿自己的前途过不去。韩嫣埋头苦干,有了成效,他也有个襄助的功劳,也乐得高兴。
  
  ————————————————————————————————
  
  看着韩嫣忙得不亦乐乎,刘彻笑了。
  韩嫣很愤怒。
  国库刚刚轻松了,这个败家子居然要修后宫?
  桂宫,名字很好听,史上也挺有名,可要是拿自己辛辛苦苦攒来的钱修,韩嫣只有一个感觉——肉疼!
  刘彻居然还笑得很无耻!桂宫修好,刘彻大宴群臣,作出了一个让人目瞪口呆的决定——后宫全体迁往桂宫。未央宫,汉之议政所,一堆女人来裹什么乱?对匈作战连连取胜,淮南王谋反铁腕断了数万人的性命,主父偃一出而灭三国,越来越逼人的帝王威严令人不敢反驳,谁来触这个霉头?又不是在宣室里请他姑母的小情人。
  汉初萧何营宫室,先造长乐宫,那时候整个汉廷的议政之所是在长乐宫的,后来又造了未央宫,于是长乐宫住了吕雉、未央宫住了刘邦,这才把议政之所改在了未央。议政之所尚且能变,何况只是皇帝后宫搬家?
  未央宫么,留下来,给皇子住。
  刘彻终于又抱上了几个儿子——王氏生刘闳、李氏生刘胥、刘旦,连同刘据,都被刘彻拎到未央宫了。
  一直养在后宫稀见群臣的诸皇子终于与大家见面了。论长相,这几个人都还不错——父母都是相貌不错的人,孩子长得丑才是难得。
  皇长子据年龄最大,已有七岁很有些小大人的样子,举止文雅和善。余下的三个皇子,刘闳比刘据小一岁,刘胥、刘旦年纪更小一个五岁一个三岁,倒也都似模似样。
  韩嫣又郁闷了——刘据按原计划生了也就罢了,这三个也……而且,一个没多一个没少,都是什么事啊?
  未央宫被收拾一新,各分了住所。刘据住到了他的父亲、祖父曾经住过的宫殿里,其余三人也各有住处。诡异的是,陈掌被任命为詹事,皇后有詹事、太子有詹事,其他人么……陈掌,他是太子的姨父。而年轻的霍去病正在去年,一战封侯,较之卫青、韩嫣的起点更早了好几年,他,是刘据的姨家表兄。长安城、宫墙内都弥漫着奇怪的气息。
  马踏匈奴的冠军侯,不是不想去围观一下的,韩嫣终是没有去拜访。韩嫣是他长辈,没有反过来拜访的道理,霍去病更是个不喜交际的人,他与韩家的交集,不过是在校场偶遇带着侄子去见长识的韩说互相较量一把。
  与霍、卫这样的名人近在咫尺,却碍于种种原因不能相交,应该是穿越人士一大恨了。只是韩嫣却没功夫暗恨,他被安了一个自己不想接的差使。
  搬到处所里,各位皇子的第一件事却是拜师傅。师傅是韩嫣,名号是太子太傅。太子太傅却没有太子可教。
  令见太子毋以臣礼,令诸皇子执师礼以待之,以示汉家尊师重教。
  满脸黑线地坐在原来的椒房殿,现在的未央殿里,韩嫣很想逃,却是逃不掉。刘彻的理由很好啊“先帝有言”,刘启不过是夸韩嫣字写得好,说是皇孙可以跟他学写字罢了。会玩扫雷和会自己编程根本是天差地远好不好?
  “哪个学生不该敬老师?皇子若以身份尊贵而不重师,不以师言为然,能学到什么东西?”
 
  看着韩嫣别扭的样子,刘彻淡笑,真是不错呢。

未央

  椒房殿,汉宫正殿,历来皇后居所,没有住过这里的汉后,只有一位——吕雉,长乐宫才是她的地盘。萧何营宫室,先造的是长乐宫,后来才是未央宫,在规模上未央宫比长乐宫要小一些,但是因为后建,颇吸取了一些教训,未央宫倒比长乐宫更适宜居住。亭台楼阁双拱桥,花木掩映,很是宜人。
  椒房殿更是宜人中的宜人,只是呆在这里并不舒服。正殿九间,宏丽非常,正中作为读书之所,西侧皆是藏书,东侧却被指为太子太傅起居休息之处。这里的上一任主人,此刻正在长门宫。

  韩嫣心中不乐,以外臣不得留宿内宫为由请辞。刘彻回答得干脆:“后宫之人已迁桂宫,这里,没有什么女人,只管住!”
  答完了,看着韩嫣一脸为难的样子,心下暗乐,口上却淡道:“还有什么事么?”

  “这——原是皇后居所。”
  “哦?”
  “臣住,不相宜。”
  “有什么不相宜的?”
  “这里,原是皇后居所,皇宫正殿。”
  “现在,这是你的地方了。”
  “皇子学宫,怎么会是臣的地方了呢?臣虽为太子太傅,可太子师傅非止臣一人,其他人,起居之处在哪里?”太子太傅更像是班主任,其他的授课者像是带课老师。
  “他们要什么起居之处?你才是正主儿,其他人不过是捎带,上完了课还要做别的事情,窝在宫里做什么?”
  那我就要窝在这里了么?韩嫣总觉得刘彻今天很奇怪,完全不是熟悉的样子。

  疑惑地抬起头,看见刘彻异样的神情,韩嫣想要再次拒绝的话硬咽了下去。久违了的表情,有些熟悉,硬生生从尘封的记忆里翻出一些熟悉的情绪来。
  这目光……
  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心境,把面部表情调回正常,又撞上一双了然的眼睛。人与人之间太熟了,就这一点不好,有什么变化都会被人发现。
  “陛下。”
  “嗯?”
  彼此心知肚明。韩嫣最大的疑惑,却是——刘彻怎么会突然有这样的举动?照他的性子,早该把与这些那些年少轻狂抛一边才是。后宫佳丽三千,十五而选入三十而放归,永远不缺新鲜的面孔,也不会断了美人,这些年,他真没缺过美人。现在猛然拿这样的眼光看着自己,韩嫣的第一反应不是担忧而是惊奇。
  “还是小时候住过几天吧?那里还是母后还是皇后,到我做了太子,咱们就不在这里了,”慢条斯理地扯着闲话,一面执起韩嫣的手,“这里,你大概已经忘得差不多了吧?我带你认认路。”

  韩嫣心下惊疑,默默随他走着,一面听着刘彻信口报着殿阁名称,一面心下暗自思量。
 
  椒房殿,韩嫣也不是完全不记得的,站在庭院里略停了一下,一抬手指着一排房子道:“这里臣倒还记得,以前在这儿还住过几天的。”
  刘彻低头看了一下空了的手:“哦?还记得什么?再去据儿那里看看吧,在那儿住的时间倒长些,我倒还记得以前常常与你同榻夜谈的。”
  同榻……夜谈……韩嫣不语,跟着刘彻往刘据的住处去了。
  刘彻走得极慢,韩嫣跟在后面敛了眉,也放缓了步子。刘彻讲解未央宫的N种行走路线的时候,韩嫣便顺口接上两句,打定了主意,装傻。既然刘彻能看出自己的想法来,那就让他看到自己的拒绝好了。韩嫣渐渐有了一种哭笑不得的感觉,两人都多大了,还在玩这种暧昧?

  刘彻挑眉,心下暗道:从早开始你就装疯卖傻,那时候我没看出来,不对,是看到了却没往这上头想,现在,我想明白了,你还装?你就装吧,咦?你还装?好吧,我就只好跟着装了。

  漫长的椒房殿参观行程终于结束了,刘彻瞄了下韩嫣,此时韩嫣正在闭在眼睛吐气,刘彻挑眉暗笑,让你装!
  ————————————————————————————————————————

  皇子读书自是缺不了伴读的,望着高高低低八个伴读,韩嫣心下感慨万分。又有些庆幸自家孩子生得早,不会在还在母亲怀里撒娇的年纪便被选进宫来,见人便要行礼磕头。与景帝不同,刘彻给儿子选伴读,不是自己带着皇子去挑,而是与他们的母亲商议,这些女人的提议,他还都考虑了,最终的名单,实是惨不忍睹。
  长安城里有适龄学童的贵族人家,也有拼命削尖了脑袋想当伴读的,尤其是做刘据的伴读,也有铁了心不想跟皇家搀和的明白人——在储君未立的时候,站错一步都是万劫不复。于是,便有走门路的,有为了挤进去送礼的,也有为了退出来求情的,一时间热闹非凡。
  有演热闹的,便有瞧热闹的。刘彻就看得很开心,还笑眯眯地,韩嫣奉召而来与他一道最终确定伴读的人选,看着刘彻的笑脸,心下发寒——又有人要倒霉了。以前,景帝是高高站在讲台上的班主任,看着底下一干小学生做小动作。现在,刘彻站在了讲台上,他扔下一句“大家一起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